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2021-01-21 人民網

原標題: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墓穴俯瞰圖。

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

編磬。

還能奏出聲音的銅編鐘。

人形陶俑。

  今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該古墓出土墓誌寫有「隋故煬帝墓誌」。因此前公布的距離此處墓葬不遠處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曹莊墓葬的「真偽」遭到質疑。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揚子晚報記者 陳詠

  墓主身份塵埃落定

  隋煬帝僅餘兩顆牙齒,蕭皇后身高僅1.5米

  牙齒年齡與隋煬帝年齡相符

  今年3月,考古部門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中星海上紫郡」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4月中旬,揚州曹莊隋唐墓葬一號墓出土了一合墓誌,志文中有「隨故煬帝墓誌」等文字。隨後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展考古發掘工作。昨天的論證會上,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匯報了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情況。

  專家稱,墓內兩顆牙齒鑑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結合文獻記載,隋煬帝楊廣生於公元569年,卒於公元618年,年齡和「牙齒年齡」吻合,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二號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鑑定為大於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二號墓雖無文字信息,但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鑑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正是隋煬帝蕭後。

  3D「透視眼」掃描墓誌,確認墓主隋煬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巍表示,「確定墓主身份最主要靠文字資料,墓誌是最確切的證據。發現時墓誌其實局部相當模糊,考古部門運用了當今國內最為先進的3D掃描技術識別。墓誌上已識讀出的志文為:「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扵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

  「楊廣去世的時候是隋朝,史籍上記載他下葬的年代是貞觀元年,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這些跟文獻記載完全吻合。

  同葬一墓

  蕭皇后留有屍骨 隋煬帝為何僅剩牙齒

  專家表示因為長江流域為酸性土壤,這樣的土壤不利於人體屍骨保存。此次隋煬帝墓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束家平也表示,一號墓保存得略遜於二號墓,這跟一號墓坍塌粉化現象較為嚴重不無關係。北京大學教授趙輝認為,蕭後有屍骨保存,隋煬帝僅剩「牙齒」,從考古上講,即使是同一區域的墓葬,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蕭後墓葬相對保存較好,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亡朝之君身後寥落

  國破身亡,墓穴規格遠不及帝王標準

  規格「下調」:是「墓」而非「陵」

  據介紹,截止目前,聯合考古隊完成勘探面積109000平方米。其中一號墓為方形磚室墓。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二號墓為腰鼓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12.64米,寬5.9米,殘高1.6米。這位生前據稱好大喜功的帝王,死後所安葬的主墓室僅有6米多長,8米多寬,僅從規模上看確實十分寒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表示,楊廣是「故帝」,失掉了「身份」,其墓葬的規格、形制不可能達到正常帝王的標準。楊廣作為亡國之君,註定了墓葬不可能是「故帝王陵」,而只能是「舊帝王墓」。唐王朝作為政治上只能象徵性地給楊廣一個「王墓」,而不是「陵寢」。墓葬所在區域至今未發現陵園遺蹟。不過從墓誌來看,唐朝還是承認他的帝王身份,還陪葬了許多高規格的器物。公元618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縊死後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到公元648年最終與病死的蕭後合葬。所以專家分析這種「寒酸感」與其多次遷移也有關。考古發現,隋煬帝墓曾經被盜,但即使從未被盜墓賊「光顧」過,其規模、形制也不可能跟正常的帝王相提並論。

  陪葬精美:出土國內最完整十三環蹀躞帶

  專家介紹,兩座墓葬,規模不大,規格不高,但出土的一件件文物令人不可小覷。出土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餘件(套)。陶器有罐、爐等,陶俑有牛、馬、豬、羊、駱駝、雙人首蛇身俑、文官俑、執盾武士俑等;瓷器有青釉闢雍硯1件,造型精美絕倫。

  一號墓中的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四件銅鋪首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釐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

  二號墓中,玉器有白玉璋(禮器,皇家使用)1件;銅器有編鐘、編磬、銅燈、銅豆等,成套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填補了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一套女性用冠飾,工藝精巧,國內罕見。目前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隋煬帝墓的發掘,對於揚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大運河申遺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2013年國內重大考古成果。

  真偽帝墓

  真墓現身,「偽陵」何去何從?

