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桂王墓文物被盜案偵破紀實

2020-12-06 家譜縣誌大全

譚俊海在梧州市博物館工作期間,得知館藏有一批極為貴重的明桂王墓葬出土文物,它是通過偵破手段施巧計從盜墓人手中奪回來的,覺得這是很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應將它詳細記錄,讓後人借鑑。

1984年3月上旬。明桂王墓文物被盜的消息傳到市公安局和市博物館。中共梧州市委對市公安局、市文化局作出指示:「迅速組織力量,發動群眾,追回全部被盜文物。」

明桂王墓地是以桂王朱常贏、安仁王朱由援為主的南明王族墓葬群。據《蒼梧縣誌》記載:「明桂王墓在城西南十裡大江南岸高望村後……稱為興陵。」本地村民俗稱其為「王姑墳」。

市公安局長王文忠、副局長張樹家召開了局領導會議,剛巧市文化局副局長黃鴻植前來協商追查明桂王墓被盜事宜,於是共同研究,布置了與盜墓罪犯鬥爭的計劃。市公安局選派了老公安員陳志忠、莫如飛、朱漢光等人組成專案組,市博物館選派羅德振、李乃賢、林剛等文物工作者協同工作。

1984年3月10日,專案組進入高旺村。他們走家串舍,調查案情,尋找罪犯的蛛絲馬跡,終於找到盜挖明桂王墓葬文物的兩名嫌疑人:一名叫李仲興,化名「大菩薩」;一名叫何振漢,化名「也也烏」。但專案組不知他倆盜竊了多少文物,也沒有掌握他倆盜墓的物證。於是,專案組繼續發動群眾進行舉報,同時分別審訊何、李兩人。

專案組先審訊何振漢,然而何振漢只承認曾與李仲興盜挖過一座古墳,但沒有挖出什麼東西。看來他與李仲興早已訂立了攻守同盟。專案組在何振漢身上沒能找到突破口,轉而審訊李仲興。

陳志忠目光直逼李仲興,然後突然發問:「李仲興,你最近做了什麼不光彩的事?」

李仲興避開陳志忠的目光,思忖片刻便答:「大約是三月上旬三四號,我和何振漢去挖了一座古墳。」

「挖哪一座古墳?」

「挖了明桂王墓對上那一座,與原被盜挖的明桂王墓隔六米左右。」

明桂王墓確實曾被盜過。據當地老農反映:早在1933年和1935年,明桂王墓就兩次被盜,盜走了金筷子、金茶杯、金茶壺、金酒杯、金酒壺、金龍等貴重文物一批。當時蒼梧縣警察局曾派員追捕盜墓罪犯,但都有始無終,讓盜墓犯人逃之天天。

陳志忠繼續追問:「挖出什麼物品?」

李仲興不假思索地答:「沒挖出什麼東西,只有一個空洞。」李仲興的口供與何振漢一個樣。

兩個嫌疑人都一口咬定,沒有盜掘明桂王墓,挖的是另一座古墳,也沒有挖出任何東西。大家分析認為,如果沒有挖到文物,兩人沒理由一連挖了幾個晚上。我們決定通過群眾進一步了解情況。

於是,專案組決定召開知情人座談會。會上,黃鴻植副局長講了有關明桂王墓的歷史,強調了保護國家文物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接著,市公安局治安科長郭榮秋進行了相關的政策教育。這個座談會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有七八個群眾當即主動交出在被盜墓地的泥堆中拾獲的小件飾玉和銅錢。

會後,群眾舉報了很多線索,其中有個群眾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在一次搭渡船去梧州市區的途中,他曾聽到同船的「大菩薩」與一位寡婦的對話。

「大菩薩」是大齡未婚青年,對同村的一位寡婦有好感。在渡船開航不久,寡婦開玩笑地說:「『大菩薩』,你近來撈了不少財寶?」「大菩薩」顯出得意的神色,說:「撈什麼,就得了幾塊爛銅片。」

