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風卷雪凍死數萬人,隋煬帝曾遭遇甘肅第二個最冷時期

2021-01-09 中國甘肅網

甘青咽喉扁都口(古稱大鬥拔谷)

「1月6日,蘭州的最低氣溫達-15℃!」自去年12月底到今年年初,寒潮不斷,天氣格外寒冷。這也是15年來,甘肅氣溫最低時期。

其實,甘肅的低溫時期,隋煬帝在1400多年前就遇到過。公元609年夏天,隋煬帝翻越祁連山,遭遇風卷雪,數萬人被凍死!他所遭遇的是甘肅歷史上第二個最冷時期。

吐谷渾襲擾絲綢之路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隋煬帝是非常聰明的皇帝,其智商才學,在歷代皇帝中,絕對不低。聰明的楊廣非常厲害,不僅參與滅陳大戰,而且想盡辦法,從他哥哥楊勇手裡搶來了太子位置。

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楊廣正式即位。楊廣成為皇帝後,無人壓制,聰明加大權,開始膨脹了起來,以為天下是棋局,可以由他隨手撥弄。最終,隋朝二世而亡。

在隋煬帝幹的幾件大事中,有一件西徵吐谷渾與甘肅有關。隋煬帝不僅滅了吐谷渾,而且西巡甘肅河西走廊,在甘肅張掖召開萬國博覽會。

吐谷渾本是居住在遼西的鮮卑族酋長慕容涉歸的庶長子的名字。公元313年他們來到青海南部,融合當地部族建立了國家。北周末年,吐谷渾國王開始稱可汗,建都伏俟城(青海湖西岸15裡處),國土兼有青海、川北、甘肅西部和西域鄯善、且末(今新疆且末縣),廣袤幾千裡。吐谷渾稱汗後對絲綢之路不斷進行侵襲,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商業貿易等活動造成了嚴重威脅。

40萬隋軍千裡大合圍

公元609年3月,隋朝特使裴距在張掖對西域各方勢力進行長期溝通和調查後,完成了最基礎的情報信息工作,寫出彩色版的《西域圖記》一書。隋煬帝開始西徵吐谷渾,以徹底解決西北問題。

此次,隋軍出動大軍40萬,採用迂迴包抄,四面合圍的戰術。最後,雙方在覆袁川決戰。覆袁川就是黑河兩源之一的東岔、八寶河一帶,在青海俄博至祁連縣之間。此戰隋軍大敗吐谷渾,俘虜斬首十餘萬,吐谷渾幾乎全軍覆沒,伏允僅率數千騎逃脫。

隋煬帝西巡的路線是:從長安出發後,經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過扶風(今陝西鳳翔),翻越隴山,經清水,抵達秦州、渭源,隴西狄道(今臨洮),過黃河到西平(西寧),在掃平吐谷渾後,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鬥拔谷(扁都口)北上。

不幸的是,隋煬帝翻越大鬥拔谷時,遭遇極端嚴寒天氣。楊廣的車駕向東返回,路經大鬥拔谷,山路狹窄險要,隊伍只能魚貫通行。風雪使天色昏暗,文武官員飢餓、溼冷,都深夜了還未到達宿營地,士兵凍死大半,隋煬帝的親姐姐也被凍死。馬驢死亡十之八九;後宮妃嬪、公主有的都走散了,和軍士們混雜在一起宿於山間。隋煬帝狼狽不堪,在路上吃盡了苦頭。

甘肅第二個寒冷期

現代學者們,研究了歷代的氣象記載及樹木年輪後得出一個結論,公元609年,正是甘肅歷史上第二個寒冷期中最冷的時候。

甘肅歷史上的第二個寒冷期,從公元初期起,一直持續到公元610年左右。許多史書上有不少氣候寒冷的記載,而無氣候偏暖之記載。隋煬帝翻越大鬥拔谷時,正是甘肅歷史第二個寒冷期。當時敦煌四月霜雪,臨夏八月降霜,九月下大雪。再加上當時翻越大鬥拔谷的路,比今天公路的海拔要高得多,幾乎接近山頂了,屬祁連山高海拔地區。天氣寒冷,山頂落雪,是正常的。同時,隋煬帝夏天從關中而來,寒衣準備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隋煬帝在張掖舉行完萬國博覽會後,依舊原路東返。他還在途中寫了《飲馬長城窟行》一詩,記錄西巡張掖一事: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裡。

