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發掘巫山高唐觀遺址 埋藏數十座古墓葬

2020-11-26 南海網

高唐觀建築遺址,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墓葬。

  這是一片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江邊臺地,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們腳下的這片臺地就是巫山神女的誕生地;同時,在這片土地之下,還埋藏著數十座從商代到明清時期的墓葬。

  昨日,作為我市文化遺產宣傳月的重磅活動之一,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專家來到正在發掘中的巫山高唐觀遺址。

  宋玉筆下的巫山神女在哪裡?

  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在《高唐賦》中寫道:「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樓之臺……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專家說,巫山神女第一次出現就是這首賦,而「陽臺」極有可能就在這塊土地上。據《巫山縣誌》載:「城西北半裡許,山名高都,為陽臺故址,舊有古高唐觀。」相傳楚懷王與巫山神女幽會於此。

  古今大量史料都將這個在宋玉筆下如夢如幻的所在,指向了高唐觀。在考古工作者眼中,高唐觀是最有可能找到楚陽臺遺址的地方,但它究竟在哪裡,至今還不得而知。

  雖然「陽臺」遺址還沒找到,但考古工作者還是發現了高唐觀殘留的遺址。專家說,相傳高唐觀建於堯皇時代,據《入蜀記》(宋・陸遊)、《夔州府志》、《巫山縣誌》等文獻記載,其始建於戰國,是長江三峽中最古老的名剎之一,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

  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說,根據出土紀年石刻及文獻記載,明洪武二年,因住廟道士年老體衰,不能主持廟務,由心瑞和尚接管,改觀為寺,又稱高唐寺,既供佛又敬道,因而成了佛道合一的寺觀,以後在明萬曆、清乾隆到光緒年間均有不同程度的興建或改擴建。未來這裡可能建遺址公園。

  戰國墓裡八尺男兒為何扭曲

  考古工作者還在這裡發現了從商代綿延到明清時期的68座墓葬,而在這些墓葬中,有一座戰國墓,主人的骨骸保留至今。而且這具骨骸還給考古專家留下諸多疑問:因為骨骸的整個身姿從手到腳都是扭曲狀態。

  專家說,這只能留待進一步的發掘,或者是在發掘結束後的研究工作中揭開謎底。經過測量,考古工作者得知骨骸長度超過了1.7米,專家說,這就說明,這位墓主人的真實身高應該超過1.8米。

  1.8米的身高,在遙遠的古代極為少見,在古代文獻中,人們常用「七尺男兒」來形容男子,而按照古代一尺相當於現代22~23cm進行換算,那時成年男人平均身高154~162cm,而古文中形容一個人身材偉岸,習慣性用所謂「身高八尺」,也就是176~185cm。因此,這具骨骸的主人在古代那就是「身高八尺」了。