在掌握了嫌疑犯李仲興盜墓竊物的重要線索後,專案組對李仲興進行第二次問話。李仲興仍然一口咬定,他沒有挖到什麼東西。

陳志忠嚴肅地說:「李仲興,那天寡婦在船上問你是否撈了不少財寶時,你是怎樣回答她的?你不要忘記,當時很多同船的人都聽到了你們的對話。」

李仲興頓時臉色發青,過了一會兒,他只好承認挖得幾個「大明通寶」的銅錢。

陳志忠趁熱打鐵地問:「銅錢放在哪裡?」

「放在家裡的灶底下。」

專案組人員當即帶著李仲興到其家裡取銅錢,果然,從灶底下挖出一袋銅錢,估計有十市斤。

「就是這些錢了。」李仲興話音未落,公安人員陳日森就從蚊帳頂對上的樓底木板縫隙,摸出幾塊還帶著泥跡的玉器。李仲興只好承認那些是從明桂王墓裡盜挖出來的玉石。

專案組掌握了李仲興的盜墓物證,當即停止搜查,以便繼續進行攻心戰,讓他坦白交代。

經文物工作者鑑定,公安人員找到的這幾塊玉器,是墓主生前的玉腰帶中的一部分。古時的玉腰帶都是由十多塊玉連串成的,專案組分析李仲興肯定還收藏有玉器。

派出所專案組第三次找李仲興問話。

面對狡詐的「大菩薩」,陳志忠拋出「打神鞭」:「你上次曾承認得過幾個『大明通寶』銅錢,是嗎?」

李仲興沒有品出陳志忠話裡的味兒,於是心安理得地答:「是呀!就是這些銅錢啦!」

陳志忠一針見血地說:「但是,在你家灶底挖出來的不是『大明通寶』,也不止幾個,而是十幾斤,你怎能說就是這些銅錢?你這是老實交代嗎?」

趁李仲興呆若木雞的當兒,文物工作者適時向他指出:「你如果沒見過『大明通寶』的錢幣,你是不會知道並且記住這『大明通寶』幾個字的。」

李仲興臉青唇白,心裡暗暗責怪自己上次說漏了嘴。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李仲興終於向專案組坦白交代。

李仲興第二次領著專案人員到他家,在筷子筒底找出一個五錢重的「大明通寶」金幣,又在屎坑邊挖出兩個小金幣和兩塊白玉。

據李仲興交代,他和何振漢盜挖古墳得的陪葬物,是兩人均分的。於是,專案組立即到何振漢家去搜查。

見到何振漢,陳志忠劈頭就說:「李仲興已經坦白並交出了很多東西,有黃色、白色的錢幣,有玉石等。他和你是各得一半的,你應老實交代,爭取從寬處理。」

何振漢頓時驚慌失措,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他的老婆剛好在旁邊,立刻就對著何振漢罵開了:「叫你不要去挖,你偏要去挖,得幾塊爛銅片有什麼用?!對了,警察同志,這些死人陪葬品我不準他帶入屋裡,就埋在豬舍邊。」接著,何振漢的女兒又從桌面的雜物堆裡找出兩個小金幣。被妻女揭發後,何振漢被迫去豬舍邊,撬開石板,取出一大包文物。專案組人員打開一看,正是明桂王墓裡的陪葬物,有金銀珠寶、玉器、琥珀等。

專案組對兩個主犯交代的文物進行比較,發現李仲興尚欠大型的「大明通寶」金幣沒有交出來,於是又對李仲興進行審訊。這次,李仲興承認有一個黃色的大型的『大明通寶』未交出。

