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掘一座「妖墓」,拔地而起33米,考古專家勘察後慌忙撤出

2020-12-05 德馨憶史

引子

很多人都對一些恐怖詭、異的事情很感興趣,覺得十分吸引人,雖然說自己看的時候很害怕,但是卻覺得十分刺激,這種類型的電視劇和電影也有很多,特別是一些盜墓題材的電影,現在也是特別的火。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九層妖塔》,這是根據《鬼吹燈》改編的電影,觀眾看了之後都覺得十分過癮,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現實當中居然也出現過「九層妖塔」,許多人都被嚇壞了。

01

在1996年的時候,考古學家來到了青海,發現了一座非常神秘的墓葬。這個墓葬不同於普通墓葬,它不是埋在地下,而是拔地而起,有將近33米高,而且佔地特別廣,長達66米,寬37米,從遠處看的時候像金字塔一樣。就是在中國的考古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這一座墓地被稱為「血渭一號」大墓,位置在熱水古墓群的中間,它的周圍還有其他兩百多個大小不一的古墓。

血渭一號大墓的結構非常特別,從上往下看每一層都有半米多高的石牆,根據當地的牧民所說,這一座墓一共有九層,因此也被稱為「九層妖塔」。

02

這塊墓中有很多柏木,大家都知道柏木是十分難得的木材,僅僅是一個像碗口一樣粗的柏木,都需要長200年才可以長成。而這一座古墓當中,柏木多的數不勝數,而且最粗的柏木直徑有半米多,這座墓在一個連一棵樹都見不到的草原上面,這一些柏木的來歷實在是讓很多人好奇。

考古學家研究發現這一座墓建起來也十分困難,哪怕是用1萬個人來修,修整整一年才可能完成。由此看來,這一座古墓的主人地位肯定十分顯赫,根據這一座墓葬的陪葬品還有規模還有推測年代來看,這很可能是唐代早期某一位吐谷渾人的墓葬

查閱相關史料,專家們了解到了當時吐谷渾人的歷史,吐谷渾人本來生活在遼東一代,但是當時因為內訌,他們的首領就帶著一些族人來到了青海,並且在這個地方建立了一個新的王國,並持續了350年。當時吐谷渾國與隋朝和唐朝都有發生過戰爭,最後被吐蕃滅國,當時的吐谷渾城犧牲還是挺大的。

當時很多民族甚至是很多國家都經歷了過很多混亂的時代,發展比較坎坷,一個新國家的建立少不了一個領頭人物,作為一個民族的領頭人物身份是十分尊貴的,修建墓葬的時候,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從這一座古墓當中也可以看出來。那麼專家在挖掘這個古墓的時候還發現了什麼呢?

03

考古學家已經挖了這座古墓的第一層和第二層,但都沒有見到有人類的屍骨,裡面有著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有一些絲綢,但是令人震驚的是,裡面還有大量動物的屍體,比如說牛、羊、狗等,這一些動物的屍體加起來就有500多具,還在專家另外一個區域發現了五條葬馬坑、87匹馬的骨架,通過對這些馬的骨架進行觀察之後,發現這竟然是非常難得的汗血寶馬。

結語

在這一座墓的第二層,專家們發現了一個「十」字形的墓室,但是裡面沒有人的屍體,也沒有任何棺木。專家挖了兩層之後就沒有再繼續挖下去了,因為聽說越往下挖會越危險,而且在挖了這一座墓的第一層和第二層之後,古墓的結構就已經被損壞的很厲害了,如果再繼續挖下去的話,會對這個古墓破壞很大。

