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墓室天花板畫上天象圖 這有什麼特殊含義呢?

2020-11-29 有客祁祁

日前中國考古團隊發現唐代太平公主第一任駙馬薛紹之墓,但墓室已遭到破壞,墓室裡的壁畫、棺槨都有嚴重損毀。雖然無緣見到薛紹墓內的壁畫,但一般唐代皇室貴族高官的墓葬-雙室磚券墓,基本上都繪有色彩鮮豔的壁畫,甚至在墓室天花板畫上天象圖,這有什麼特殊含義呢?

其實在墓室天花板畫上日月星辰,並非唐代獨有而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如1987年於西安交通大學發掘的西漢壁畫墓,其墓室頂的《二十八宿天象圖》,為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繪製最完整的天象圖壁畫。唐代最高等級的墓葬,皆繪有天象圖,希望死者能像生前一般,享天地靈氣與日月精華。這些唐代高級墓葬的星圖,繪有散落的星點、白色粗線條代表銀河,以及具有中國宗教神話色彩的日月,在視覺效果上非常美觀,但罕有見到完整的星宿排列,是不是意謂著中國的天文學自古就相當落後,不被重視呢?

事實完全相反,中國在天文學方面,有非常悠久又持續不斷的觀測紀錄,早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就已繪有北鬥七星等天文圖像。到了唐代,天文觀測更是有相當的進步。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年),唐代知名僧人,也是天文學家的僧一行(683-727年)透過大規模天文觀測,測定出子午線長度,也測出二十八宿的新坐標,並首次畫出正確的黃道,進而得知黃道為橢圓形而非圓形,可見唐代天文觀測水平之高。

目前傳世的唐代天文圖有三幅,其中兩幅出自敦煌,為《敦煌星圖甲本》與《敦煌星圖乙本》,另外一本為唐初傳入朝鮮的《李太祖重刻天象列次分野之圖》。目前收藏於朝鮮的《李太祖重刻天象列次分野之圖》,據學者研究為隋唐以前的中國星象圖,很可能為傳世星圖中最早依據實測繪製的中國古代星圖。

儘管有相當科學的天文實測,但唐代的星空終究是充滿宗教迷信的。唐代時的天文已確立「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像觀,即是將天空分為31大區,除了二十八宿外,還有紫微垣、天市垣與太微垣三區。基本將黃河流域(約北緯36度)全年所見的星空劃為紫微垣。紫微垣內的星座以帝王、皇室眷屬與皇宮設施命名;天市垣與太微垣則分列於紫微垣兩側,前者星座以三公九卿等官署為名,後者則以地名劃分。可見中國古代的星空,與社稷、國運、皇帝息息相關。

古今中外,天空給予人們許多想像,而星辰都被拿來佔卜,可分為「軍國星佔學"與「生辰星佔學"兩類,前者將星象與皇權相連,後者則是以個人為主,類似於今日流行的星座運勢。在尚未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前,傳統中國佔星學僅有「軍國星佔學"一類。除了將個別星辰指向皇帝、太子等皇室成員外,也會借著觀測星體的運動,從而暗示皇室、國家大事、戰爭等之間的變化。

中國傳統以來,習慣將國運稱為「天命",更把皇帝視作「受命於天」的「天子"。為了能夠讓天命不移、江山永固,也防止有心人士謀朝簒位,於是嚴禁平民百姓得知與天文相關的知識。不僅只能由朝廷設置天文觀測機構,天文儀器也為朝廷所有,唐代對於天文書籍的管理亦十分嚴密,唐永徽二年(651年)頒布的律令:「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識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徒二年。私習天文者亦同"。普通老百姓更被下令禁止隨意觀測、自製儀器與私學天文歷算。