專案組第三次到李仲興家,從其家門口的石板底下取出那個杯口般大的「大明通寶」金幣。這個錢幣重二兩半,是純金製造的。

交出那個金幣後,李仲興以為可以脫身了,他指天發誓說:「這次我是的的確確交代清楚了,如果日後你們查出來我還隱瞞了事實,願受從嚴處理。」

但是,專案組人員分析認為,被盜的玉腰帶文物可能還有玉璽等相關構件。於是,專案組決定以玉璽為假設文物,進一步追查李仲興。

這次對李仲興審訊,陳志忠不用慣常的一問一答。而是與文物工作者一起做李仲興的思想教育,希望他徹底坦白交代,爭取寬大處理。

經過政策教育下,李仲興終於供認:「我還有一件四方玉石,刻有十幾個字的,埋在屋後的屎坑邊。」

李仲興最後交出的這塊玉器,是組成玉腰帶的十九件玉器中最好的一件,刻有唐代詩人高啟《梅花》詩中的一句:「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至此,專案組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從盜墓涉嫌犯手中奪回大小金幣七件、銀幣四件、玉腰帶玉器構件十九件、銅錢幣十斤,以及珍珠琥珀等五十二件。其中玉腰帶和「大明通寶」金幣,經鑑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從收回的隨葬品分析,墓葬中的主人可能是南明王朝的親王或文官,其年代大致在永明王朱由榔稱帝(公元1647年)之前。

