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6000年前古墓,墓中男子身高1米84,身邊圍繞蒼龍白虎!

2020-12-05 四方史

上世紀80年代,一隊工程隊無意之間在河南發現古墓,引來考古隊查看,起初認為只是普通古墓而已,不過在查看裡面情況的時候,不由大吃一驚,一個千古大秘密隨之揭開。

裡面有一具壯年男子的骸骨,這具骸骨兩側擺放著由蚌殼擺放而成的龍虎圖案!龍頭由北面東,似在大海中遨遊一樣,虎頭由北面西,如猛虎下山。這個圖案十分類似古代天文學中提到的東宮蒼龍、西宮白虎!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龍是上古神獸,更是代表帝王的圖騰,而這圖案是由蚌殼擺放而成,這一點很不常見,因為只有年代非常久遠的古人才會用蚌殼作為一個裝飾品。

這一發現讓考古隊意識到這墓不簡單,立刻開始檢測墓的年代,進行碳14測驗之後,終於確定,這座墓竟是距現代6000年以上仰韶文化時期的墓!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是流傳至今最為古老的文化。

龍對我們而言僅僅是存在於神話故事之中,源自於上古時期,以不同神獸為圖騰的部落之間,互相吞併之後才出現鹿角、蛇神、魚鱗、鷹爪這樣的形象的龍。如今這座墓中有著6000多年歷史的中華第一龍,更是顛覆我們對傳統的認知。

墓中龍的形象,更接近秦漢以後的龍,擺放龍的時候也是非常精準的把握住龍的形態、神態和動勢,肢體等等,可以說在6000年以前,那時候的人對龍已經有這麼深刻的認識了。經過一番調查之後,這座墓的龍,極有可能是按照北鬥星象的位置來擺放,龍虎圖象徵著二十八星宿之外的龍虎二象,這座墓裡面的內容,被認定為遠古時代的星象圖。

而且對這座墓的主人,眾人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五帝之一的顓頊、有人說是伏羲、或者是蚩尤,不過這些都沒有關鍵性的證據。

不管這座墓的主人是誰,擺在他身側兩邊的龍虎圖足夠證明他的身份,也說明在古代,龍或許真的存在過!

