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司王城遺址現古墓群

2020-11-26 南海網

  近日,神秘而古老的土司王都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靈溪河畔顯露真容。考古專家認為,發掘出土的永順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遺址堪稱「中國的馬丘比丘」和「東方龐貝古城」。

  >>發 掘

  新發現遺址20多處

  始建於公元1135年的老司城遺址四周是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坐落於靈溪河畔的谷地。從1995年開始,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湘西州文物部門對老司城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2010年5月開始進行第三次考古發掘工作。

  記者29日在考古現場看到,呈現在世人面前的老司城遺址,氣勢雄偉,建築精巧,渾然天成。老司城遺址宮殿區、衙署區面積近3萬平方米,城區總面積25萬平方米。遺址地表上保留了體積龐大的城牆和建築廢墟,地下遺址中貯藏窖穴、地下取暖設施、排水設施一應俱全。此次新發現土司時期遺址20多處,包括烽火臺、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墓志銘等。

  類梯形結構國內少見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永順老司城考古發掘領隊柴煥波最近在老司城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城門」遺址。他介紹說,城門是城址發掘的中樞,對於弄清城址的整體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城門區發掘已呈現出清晰的城牆、卵石環城道路、建築的臺階和壯觀的排水系統,盡顯土司宮城的恢宏氣勢。

  此次發掘的大西門位於宮殿區西側。門道兩側的城牆以紅巖砂錯縫平鋪疊砌,西北部城牆保存完整,最高處高達6米。與國內其他大部分古遺址不同的是,老司城城牆是由下至上由紅石條、青石巖和鵝卵石壘砌而成,並不是呈平行的。「這種類似梯形的結構在國內很少見。」

  抗倭夫妻墓華美富麗

  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此次考古發掘出的紫金山墓地是明代永順土司的王室墓地。現已探明墓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有土司及家眷墓葬三十餘座。

  發掘的墓葬中,永順土司中的抗倭英雄彭世麒的夫妻合葬墓製作精美、裝飾華美富麗,堪稱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出土的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及其家眷墓志銘,是研究土司社會的珍貴史料。這些墓室所用特製的浮雕青磚為基,以青磚起券,頭部設神龕,浮雕青磚飾有人物及寶相花、卷草紋、雲紋等圖案,兩壁設有門窗,館床以青砂石板平鋪,有的飾有七星圖。墓葬分為單室、雙室、三室,三室墓前設迴廊,三室貫通。整個陵園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臺、「八字」山牆、花帶纏腰過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遺蹟組成,這一發現對於復原明代土司王室園陵整體面貌具有重要價值。

  >>點 評

  遺址價值堪比龐貝古城

  史料記載,唐末五代年間,江西彭氏徵服了五溪諸蠻以後,當上了溪州58旗、380峒的土家族的「土皇帝」,建都城於永順會溪坪。第十一代土司彭福石於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移都城於老司城。鼎盛時期有詩讚曰「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之後,老司城漸漸荒蕪、廢棄,令人難尋其蹤跡。

  「老司城遺址是獨一無二的,讓人震撼,具有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即使與南美的馬丘比丘遺址和義大利龐貝古城相比,也毫不遜色。」柴煥波說,老司城遺址將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掘工作將持續到2010年12月底。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老司城遺址考察時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應將文化信息採集與保護規劃同步進行,進一步考慮如何建成美麗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計 劃

  將原汁原味向公眾開放

  遺址中的烽火臺、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墓志銘等,都將成為遊客的遊覽內容。

  郭偉民說,永順老司城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土司制度是西南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永順老司城遺址城市分布明確,城市功能齊全,反映了永順土司的歷史圖景,是研究土司制度、復原土司社會內部結構和中國城市發展史不可多得的實物例案。

