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為一個大省,古代的中原大地,歷史底蘊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古代眾多朝代中就有許多高官猛將安葬於此。慢慢地,河南成為一個古老的旅遊勝地。很多人來到河南旅遊,表達對古人的感情。今天要說的故事不是發生在洛陽,而是發生在同樣是古城的濮陽。
1987年5月,河南省的中原化肥廠決定計劃在濮陽建設一座引用黃河流域水流的調節池的工程,方便生產擴大。但在發掘過程中,一座古墓意外被發掘,並報文物部門前來觀察。
這一看沒什麼發現,濮陽市的委員會、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等等立刻聯合成了一個小隊,命名為「西水坡遺址」進行發掘並且保護起來。考古隊在發掘中發現了古老仰韶文化層的遺蹟,如房子、火爐、地窖、灰坑等,還有一些墓葬,雖然價值不大,但隨著發掘的深入,竟然發現了一件震驚世界的文物。
那是濮陽市西水坡45號墓的龍虎蚌。墓穴中間是一具人類骨架,高高的,原始尺寸為1.84米。它活著的時候一定更高了。在骨骼的右側是用蚌殼做成的龍形狀。在身體的左側是一隻用蚌殼擺成的老虎。圖案一被發現,考古隊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意義的古老遺蹟,立即請示了上級。
1988年,在考古遺址舉行了遺址發掘會議。來自北京、河南等地的專家對此進行了討論。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龍」身上。
因為在中國十二生肖中大家只有龍沒見過,這次的這個發現是否能夠解開歷史之謎?向大家證明龍的存在?有學者親切地稱之為「蚌龍」,有人稱之為「濮陽龍」,甚至有專家直接稱之為「中國第一龍」。
當時,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宋昭禮先生說:「中國史前時期龍的形象是多源的,但最古老的是西水坡的蚌龍,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一龍」。從這一點上可以證明,黃河流域是孕育華夏民族的根本。所以龍的主要故鄉在黃河流域和濮陽等地之間。北京大學考古系鄒恆教授給出了更高的評價,16個字:「中夏文明,淵源有自,龍虎俱在,鐵證如山。」也就是說,這條「蚌龍」的發現,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龍文化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
當然,關於人類骨骼是誰也存在爭議。有些人認為它是高貴的,國王,巫師和薩滿。一代偉人費孝通先生也曾寫過《從蚌龍想起》。從圖騰崇拜中的角度來看,他推測這個人就是以前的通古斯類人。
不久之後,一些專家認為,這件文物太重要了,要立刻上交到北京讓北京保管。於是,濮陽的龍虎蚌雕塑被轉移到北京,吸引了全世界遊客的目光。這條龍彰顯著龍在人們心中的偉大地位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