國家對於挖掘古墓做了嚴格的要求,不能擅自開發古墓,而且不能破壞文物,我們現在還沒有很好的技術能保證古墓不被傷害就能夠挖出下面的東西,所以說不得不暫停對古墓的開採。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南越王墓發掘往事:考古隊員被壯觀墓室震驚忘記回話
    發現象崗山建宿舍挖出西漢古墓日前,唯一參與南越王墓、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三大考古發掘的考古專家、南越王宮博物館研究館員陳偉漢應邀來到當年南越王墓發掘地,向本報記者現場講述當年親歷。工人開始以為是抗戰時期日本人留下的炸藥庫,而鄧欽友到場一看,懷疑這是一座古墓。「我和冼錦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陳偉漢說,「紅砂巖石室墓!一看就像一座明墓。用電筒一照就更奇怪了,裡面的東西竟然是漢代的!可漢代未曾見過這樣的墓室,而明代並沒有這些東西。我們更傾向於這是一座漢墓。」陳偉漢告訴記者:「麥英豪接到匯報後,當天下午就和黃淼章趕到現場。
  • 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墓葬群被發現後,立馬搶救式發掘
    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地區古葬墓群眾中,最為華麗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大墓,這座大墓於1996年被發現,還成了當年考古界公認的10大發現之一。大墓坐落於青海省的海西自治州,一直以來當地就有大墓的傳說,當地人把這座大墓稱為九層妖樓,並且認為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大墓經過上世紀末的考證,被認定是唐朝早期的一座屬於吐渾谷王室墓葬,而這也是我國第一次發現吐渾谷王室的墓葬。
  • 鹹寧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一座清代古墓 發掘出土百年乾屍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羅娟)近日,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鹹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此次發掘是鹹寧市博物館自1976年成立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唯一人體保存十分良好的百年乾屍。
  • 鹹寧發掘一處古墓葬,墓主皮膚仍具彈性,鬚髮完好……
    鹹寧4歲姐姐為救妹妹,毀容病危…● 赤壁入室殺人兇犯謝秋磊被執行死刑鹹寧考古重大發現!鹹寧市博物館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沉睡百年,鬚髮依舊完好……近日,鹹寧市博物館考古工地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
  • 考古專家發掘巫山高唐觀遺址 埋藏數十座古墓葬
    昨日,作為我市文化遺產宣傳月的重磅活動之一,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專家來到正在發掘中的巫山高唐觀遺址。  宋玉筆下的巫山神女在哪裡?  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在《高唐賦》中寫道:「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樓之臺……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
  • 南唐二陵再發現一座古墓 疑似「大周后」墓(圖)
    昨天,在南唐二陵發掘6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王志高透露:通過兩個多月的勘探,他們在陵區範圍內又發現了一座古墓,墓坑長7米,寬5米,應該和李家宗室有一定關係。專家透露,60年後再探南唐的帝陵,他們發現了陵區的很多秘密。  入葬懿陵。而李煜國破降宋後被宋太宗毒死,葬於洛陽邙山。蔣贊初說:「據說,清代時有人曾在墓地看見李煜與小周后合葬墓的文字。」
  • 亞父範增墓發掘過程中,考古隊發現一盜洞,專家看後:盜墓賊太傻
    於是在範增死後,歷朝歷代的盜墓者便打起了範增墓的主意。此前,我國的考古隊在發掘一座疑似範增墓的古墓時,發現其中竟然有一個盜洞,專家們在仔細查看之後大笑這個盜墓者真有意思!時值1997年,徐州市組織了考古專家對這個傳言中的「亞父冢」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從中出土了銀縷玉衣、鎏金獸形硯等文物。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每次被盜後,警察和村民都會把盜洞填上。盜洞位於後墓室,裡面堆了很高的淤土,所以並不是很深。潘偉斌和考古隊員從盜洞鑽進去初步勘查。他爬上來後,非常肯定地告訴賈振林,這是一座東漢末期的大墓,至少是王侯級別,甚至可能是帝王級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初步判斷?第一,墓葬結構特殊、規模很大。第二,墓磚的規格厚重,是定製的。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隨著七十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考古家開始尋找先秦時期秦始皇先祖之墓。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光是盜洞便有247個,但是考古學家們依舊挖掘出了3500多件文物,其中,殉葬的人數便有186名,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這個群墓除了一號大墓被盜之外,其它的墓都是完好無損的,考古專家們派人把整個秦公陵園保護了起來。
  • 江西發現一座古墓,墓中的瓷盤底部卻出現英文,專家看後憤怒不已
