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界「祖師爺」,只用鐵扎子、手電筒,30年盜文物2000多件

2020-11-23 奈落瑾夢

古有「搬山道人,摸金校尉「,今有「關外第一高手「姚玉忠。這位號稱現代盜墓界」祖師爺「,盜墓30年,共盜挖文物2063件,拍賣價值高達5億元之多。曾盜墓200座,竟從未失手。

盜墓「祖師爺」出自何方

此人到底是誰?為何他可以他不藉助現代的高科技工具,只憑眼觀,就能定準墓穴位置,幾乎從未失手?他叫姚玉忠,1962年出生於內蒙古寧城縣,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就如同古墓一樣帶著濃烈的傳奇色彩。

父輩是農民,除了種地,還有編竹筐的手藝。當時家中排名老三的姚玉忠學得最好。那時村裡人眼中的「姚老三」是個機靈鬼,雖然字都認不全,可是喜歡看書。而且是 「風水、易經」之類的書,一看就是一天。

作為一個農民家的孩子,他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凡凡。他入了盜墓這行,也源於他的家鄉在有名的紅山文化區,當時紅山文化的墓葬群轟動一時,引起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

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並不了解文物的價值,對於那些一場雨後就能撿到一些陶片,石器,甚至是玉器司空見慣。幾乎家家都有,不足為奇。

但隨著紅山文化的名氣越來越大,絡繹不絕的人來村裡收古董,出價也一度變得越來越高。頭腦靈活,一心想發財的姚玉忠也將目光鎖定在盜取墓穴中價值連城的寶藏上。

究竟身懷何種絕技

眾所皆知,盜墓者必備神器之一就是洛陽鏟。自古以來,洛陽文化悠遠,十三朝古都。洛陽城盜墓盛行,這種風氣源於洛陽自古以來的厚葬之風。而洛陽鏟,就是100多年前洛陽的盜墓賊發明的,沿用至今。

很多的盜墓者,除了洛陽鏟,如今也用上了很多高科技工具,比如「三維立體成像儀」、「金屬探測儀」。然而這位盜墓「祖師爺」一不用高科技,二不用「洛陽鏟」,單靠一個鐵扎子和手電筒,就能準確定位墓穴位置。

姚玉忠還非常懂得在哪兒能找到「活土」,他通過看風水,星象、地形和地圖,就能準確地找到古墓墓室的位置,甚至可以判斷出主人的身份是上等階層的達官貴人還是貧民。

名聲在外後,很多盜墓者會請他來幫忙踩點,經他踩點後,都能挖到東西。姚玉忠還是個非常執拗之人,不挖到東西也絕不罷休。他熟悉墓葬特點,垂直挖到一定深度,再橫向挖,總是會挖到更多的文物。

夏秋草長之時是他盜墓好時機,盜洞被挖過後,他還會回填防止被發現,臨走時灑下草籽,很快就會長滿草了。

盜墓者真的會短命嗎

民間有傳言,盜墓這行人的壽命要比正常人短許多,真的會因損陰德而短命嗎?

盜墓者們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睡覺,長期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對健康影響很大。死者為大,挖掘別人的墓地本身也使他們精神負擔也很重,而且長年行走在陰暗潮溼的墓地,會吸入很多毒氣和細菌。一些墓穴中又暗設機關,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或直接丟掉性命。

姚玉忠,性格木訥,做事謹慎,盜墓生涯中雖然沒能讓他丟了性命,但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也難逃法律的制裁。在審訊期間,他還曾對在場的考古專家們灑下狂言說,「沒去秦始皇陵是他最大的遺憾,在現場的專家沒有一個人比他強」。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陵內城中修建了地下宮殿,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墓地中機關重重。當時修建之人全部陪葬,無人知曉其中,給世人留下了神秘莫測,危險極大的諸多猜測。

因此秦始皇陵至今都不敢貿然發掘,而作為盜墓者,大概秦始皇陵是他們夢寐以求卻又不敢為之的吧!

多行不義,鋃鐺入獄

盜墓賊曾猖狂橫行,為財鋌而走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姚玉忠就行走在各種墓穴間,如魚得水,幾乎從未失手。在盜墓界很快就獲得「關北盜墓祖師爺」的稱號,慕名而來的盜墓者都追隨於他。

從2013年起,公安部門就陸續接到一些國家重要保護墓穴被破壞的消息,於是他們通過排查,慢慢地將目標鎖定到「姚玉忠」身上。跟著他一起被抓捕的還有二百多名嫌犯。

姚玉忠非常狡猾和謹慎,警方在前幾個月的調查中,很難查到關於他的蛛絲馬跡,只聽聞有個「老姚」,出貨快,但其他方面卻一無所知。直到他的弟弟被抓,才得以獲取到他的信息

之前一次對盜墓賊的上山抓捕中,有個盜墓賊寧願跳崖也不願被抓到,而此人正是姚玉忠。可見其人對自己也是十分的「狠」。跳崖摔壞了腰,擔心警方懷疑,還專門去賭場惹事與人打架,逢人只說腰是打架打壞的。

