都2020年,還有人相信量子文物鑑定儀!

2020-11-29 域鑑

前兩天在域鑑的一篇文章下面,有這樣一段留言,吹捧所謂的「量子文物檢測儀」。

評論截圖

編輯在想這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相信「量子力學檢測文物」,這些年曝光的的量子科技鬧劇還少嗎?智商稅還沒交夠嗎?

啼笑皆非的量子鬧劇

2019年3月某公司量子文物檢測儀鑑定五個億的「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據說這幅「蘭亭序」,是珠三角某藏家的祖傳寶貝,在一場所謂的「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號稱「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被確定為「真跡」。鑑定結果稱這幅作品創作於367年是王羲之真跡。然而上面的字寫得還不如公園裡的老大爺。

人民網截圖

還有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重慶大學670萬建博物館,展出大量被文物專家稱為「假得荒唐的文物」,這些文物也都是經過量子鑑定儀檢測過的。

1000萬一瓶的元代茅臺,也是量子檢測儀檢測出來的。然而以茅臺酒做為品牌名,出現在酒瓶上,是1951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恆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併,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臺酒廠成立之後的事情了。

此外還有教育界的量子速讀,「1分鐘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應」「不需要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內容」,最後曝光才發現,所謂在展示時能表演「量子速讀」的孩子,是在比賽前就背好的文章。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如果問20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成就有哪些,量子力學可以毫無爭議地進入榜單。然而,它反直覺的結論和晦澀的數學表達使得人們對它望而生畏。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曾經說過:「我想我可以肯定地說,沒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這句話中的「理解」,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理解,我們並沒有理解量子力學,只是習慣了它們而已)

科幻圈中流傳的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釋不清的科學問題,喜歡用極其晦澀難懂的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這樣讀者就會感覺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但是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

科普中國給出的解釋是:

量子(quantum),即一個物理量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為物理學理論,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

就是說,量子並不是一種粒子或者一種物質,它是一種用來解決微觀物理領域問題的一種模型。量子物理研究的也不是一個叫「量子」的東西的物理,而是整個微觀領域的粒子結構、運動、狀態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學教程》
《量子力學教程》

沒看懂也沒辦法,編輯也解釋不清,如果容易解釋也不會讓偽科學鑽空子了,如果想要不帶公式地把量子力學講清楚,能講的就只有最淺顯和基礎的部分,而如今量子力學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可以用純文字解釋清晰的範疇,如果一件民用產品或一種技術號稱用量子力學解釋,不用多想,是騙子在忽悠你。

偽科學為什麼喜歡用量子力學做招牌

偽科學產品,通常需要弄一些東西來撐場面,這個東西要符合兩個條件:

1.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家都聽過有這麼個東西。

2.雖然有知名度,但必須大部分人都不懂。光有知名度不行,假如大家都知道是個啥原理的話,也沒法騙人,所以這個東西必須足夠高深,以至於遠遠脫離群眾,對偽科學來說「你們不懂,我胡扯起來就放心了」。

量子力學剛好滿足這兩個要求,自打量子力學這個概念被媒體炒熱之後,「量子力學」這四個字就逐漸取代了「納米技術」和「太空輻射」,成為了無良商家廣泛使用的炒作噱頭,用在各種偽科學產品命名中。

所謂的「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

從低段位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項鍊,到高段位的專利、資本市場包裝,量子概念被不少嗅覺靈敏的「生意人」,拿來當成忽悠的「招牌」。

聲稱能夠治療失眠多夢的「量子人體艙」,可能是紅外線光能小屋

真實的量子力學,極其前沿,仍未民用

目前真正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高科技領域。這些領域的科研投資都是以數百億元起跳的,基本都是國家隊在研發,私人沒有能力也沒有經費研究應用這種前沿理論(除非是谷歌這種級別的私營公司,他們確實在研究量子計算機)。

還沒有量子力學在民用技術層面的應用,短時間(這裡是以十年為單位)也不可能出現。要是真研究出來了,國家科學技術大獎就是他的了,你會在新聞聯播裡看到的。

遇到聲稱有量子專利,上網查查

那些註冊資本百來萬的民營小公司,他們的錢既不夠做一場試驗,也組建不起數百人(至少多個科學院院士帶隊,全員博士)的科研團隊。所以市面上所銷售的掛著量子力學招牌的產品只可能是騙人的,量子文物鑑定也是如此。

然而都是假的!

關於文物科學檢測

長期以來,文物的鑑定主要是依據「眼學」,即社會閱歷及鑑定經驗的積累。隨著科技的發展,檢測儀器也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但因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古文物研究專家一直期待能有更好的技術應用於文物鑑定。正是在文物界收藏圈期待新的鑑定技術的大背景下,所謂的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等被製造出來。迎合了廣大收藏者期待科學鑑定的希望。

一般而言用科學儀器鑑定文物有幾個要素——

1、測量的理論依據、原理、參數有詳細說明;

2、測量的數據和結果經過可溯源樣品和標準樣品驗證;

3、測量結果有合理解釋。

毫無邏輯的量子鑑定登記卡

然而市面上的量子檢測儀都不能證明這些過程。並且量子理論一直在強調量子的不穩定性,還有個原理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又如何用以檢測文物年代呢?

