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
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後天勤學苦練而得來的。
(王羲之作品《蘭亭序》欣賞)
成語「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東晉時,皇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北郊祭土地神,讓王羲之呢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師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後,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色的本板底!
刻字工匠大大驚嘆這位將軍書法家的筆力雄勁,說:「太厲害了!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裡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盡皆知的成語了。
現在,我們用「入木三分」來比喻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