姚玉忠盜墓30多年來,大大小小的墓穴他都下過。至於他盜過最出名的墓是哪個,單從他所盜文物價值過億,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這裡面他盜過的最出名的墓有可能是成吉思汗陵。

關於成吉思汗陵,與曹操墓一樣,歷史毫無記載,給後人留下很多猜想和謎團。成吉思汗南徵北戰,所獲珍奇異寶必定無數,因此,當時也建造很多假墓地用以迷惑世人。

即便如此,仍引無數盜墓者四處找尋,至今都無所獲,大都找到的陵墓都是衣冠冢。由此也無法判斷,他所盜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

無論是何等人物,盜墓終歸是條不歸路,即便是這位盜墓界「祖師爺」也無法例外。姚玉忠,2017年10月17日,遼寧高院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主犯姚玉忠犯搶劫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大量文物得以悉數追回。至此,這位傳奇大盜,結束了他30多年的盜墓生涯。眾人不禁感嘆,如果他的本領能用在保護文物和考古研究上,說不定對他來說又是另一番人生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光是盜洞便有247個,但是考古學家們依舊挖掘出了3500多件文物,其中,殉葬的人數便有186名,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這個群墓除了一號大墓被盜之外,其它的墓都是完好無損的,考古專家們派人把整個秦公陵園保護了起來。
  • 盜墓界「扛把子」,良心發現,助國家挖出千年美女
    盜墓的風險和陪葬品的價值是成正比的。如果不是因為走投無路,很少有人會選擇這個「行業」。民國時期有一位傳奇盜墓王,甚至被人尊稱為「關內第一人」,他就是盜墓界的祖師爺任全生。任全生精通各種盜墓技巧,然而任全生卻不是天生的盜墓天才,他選擇盜墓這個「行業」完全是因為他的家裡條件非常不好,家人接連生病,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
  • 「人點蠟,鬼吹燈」,考古家在盜墓現場,還真發現了這奇怪的一幕
    不過這也讓考古學家非常的頭疼,漢墓非常的有價值,不僅僅是文物本身的價值,還有很大的歷史價值。漢墓的歷史價值是十分的高的,考古學家在漢墓中發現了不少珍貴的古籍,有的甚至改寫了歷史,例如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古墓、漢廢帝海昏候的王陵,這些古墓中有著大量珍貴的文物,千年不腐朽的辛追夫人,還有失傳千年的儒家古籍。若是這些古墓被盜,損失的可就大了。這些古墓為什麼沒有被盜呢?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有人稱: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歷史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焚書坑儒也不是什麼好事,據說在他手下做事還十分害怕,就從他死後拿活人殉葬這件事來說,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皇帝。 不過秦始皇在死前過得滋潤瀟灑,風風光光,連他的身後事都置辦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陵墓修建得非常輝煌,而且佔地面積之廣也是歷代皇帝無與倫比的。
  • 真實的盜墓高手,看不起考古專家,他曾說:洛陽鏟上不了臺面
    自從盜墓題材的東西出來之後,幾乎每一個都很火爆,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都很好奇,尤其是盜墓這個神秘的行當,更是吸引人們。 不少人都好奇,盜墓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麼真有小說中那麼神奇嗎?首先盜墓這個行當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其中自然有不少門道。
  • 為防後人盜墓,中國考古學鼻祖故設疑冢,900年後卻被子孫盜了
    中國考古學鼻祖害怕被人盜墓,故設疑冢,900多年後卻被子孫盜了古詩中提到: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人們沒有尊敬或孝順長輩的觀念,那麼這樣的人活著還不如草和木來的有感情。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面,年輕人尊重和孝敬長輩就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 謊稱陪讀,盜墓團夥在出租屋裡挖20米深地洞盜曾國貴族古墓
    謊稱小孩讀書租下房子,竟然在房內打盜洞,意圖盜取古墓文物。本月中旬,湖北隨州警方布控將6人盜墓團夥一網打盡。今日,隨州曾都區公安分局向記者披露了這起盜墓案件的詳情。租客在屋內打了3個盜洞羅某是隨州市曾都區人,家裡有一套私房出租。
  • 山西一盜墓賊比姚玉忠更牛,靠盜販文物起家,考古家對他恨之入骨
    古代的話自然是曹操、董卓、溫韜,還有近代的孫殿英,我們現代的話有被譽為「盜墓祖師爺」的姚玉忠(已經入獄)。其中現代的姚玉忠可以說現代非常鼎鼎大名的盜墓高手,傳說此人盜墓從不藉助什麼現代的科技手段,只需要一件羅盤就能走天下了,甚至在法庭上還叫囂自己的實力能頂得上10個考古專家。
