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一處古遺址,發現長達1.7米的「龍」,考古專家:鐵證如山
文/一休道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動物,它被稱之為祥瑞之物,它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中國人將龍奉為一種最高級的動物,而且一龍的傳人自居,自古以來龍就是以一種最美好的祝願而存在的生物, 就像「真龍天子」、「望子成龍」、「乘龍快婿」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只是見過虛擬出來的龍,甚至連龍的存在與否都是一個謎。
因為從未見過龍的實體,因此人們也就慢慢的認為龍是一種人們虛擬出來的生物了,但是在河南發現的一條「巨龍」卻讓人們又開始了各種猜測。1987年,河南濮陽縣進行黃河水調,為了配合工程隊的工作,考古專家就對濮陽西坡村進行了大面積的探查,卻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墓葬遺址,墓葬的時間距今已有6500年左右了。
考古專家在古墓裡發現了許多屍骨,而這些屍骨卻並非殉葬而是死於非命,死因不知。不過除此以外最令專家感到驚奇的則是在古墓裡發現了一條長達1.7米的「龍」,在第45號墓中,屍骨的旁邊用蚌殼擺了一條龍,此龍的形象與中國古代天文學裡的四象圖東宮蒼龍極為相似,在距離此墓的南20米之外還有人騎著龍的圖案,而這個表現則與古代神話故事「黃帝騎龍升天」的形象相符合。
這條長達1.7米的長龍一出土便震撼了世界,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是各種格樣的謎題。首先冒出來的疑惑便是龍是否真的存在。根據《史記》中的記載,龍圖騰最早是在黃帝時期誕生的,距今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在古代的天文四象以及十二生肖中,除了龍以外,都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看得到的,若龍是虛擬的, 那麼它的出現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它的形象又是如何構建的。
一休道觀點:龍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不知道,但是濮陽遺址的發現卻對中國華夏文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更有考古專家稱:「龍虎俱在,鐵證如山」的高評價。蚌殼龍的出土讓人們對中國文明的起源以及龍的起源都有了實質性的考古研究,而這條「巨龍」也被人們稱之為「中華第一龍」。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參考文獻《史記》
本文由百家號易學文化書舍原創,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易學文化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