相關焦點

  •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破解了失傳千年「溫明」的秘密!
    華夏歷史,浩瀚五千年,可以說古人在幽深的地下陵墓中,為我們留下了千千萬萬的文物,可是有一樣,不是出現了陵墓坍塌,或者發生被盜的險情,我文物工作者一般是不會主動去發掘地下文物的。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17年3月,青島的黃島區土山屯要修一條鐵路,這條鐵路要經過土山屯的漢魏墓葬保護區,為了配合這條鐵路的修建,青島的文物部門,對墓葬保護區的74座古墓,進行了一次保護性的發掘……這次發掘,成果是喜人的,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還在一座古墓中,找到了實體的「溫明」,要知道,溫明作為一種古代的葬俗,只是在歷史典籍中出現過,這次溫明的出土,確實是破解了一件千古之謎
  • 中國最經典十大紀實劇,好看的紀實片電視劇盤點
    4、濟南7.9大案偵破紀實(電視劇)這部劇是一部對白語言為普通話的大陸紀實電視片。1994年7月9日深夜,山東濟南市的天橋,傳來了兩聲沉悶的槍聲,打破寧靜夜晚,一時時,警燈閃閃,警笛長鳴,警察行動,趕到現場,迅速展開偵查布控工作,偵查人員從蛛絲馬跡入手,排除疑點,層層剝繭,終於把兇殺罪犯捕獲,成功偵破兇殺大案。
  • 明代成化年間外戚萬氏家族墓出土的金玉文物
    今天分享的是在北京出土的明成化外戚萬貴、萬通墓出土的金玉文物。萬氏家族,這名聽著就霸氣,莫不是要流芳「萬世」?可這萬氏家族是哪個家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但要說那流傳了近700年,上過電視的皇家姐弟戀。八卦泛濫的人估計能有點印象了。沒錯,這姐弟戀的女主萬貴妃(萬貞兒)就是萬氏家族的掌上明珠。男主是誰?
  • 郴州發現北宋"夫妻墓" 出土銅錢、瓷碗等文物
    本報4月9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陳鵬 羅勝強)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10多件文物。    3月下旬,郴州市文物處接到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
  • 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去世,生前曾為保護袁崇煥墓奔走
    2020年8月12日,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袁崇煥墓位於東城區東花市斜街一座四合院內,如今這裡是修葺一新,包括墓、祠堂等一系列紀念建築。
  • 寧縣博物館精品文物|明褐彩詩文四系罐
    寧縣博物館精品文物|明褐彩詩文四系罐 2021-01-04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莽墓出土一特別文物,技術領先世界千年,眾人感慨:果然穿越了
    ——桑坦亞那」 前言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出土過數不勝數的文物,每一件文物的出現,都代表了一段時期的歷史。或許普通人看過去的歷史變遷,覺得普普通通毫無變化,但實際上,這些出土的文物在當時都代表了最高的科技建築水準。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
  • 墓中出土的五大文物:其中一件是手機模型,具備穿越的特點!
    墓中出土的五大文物:其中一件是手機模型,具備穿越的特點!穿越就是本是這個時代的物件卻出現在另一個時代,所以我們稱之為穿越,而在出土的幾件文物中就具備這樣的特點,這是個水晶杯,然而這卻不是現代的水晶杯,它出現在遼景宗的孫女墓穴之中,而這件文物的存在讓考古學家難以解釋。
  • 漢代積沙防盜墓葬 墓主人或為王莽嶽丈
    公布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西安的漢代高等級積沙墓和兩座十六國墓葬項目入選。M1墓葬部分出土文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西安發現的西漢晚期高等級積沙墓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儘管這兩座高等級墓葬以積沙墓這種高級防盜形式出現,但遺憾的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兩座墓葬時,墓葬均遭過盜掘。
  • 明故宮銅牌消失引反思:文保單位保護不善亟待解決
    王蘇毅 攝  中新網北京7月9日電(唐云云)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明故宮遺址的介紹銅牌大面積消失。工作人員解釋稱,銅牌擺放時間久遠,加上暴雨頻繁衝刷造成固定銅牌的膠鬆動,致使銅牌脫落。但這引起了不少網友質疑遺址管理出現了問題:「連個介紹銅牌都保管不好,這幾百年的文物又怎麼能夠讓人放心保護呢?」
  • 陝西發掘程咬金墓,出土一國寶級文物,專家:我們都被小說騙了
    在1986年的西安,專家找到了程咬金的墓地,還在其墓中找到了很多程咬金的遺物,然而從遺物中可以看出,他跟電視劇中的形象可謂是完全不一樣,期間還出土了一件國寶級文物,一些專家還說:都被小說給騙了。那麼真實的程咬金,在電視劇中有著很大的出入嗎?在官方史料中,程咬金出生於589年,卒於665年,還有個程知節,程阿醜的名字。
  • 中國新聞周刊: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全記錄
    而一些保存較好的漢代墓葬往往能出土大量文物。比如,近來總被提及、與海昏侯墓相對比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另有絲織品、帛畫等文物3000多件。廣東滿城漢墓也出土了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著名文物。因種種機緣巧合,海昏侯墓免於被盜的命運,直到2011年盜墓賊的再次出現。從槨室上方清晰可見,最新的那個盜洞,竟然恰好位於槨室的正中央。頂板被鋸開,有明顯斷痕。
  • 關廂出土小墓,專家在無名墓主胸口發現國寶玉杯,說:這怎麼可能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發出消息後,該話題立即登上熱搜。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們認為在陰間也會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考古工作者曾在關廂發現一座小墓,並在墓主的胸口發現玉杯,考古專家,都說不可能。更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員竟要徹查墓主的身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北邙並非唯一,這座小山也是「風水寶地」,專家:或超過曾侯乙墓
    其中楚莊王陵墓記載最為清楚,「楚莊王冢在城西龍山鄉,前後陪葬十冢,皆成行列」,還是因為「不主動發掘」等保護措施,八嶺山18楚王墓至今仍保存完好,楚王地宮究竟有多大,藏了多少奇珍異寶,這些考古專家最關心的問題,至少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雖說暫時還不清楚這些信息的詳細情況,但通過對比可知,楚王墓的規模和文物數量至少與已經發掘的「曾侯乙墓」相當,甚至會超出想像。
  • 3000年前的將軍墓現世,墓中挖出前所未見奇物,狀似人體的一部分
    而文物就是一段「凝固的歷史」,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文物身上我們能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年,我國河南挖出3000年前的將軍墓,墓中出現了一件前所未見的新奇物品,後來經過研究,專家揭示了其真正用途。這樣的規模和儀制處處都顯露出,墓主人生前必然擁有極其顯赫的身份。考古學者將墓中的甲骨文進行翻譯後得知,墓主人生於商朝名為「長」的一個家族,而他本人應該是一位徵戰沙場的將軍,出土文物上刻有的「亞長」二字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名字,因此專家就將這座古墓命名為「亞長墓」。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隨著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出土的文物可謂是不計其數,但是有很多文物的出土讓考古專家倍感意外。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廣陵遺珍——揚州出土文物選粹
    出版《廣陵遺珍—揚州出土文物選粹》既是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次工作匯報、展現近年的工作成果,又是讓大家在欣賞精美文物的同時,激發熱愛家鄉的自豪感,進一步提高全民的保護文物意識。由於是建所以來的第一本圖錄,經驗不足,水平能力有限,書中不足之處還請方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