萬裡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裡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這首詩已成為千古名篇,由此奠定了隋煬帝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王文元 圖/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此國125萬人零下60度行軍,一晚上凍死25萬人
    跟隨高爾察克的這支隊伍有50萬的軍人,還有75萬不願在勝利方統治下的流亡人員,在這75萬流亡人員裡就包括了主教、僧侶及修女共27萬,還有沙俄時期的貴婦人和小孩共20萬人。他們從俄羅斯的鄂木斯克出發。殊不知這一去就基本上已經走向絕路了。古代以色列領袖摩西曾率領他的臣民百萬之眾逃出埃及,渡過紅海,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到達了上帝的承諾地迦南。
  • 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1000年最冷,1萬年第二冷,100萬年僅4次
    在中國,也冷訊頻傳,中國天氣網訊,中央氣象臺1月3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雪黃色預警:預計,3日08時至4日08時,甘肅東南部、陝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湖北西部和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等地有大雪,其中山西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雪(10~18毫米)。
  • 世界上最「寒冷」的公路,修路凍死上萬人,零下40度不算最冷!
    說到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估計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俄羅斯那邊,為什麼這個說呢?因為俄羅斯那邊很多城市都位於高緯度地區,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世界上最「寒冷」的公路,也就是在俄羅斯,據了解當年因為修路凍死上萬人,這個地方哪怕是零下40度的時尚也不算最冷,那它是哪個地方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 歷史上中國最冷的時期 中國最冷的一年是哪年
    導語:網上流傳說,今年將會是60年來最冷的一年,主要是因為今年有拉尼娜現象出現,而一般出現該現象,冬天的氣候都比較冷。但目前專家沒法確定今年是否是最冷一年。那麼,歷史上中國最冷的時期什麼時候呢?中國最冷的一年是哪年?一起來了解。
  • 美國遭遇極端低溫 這個冬天比南極還冷
    美國遭遇極端低溫 這個冬天比南極還冷時間:2019-02-02 11: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國遭遇極端低溫 這個冬天比南極還冷 美國中西部地區正在經歷十年來最嚴重的寒潮,至少八人死亡。
  •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從15世紀初開始到20世紀初這段時期,是人類歷史上比較難熬的一個階段。全球範圍持續性的氣候寒冷、乾旱,使得耕地變少、農作物歉收,饑荒、戰爭和各種瘟疫、流行病像夢魘一樣困擾著人類,數億人為之喪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冰期」,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
  • 澳洲將迎來史上最冷冬天,甚至遭遇「冰川時代」
    澳洲多家主流媒體爭相報導:有史以來最冷的冬天即將來臨!一些氣象專家紛紛預測,今年冬天澳洲的溫度會令所有人震驚!East Coast Weather的著名氣象預測專家——David Taylor就公開表示,今年澳洲會出現大範圍的降雪,降雪量堪稱恐怖。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北方冬天那麼冷,清朝乞丐是如何挺過去不被凍死的?多虧了雞毛房
    在清朝乾隆時期曾有過這樣有一首民謠:「公公糊燈籠,婆婆撥牙蟲,兒子做傭工,媳婦做裁縫,一家無閒口,5261還是一樣窮。」民謠通俗易通,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兢兢業業的工作,沒有一個吃閒飯的,然而還是擺脫不了貧窮的命運,乾隆時期是「康雍乾」盛世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民生依舊如此疾苦,由此可見在清末時期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 1816年,全球範圍出現六月飛霜,致20萬人被凍死,到底發生了啥?