由於星空與皇帝、太子與皇室成員相關,因此也只有他們有資格在墓室畫上天象圖。而對擁有雙室磚券墓葬資格的高官來說,能在墓室畫上星宿,則成為彰顯身份的象徵與殊榮。

相關焦點

  • 西漢墓室天象圖賞析
    有一幅西漢時期的天象圖,長4.52米、寬0.46米,位於墓室的頂部。圖中畫有伏羲、太陽、羽人、青龍、朱雀、螣蛇、玉璧、月亮、女媧、雲紋等人神鳥獸的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兩位神人便是伏羲、女媧。伏羲、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和人文始祖,同時又是神話傳說中的兩位最顯赫的神靈,分別主司陽和陰,具有調和陰陽、繁育生命的神性,因而受到渴望長生不死的漢代人的特別尊崇。
  • 河北發現神秘古墓,頂部畫有天象圖,墓內有人夜夜哭泣
    1976年,河北磁縣一組村民在南邊一個土丘上鏟土時,突然挖出一大塊堅硬如鐵的磚石;奇怪的是,磚石的背面居然印有一隻大鳥;有人意識到下面可能有古墓,於是聯繫了文物部門;專家前來查看之後說明,這土丘下的確是一座古墓,印有大鳥的磚石是它的墓頂;墓中還有一個人夜夜哭泣;這是一座什麼樣子的古墓呢
  • 西漢天象圖
    西漢墓室頂部所見天象圖中的伏羲太陽神獸有一幅西漢時期的天象圖,長4.52米、寬0.46米,位於墓室的頂部。圖中畫有伏羲、太陽、羽人、青龍、朱雀、螣蛇、玉璧、月亮、女媧、雲紋等人神鳥獸的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兩位神人便是伏羲、女媧。伏羲、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和人文始祖,同時又是神話傳說中的兩位最顯赫的神靈,分別主司陽和陰,具有調和陰陽、繁育生命的神性,因而受到渴望長生不死的漢代人的特別尊崇。
  • 「上具天文」:中西方古代文明中,為何都有墓室中繪星圖的習俗?
    這在當時在學術界和社會上所引起的極大震動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古墳的東西墓壁上繪有漂亮的男女人物彩色畫,這些墓壁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墓室南北長二百六十五釐米,南面有出口,東西狹窄,只有一百零三釐米,高也只有一百一十三釐米。墓的規模雖說很小,卻被認為是皇太子等地位很高的人的墓室。
  • 鑑賞|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圖》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頂東南方所畫的黃褐色太陽,這樣的太陽在昭陵墓葬天象圖中僅此一例,頗具研究價值。《天象圖》(未揭取)龍朔三年(663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
  • 北魏元乂墓天象圖:天文資料 歷史珍品
    這幅繪於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天象圖壁畫,出自北魏元乂(yì)墓。元乂墓規模較大,地面上有高大的封土,地下有寬大的墓室,墓室長寬有7米多、高9.5米,墓頂是圓形的穹隆,天象圖壁畫就繪在墓頂部位,保存得比較完好,經專家鑑定,是一件歷史珍品、國之瑰寶。
  • 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天象圖》(未揭取)龍朔三年(663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圖》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頂東南方所畫的黃褐色太陽,太陽內繪有一隻黑色三足鳥,尖嘴長尾,背部羽毛豎起,尾上羽毛較長且上翹,目視前方,昂首站立,這樣的太陽在昭陵墓葬天象圖中僅此一例,頗具研究價值。
  • 大唐秦王陵有個天象圖,圖內竟有指路石,難道是盜墓者留下的路標
    大唐秦王陵被成功發掘之後,考古專家們在墓室外部,意外地找到了一幅天象圖。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幅天象圖,其內居然存在一個特殊的「指路石」。難道它是「盜墓賊」留下的路標?考古專家通過仔細的觀察,發現了另一個特殊的盜洞,該盜洞位於墓室券頂之上,正好避開了墓道前的端樓陷阱,其定位之精確、打洞之熟練,似乎是早有預謀的盜墓行為。經過鑑定,考古專家們確定,該盜洞的年代較為久遠,應該是在五代末期至宋初左右。此時一個問題接踵而至,宋代時期的盜墓賊,為何會對李茂貞的墓葬情況如此熟悉?
  • 【研究】莊蕙芷丨理想與現實:唐代墓室壁畫中的天象圖研究
    是世界上紀錄天象最長久、最完整的文明。至唐代時 期,中國的古代天文學已經相當發達,整體的天象體制已經從戰國以來的「三家星經」體 系轉為「三垣二十八宿」系統。整體而言,這幅天象圖已經脫離科學天文圖的範圍,朝向幾何化、圖案化發展。此外,此區也出土二十多幅繪有天象、伏羲、女媧的絹畫,由於形式上不屬於壁畫,故在此省略不提。圖 6唐代西北地區墓室壁畫中的天象圖:新疆阿斯塔那M38      以上就是考古發現的「現實狀態」。
  • 為何在古代中外方文明當中,都會在墓室裡繪製星象圖?
    在發掘出來的古墓當中,其墓室繪製星圖的比重是非常的高的。我們順著中國歷史往下走一遍,然後順帶的提一下其他文明的墓室星象圖。蚌塑龍虎墓1987年出土的公元前4500年位於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濮陽蚌塑天文圖相傳是中國最早的星象圖,這個墓室蚌塑龍虎,墓主居中,東方有龍,西方有虎,有人猜測是伏羲來著。
  • 「三皇之二」伏羲女媧圖賞析
    這些圖一般都畫在抹布或絹上,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向下朝向被葬者的臉。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之一。這幅伏羲女蝸圖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正中央分別是群星圍繞的太陽與月亮(月中繪有鴞xiao面,即抽象的貓頭鷹的臉,形制與北大賽克勒博物館收存的陝西出土新石器時代黑陶鴞面全同)。