相關焦點

  • 河南發現6000年前古墓,發現「中華第一龍」
    隨後專家對古墓進行碳14測驗,確定該古墓年代距今約6000年,屬於仰韶文化時期。經考古工作者的科學挖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層發現了四組用蚌殼擺徹的龍虎等動物圖案,其中最為亮眼的便是第一組45號墓。 讓人眼前一亮的倒不是45號墓裡面有什麼稀世珍寶,而是裡面發現了一條「龍」。
  • 河南發現「龍虎人」合葬,距今6500年,專家:證明龍確實存在
    中國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最常說的就是「龍的傳人」,而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華文化離不開龍,從古代天文學到十二生肖,以及各種古籍中,都能找到龍的存在,龍作為皇帝王權的象徵,是否真的存在於歷史上?不過現在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樣的生物根本不存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上世紀出土的一座「龍虎人」合葬墓。
  • 韓國古墓中發現1500年前的天文圖?這3件中國天文圖比得過嗎
    據報導韓國文物部門在韓國慶尚南道鹹安郡的末伊山古墳群中一座伽倻時代的古墓裡,發現了大約1500年前的星座圖。韓媒據此就說,這是首次在伽倻時代的古墓裡發現星座圖,墓主極有可能是伽倻王。據韓媒報導,韓國已經開始了對末伊山古墳群的申遺工作。
  • 河南發現遠古遺址,挖出1.7米的「真龍」文物,難道龍真的存在?
    河南作為中華的腹地,基本歷代以來都是都城的坐在地,因此留下了無數的古墓遺址。這些遺址在現代考古家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只要發現了古墓遺址都要考古挖掘。要知道,我國基本都是搶救性挖掘,也就是說在古墓遺址無法在原地保護,需要考古挖掘,遷移出遺址中的古文物時才挖掘,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 細心的天文學家,從墓中出土的髹漆衣箱上發現了新的秘密
    關於「鬥」字與環繞其周圍的二十八宿名稱、有專家指出,畫中的「鬥」字代表著北鬥星,將其畫在中央,表明地位突出,正反映了古人對北鬥星的崇拜。二十八宿東側繪有一龍,西側繪有一虎這與傳統天文學中的東方蒼龍、西方白虎正好對應。
  • 3000年前的將軍墓現世,墓中挖出前所未見奇物,狀似人體的一部分
    而文物就是一段「凝固的歷史」,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文物身上我們能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年,我國河南挖出3000年前的將軍墓,墓中出現了一件前所未見的新奇物品,後來經過研究,專家揭示了其真正用途。河南出土3000年前將軍墓一、河南挖出千年將軍墓眾所周知,河南一直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大省
  • 山東發現一批巨人墓,5000年前的「山東大漢」高度驚人
    2017年,考古隊在山東焦家村發掘了一批5000年前「巨人墓」,最高身高近2米,平均身高遠遠超過了現代人,這次重大發現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古人身高的常規認識。焦家遺址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村一帶,早些年濟南搞建設的時候,就發現了這片遺址。
  • 安菲波利城發現了一座古墓,竟然和亞歷山大大帝有關
    該遺骸是在古墓的第三個墓室發現的,是該古墓發掘中最重要的一個發現。這具遺骸部分在棺木內,部分在棺木外。棺材是木製的,位於墓室下方大概1.5米處的一個石灰石墓穴中,墓穴內散落著鐵釘、銅釘,還有一些骨制及玻璃制的裝飾品。在專家看來,該墓的墓主人身份應該是相當顯赫的,極有可能是一位英雄,沒準就是亞歷山大的母親、妻子、兒子等親屬或者他的將領,但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斷定其身份。
  • 古墓中的「錦鯉」,盜洞15米,若再挖5公分,墓中1噸黃金不存!
    事實上,古墓中也有所謂的「錦鯉」。墓穴被盜賊挖出15米,僅差5公分便能挖到主墓室人,但盜賊並未繼續挖掘。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考古發掘是在我國進行的,然而,不同於其他國家,我國的考古發掘是搶險發掘,不是主動發掘。考古發現,許多古墓被盜,墓葬中的文物被盜。但是考古學家將繼續堅持考古發掘,由於考古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護墓葬中的文物,也是為了研究歷史真相。
  • 孔子身高多少米?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畢竟這是一位聖人,同時研究孔子的身高對於當時的人們身高也有一個大概。現如今的人們大約平均身高在1米75左右,那麼在兩千多年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平均身高會是多少呢?通過研究這些名人就可以估算一個大概數值。《史記》中記載了很多關於孔子的長相、身高等信息。對於孔子的身高,《史記》中只記載了一句話就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 河南出土6000年前古墓,內藏「中華第一龍」,或揭開龍存在的證據