  在曹莊墓葬發現前,揚州已有一座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且符合史料記載的「遷葬雷塘」。束家平認為,該墓是由清嘉慶年間揚州籍大學士阮元經考證並出資修復的,沒有考古發掘資料進行佐證。但束家平也表示,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上來看,原隋煬帝陵也是重要的歷史遺存,還會繼續保護。至於雷塘之說,現在的地理名稱跟古代已大不相同。經考證,古代的雷塘是一片很大的區域 ,所以並不矛盾。

  ■名稱解釋 蹀躞帶

  盛唐時期,從皇室宮廷到普通達官顯貴,均以配用玉帶為榮。從玉帶的底色還能將其官階體現出來。據兩唐書的記載,最高等級的玉帶底色為紫色,整條玉帶由十三塊組成。而在每塊玉帶板的下方,帶有能掛載小物品的小鉤的玉帶便被稱呼為「蹀躞帶」。

  「蹀躞」(dié xiè )一詞,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附圖為上世紀七十年代,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時期的一副「蹀躞帶」。其規格早已屬於國寶級別。

  雙面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次子,在位時間約14年。《隋書·世祖本紀》中有記載隋煬帝:「上美姿儀,少敏慧。」但他的政績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紂王、秦始皇等與他相比。「煬」,是楊廣被縊殺當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同時也是楊廣的表兄弟和前下屬唐國公)加的諡號,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為「下諡」、「惡諡」。

  千古一帝

  開鑿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會稽,北到涿郡(今北京)。大運河開鑿前後歷時五年,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裡,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裡的航程。有專家表示,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對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開創科舉制: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開疆闢土:楊廣滅陳完成南北統一。即位後西巡半年之久,促成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筆華美:《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歷代最多的,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分圖書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也僅有8萬卷。

  亡國暴君

  勞民傷財:傳統觀點認為,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其罪行罄竹難書。他荒淫無恥、殘忍毒辣、禍國殃民,最終葬送了短命的隋王朝。隋煬帝造隋朝大運河耗費民力,成為他後來滅亡的導火索之一。

  病變身死:煬帝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公元618年,煬帝準備遷居南京。從駕虎賁郎將元禮等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宇文化及逼縊隋煬帝。