  文圖/本報記者 陳翔

原標題:考古專家發掘巫山高唐觀遺址 埋藏數十座古墓葬

相關焦點

  • 鹹寧發掘一處古墓葬,墓主皮膚仍具彈性,鬚髮完好……
    鹹寧4歲姐姐為救妹妹,毀容病危…● 赤壁入室殺人兇犯謝秋磊被執行死刑鹹寧考古重大發現!鹹寧市博物館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沉睡百年,鬚髮依舊完好……近日,鹹寧市博物館考古工地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
  • 鹹寧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一座清代古墓 發掘出土百年乾屍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羅娟)近日,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鹹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此次發掘是鹹寧市博物館自1976年成立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唯一人體保存十分良好的百年乾屍。
  • 有一個新疆邊境縣,發現百餘座古墓,竟然是戰國至漢代墓葬
    林彥飛說:「當時,我們縣文管所和地區文物保護管理局正在進行文物執法巡查,發現即將修建的G219線阿克蘇至烏什段公路改建工程,要經過亞科瑞克東古墓群,而G219線三標段長度約為500米的路面可能涉及20餘座石堆墓。根據地區文物保護管理局要求,我們文物管理所隨即就向施工方下達停工通知書,待古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後方可進行施工。」
  •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起步!專家共聚新鄉紀念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袁楠 通訊員 郭強 饒勝11月7日,「紀念新中國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暨古代文明研討會」在新鄉召開,來自國內外考古學界專家、高校學者、各級文物部門負責人160餘人,圍繞新鄉古代文明以及各領域研究熱點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為我省文物考古工作建言獻策
  • 麗江「大具為都古墓群」考古出土商周時期遺物1000餘件,還引出新...
    經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墓地葬俗較為特別,多座土坑出現分層葬,同時有二次葬,尚屬雲南考古中的首次發現。當前,考古發掘已暫告一段落,9月24日,作為此次考古發掘領隊的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閔銳來到麗江市圖書館,為麗江市文博工作者分享此次考古發掘收穫。在他的帶領下,大家沿著歷史的長河,回到春秋戰國,感受考古魅力。
  •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近日,巫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曹邦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巫山將啟動「龍骨坡·巫山人」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普遍價值研究工作,而今年就準備開建龍骨坡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將再現「巫山人」遠古生活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慶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掘出一段帶有2顆臼齒的殘破直立人左側下頜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跡的骨片。
  • 四川搶救性發掘600座崖墓 多數古墓已被盜
    600座崖墓 多數古墓已被盜 (1/5) "← →"翻頁 圖為2013年11月6日,成都新津縣鄧雙鎮大雲山,考古人員正在對被盜崖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 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文物與觀眾見面
    人民網成都6月8日電(朱虹)「本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工作人員楊建華介紹,《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會帶領觀眾了解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更深入認識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湘西土司王城遺址現古墓群
    考古專家認為,發掘出土的永順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遺址堪稱「中國的馬丘比丘」和「東方龐貝古城」。  >>發 掘  新發現遺址20多處  始建於公元1135年的老司城遺址四周是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坐落於靈溪河畔的谷地。從1995年開始,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湘西州文物部門對老司城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2010年5月開始進行第三次考古發掘工作。
  • 根據盜墓事件,經考古發掘,找到了歷史上消失千年的芮國
    經過判斷,確認了這一個洞應該是盜墓賊所為,隨後考古專家就來到了這個地方進行搶救性地挖掘。這一個地區發現的墓葬群是一個非常高級的墓葬群,所以對盜墓賊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使考古人員已經開始挖掘,但是盜墓的人依舊沒有放棄,所有能夠得到寶藏的方法,他們都不會放棄的。
  • 龍骨坡再次發掘 有望解開「巫山人」謎團
    近日,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巫山縣文管所聯合進行的龍骨坡遺址第4次發掘工作在巫山縣正式啟動,此次發掘有望徹底解開「巫山人」的謎團。這是記者當天從巫山縣文管所獲得的消息。據了解,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掘出一段帶有2顆臼齒的殘破直立人左側下頜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跡的骨片。有關學者的研究認為,上述遺物證實了一種直立人的新亞種存在,後被定名為「直立人巫山亞種」,即「巫山人」。
  • 甘肅挖出100座古墓,一腐屍身上發現一張破紙,卻成為珍貴國寶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古時候的墓葬,在我們施工或者偶然之間顯現出來,一座座埋葬在地下百年甚至是千年的秘密被揭開。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豐富的文化以及各種瑰寶自然是不用說的,像是陝西、四川、北京,都是歷朝歷代王公貴族駐足停留的地方,發現些寶物也是不足為奇的。因為一次機緣巧合,一個施工隊在甘肅挖掘出了100座古墓,從一具腐屍身上發現一張破紙,考古工作者們卻把發現的這張破紙,視為珍貴國寶!
  • 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原標題: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考古事業是我國了解古代的一大重要途徑,對於開採出來的文物,對於我們了解相應朝代或者時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湖南永興發現東漢古墓,就是考古事業上的一大發現!
  • 龍骨坡「巫山人」 ,揭秘200萬年前人類生活
    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掘於1986年,是中國早期人類化石遺址。龍骨坡遺址佔地約1300平方米[1],經過先後三次的現場發掘,在遺址發現了古人類門齒和帶犬齒的頜骨化石,以及數十件與人類化石同一層次的巨猴、劍齒虎、雙角犀等化石。
  •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央廣網西安1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12日)透露,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17、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第三次對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 湖南永興發現距今1900年東漢時期百姓古墓葬
    湖南永興發現距今1900年東漢時期百姓古墓葬   記者17日從湖南省永興縣獲悉,在日前永興縣電大工作站院內土方施工時發現一座古墓,在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後,文物專家推斷,該墓葬為東漢時期所葬,並出土了8件陶瓷、陶罐等實用器。
  • 新疆火焰山發掘一古墓,裡面5位少女陪葬,專家:男人權利的象徵
    新疆火焰山發掘一古墓,裡面5位少女陪葬,專家:男人權利的象徵!火焰山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路過火焰山,方圓幾百裡都是熊熊烈火,讓人無法靠近。新疆那面吃水用的都是「坎兒井」也稱「井渠」,吐當時村民疏通的時候,挖出了大量的古磚,陶器等物品,隨即人們就停了下來,通知了當地的政府部門,之後考古專家來到現場。經過考古專家的勘察,和發現的古磚,陶器結合推斷,此處事一個距離幾千年的古代墓葬群,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有限,沒有繼續發掘。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陝西省寶雞市高新區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日前取得顯著成果,圍繞此次考古發掘的起因、經過及收穫等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科學發掘與保護 考古隊專家介紹稱,旭光墓地位於秦嶺北麓向北延伸的大塬上臺原腳下,東臨沙河,西南距高鐵寶雞南站僅600米,隔渭河與鬥雞臺相望,西距石鼓山約5公裡。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記者了解到,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的發掘,填補了江淮地區宋代墓葬研究諸多空白,是兩宋之際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實證,結合該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體現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