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

2021-01-07 瀟湘晨報

黃河寧,天下平。關於黃河,一直都有許多人牽掛。9月16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科技論壇在鄭州召開。

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推進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融合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紛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保障】

我省將構建「一軸兩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裡,是我國第二大河,而黃河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談到黃河流域水安全的話題時,河南省水利廳廳長孫運鋒表示,我省將打造與現有河渠大連通的興利除害現代水網體系,形成系統完善、豐枯調蓄、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水安全保障格局,構建「一軸兩翼三水」的水安全保障格局。

其實,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孫運鋒就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過此事。其中,一軸是以黃河為主軸,兩翼是連通沿黃南、北供水區,實現本地水、黃河水、外來水三水匯流。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省將加快水土保持步伐,重點對尚未治理的1.4萬平方公裡水土流失區域,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整治。

此外,為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我省將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桃花峪水庫是納入《黃河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的重大水利項目,是黃河幹流規劃建設的一座大型水庫。桃花峪水庫在保障黃河下遊防洪安全、灘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供給方面的作用巨大,有效防控黃河下遊中常洪水,進一步減輕下遊防洪壓力,為黃河下遊灘區居民長遠發展創造條件,為黃河下遊提供水資源保障。

孫運鋒還表示,為提高我省的引黃能力,我省將實施一批重大引黃工程。通過建設小浪底南、北岸、趙口二期、西霞院輸水灌區4大灌區,發展引黃灌溉面積303萬畝,屆時我省年新增引黃能力9.2億立方米,可以優化配置水資源。

我省要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近期還要重點建設七大工程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講好黃河故事,意義重大。

孫運鋒說,我省水利部門將支持鄭州建設中國黃河博物館,洛陽建設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支持鄭州、開封等建設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

另外,下一步,我省將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展示和弘揚中原水文化。孫運鋒表示,我省將推進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融合發展。大運河河南段包括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洛河、索須河、賈魯河)、永濟渠(衛河)、京杭大運河會通河段等,共計686公裡。

據孫運鋒介紹,近期,河南省水利部門還謀劃了7類重大水利工程,總投資1449億元,緊盯黃河防洪、灘區居民安全發展、生態保護修復、供水保障等突出問題,重點建設七大工程,分別為:黃河下遊封丘倒灌區安全建設(貫孟堤擴建)工程;灘區綜合治理工程;桃花峪水庫工程;小浪底水庫庫周(河南省)地質災害影響處理;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城鄉供水一體化水源工程。

【院士觀點】

A、增加「美麗黃河」平臺,適時地恢復「黃河國際論壇」

據介紹,這次論壇旨在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形成政策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政策建議報告,共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水利事業跨越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多位院士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長夏軍表示,黃河水少沙多,上世紀90年代末,黃河水生態退化嚴重。「何為高質量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告別過去注重數量、規模、速度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增長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轉而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夏軍建議,要積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維、系統治理、系統管控的戰略規劃。加強黃河綜合治理基礎的「水—土—氣—生—經濟—社會」系統的過程規則、機理認識與科技創新。

在平臺方面,可考慮增加「美麗黃河」,包括監控、評估與人工智慧型的決策支持,進一步擴展到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及流域管理。建議適時地恢復「黃河國際論壇」,學習國際上與流域科學相關的一些經驗。

B、建設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給黃河裝上一個「智慧大腦」

今年8月底,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專家論證會曾在鄭州召開,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黃河實驗室將作為河南省實驗室建設的突破口和科技創新支撐國家戰略的結合點、著力點,立足河南,面向全流域、多學科進行謀劃,努力打造全國領先、全球一流的科技聚集協同科研創新平臺,為衝刺國家實驗室儲備力量。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學教授、河南省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家耀也建議,要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河南省黃河實驗室。匯聚一批相關領域全球領先的科研團隊,建設整合一批先進的具有流域特色的科學研究基礎設施,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構建一個功能強大的「中樞」作用的黃河「智慧大腦」。