  • 細心的天文學家,從墓中出土的髹漆衣箱上發現了新的秘密
    從《尚書》的記載可見,早在三皇五帝時代,古人仰觀天象,識星座,建立年歲,劃分了春、夏、秋、冬四季,中國古天文學儼然已基本成型。但三皇五帝畢竟是傳說時代的人物,古天文學成就缺乏考古實物的證明。曾侯乙墓這隻編號為E·66的髹漆衣箱,為先進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史找到了一件實物證據。這件衣箱箱蓋的圓拱形造型及天文星象圖,到底與古代天文學有著怎樣密切的關係呢?箱蓋拱起,印證了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蓋天說」。
  • 神秘天象圖成「盜墓指南」?(組圖)
    李茂貞「終結」前,從麟遊、彬縣等地拉來優質石材,一塊塊拼接起來,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在北陵塬上掩埋了起來。現在的石展臺上,還散落著天王、力士的浮雕石柱礎,有石雕蓮花座以及刻有漢梵文字的石經幢等,還有從陵塬村收集來的陵墓前的石雕馬頭。  沿斜坡「摸」進墓室,似在步入歷史深處,幽深的甬道兩壁,壁畫斑駁。
  • 古時候改朝換代總會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宇宙就充滿了好奇,我國古時候就有很多人熱衷於研究星相學,當時人們認為天象的變化對於未來事物的發展有著預示的作用。比方說我們在史籍中經常可以看到每當有大事發生,總會有天象上的變化,而有趣的是改朝換代的時候總會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所以後來人們也將這種天象的出現視為天下要陷入大亂的預兆,那麼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所謂的五星連珠到底是什麼,其實古人口中的五星連珠其實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顆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的同一個方向的時候,就是五星連珠了。
  • 古代高人「夜觀天象」,究竟是在觀察什麼?
    那麼,古人所謂「夜觀天象」,究竟是在觀察什麼呢?還是說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迷信活動?從古人的角度看,那肯定是一件非常嚴肅、重大的事情。信仰「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中國古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而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當然,這裡的人主要是指受天命、治天下者,而不是普通老百姓。
  • 揭秘:古代天象記中的神秘的奇異天象!你親眼見過嗎?
    對於這些比較特殊的天象,我們的前輩也是十分注重觀測,在我國的史籍中完整的保留了日月食,太陽黑子,流星,彗星等非常詳細豐富的觀測記錄,這些記錄隨著時間的蔓延愈來愈顯得他們的珍貴价值所在。對現在的天文學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是日月食,日食有三種,分別是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日食一種比較顯赫的天象變化。在古代中國有最完整的日食記錄。
  •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這句話有什麼特殊含義?
    從古至今,人們都傳承了下來很多關於天氣的經驗,而對於人,中國古代到現在都講究的是仁,而且在民間關於人和天氣有這麼一句話,「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
  • 古代,為什麼用「一刻」表示十五分鐘?這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
    人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需要好好把握這僅有的時光,不然,時間一去不復返,轉眼就是一輩子。在《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夜漏未盡一刻」。那麼,這裡的「一刻」是現在的十五分鐘嗎?在古代,為什麼會用「一刻鐘」來表示十五分鐘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
  • 陝北發現我國首幅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
    而這幅備受矚目的天文星象圖則貫通繪製在墓室前後室的頂部。  天文星象圖上畫著日月、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星宿和黃道等。段毅說俗語講「天上的星星參北鬥」,這幅圖星宿部分的畫面也是以北鬥為中心,以二十八宿為邊界,描繪了二十八宿以內天區的主要星官(星官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古代中國天文學家為了便於認星和觀測,把若干顆恆星組成一組,每組用地上的一種事物命名,這一組就稱為一個星官)。畫面上星塗白色,各星間多以白線相連,形成星宿,星宿裡面還繪製著其星象。
  • 七武海、七龍珠、七個小矮人都是七個,七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最近逛悟空問答和知乎的動漫板塊,總能看見很多小夥伴問「七有什麼特殊含義嗎?為什麼很多動漫人物都是七個」「七個小矮人、七仙女、七武海、七劍下天山為什麼都有七」諸如此類的問題。有時候看到這種問題也會想一下為什麼,不過我覺得大多都是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