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搬山道人,摸金校尉「,今有「關外第一高手「姚玉忠。這位號稱現代盜墓界」祖師爺「,盜墓30年,共盜挖文物2063件,拍賣價值高達5億元之多。曾盜墓200座,竟從未失手。
盜墓「祖師爺」出自何方
此人到底是誰?為何他可以他不藉助現代的高科技工具,只憑眼觀,就能定準墓穴位置,幾乎從未失手?他叫姚玉忠,1962年出生於內蒙古寧城縣,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就如同古墓一樣帶著濃烈的傳奇色彩。
父輩是農民,除了種地,還有編竹筐的手藝。當時家中排名老三的姚玉忠學得最好。那時村裡人眼中的「姚老三」是個機靈鬼,雖然字都認不全,可是喜歡看書。而且是 「風水、易經」之類的書,一看就是一天。
作為一個農民家的孩子,他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凡凡。他入了盜墓這行,也源於他的家鄉在有名的紅山文化區,當時紅山文化的墓葬群轟動一時,引起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
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並不了解文物的價值,對於那些一場雨後就能撿到一些陶片,石器,甚至是玉器司空見慣。幾乎家家都有,不足為奇。
但隨著紅山文化的名氣越來越大,絡繹不絕的人來村裡收古董,出價也一度變得越來越高。頭腦靈活,一心想發財的姚玉忠也將目光鎖定在盜取墓穴中價值連城的寶藏上。
究竟身懷何種絕技
眾所皆知,盜墓者必備神器之一就是洛陽鏟。自古以來,洛陽文化悠遠,十三朝古都。洛陽城盜墓盛行,這種風氣源於洛陽自古以來的厚葬之風。而洛陽鏟,就是100多年前洛陽的盜墓賊發明的,沿用至今。
很多的盜墓者,除了洛陽鏟,如今也用上了很多高科技工具,比如「三維立體成像儀」、「金屬探測儀」。然而這位盜墓「祖師爺」一不用高科技,二不用「洛陽鏟」,單靠一個鐵扎子和手電筒,就能準確定位墓穴位置。
姚玉忠還非常懂得在哪兒能找到「活土」,他通過看風水,星象、地形和地圖,就能準確地找到古墓墓室的位置,甚至可以判斷出主人的身份是上等階層的達官貴人還是貧民。
名聲在外後,很多盜墓者會請他來幫忙踩點,經他踩點後,都能挖到東西。姚玉忠還是個非常執拗之人,不挖到東西也絕不罷休。他熟悉墓葬特點,垂直挖到一定深度,再橫向挖,總是會挖到更多的文物。
夏秋草長之時是他盜墓好時機,盜洞被挖過後,他還會回填防止被發現,臨走時灑下草籽,很快就會長滿草了。
盜墓者真的會短命嗎
民間有傳言,盜墓這行人的壽命要比正常人短許多,真的會因損陰德而短命嗎?
盜墓者們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睡覺,長期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對健康影響很大。死者為大,挖掘別人的墓地本身也使他們精神負擔也很重,而且長年行走在陰暗潮溼的墓地,會吸入很多毒氣和細菌。一些墓穴中又暗設機關,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或直接丟掉性命。
姚玉忠,性格木訥,做事謹慎,盜墓生涯中雖然沒能讓他丟了性命,但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也難逃法律的制裁。在審訊期間,他還曾對在場的考古專家們灑下狂言說,「沒去秦始皇陵是他最大的遺憾,在現場的專家沒有一個人比他強」。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陵內城中修建了地下宮殿,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墓地中機關重重。當時修建之人全部陪葬,無人知曉其中,給世人留下了神秘莫測,危險極大的諸多猜測。
因此秦始皇陵至今都不敢貿然發掘,而作為盜墓者,大概秦始皇陵是他們夢寐以求卻又不敢為之的吧!
多行不義,鋃鐺入獄
盜墓賊曾猖狂橫行,為財鋌而走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姚玉忠就行走在各種墓穴間,如魚得水,幾乎從未失手。在盜墓界很快就獲得「關北盜墓祖師爺」的稱號,慕名而來的盜墓者都追隨於他。
從2013年起,公安部門就陸續接到一些國家重要保護墓穴被破壞的消息,於是他們通過排查,慢慢地將目標鎖定到「姚玉忠」身上。跟著他一起被抓捕的還有二百多名嫌犯。
姚玉忠非常狡猾和謹慎,警方在前幾個月的調查中,很難查到關於他的蛛絲馬跡,只聽聞有個「老姚」,出貨快,但其他方面卻一無所知。直到他的弟弟被抓,才得以獲取到他的信息。
之前一次對盜墓賊的上山抓捕中,有個盜墓賊寧願跳崖也不願被抓到,而此人正是姚玉忠。可見其人對自己也是十分的「狠」。跳崖摔壞了腰,擔心警方懷疑,還專門去賭場惹事與人打架,逢人只說腰是打架打壞的。
姚玉忠盜墓30多年來,大大小小的墓穴他都下過。至於他盜過最出名的墓是哪個,單從他所盜文物價值過億,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這裡面他盜過的最出名的墓有可能是成吉思汗陵。
關於成吉思汗陵,與曹操墓一樣,歷史毫無記載,給後人留下很多猜想和謎團。成吉思汗南徵北戰,所獲珍奇異寶必定無數,因此,當時也建造很多假墓地用以迷惑世人。
即便如此,仍引無數盜墓者四處找尋,至今都無所獲,大都找到的陵墓都是衣冠冢。由此也無法判斷,他所盜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
無論是何等人物,盜墓終歸是條不歸路,即便是這位盜墓界「祖師爺」也無法例外。姚玉忠,2017年10月17日,遼寧高院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主犯姚玉忠犯搶劫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大量文物得以悉數追回。至此,這位傳奇大盜,結束了他30多年的盜墓生涯。眾人不禁感嘆,如果他的本領能用在保護文物和考古研究上,說不定對他來說又是另一番人生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