(編輯:劉夢鴿 吳冰 施尚景)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黃河實驗室!河南投資20億,打造省內首家國家實驗室
    今年7月17日,在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正式宣布了「浙江省實驗室」,計劃5年內每家實驗室平均投資100億元。首批4個浙江省實驗室分別是: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良渚實驗室」,西湖大學牽頭建設的「西湖實驗室」,阿里巴巴達摩院牽頭建設的「湖畔實驗室」,以及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建的「之江實驗室」。
  • 黃河旋風金剛石線項目入選2020年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
    2月27日,河南省重點項目建設網發布《關於印發2020年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的通知》(豫發改建設【2020】76號),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河南黃河旋風(600172)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加工用金剛石線與制線裝備產業化項目入選
  • 宋純鵬委員:建議在豫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建議在豫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黃河寧,天下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如何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解決當前黃河面臨的突出問題,需要突破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等領域的重大理論和技術瓶頸。因此,圍繞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需求,建立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綜合性實驗研究平臺,打造多學科交叉、多方向融合、多維度協同的科技創新團隊,顯得尤為迫切。
  • 吃原陽大米,品黃河故事—水牛趙「中國黃河稻米文化博物館」
    原陽大米的成長,是原陽黃河生態流域發展保護的成果。數十年來,秉承「人水和諧共生」發展理念的原陽人,大力推動黃金生產區土壤改良和引黃灌溉全覆蓋,大力推動黃金晴、新豐、水稻等系列品種的繁育普及和「稻漁生態種養」模式的實踐推廣,實現了「生態原陽、河畔稻鄉」的產業夢想;由此可見, 原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耀眼的產業文化。
  • 黃河大橋:巨龍臥波築通途
    1970年,黃河老鐵路橋被改作公路橋用,僅供汽車單向交替行駛,車多路窄,經常「腸梗阻」。最早參加鄭州黃河公路大橋設計建設、如今是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的劉東旭說,「那時人們如果從新鄉到鄭州開會,凌晨兩三點就得去橋頭排隊,運氣好的話,早上七八點過河,開完會回來還得排隊等過河。」    1983年,拖了多年的建橋動議終於開始付諸行動。
  • 做好「黃河文章」 讓黃河造福人民——「我們的幸福河」 網絡主題...
    位於鄭州西部的鞏義市西連伊洛,東接黃河,境內有裴李崗、仰韶、龍山文化遺址70多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是河洛文化的搖籃、詩聖杜甫的故鄉,是全國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以來,鞏義市立足市情、精準施策,為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 9.29億方清清黃河水輸送到河北,300萬方泥沙卻留在河南濮陽
    據河南省濮陽市水利部門統計,引黃入冀補澱工程自2017年11月通水以來,渠首累計引黃河水11.80億立方米,入河北省境內水量9.29億立方米,為白洋澱生態補水1.54億立方米,為工程沿線6市22個縣市區農業灌溉和生態恢復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自通水以來沉積在這裡的300萬立方米黃河泥沙卻要永久留在這裡,成為處理難題。
  • 河南黃河沿線將編織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12月29日,河南省林業局發布《關於做好2021年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1年,我省黃河流域9市1區將在黃河幹支流實施黃河生態廊道建設,
  • 宋純鵬委員:流域水安全面臨重大挑戰,建議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中國教育報北京5月26日訊(記者 高毅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資源保障形勢非常嚴峻,流域水安全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突破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等領域的重大理論和技術瓶頸。「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表示,「沿黃九省區均有研究黃河的科研隊伍,但大多針對某一個黃河具體問題開展研究,力量較為分散,成果缺乏系統性。
  • 博物館探秘,黃河入海口有一座文化館,是了解黃河文化的好地方
    關於黃河、關於東營、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人們都可以在黃河文化館中找到答案。黃河文化館,又名國家方志黃河分館,是東營市第一家「國字號」場館,也是東營乃至山東的文化新地標。文化館建築方正,形似中國傳統禮器——鼎的造型,正面上方鑲嵌著黃河兒女戰天鬥地、繁衍生息的巨幅浮雕。走進大門,目之所及便是一座后母戊鼎,原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黃河文化館裡的為以1:1比例複製的珍藏品。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通知豫政〔2018〕28號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宋純鵬:建議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
    5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今年的建議是籌建「黃河國家實驗室」,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在他看來,近年來,河南圍繞黃河文明和黃河治理問題,匯聚了一大批黃河文化、黃河治理、生態安全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創造了一系列原創性、標誌性重大創新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獎勵60餘項,具備了打造黃河流域科技創新高地的獨特優勢和基礎條件。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黃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以內蒙古河口鎮和河南省桃花峪為上中下遊分界點。水量上,黃河流域呈現出明顯的時空分布不均的特徵。汛期時防洪問題依舊突出,但年際上黃河流域徑流量日益減少,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國際公認的極度缺水標準。
  • 河南黃河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國家區域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試點的核准部門和文號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企業[2009]527號文《關於開展區域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   (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工信廳企業[2010]134號文件《關於河南省開展區域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復函》。
  • 通過黃河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 鄭州人也可以沿黃河乘船入海?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11月26日,在鄭州舉行的黃河通航及生態航道建設調研工作座談會,再次引起人們對黃河通航的熱議。通過航道疏浚、河勢控制、碼頭建設等系列舉措,可以把黃河河南、山東段打造成整體Ⅳ級、局部Ⅲ級航道標準的生態航道,從而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會上,專家的設想讓人振奮,但沿著黃河乘船入海真的能實現嗎?
  • 河南布局黃河流域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鄉村 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這裡
    如何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啟動了黃河流域森林特色小鎮、森林鄉村建設。  到2025年,我省將在沿黃建設不同類型的森林特色小鎮300個,國家、省、市、縣級森林鄉村6000個,森林鄉村「示範村」1800個。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鄭州市幾處正在建設和申報中的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鄉村進行探訪,了解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鄉村的具體形態。
  • 黃河勘探 塑造豐碑
    2010年4月,地勘院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    立足黃河 創造輝煌業績    地勘院成立後,一方面致力於黃河下遊眾多涵閘工程的勘探,另一方面致力於黃河中下遊規劃擬建工程的普探,以掌握黃河中下遊地區的地質情況,為黃河治理開發提供基礎性資料。
  • 2020年森林河南咋建?在黃河流域、沿線城市新建12個省級溼地公園
    大河財立方消息 2月25日,據河南省林業局消息,日前,《河南省林業局2020年工作要點》印發。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的重要一年,省林業局圍繞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等七方面做好林業生態建設。
  • 河南省今年已完成造林172萬畝
    河南省今年已完成造林172萬畝- 新華網河南頻道截至3月2日,全省已完成造林172萬畝,國土綠化提速行動進展順利。河南省今年已完成造林172萬畝2020-03-03 08:12:05來源: 河南日報當前正值植樹造林的黃金時節,我省各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不等不靠,積極作為,紮實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截至3月2日,全省已完成造林172萬畝,國土綠化提速行動進展順利。  根據2月21日召開的全省林業工作會議,我省今年計劃完成造林289萬畝、森林撫育450萬畝。
  • 科藍軟體出席2020數字經濟峰會,助力黃河鯤鵬生態落地生根
    該會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支持,峰會主要出席領導有河南常務副省長黃強、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北京科藍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663)董事長王安京應邀出席。會上,河南常務副省長黃強表示,河南將攜手鯤鵬產業生態夥伴,大力支持黃河鯤鵬產業發展,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