  • 這是一座會吃人的神秘楚墓,雖有18個盜洞,卻仍然出土多件文物
    2005年8月的一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對一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專家們發現挖出的土裡面含有細細的黃沙,嚇得趕緊叫停。原來,這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流沙墓」,這座墓葬的埋葬方式在目前我們所發掘的大型墓葬之中是唯一的。
  • 盜墓賊盯上4萬平漢墓,15米盜洞逼近主墓室,差點洗劫1萬餘件文物
    當時考古隊在對4萬平方米的海昏侯墓進行勘測的時候,的確是發現了許多盜墓痕跡,其中盜洞都有不少,但是在考古行動開啟之後,專家卻發現幾乎所有的盜洞都是徒勞之功,唯有一處盜洞讓人後怕
  • 攜帶金屬探測儀「盜墓」(圖)
    袁野繪  本報訊(記者周賢忠)法庫縣5名村民在發現一處古墓後,沒有第一時間與當地文物考古部門取得聯繫,而是聯合在一起幹起了「盜墓」的勾當。
  •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所謂「國寶」,是指一國之寶。對於研究過去歷史文化充實我國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價值。若這些先民遺產流失國外,那麼對於華夏子孫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古人留給後人的共同財產。
  • 400平古墓被盜,盜墓者不識貨丟下此物,考古家:文物價值連城
    盜墓,這是一個自古以來都存在的行業,在歷史上有過多個巔峰時期,尤其是三國時期曹操設立的摸金校尉以及後世的朝代變更中,都是盜墓者大顯身手的最好時機。不過,這對於古人來說卻是一劫難。要知道,古人不怕死亡,但在死亡後希望「入土為安」,不會受到世俗的幹擾。
  • 你了解中國的盜墓門派嗎
    隨之大火盜墓小說對大家的吸引不可謂不大盜墓小說也因此風靡全國那麼你了解小說中的盜墓門派嗎小說中的盜墓派系有哪些首先是摸金校尉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門人有摸金符東漢末年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
  • 文保單位旁開店掩護打盜洞,團夥盜走阿育王塔、佛金骨等文物
    以在文保單位附近租房開店為掩護秘密挖掘地洞,用經緯儀進行定位,一個23人的盜墓團夥在陝西、山西兩省多次盜掘古塔地宮、古墓葬,被判處緩刑至有期徒刑十五年不等刑罰。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期公布的判決書顯示,該盜墓團夥所盜的古蹟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處;所盜文物包括疑似舍利子、佛金骨、銀質阿育王塔、金棺、銀棺、銅棺、鎏金棺、銅鏡等珍貴文物。該團夥將所盜文物倒賣牟利,其中一批文物,經多次倒手後,被人以2300萬元收購回家供奉。案發後,該買家主動上交了其購買的文物。
  •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文/三省論古今盜墓賊在中國古代又叫土夫子,甚至被當時的人當作一種職業,自古到現在都一直存在。他們這些盜墓賊主要是靠偷挖墳墓,倒賣其中的文物為生。陪葬品是中國古代人的習俗。
  • 千年古墓發現9條盜洞,墓中珍寶卻1件沒丟,專家開棺後:墓主高明
    人活在世歸根結底是智慧與力量的比拼,有勇無謀的人走不長遠,足智多謀的人就算再體弱多病,也能運籌於帷幄之間,決勝於千裡之外。智慧的作用自然不僅僅表現在戰場上,還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收到消息後,專家急忙趕來,經過現場勘查,他們的心涼了半截,這的確是一座千年古墓,這意味著裡面藏的珍寶與文字具有超凡的歷史價值,但這座古墓竟然有9條盜洞,顯然是有9批不同的盜墓賊光臨了此地,就算第一批顆粒無收,墓穴裡的財寶最終還是會被洗劫一空。
  • 明桂王墓文物被盜案偵破紀實
    市公安局長王文忠、副局長張樹家召開了局領導會議,剛巧市文化局副局長黃鴻植前來協商追查明桂王墓被盜事宜,於是共同研究,布置了與盜墓罪犯鬥爭的計劃。市公安局選派了老公安員陳志忠、莫如飛、朱漢光等人組成專案組,市博物館選派羅德振、李乃賢、林剛等文物工作者協同工作。1984年3月10日,專案組進入高旺村。
  • 漳州附近海域海底沉船文物遭團夥盜撈 警方千裡跨省破案
    ,抓獲涉案人員10名,查獲追繳海底沉船文物(碗型瓷器,品級待鑑定)近700件。該案系海警機構偵破的首例非法盜撈文物案件。  今年9月中旬,省海警局獲得線索:有犯罪團夥在漳州海域非法盜撈海底文物。海警局立即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專案組進行摸排,在省公安廳密切配合下,逐步查清犯罪團夥成員信息、作案工具、涉案文物儲藏地點等關鍵信息。
  • 盜墓賊靠查縣誌挖出8件玉人,獲利400萬,專家:國寶賣成了白菜價
    但在巨大利益面前,一些盜墓賊還是鋌而走險,利慾薰心的他們費盡心思尋找古墓,唯一目的就是盜掘墓中文物,轉賣後發財。今天,筆者要談起的這段歷史,是一個盜墓賊,為了發財便想著盜掘古墓,在多方尋找後一無所獲,最終靠查閱縣誌盜墓成功。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且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