    1816年,全球出現「六月飛霜」,20萬人被活活凍死,在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公元1816年(嘉慶21年),中國遇到了「六月霜凍」,甚至七月和八月的寒冷天氣都在繼續。因此,這一年被稱為「沒有夏天的一年」。6月應該是最熱的月份。如何反常地變熱而不變冷?這始於印度尼西亞。 1816年的自然災害來自坦波拉山的爆發。這是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
  • 酷熱難當,快消失吧夏天!這一年全球真的無夏,卻讓世界陷入困境
    今年的夏天又特別炎熱,35℃以上的高溫天氣連綿不絕,很多人的命都是空調給的。這時候,大家都會期盼著,如果沒有夏天多好,再也不用在炎炎烈日下煎烤。太陽光好久都無法直射到地面,人類不得不暫時告別了夏天。到了五月更加詭異,天氣好像又徹底回到了冬天,天空中一直在下雪,甚至連河流也結上了一層冰,田裡的莊稼直接都被凍死了。到了六月份,天氣依然沒有好轉,甚至北美大部分地區還出現了暴風雪的天氣,很多地方開始有人畜被凍死。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3D「透視眼」掃描墓誌,確認墓主隋煬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巍表示,「確定墓主身份最主要靠文字資料,墓誌是最確切的證據。發現時墓誌其實局部相當模糊,考古部門運用了當今國內最為先進的3D掃描技術識別。
  • 甘肅正經歷15年來最冷冬天!全國「凍哭」預警地圖出爐,10省區需防...
    甘肅正經歷15年來最冷冬天!甘肅正經歷15年來最冷冬天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監測統計顯示,2020年12月,甘肅省平均氣溫-5.4℃,較常年同期偏低1.2℃,與2018年並列為近15年最低,44縣(區)平均氣溫在-5℃以下。甘肅省各縣(區)入冬以來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方偏低1℃~5℃;與近10年相比,除甘南州東南部,其餘地方均偏低,河西五市降幅最大。
  • 歐洲嚴寒凍死兩百人 全球或迎20年「小冰河期」
    烏克蘭大多數遇難者凍死街頭在烏克蘭,大批民眾前往政府設置的臨時避難所。按緊急情況部門3日公布的數字,嚴寒已致死101人,大多數遇難者凍死街頭,一些人儘管被送醫,但因體溫過低不治身亡。波蘭部分地區2日氣溫降至零下32攝氏度。警方說,截至2日,嚴寒致死人數已升至29人。
  • 為何凍死的人常會把衣服脫掉?源自於一種越冷越覺得熱的反常感覺
    如果低溫症很嚴重的話,呼吸和心跳都會變慢,人會意識錯亂甚至失去意識,低溫症有可能會引起體溫調節中樞感知麻痺而產生反常的燥熱感覺,並且通常伴隨著幻覺出現,這個時候人就會出現越冷越脫衣服的現象了。也許是生命進化某一階段的遺留,人體在遭遇極端低溫的時候,也會尋找較小的洞穴等空間藏身,所以被凍死者通常也是在一個較為隱蔽的地方,反常脫衣現象則完全是受身體感覺的支配了,
  •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給大家列舉幾個歷史冷知識,看你知道幾個?
    今天小編給大家列舉幾個歷史冷知識,看你知道其中的幾個?簾聽政朝代最多的皇后是東晉褚蒜子。提起垂簾聽政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慈禧太后,其實在東晉時,晉康帝司馬嶽的皇后褚蒜子早已垂簾聽政。她二十歲時成為皇后,輔佐了三代帝王,治理朝政約四十年,支撐著搖搖欲墜的東晉王朝。隋煬帝是歷史上相貌最出眾的皇帝。
  • 1816年地球發生了什麼,為何北半球到處都是夏天下雪結冰的現象
    歷史上的1816年沒有夏天。在這一年中出現了6月下雪,7月結冰,8月霜凍的現象。因此,1816年,也被人們稱作「無夏之年」,甚至有人把這一年稱作「凍死人的1816年」。這一年夏天,低溫席捲了全球。最為嚴重的是歐洲、北美和亞洲,整個地球北半球的年平均氣溫因此下降了近3℃。
  • 最慘死亡行軍:199個日本兵雪山凍死,活著的一個被立銅像
    日本人說:我們可以自個練啊!於是,日軍選擇了本州最北端、氣候接近東北的青森縣作為訓練地,訓練課目:極寒行軍演習,嚴冬穿越八甲田山!圖:八甲田山示意圖八甲田山,由青森縣中部連綿的火山群組成,森林、沼澤和溼原遍布,荒無人煙。大冬天冰天雪地,除了有經驗的當地獵人,誰也不敢穿越。
  • 武漢兩大眼庫遭遇十年最冷「寒冬」
    眼庫成立10年以來,遭遇最冷的冬季。長期以來,武漢眼庫幾乎都處於「零庫存」狀態,而據各大醫院統計,武漢每年約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角膜源奇缺,無奈摘眼球者眾多30歲的小鄧在與同事吃飯時被啤酒瓶爆炸的碎屑劃傷左眼,本以為沒事,不料3天後眼球上方開始出現白點,一個月後,他被診斷為真菌性角膜潰瘍,必須儘快進行角膜移植,否則眼球不保。
  • 歐洲遭遇三重天:水深火熱雪大 近20人凍死
    巴爾幹半島遇百年大洪水,北部大雪凍死多人,保加利亞多地創同期最高溫   綜合新華社電 強降雪和低溫天氣持續困擾歐洲多國,截至12月2日,已有近20人凍死,交通狀況混亂。而巴爾幹半島因強降雨,遭遇百年不遇洪水,3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在歐洲東南部的保加利亞,多個城市遭遇歷史同期最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