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當年究竟葬在哪裡,一直為考古界所關注,只要報導和他相關的事,大家都會再次重提這個問題。
而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巨型古墓就發現了一具遺骸,當官方聲明公布時就有人又提出了這個問題。於是,希臘文化部官員直接用一個詞澆滅了大家的猜測,不可能(impossible)!該古墓在安菲波利古城,在當年是亞歷山大的海軍基地,算是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地。
安菲波利古城在雅典以北大概570公裡的地方,公元前334年,就是在這裡,亞歷山大帶著他32000人的軍隊一路向東。
該遺骸是在古墓的第三個墓室發現的,是該古墓發掘中最重要的一個發現。這具遺骸部分在棺木內,部分在棺木外。棺材是木製的,位於墓室下方大概1.5米處的一個石灰石墓穴中,墓穴內散落著鐵釘、銅釘,還有一些骨制及玻璃制的裝飾品。
在專家看來,該墓的墓主人身份應該是相當顯赫的,極有可能是一位英雄,沒準就是亞歷山大的母親、妻子、兒子等親屬或者他的將領,但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斷定其身份。不過,目標已經鎖在了幾個人身上,都和亞歷山大有著直接或者間接關係。
他們分別是亞歷山大的妻子、兒子、母親、親妹妹克麗奧佩託拉、羅克珊娜和亞歷山大四世、親密夥伴赫菲斯提昂、海軍大將尼亞胡斯。另外,還有馬其頓國王卡山德,他殺害了亞歷山大的母親。
上個世紀90年代,BBC攝製組在一位英國史學家邁克·伍德的帶領下,將當年亞歷山大東徵的路線走了一遍。當時,邁克·伍德認為安菲波利大墓是一個紀念墓,紀念在亞歷山大時代犧牲的所有烈士。
但不管怎樣,關於該古墓還是有很多的疑問等待解答。
這裡,我們再說說獅身人面像。
這座古墓的修建年代是在公元前300年到325年,和亞歷山大的去世的時間相吻合。公元前323年,他在巴比倫去世(現伊拉克地區),據說,被葬在了埃及,不過亞歷山大大帝的最後下葬地究竟在哪,一直都是一個頗具爭論的話題。
雖然一些專家認為這座古墓沒有逃脫被盜的厄運,但參與發掘的專家卻是表示還無法確定。在該墓發掘現場的當天,希臘文化部公布了一組相關圖片,大墓入口的兩尊斯芬克斯雕塑。按照考古人員的說法,這兩尊雕塑的高度有1.45米,重量每尊大概有1.5噸。不過,它們已經少了頭部,而且翅膀也斷了,在陵墓的入口附近還發現有部分的翅膀碎片。
這座古墓在2012年被發現,就其規模來看是希臘目前發現的最大古墓,周長有500米,高度為33米。主持發掘工作的專家卡特琳娜聲稱:大墓入口的獅身人面像和石獅的石材是一致的,而且是同一人製作。
另外,石獅已經不在原位,其自身高5.2米,加上底座有15.84米高。它目前在安菲波利城通往愛琴海岸的公路旁,離它原來的位置卡斯塔大墓有幾公裡的距離。其實,安菲波利大墓有一個專有的名稱——「卡斯塔山丘」,石獅曾經就蹲在卡斯塔大墓的頂端。
因此,相關人員認為:由於該墓地用了大量的大理石,修築的費用應該是相當昂貴,應該屬於一個公共工程。在古墓中,還發現有馬賽克地板,畫面中就見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信使赫耳墨斯。他於馬車前面牽引,而有位長鬚的男子頭戴著桂冠在駕駛著這雙匹白馬戰車。
這是個馬賽克拼圖,組成它的是各色碎石,有白色、藍色、黑色以及紅色和黃色等,整個地板長4.5米,寬3米,鋪滿了整個房間。
據此,專家推斷這個房間很可能是該墓的主陵墓前廳。
除此之外,還有兩座大型的女性雕像,它們大概有2.27米高,身著的服飾都是古希臘女子典型的外衣,短袖束腰長達膝蓋,腳穿厚底長編扣的涼鞋,所用的裝點塗料是紅黃兩色。另外,獅身人面像的腳部還有紅色的著色痕跡,陵墓的牆壁上也隱約可見紅色和藍色的痕跡。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應是會有更多的驚喜發現,也許能就此證明專家的推測,也許會出現另外的結論,當然,這些都會填補後人對那個時代的認識。雖然,歲月將很多記載的文字帶走了,但是這些無聲的實物,總會撬開歷史的一扇大門,引導後人走一遍過往。
其實,很多事物之間都有難以割捨的聯繫,沒準該古墓的發現還真能帶來一些有關亞歷山大大帝的線索。雖然官方已經否認該墓和亞歷山大大帝有關,但卻無法否認他和該墓無關。總之,不管最後是怎樣的一個結果,我們都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帝國》、《古代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統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