目前國家職能部門沒有授權一家單位對民間進行文物科學鑑定。

真正的文物科技鑑定,一定是十分嚴肅的。一種鑑定科技方法,一定會有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科研,一定會有龐大數量的標準器作為科研基礎,一定會有領銜的科技專家。能夠商用的文物鑑定方法,絕對不是突然出現的,也絕對不會違背科學的常識。

目前文博界、考古界和科技考古界認可的科學測試方法只有碳14、熱釋光和化學成分分析法。然而這些方法都有相應缺陷,且都有一定程度的誤差,碳 14 只適合測陶器,熱釋光更適合測千年之內的瓷器,誤差最小到 5% ,而且不能無損檢測。以後有時間再寫一篇文章詳細介紹這些技術。

並且受歷史和體制條件限制,國內在文物材料歷史及檢測分析領域持續研究和實踐的專家數量稀少,其中大多還在博物館、科研院所或大專院校等體制內機構任職,並不參與商業活動。他們的名字在《文物》、《考古》、《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藝術品鑑證》等學術期刊雜誌上可以方便的搜索到,而目前市場上的文物檢測和分析機構的核心人員大多不在此列。

正經的文物收藏圈子流行一句名言:真品往往是一眼貨。一般情況下正經的行裡和圈子裡都信奉「眼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用科技儀器檢測的。並且能夠進行科技檢測的文物,一定是能經得起眼學檢驗的。傳統實踐眼學這一關都過不了的「一眼新」, 科技檢測十有八九是過不了。

