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世紀壇序》
從古至今,已有三個文明古國湮滅在歷史的長河,唯有我中華文化屹立於世界東方、巋然不倒,並且變得日益強大。這不僅是因為我國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更因為千百年來中華兒女都將文化傳承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而文物就是一段「凝固的歷史」,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文物身上我們能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年,我國河南挖出3000年前的將軍墓,墓中出現了一件前所未見的新奇物品,後來經過研究,專家揭示了其真正用途。

一、河南挖出千年將軍墓
眾所周知,河南一直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大省,而安陽市作為古代商朝的都城更是具有極其深遠的研究價值。數年前,安陽出土了震驚中外的「古代第一女將軍」婦好墓,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離婦好墓500米遠的地方竟然又出現了一座3000年的商朝古墓,當地的考古專家立即投入緊張地挖掘當中。起初,當專家們看到古墓上出現大小不一的盜洞時不由得內心一緊,擔心這座千年古墓已經慘遭盜墓賊的侵擾。所幸,因為商朝特殊的墓葬結構所以導致所有的盜墓賊都無功而還,而當專家打開這座古墓時就被裡面的景象驚呆了。

二、墓主人的真實身份
只見這座古墓整體呈長方形,墓室入口很小但是底下卻別有洞天,墓室整體顯得十分恢弘大氣,不僅四處散落著各種各樣珍貴的陪葬品,而且就連棺木的周圍也用金箔進行裝飾,棺槨下面則鋪滿了硃砂。這樣的規模和儀制處處都顯露出,墓主人生前必然擁有極其顯赫的身份。考古學者將墓中的甲骨文進行翻譯後得知,墓主人生於商朝名為「長」的一個家族,而他本人應該是一位徵戰沙場的將軍,出土文物上刻有的「亞長」二字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名字,因此專家就將這座古墓命名為「亞長墓」。

三、內棺中有一聞所未聞的物品
亞長墓中的陪葬品十分豐富,僅高規格的青銅器就多達265件、玉器220多件,其餘各種品類的陪葬品更是數不勝數。而在墓主人的內棺之中還出現了一件從未見過的文物,這件物品原本放在墓主人身側,形狀與人手相似,因此專家將其稱為「手形器」。只見這件手形器長13.2釐米,寬6.8釐米,五指呈張開姿勢,手指微微向內彎曲,具有極高的工藝價值。而且整件文物的做工十分精美,就連「人手」上的關節和指甲的輪廓都清晰可見,手背上還雕刻著代表貴族身份的饕餮紋和捲雲紋。

當專家見到這件文物後不禁大吃一驚,當時我國已經出土了上萬座殷商古墓,但這樣的手形器卻從未見過,誰也不知道這件物品在古代究竟有何用途?結合殷商時期的背景和墓主人的身份,專家推測,這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武器,畢竟作為一名馳騁疆場的古代將軍,身邊有「飛爪」之類的武器十分合理。可是,經過仔細觀察後人們又發現,這件手形器邊緣圓滑,並不具備殺敵的能力,可見這一猜想並不合理。

四、揭秘陪葬品的真正用途
後來,當專家拼接好墓主人的遺體後發現,這位商朝將軍的右手竟然不在墓中,極有可能是在打仗時不慎失去了。此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古人常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讓身體受損就是對父母不孝順,就連去世之後都要保證身體是完整的,因此那件手形器應該是作為將軍的「假肢」而被葬入墓中。這一發現對我國考古事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商周時期唯一一件青銅製成的假肢,更是我國歷史上出現年代最早的一件假肢。

五、結語
「手形器」的出現讓所有學者振奮不已,這不僅讓人們對殷商時期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更讓我們每一個人從心底裡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清朝末年,文化的缺失曾是中國難以言說的傷痛。但在千百年前,中國卻一直傲立世界文明之林的頂端,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因此,我們每一個都應該對祖國的文化感到自信,並且要不斷發揚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