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兇,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鬼吹燈》開啟了盜墓時代
《盜墓筆記》成為讀者心中的頂峰之作
《盜墓之王》、《鬼不語》等小說
隨之大火
盜墓小說對大家的吸引不可謂不大
盜墓小說也因此風靡全國
那麼
你了解小說中的盜墓門派嗎
小說中的盜墓派系有哪些
首先是摸金校尉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
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
門人有摸金符
東漢末年
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
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
專司盜墓取財
貼補軍餉
考古學家因此常說
漢墓十室九空
漢墓考古靠運氣

第二個門派是發丘將軍
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
又名發丘中郎將、發丘天官、發丘靈官
與摸金同出一脈
其手段和摸金校尉幾乎完全一樣
只是多了一枚銅印「發丘印」
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
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
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此印原型據說毀於明代永樂年間
已不復存於世

第三個門派是搬山道人
搬山一派
拜伍子胥為祖師
最早在秦漢時就有雛形
但是一直等到清朝中葉才發展壯大起來
搬山派是「開喇叭」式的盜墓方式
這在武術裡就像是以勁道取勝的門派
擅長的自然是些「大力金剛掌」之類的
而不是像武當太極八卦陣一類
以柔克剛的招數
搬山道人的門人都是同宗同族
本為扎格拉瑪後人
搬山者善獨門「搬山分甲術」
此術可細分為兩門,
「搬山填海術」與「分山掘子甲」
合稱「搬山之術」

第四個門派是卸嶺力士
始自漢末農民軍盜發帝陵
是《鬼吹燈》中盜墓人的流派之一
此派於北宋期間經過逐步互相交流融合
吸收了摸金與嶗山派兩派特色
形成了具體的流派
對風水術法有自己獨特的認識
擅長於破壞法陣
熟悉各類風水地形的弱點
第五個門派是觀山太保
是由少數人組成的不為人知的盜墓門派
起源於明代
故事源於劉伯溫受朱元璋所託修皇陵
遂引薦「觀山太保」傳人封王禮
使朱元璋十分滿意
御賜封王禮和他的幾個弟子純金腰牌
從此以後稱為「觀山太保」
留在御前聽用
專職為皇家建造陵墓

小說中盜墓的南北派的區別是什麼呢
首先
南北派擅長技巧不同
北派以「巧力」見長
如盜洞打在何處(棺前、棺尾)
掘成何形(方洞、圓洞)都有講究
十分詭異
南派則以「巧技」見長
可謂是精耕細作的「集約型」
他們手段超強
「南派」的絕活是尋找墓葬
其次
南北派的盜墓方式不同
北派盜墓賊在工具的使用上特別講究
如洛陽鏟就是北派盜墓賊發明的
既是他們盜墓利用的工具
也是他們的盜墓絕技
南派則善於使用四法
就是「望」、「聞」、「問」、「切」
此法便是南派中的「長沙幫」所總結的
是他們慣用手段
當然也是絕技
最後
南北派盜墓風格不同
無論是尋找墓葬
還是發掘墓葬
「北派」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只是單純依靠工具鋒銳
所以我們將「北派」盜墓
稱為「粗放型」
南派在尋找古墓的過程中
通過自己或是祖傳的經驗
他們對中國古代的風水知識有獨到研究
古代社會
說起強盜賊寇
在世人眼中
歷來都是該遭千刀殺、萬刀剮的歹人
乃是極敗壞的惡名
可細論起來
朝臣天子
士農工商
在那三百六十行裡
從上到下
哪一處沒有喪盡天良
用瞞天手段行奸使詐的賊子呢
大盜竊國
中盜竊侯
成王敗寇
只有最末等的才竊金銀
你可知
道不盜,非常盜
盜亦有道,盜不力道
近期熱文:
「每日文物鑑賞」漢代壁畫四神雲氣圖,被譽為「敦煌外之敦煌」
才情過人,中國古代十大著名女詩人
「每日文物鑑賞」杜嶺方鼎,助力鄭州挺進「中國八大古都」
「每日文物鑑賞」展翅欲飛的蓮鶴方壺
人生如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