  柴煥波說,老司城遺址生態脆弱,下一步將同時進行發掘清理、採集信息與遺蹟保護,並有針對性地實施現場保護措施。日後,遊客看到的將是原生態、原汁原味的老司城遺址。

  據新華社電

相關焦點

  • 「網約湘遊」「神秘湘西·土司王城」最全旅遊攻略,等你來看看!
    「神秘湘西·土司王城」最全旅遊攻略,世界那麼大,等你來看看!「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這封近幾年被刷爆朋友圈的辭職信成了我們的口頭禪。但是,辭職?不存在的,畢竟我們熱愛(yin)工(wei)作(qiong)。
  •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調查:中國南方的「故宮」
    「我們現在所處的老司城為永順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龍京沙介紹說,「老司城遺址分布有宮殿區、衙署區、居住區、墓葬區、宗教祭祀區等遺址區;地面歷史遺蹟有祖師殿、擺手堂、古墓群、古街道、古城牆、彭氏宗祠、德政碑、『子孫永享』牌坊等。」「發掘後的龐大遺址,將具有驚人的視覺衝擊力,堪稱『中國的馬丘比丘』」,龍京沙還表示,「其觀賞性、真實性、完整性為中國現存城市遺址中所罕見。」
  • 詩詞丨憶江南·湘西土司城
    作者丨胡佔凡 湘西美, 樓隱霧中山。 翹腳簷頭出半月, 高臺隨嶺落雲邊。 靈溪土家歡。
  • 一本楊氏家譜記載:永順土司王朝最後的日子
    湖南日報記者 李國斌 7月4日,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與湖北唐崖土司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一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消息傳來,人們歡欣鼓舞。 看到申遺成功的消息時,湖南日報已退休的老報人楊新正不禁想起前不久在閱讀、整理家藏老家譜時,發現了其中的一段記載,記述了永順土司王朝最後的日子。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經過專家評議和投票最終評選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這十大項目分別是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瀘溪下灣遺址、華容七星墩遺址、澧縣孫家崗遺址、寧鄉羅家衝遺址、常德南坪墓群、臨武渡頭古城遺址、藍山五裡坪古墓群、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
  • 湘西全域旅遊十大美景
    古城雖歷經滄桑,仍古風依舊,城內有古街巷弄30多條,文物古建築85處,古遺址116處,古民居建築300多幢,古廟祠館閣30多座,是中國西南地區文物古蹟最多的縣城,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主要有六大奇景:奇路(矮寨公路奇觀)、奇橋(世界跨峽谷跨徑最大的鋼桁梁懸索橋一一矮寨大橋)、奇寨(雄鷹背上的苗寨一一吉鬥苗寨、德夯苗寨)、奇谷(玉泉溪、九龍溪、夯峽溪峽谷等)、奇瀑(全國落差最高的流紗瀑布、玉帶瀑布、銀鏈瀑布、夯峽溪瀑布群等)、奇俗(苗族風情、天下鼓鄉),充分展示了神秘湘西的奇絕山水、經典人文和現代科技。
  • 麗江「大具為都古墓群」考古出土商周時期遺物1000餘件,還引出新...
    考古發掘「為都古墓群」的緣起時間倒回至2020年5月,玉龍縣大具鄉為都村大具中學在修建體育場過程中發現石棺墓並上報當地文物部門,玉龍縣文物管派員實地調勘後確認該處為一石棺墓地。(5米深的墓葬)2020年7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國家文物局履行報批手續,隨後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啟動「為都墓地群」考古發掘工作。
  • 廣西力推莫氏土司衙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廣西忻城縣土司博物館館長陳壽文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20日,中新網記者到訪莫氏土司衙署。  陳壽文介紹,莫氏土司衙署始建於明萬曆10年(1582年),總面積38.9萬平方米,其中建築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衙署建築皆磚木結構,氣勢宏大,格調典雅,民族特色濃鬱,是研究土司文化的實物資料,莫氏土司衙署被譽為"壯鄉故宮"。
  • 北緯30°的這個地方,有個洞內居然藏著世界上最大的火藥遺址群
    目前為止這將是世界洞穴內最大的「火藥遺址群」。 黃金洞地處鹹豐縣最北端,唐崖河上遊,土司時期是金峒土司領地。 洞穴的幾百處硝場遺址一共延深4千米之長,黑洞內練硝規模壯觀;在硝煙的盡頭,是黃金洞內的另一條地下河;