  溫婉蕭皇后

  隋煬帝愍皇后蕭氏,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蘭陵蕭氏。歷史上記載的隋煬帝的子女只有四子二女,其中三子一女為蕭後所出。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后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和諧。煬帝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對於煬帝的暴政,蕭皇后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誡。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隋煬帝蕭皇后:隋唐之際的傳奇女性,真的服侍過六位帝王嗎
    隋煬帝蕭皇后是隋唐時期的一位傳奇女性,歷經北周、隋朝、唐朝三個朝代,很有才學,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美女。《隋唐演義》等小說中都說她十分妖媚,服侍過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唐太宗等六位帝王。那這是真的嗎,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梁公主
  • 巨猿:身高3米的巨型靈長類
    身高一直是我們非常在乎的自身條件,儘管有的人身高不足1.6米,有的人身高卻超過了2米,但是我們人類卻是平均身高最高的靈長類之一(另一種是大猩猩)。圖註:巨猿的牙齒化石,圖片來自網絡。在研究了牙齒化石之後,孔尼華確定其屬於一種大型的靈長類動物,於是將這種動物命名為巨猿(Gigantopithecus),模式種為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種名是紀念加拿大學者步達生。
  • 《燕雲臺》皇后為什麼自稱朕 蕭燕燕當上皇帝了嗎
    當時耶律賢任命蕭燕燕為攝政皇后的詔書裡寫道「二月壬寅,諭史館學士,書皇后言亦稱朕、『朕』暨『予』為定式。」也就說以後記錄皇后之言,都得用朕和予,皇后所說的話也代表皇帝的意思,文武大臣都得照做,所以遼朝形成了兩聖並尊的局面。
  • 西班牙國王身高2米,抱起1米7的皇后,大高矮配小嬌娘搶鏡
    西班牙國王身高2米,抱起1米7的皇后,大高矮配小嬌娘搶鏡出生於奧維耶多的西班牙王后萊蒂齊亞,身高1米70,穿上高跟鞋後格外挺拔苗條,是歐洲皇室圈內人的「扛把子」。由於皇后的相貌,國王感到驕傲,他顯得非常高興。國王菲利普身高兩米,他曾是西班牙的一名帆船運動員,身強力壯,身強力壯,配合默契,是一位既漂亮又紳士的大帥哥。一米七高的萊蒂齊亞王后被丈夫抱進懷中,她讓自己的秀髮飄飄,眼中更有自信。西班牙皇后被國王的霸氣所感動,她立刻變成了一個「嬌娘」,放下了剛才的霸氣。這麼大的高個兒配上小嬌娘,還真搶鏡!
  • 虛實之間,蕭太后的遺蹟與傳說
    《燕雲臺》的開播,將遼王朝傑出政治家蕭太后推到了大眾視線中。電視劇中的蕭太后名綽,小字燕燕,為遼朝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聖宗耶律隆緒之母。她的活動時代在十世紀中後期,參預朝政近四十年,帶領遼王朝達到了鼎盛時期。這位傳奇太后的故事,至今在幽燕大地仍有跡可循。
  • 史前猩猩身高3米,老虎都不是它的對手
    史前猩猩身高3米,老虎都不是它的對手身高一直是我們非常在乎的自身條件,儘管有的人身高不足1.6米,有的人身高超過2米,但是我們人類卻是平均身高最高的靈長類之一(另一種是大猩猩)。在靈長類的演化史上曾經出現過比我們高得多的巨大成員,而且就生活在中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巨猿。
  • 身高七尺二寸、手長過膝,傳奇皇后數次力挽狂瀾,卻生下亡國之君
    據正史記載,柳敬言容貌絕美、性情柔順,身高七尺二寸(大約在1.75米左右),手垂下來超過膝蓋(「後美姿容,身長七尺二寸,手垂過膝。」見《陳書·卷七·列傳第一》),跟當年的蜀漢昭烈帝劉備有一拼。天康元年(566年),陳伯宗登基為帝,但僅過了2年時間,便被盡掌朝政大權的叔父廢黜,頗符合「皇權之下無親情」的道理。宣帝陳頊廢侄自立後,正式冊立柳敬言為皇后,陳叔寶為皇太子。
  • 鑑賞|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圖》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頂東南方所畫的黃褐色太陽,這樣的太陽在昭陵墓葬天象圖中僅此一例,頗具研究價值。《天象圖》(未揭取)龍朔三年(663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
  • 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天象圖》(未揭取)龍朔三年(663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圖》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頂東南方所畫的黃褐色太陽,太陽內繪有一隻黑色三足鳥,尖嘴長尾,背部羽毛豎起,尾上羽毛較長且上翹,目視前方,昂首站立,這樣的太陽在昭陵墓葬天象圖中僅此一例,頗具研究價值。
