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河北磁縣一組村民在南邊一個土丘上鏟土時,突然挖出一大塊堅硬如鐵的磚石;奇怪的是,磚石的背面居然印有一隻大鳥;有人意識到下面可能有古墓,於是聯繫了文物部門;專家前來查看之後說明,這土丘下的確是一座古墓,印有大鳥的磚石是它的墓頂;墓中還有一個人夜夜哭泣;這是一座什麼樣子的古墓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河北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來到磁縣,發現這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墓,編號M1,位於磁縣東淮村西北,為一磚築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墓道為斜坡狀,長約50米,寬3米——1米,前寬後窄;順著墓道進入墓室,石棺兩側的甬道寬為0.5米左右;專家在墓內發現墓誌一盒,墓誌蓋中心有篆書十六字:"齊故侍中假黃鍁垂相文昭王墓志銘";和一塊裝有四個鐵環的墓誌碑,刻字蒼勁有力,記載著:"王諱潤,字子澤,渤海人 …… 神武皇帝 ( 高歡 ) 之第十四子 …… 以武平六年 ( 公 元575年)八月……一 廿二日薨於州館……"於是人們知道了,墓主人是東魏權臣高歡的兒子高潤;由於史書對高潤記載的較少,這次M1墓葬的發現,對更了解高潤這個人物,以及高氏家族有很大幫助。
這座大墓最初是幾個村民因挖到一塊印有圖案的石塊而出土;專家解釋,村民發現的"大鳥畫"是古代一種特殊的繪畫——壁畫;壁畫的存在使得古代文化藝術很好地保存到今天;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截止1976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全國各地的墓葬中,發現各個朝代的壁畫,唯獨沒有北齊時期的作品;高潤墓的發現,填補了我國美術史上的空白。
"大鳥畫"磚石是墓室頂部的一塊,專家推測,墓室頂部原來畫有"天象圖",即日月星辰圖案;從漢朝以來,古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升天,到達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所以天像圖可以起到引導靈魂升天的作用;而圖案中的大鳥稱之為"玄鳥",是遠古時期產生的圖騰崇拜。
除了墓頂的天象圖,墓室中東西南北四壁都有巨幅壁畫;但是由於古墓地勢較低,墓內進水嚴重,大部分壁畫遭到破壞,只有北面的保存較完好;專家從壁畫中看到,北齊時期古人的繪畫技術竟然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北面的壁畫是一幅"";生動地表現出墓主人即將離世之時的情景;整幅圖寬約6米,高2.6米;只見墓主人危坐帳中,雙目微閉、留有鬍鬚;作中年人形貌;頭戴折上巾、身著直據便服,身體狀態略微僵硬;上眼皮畫得很寬,為彌留之際的狀態;帳子作四方平頂的形狀;帳頂四周飾山花蕉葉紋;帳子兩旁側立兩組侍從,每組六人,憂戚舉哀的情景;
其中男侍頭戴巾子,身著斜領窄袖長衣,腰系革帶,佩掛寶劍,分別張舉著翅葆、華蓋等儀仗;他們雙眉鰲鎖表情憂鬱;女侍緊靠著帳子的兩側,頭挽高髻或裹紗巾,作捧物進獻的姿態 ; 她們垂目俯首,呈現出哀傷的情緒 ,整個畫面構圖嚴謹,人物有參差變化;很是形象生動;特別是東側的幾名,眼球畫得較小,而且點在眼眶中間偏下的部位,看起來淚眼汪汪,眼淚馬上要湧出的感覺;悲泣之情溢於言表。
《淮南子·說林訓》有云:"畫者謹毛而失貂";意思是畫出了無關緊要的細微之處,卻忽略了整體樣貌;這是繪畫中應該排斥與反對的;而高潤墓中的壁畫,充分說明了北齊時代的無名畫工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漢朝以來,繪畫追求"神似"的優秀傳統。
【參考資料:《淮南子·說林訓》《北齊壁畫研究》《北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