    而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與龍有關的文物出土於西水坡遺址,距今約6400多年,這條「龍」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的龍形象 在這處遺址的45號墓室中,一條栩栩如生的「中國龍」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可以看到這座墓室中部擺放著墓主人的骨架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最近5年,他一直在河南安陽市安豐鄉漳河南岸忙碌。南水北調工程總乾渠從安豐鄉的東部經過,他主持的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的挖掘,入選了2007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賈振林告訴潘偉斌,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又被盜了,請潘偉斌過去看看。這座古墓位於村子南部的高臺上,近年來已經被盜了好幾次。每次被盜後,警察和村民都會把盜洞填上。盜洞位於後墓室,裡面堆了很高的淤土,所以並不是很深。
  • 東宮蒼龍、西宮白虎
    最初的古代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劃分,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古人發現太陽從東升起至西方落下,然後又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如此循環往復,於是把太陽從東方升起至西方落下這一時間段叫做一日;又發現月亮從月缺至月圓,太陽從東方升起至西方落下共運行了約三十次(三十日)左右,於是把這三十日叫月;古人觀察植物生長,從種植、發芽、開花、結果......需要經過約12月,如此循環往復
  • 河南發掘史前遺址,挖出1.7米 「真龍」古物,難道龍真的存在嗎?
    不過龍一直都只存在於典籍神話中,在現實中是否真的有龍存在呢?而龍的形態其實取自於九種不同的動物,有魚鱗,鹿角等等,所以也有人認為龍是虛構的。河南發掘的史前遺址中,挖出了1.7米的 「真龍」古物,難道龍真的存在嗎?隨著考古學家的挖掘,已經有許多上古遺蹟被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其中甚至包括上萬年前,人類居住地的遺址,比如半坡遺址等。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今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該古墓出土墓誌寫有「隋故煬帝墓誌」。因此前公布的距離此處墓葬不遠處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曹莊墓葬的「真偽」遭到質疑。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 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
    從漢代到隋朝,這800多年的歲月裡,正史中關於龍出現的記載有108次,野吏是不計其數。而到了唐朝以後,龍記載更為頻繁。到了宋朝時,《宋史》中記載從乾德五年到幹道五年的龍出現就達到9次之多。到了元朝,百年時間裡龍現了14次。而到了明朝時,龍出現38次,清朝時,《清史稿》中龍現的記載就有67次。
  • 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改造初露真容,東西南北各有1個神秘圖案呈現
    本報訊近日,有鄭州市民發現正在改造中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館,從腳手架圍擋中露出了嶄新的冠部,並且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神秘圖案。這個圖案到底是什麼呢?有何寓意?這是2000多年前畫在西漢梁王劉買墓室主室裡的壁畫,出土於商丘永城芒碭山,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其中主要元素便是青龍、朱雀、白虎、怪獸(有學者釋為玄武)四神,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中國天文學中傳統的「四象」,最早也發現於河南。濮陽出土的仰韶時期墓葬的龍虎蚌塑圖,有「中華第一龍」之稱,距今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 河南出土6500年古墓,墓主龍虎相隨且有石斧,蚩尤難道不是傳說?
    河南省濮陽市,是顓頊(黃帝之孫)故都,也是龍澤的所在地,民間傳說中,伏羲的母親就是在濮陽踩了巨人腳印後才生下伏羲的,這裡也是流傳著許多神話故事,1987年5月,一個工程隊在濮陽西南隅西水坡修建水庫。最讓專家關注的是45號墓出土的一具男性骨架,身長1.84米,仰臥,頭南足北,在他的右邊是用蚌殼擺塑的一條龍,在左邊是一隻虎,墓主人脊柱遭外力砍斷,胸骨與胸椎不翼而飛。
  • 集美發現罕見龜形墓
    本報訊 (文/記者 龔小莞圖/韓林)日前,廈門閩南研究會會員韓林在民間調查中有了意外的發現——在集美區前場村,有一座罕見的明代古墓。在形如圈椅的花崗巖墓圍中,竟有一隻用輝綠巖雕刻的烏龜。  雖說龜形墓在閩南並不少見,可是像這樣有頭有尾、形象逼真的烏龜卻是極其罕見的。
  • 河南進行黃河水調,卻意外挖出「中華第一龍」,難道龍真的存在?
    河南的一處古遺址,發現長達1.7米的「龍」,考古專家:鐵證如山文/一休道龍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動物,它被稱之為祥瑞之物,它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中國人將龍奉為一種最高級的動物,而且一龍的傳人自居,自古以來龍就是以一種最美好的祝願而存在的生物, 就像「真龍天子」、「望子成龍」、「乘龍快婿」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只是見過虛擬出來的龍,甚至連龍的存在與否都是一個謎。因為從未見過龍的實體,因此人們也就慢慢的認為龍是一種人們虛擬出來的生物了,但是在河南發現的一條「巨龍」卻讓人們又開始了各種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