  • 滅絕300萬年的巨齒鯊體型確定了,科學家如何給它測身高體重?
    但是,由於巨齒鯊的骨骼化石都比較零碎,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很難推斷出它的體型,直到最近,巨齒鯊的身高體重終於確定了。人們早在16世紀就發現了巨齒鯊的化石,但是當時並不知道它屬於什麼生物,到了17世紀,這種大三角形牙齒才與鯊魚掛上了鉤。而正式得名「巨齒鯊」,已經是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了。
  • 夏天風卷雪凍死數萬人,隋煬帝曾遭遇甘肅第二個最冷時期
    其實,甘肅的低溫時期,隋煬帝在1400多年前就遇到過。公元609年夏天,隋煬帝翻越祁連山,遭遇風卷雪,數萬人被凍死!他所遭遇的是甘肅歷史上第二個最冷時期。吐谷渾襲擾絲綢之路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 歷史上的蕭燕燕真實情況 燕雲臺蕭太后是怎樣的女性統治者
    我們所了解的蕭太后是出現在《楊家將》中的可惡的狠毒女人形象,實際上歷史真實的蕭燕燕太后並不是如此,她不僅長得好看,而且還非常睿智,不僅在政治上非常有才能,軍事方面展現的才能也令不少男人身自愧不如。她是一位清明賢良、深明大義,為了大遼江山做出巨大貢獻的一個女人。
  • 備受爭議達7年之久的曹操墓,或因洛陽曹魏大墓的發掘而正名
    然而,時隔7年,在洛陽發現的另一座曹魏時期的大墓,或許會在另一個方面作證國家文物局對曹操高陵定性的正確性。因為曹魏政權存在時間不長,且曹魏時期崇尚簡葬,陵墓不封不樹,所以目前在國內發現的曹魏大墓及其少見,此次洛陽發現的曹魏大墓,與曹操高陵有很多相似之處,此墓從學術意義上再次確認了曹魏時期的墓葬特點:同曹操墓一樣:薄葬,短喪的特點,墓主死後不久即下葬;同曹操墓一樣:不封不樹,地表沒有封土,不設陵寢;簡制,複雜的多室墓葬簡化為前堂後室;冥器的簡化,這座墓裡的陶器很小,還不如一般墓葬的大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其後五十餘年,孫吳立於江左,開拓圖治,雖困患於內亂外擾,時有綴旒之危;但在三國分佔天下的博弈中,唯孫吳能褒其國統最為長久,實可稱得「最後贏家」。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南京大學文學院的數十名本碩同學在童嶺老師的帶隊下,前往江寧區上坊鎮,探訪名噪一時的上坊孫吳大墓。同行尚有南京大學周欣展老師以及南京藝術學院張明君、張媛等數位老師。
  • 劉月群/長孫皇后與昭陵遺存
    ,採取「因山而葬」的方式,把皇后臨時安厝進去,遂確定了昭陵的陵地和名稱。並決定把昭陵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后合葬,由此可見,昭陵與長孫皇后關係的密切程度。後來,唐太宗在撰寫《昭陵刻石文》碑時,評價了長孫皇后節儉的美德,闡明了因九嵕山為陵的原因,並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 秘魯考古發現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5米嘴似長矛
    考古發現兩種巨型企鵝頭骨的喙狀嘴對比    巨型企鵝對比圖:左側為4200萬年前的Perudyptes企鵝,中間的現在的漢堡特企鵝(Humboldt),右側為3600萬年前的對其中一具化石的研究發現,大約在3600萬年前,南非的近赤道區域曾經生活著許多身高1.5米,嘴似長矛的巨型企鵝。  據報導,這也是目前為止發現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之一。考古學家在秘魯南部發現的這種名為Icadyptes salasi的企鵝身高可達1.5米,比現在最大的帝企鵝都高出許多。而這種巨型企鵝喙狀嘴長達18釐米,猶如長矛一般。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她是歐洲最美皇后:身高1米72,腰圍45釐米,懷孕時體重仍不過百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已經會覺得麥瑟爾夫人非常誇張了,但她始終是編劇們虛構出來的人物,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她被譽為「歐洲第一美女皇后」,身高1米72的她腰圍只有45釐米,而且不允許自己體重過百,即使是在懷孕期間,她對於完美的追求,遠遠比麥瑟爾夫人還要苛刻,大家一定聽過她的大名——茜茜公主。
  • 進擊的巨人身高圖,艾倫進擊形態15米,成為始祖巨人後高度350米
    小型巨人3~4米巨人雖然普遍較為高大,但是也不乏有較為小型的巨人出現。這些小型巨人的身高僅為3米,同時在力氣上也要比普通巨人小很多,甚至還有小型巨人被莎夏在沒有立體裝置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將其擊敗。可見,相比於其它巨人來說,他們的實力並不強大。2. 中型巨人7米左右在進擊的巨人中,一般中型的巨人身高大概在7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