  •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所謂「國寶」,是指一國之寶。對於研究過去歷史文化充實我國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價值。若這些先民遺產流失國外,那麼對於華夏子孫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古人留給後人的共同財產。
  • 新疆沙漠古墓現八字真言,日本專家感嘆,中國將再一次傲視群雄!
    中國地大物博,所以總是會發現一些古墓,在上個世紀西方的考古學家在我國新疆從事考古活動時。無意中發現了中國古人類的文化遺址,這一遺址就是在漢朝時期聞名於世界的精絕古城,在那裡有一文物上出現了八字真言,預示著東方之龍將再一次傲視全世界。
  • 湘西神秘古鎮為何一夜間聲名鵲起?
    從井內出土了38000多枚秦簡牘,考古專家對所發掘的戰國秦漢古城進行深入研究,竟在這座城池西部的酉水南岸魏家寨發現了一座西漢古城遺址,又在西部的酉水北岸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東漢古城遺址。在不到十平方公裡的範圍內,發現了三座兩千年前不同朝代的古城池,一時間名聲大起,無數學者專家神往。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通過對古墓形制、棺槨考證及土層檢驗,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墓葬年代為北宋。精美文物吸引專家駐足觀摩。
  • 中國「最美」江邊小鎮,唯一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湘西芙蓉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芙蓉鎮,是中國唯一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西漢為酉陽縣治所,後晉之後為溪州彭氏土司前期的司治之所,也是土司時期的商賈貿易中心,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
  • 成都現罕見大型古墓群研究成果公布:6千座墓跨越2千年歷史!
    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宣布,考古隊在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地,由2015年至今共發現了6000多座古墓,跨度達2000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通史式的古代墓地,非常罕見。
  • 怒晴湘西陳玉樓為什麼叫陳瞎子 陳玉樓眼睛是怎麼瞎的
    《怒晴湘西》雖然也是鬼吹燈系列,但講述的卻是陳玉樓和鷓鴣哨兩人發生的故事,原著小說中陳玉樓也被叫做陳瞎子,那下面就來看看其中的的原因。  陳玉樓為什麼叫陳瞎子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中陳玉樓原本有著一雙天生的「夜眼」,並且身手和見識都非常高,但是卻因為這一次入湘西瓶山探秘元墓導致雙眼失明,因此被稱為陳瞎子。
  • 河南出土6500年古墓,墓主龍虎相伴脊柱被砍斷,專家:蚩尤或許真實存在
    1987年,河南省濮陽市當時有一群農民在修建地下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則類似於古墓一般的建築群,很快便聯繫了當地的歷史考古學家進行研究。 然而在一批專家來到了濮陽的古墓現場,但是經過了一年的鑑定之後,1987年專家們對外宣稱這是仰韶文化部落遺址。也就是說並不是人們古代歷史中的古人墓葬群,而是在遠古時期那些還處於部落文化時期的先人們留下來的遺址。
  • 中日考古隊沙漠發現古墓,出土文物寫有8字,專家:預言了新中國
    其中精絕古國留下的古遺蹟叫「尼雅遺址」。1995年,我國為了考古研究尼雅遺址聯合了日本考古隊,共同組建成「中日尼雅遺址聯合考察隊」。並向祖國西北內陸出發,如圖便是尼雅遺址的範圍,中日考古家便是在此進行的考古研究,可以看到尼雅遺址界限內是一片荒蕪,也可以說是茫茫大漠,要在這裡尋找古墓確實不易。到底有多不易呢?
  • 考古專家發掘巫山高唐觀遺址 埋藏數十座古墓葬
    高唐觀建築遺址  昨日,作為我市文化遺產宣傳月的重磅活動之一,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專家來到正在發掘中的巫山高唐觀遺址。  宋玉筆下的巫山神女在哪裡?  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在《高唐賦》中寫道:「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樓之臺……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