    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墓,所帶來的價值不僅僅只是其中諸多價值不菲的陪葬品,更多的是後世在研究歷史之時,需要通過古墓的諸多文獻以及文物來完善歷史,提高人們的認知,只是這些盜墓者的出現,卻破壞了這一完整性,甚至會讓諸多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消失乃至遺落海外久久無法回歸祖國。
  • 青海都蘭考古驚現「五神殿」 千餘件文物出土印證古絲綢之路文化
    位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鄉的熱水墓群,於1982年發現,是公元6至8世紀的重要墓葬群,其中編號為「血渭一號墓」是規模較大的一座墓葬。2018年,熱水墓群發生被盜事件,涉案文物達到646件。同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對被盜的「2018血渭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近三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經出土了各類文物1000餘件。最近,考古人員又獲得了重要發現。「五神殿」墓室結構 印證史料記載考古工作者在「2018血渭一號墓」的發掘過程中,發現墓葬為木石結構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組成。
  • 四川一座機關食堂下發現古墓,考古隊趕到搶救性發掘,越挖越興奮
    接到通知的博物館立刻派遣一支考古隊趕到了現場,通過對現場的初步勘察,考古隊員認為下面是一座大型的船棺葬墓地。由於施工對古墓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破壞,考古隊決定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發掘,最終一處佔地600多平方米的大型墓葬展現在眾人面前,通過對墓中碳元素的測定,考古人員認定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型船棺葬墓地,距今超過2000年歷史。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科學發掘與保護 考古隊專家介紹稱,旭光墓地位於秦嶺北麓向北延伸的大塬上臺原腳下,東臨沙河,西南距高鐵寶雞南站僅600米,隔渭河與鬥雞臺相望,西距石鼓山約5公裡。
  • 山東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沒想到地下有一座古墓,墓主人大有來頭
    商量後,幾人決定先下山,把這個消息匯報給村委,讓他們決定怎麼處理。考古專家聞訊趕來,經仔細勘察,發現九龍山的確有一座古墓,而且規模還不小。古墓佔地7萬多平方米,修建的富麗堂皇,是一座典型的明朝親王墓。它分為護城河、外城和內城三部分,地宮墓道長達50米,分為前後兩室,室前的封門牆竟然高達九米。 為了保護文物,專家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一段時間的挖掘,共出土了1100多件文物,包括金制的王冠、宋代的名琴、以及玉帶等。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
  • 考古「九層妖塔」,為何挖剩七層就不敢繼續,不了了之?
    小型墓葬多達兩百餘,其規模令人驚嘆;其中最大的一座墓穴,從上往下共有九層,便是這九層妖塔。九層妖塔也被叫做九層妖樓,但在官方的記錄中,它並不是這個名字,而是血渭一號大墓,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么九層妖塔到底"妖"在何處呢?據當地的藏民傳說:古墓曾是格薩爾王與妖魔激戰的地方,激戰三天三夜以後,格薩爾王終於將眾妖魔鎖在一個九層塔中。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4月中旬,揚州曹莊隋唐墓葬一號墓出土了一合墓誌,志文中有「隨故煬帝墓誌」等文字。隨後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昨天的論證會上,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匯報了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情況。
  • 有一座帝王陵墓,位於繁華市中心,墓中寶物價值連城
    1983年6月,一群民工正在廣州內一座被稱為象崗的小山上施工。隨著施工挖掘的深入,民工們突然發現了一塊又一塊整齊排列的砂巖石板,每塊足有5平方米大,3600公斤重。用吊車移開這些石板後,下面竟然是一條通道。
  •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本志怪典籍,大概成書於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作者不詳。其中記載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東西,特別是各種上古異獸,簡直聞所未聞。然而,多年前陝西省的一次考古行動,出土了一件奇特文物,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無法理解。因為這件文物與山海經上記載的異獸「蠱雕」如出一轍,難道真的曾經存在過這種生物嗎?多年前,在陝西神木縣一個偏遠的小村子,一位村民墾荒時意外挖到一些青銅器殘片,隨後在不遠處又看到一個大洞,這位村民瞬間意識到,可能有盜墓賊來過了。
  • 中國新聞周刊: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全記錄
    楊軍拋了鍋鏟,從南昌打車,兩個小時後到達墓地。初步查探後,他認定這是一處大墓,隨後上報。鑑於此墓已被盜墓賊盯上,地處偏僻不易保護,不久,江西省文物局提出搶救性發掘申請,獲國家批准。2015年11月4日,江西召開新聞媒體通氣會,首次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的階段性成果。「這座墓葬具有標本性意義。」站在大墓前,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海昏侯墓發掘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各種證據把身份指向劉賀,應該會嚴格按照列侯等級入葬,不會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