最後

相關焦點

  • 別讓「量子文物鑑定儀」忽悠了你
    這是記者在新近「走紅」的量子文物鑑定儀宣傳片中看到的。據稱,這款鑑定儀由一家名為中古華通的公司推出,可以用「量子科技」解讀文物年份全信息,無需比對資料庫。  最近,幾種「高科技」儀器相繼亮相收藏界,除了「量子」,還有「能量守恆」「磁共振」,不約而同宣稱實現了文物全品類無損快速檢測,而且,斷代精確到年。  它能讀出文物的「靈魂」?
  • 「量子文物鑑定儀」還在忽悠人!你中招了沒?!
    早在3年以前,新華網、人民日報、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就已揭秘了「量子量子文物鑑定儀」這一騙局。萬萬沒想到,「量子鑑定」這一偽概念至今仍在騙人。近日,不少客戶和我反映自己中招了,每每看到,我都感到十分痛心!然而這個「量子文物鑑定儀」我真是不敢苟同!何為量子?通俗地說,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在文物鑑定領域不是時髦詞。但國家職能部門沒有官方授權過,簡單而言,這是不被國家所肯定的! 實際上,量子技術的實用化產品非常有限。目前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
  • 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
    近日,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傳說1000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
  • 中古華通公司推出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張春莉) 中國文物鑑定領域裡重大突破,文物鑑定可以準確到年份。11月18日,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古華通公司總部隆重舉行,中科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的有關專家,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的代表以及首都30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出席了發布會。
  • 文物鑑定這一舉世難題已被量子鑑定儀解決?專家斥為鬧劇
    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發布稱,通過一種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令人頭疼的文物鑑定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對此,業界資深文博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時直斥這實則是一場「鬧劇」,「『國寶幫』確實需要整頓整頓了。」
  • 量子物理學鑑定文物真假?
    量子物理學和藝術品鑑定有什麼關係?普朗克、愛因斯坦等天才物理學家們或許也沒想到,量子物理學可以被「創造性應用」到文物鑑定領域。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發布稱,通過一種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令人頭疼的文物鑑定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對此,業界資深文博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直斥這實則是一場「鬧劇」,「『國寶幫』確實需要整頓整頓了。」一些科學界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有關部門來管理,這些報導很快會不攻自破的。」
  • 「量子鑑定」引收藏界熱議 亮點何在?
    在近一個月裡,「量子鑑定」這一新概念橫空出世,迅速成為收藏界熱議的焦點話題。但是,圍繞著該儀器是否可以準確地為中國歷代古物精準斷代,又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讚賞者認為,量子文物鑑定儀的面世,解決了運用科學儀器為各種文物客觀斷代的世界性考古難題;而質疑者則認為技術發明人對該儀器的技術原理、檢測模式和鑑定準確率,並沒有從理論上闡釋清楚。
  • 文物收藏十大奇葩事出爐 比如地下的歸國家那天上的隕石呢
    在辦案警方的一句「件件都是國寶」後面,上千件被追回的文物裡,除了100餘件青銅編鐘、漢代陶俑等,還有一句讓文物收藏界充滿想像和期待的話:其餘的正等待專家鑑定。 祭「神器」 測「年齡」 2017年11月18日,中國文物界和收藏界共同面對著一個特殊的新聞發布會——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嶽柯題跋書聖真跡湯陰嶽柯鑑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檢測嶽柯題跋時年為公元1221年嶽珂(公元1183年--公元1243年),嶽飛之孫,嶽霖之子。南宋文學家,相州湯陰人。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
  • 都2020了……還有人不相信奧特曼是真的?
    這件事兒,我一直埋在心裡,誰都沒有說如果不相信光,迪迦就會消失所以我一直相信,奧特曼就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離開不然,為什麼怪獸不見了,為什麼M78星雲是真的當然,對於那些質疑奧特曼的人,我也不會和你們爭論
  • 不信科學信鬼神,都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相信鬼神?
    在科技興盛的21世紀,竟然還有很多人相信鬼神。網絡時代的封建迷信網絡時代有一個好處,大家可以從網上學習到很多知識,像什麼網課、廚藝,或者各種即將失傳的小手藝,幾乎都可以在網上學到。同樣,網絡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
  • 騙了四十年 還有人上當!蒙眼辨色、耳朵識字 量子神功解千愁……
    除了這個中途笑場的女負責人之外,其他人還都挺敬業的。不論是統一制服,左手臂貼著考試號,煞有介事地翻動著書本的孩子;還是職業著裝,胸前掛著工作證,煞有介事地維持著站姿的「監考老師」,幾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表演拼盡全力。01根據多方考證,最近的這一波量子波動速讀熱,很可能源自日本。國內這些培訓機構大肆宣傳的套路,其實都是人家玩剩下的東西。
  • 量子鏈中國區正式開放?都0202年了,竟然還相信這麼拙劣的騙局
    量子鏈中國區?還正式開放?傻蛋呢吧?確實,道士也不得不佩服這個起盤的人,拿著量子鏈來起盤子,竟然還起一個量子鏈中國區的名字出來,是不是想告訴這些傻蛋,量子鏈是從國外引進來的?幹嘛不叫一個量子鏈東亞區呢?也不知道起盤的操盤手是真的不知道量子鏈的背景,還是把這些參與的人當shabi看待。
  • 都2020年了,竟還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南極是地球邊緣的一堵冰牆
    在基督信仰傳統中(尤其是新教),《聖經》是指導基督徒生活的最高法則,信徒的思想行為都要遵循經文的準則。而拉伯塞姆根據《啟示錄》的這句話,將其理解為地球是平的根本證據。可問題是,聖約翰的啟示錄屬於啟示文學,是不能僅僅用字面意思去解讀的,而要看到背後的隱喻。《聖經》上也明確說:「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
  • 都2020年了,還有人相信地平說?
    好像已經小學地理就學過的知識.現在又被拿出來說,突然就有這麼多的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呢?那些相信扁平地球理論的人稱,地球的形狀像一個扁平的圓盤,而不是球體,因為當我們在地球上行走的時候。它的表面是平的。更令大家出乎意料的是,不少人堅持認為地球是圓的,在看過這個視頻之後,竟然改變了主意。即使有些人最初看視頻是為了揭穿平地的錯誤理論,最終還是相信了視頻中的內容。為什麼你的內心如此不堅定?
  •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我比較佩服他們連地球是圓的都不承認,為什麼還承認飛機是存在的呢)還有的直接反手一個陰謀論,聲稱宣揚地球是圓的都是政府的陰謀,就連NASA登月和其他外太空的照片也被他們說成是用PS做出來的也許你會認為這些人只是少數人,都是一些未經教育的人所憑空想像的。
  • 都闢謠85年了,「食物相剋」還有人相信!
    說法,很多人一直深信不疑,甚至還列印出「食物相剋表」,貼在家裡。闢謠了85年,「食物相剋」還有人相信!「食物相剋」的說法,屢屢被闢謠,但很多人就是深信不疑!實驗證明:食物相剋是無稽之談!其實在2011年8月健康時報刊登的實驗均證實,「食物相剋」說法是無稽之談!
  • 大地量子 | 2020年航天知識模考,你都能答對嗎?
    ——1969年,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回望地球時說道宇宙無限大,無限遠。從古至今,人類都嚮往著探索宇宙,如今,人類也對這些「嚮往」付諸行動。在航天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下,我們對宇宙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不過,總有一些知識是我們從未觸及的。
  • 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相信地平說?
    Discovery頻道幫他拍攝了紀錄片,即便他相信的是偽科學,這勇氣還是值得欽佩的,畢竟這是真的玩命。他們說,太陽和月亮其實都很小,你從課本上讀到的東西,都是「某些人精心設計的騙局」。(???)他們的回答是,那些照片都是假的。 「總體而言,我們不認為影像是一種可靠的證據,它們可以被某些人任意操縱或改變。影像也不能傳達真實,舉個例子,照片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你認為地球是圓的,但你真正親眼所見了嗎?」
  • 中國「量子通訊衛星」技術領先世界,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
    現在很多國家都知道了科技的重要性,也將此作為立國的根本。中國也算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吧,我們開始彌補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半導體領域,自從被美方壓制之後,我們國家開始憑自己的力量去尋找出路。不再依賴別人,不會去做一些無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