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2020-12-08 騰訊網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一句話,「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當然,按照秦國的徵戰史推算,此二周並非指周武王開創的西周王朝與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開創的東周王朝,而是指東周朝時立國於今洛陽地區的兩個諸侯國——西周國和東周國。

眾所周知,自周武王開創周朝以來,以周平王東遷洛邑為分界點,周朝可以劃分為兩個時間段。一為西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至公元前771年鎬京之亂為止,共計276年:二為東周朝:自公元770年平王東遷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為止,共計515年。東周國與西周國即存在於東周朝時期。

東周朝自周平王東遷洛邑以來,先後經歷十二王——平、桓、莊、釐(僖)、惠、襄、頃、匡、定、簡、靈、景。但是,當東周朝第十三代王周悼王繼位時(公元前520年),周朝王室發生了王子朝之亂。此次內鬥持續了四年,直到公元前516年才被東周朝第十四代王周敬王借兵平定。雖然王子朝的勢力被晉國強壓,但是周朝王城附近的叛軍勢力依然存在著。為了防備王子朝捲土重來,周敬王便將居所東遷了二十裡,來到了成周城(白馬寺東,孟津縣金村,翟泉一帶)。

註:周公所建二城,一則位於澗河西岸、瀍河東岸,大約在今洛陽市區西工區王城公園,翟家屯一帶,名曰王城。周敬王東遷成周城後又將王城稱為「河南」。二則為成周城,又名洛邑下都。二城總稱洛邑。

周敬王之後,東周朝又二傳至周貞定王。周貞定王死後,大兒子姬去疾繼位,即周哀王。不久,二兒子姬叔發動兵變,弒兄奪位自立,是為周思王。又過不久,三兒子姬嵬又殺死周思王篡位,是為周考王,這一年是公元前441年。不到一年,周王室連續發生了三起弒君奪位的大事。毋庸置疑,許多王室成員也被卷了進去,周貞定王的四兒子姬揭也許參與了三哥周考王弒君奪位的兵變。於是,為了防備老四再來一回兵變,周考王便將老四姬揭冊封在「河南」,即是上文提到的王城。從此,東周朝之西周國便就此開國。

《史記 周本紀》二十八年,定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於河南(公元前440年),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

西周國第二任國君(公元前414年至公元前367年),在位48年的西周威公死後,西周國發生了內訌,這時東周朝的天子為周顯王。西周威公的兒子姬朝繼位後,其幼弟姬根與其爭位。韓、趙二國出兵助戰,幫助姬根對抗姬朝。爭執了九個月後,韓趙二國拿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即讓周顯王封賜姬根為諸侯。於是,在公元前367年,周顯王被迫將東周朝僅剩的土地全部封賜給了姬根,是為東周國。此時,周顯王也僅僅剩下了成周王宮一處芝麻小地。這時,距離西周國開國過去了73年。

這時,周天子顯王已無尺寸之地,只好寄居在東周國。可以說,東周朝至此真正是名存實亡了。於是,自公元前367年周顯王賜封東周國開始,直到東周朝最後一任王周赧王繼位的第七年(公元前308年),東周朝三代天子已經寄人籬下長達60年。這時的戰國也相繼發生了徐州五國相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蘇秦張儀連橫合縱等一系列大事。當然,位於天下腹心的洛陽地區一定會受到影響。但是,在七大戰國誰也沒有能力以一敵六之前,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攻滅這位天下共主。所以,東、西二周國與周赧王暫時還算安全。可是,東西二周長時間積累的矛盾也在這不算和平的和平時期爆發了。這就是《戰國策》中所說的,「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的典故。

與此同時,秦國也在不斷嘗試著東出,東、西二周也受到了波及,位於宜陽不遠的西周國便首當其衝。但是,秦武王暫時還沒有顧及到這個彈丸小國,他想去東周國舉鼎。順便,秦武王還做了一件事,將周赧王趕出東周國,再將周赧王強遷到西周國。隨後,天下形勢又為之一變。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長平之戰擊敗趙軍,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自此,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同時也說明秦國不在需要周赧王這位天下共主了。公元前256年,秦軍攻打西周國。歷四主,國祚184年的西周國納土歸降,寄居在西周國長達52年的周赧王和西周武公一起成了秦國俘虜。當然,西周國之滅,亦是東周國滅亡之始。7年後,即公元前249年,秦國攻滅歷三主,國祚118年的東周國。

相關焦點

  • 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在我們的常識中,西周和東周是兩個朝代,所謂「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西周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以後建立的,定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而東周則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後才有的。
  • 《大秦賦》背後的故事,戰國時為何還有東周和西周之分?
    後世為解讀周朝歷史,以前771年「平王東遷」為節點,將周朝分為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西周公國:前440年至前256年,共歷四代公元前441年,在位28年的周貞定王姬介崩,其先後生有四子,而在其死後,已經衰弱不堪的周王室又爆發了一次嚴重內亂,以至於最終從周王畿中又分裂出了一個小國,史稱「西周公國」。周貞定王去世之後,其長子姬去疾繼位,是為周哀王。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
  • 《大秦賦》中為何有兩個周國,原來東周不等於東周國
    在《大秦賦》第三集裡秦昭襄王贏稷攻入西周國,在實際上和名義上滅亡了周朝。但第五集又出現了一個東周國合縱攻秦,這是為何?這個東周國哪裡來的?觀眾們一定感到困惑,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平王東遷,周朝衰落眾所周知,因為周幽王的昏庸無道導致其手下的申侯叛亂,申侯引西邊的犬戎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在諸侯的擁護下太子宜臼遷都洛邑稱王,是為周平王,又因為洛邑在鎬京東部因此史稱東周。
  • 當姬發不滅此人一族時,周朝就註定被此人子孫所滅
    公元前11世紀開始壯大,在周文王與周武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時期,時「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周滅商朝的戰爭背景就是這麼一個黑暗的時期。 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開始整治前朝的大臣,其中少部分得到了賞賜,包括商紂王的親哥哥微子啟,就得到黃河以南的封地,在今天河南省東部建立了宋國。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舊臣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比如之前十分受重用的惡來,就被周人砍了腦袋。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武王伐紂之後,定都鎬京,分封天下諸侯,建立了周朝,爾後,周朝因犬戎入侵而東遷洛邑,從此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殆盡,直至最後為秦所滅,歷史上把遷都前後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作為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姬延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王赧於公元前315年登基即位,王赦在位時期,國勢益弱,周王室已經十分衰敗,同時加上內部爭鬥不休,周王室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各自為政,周赧王遷都西周。周赧王其實最初是居住在東周(成周,現今河南洛陽),在公元前307年,此時秦國的國君是秦武王,秦武王想舉東周的周鼎(秦武王天生有神力,從小就喜歡氣力方面的遊戲,最終也是因舉鼎意外而亡),於是秦國的右丞相樗裡疾(也可稱為贏疾,是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便率兵去了東周國以作試探,樗裡疾的試探遭到了周赧王的拒絕,周赧王並且做出嚴詞批評,丞相樗裡疾為此大怒,便直接將周赧王逐出王宮,強行將周赧王遷到西周公國的王城
  • 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在周朝初立之時,周武王為鞏固中央政權,曾設立了兩個都城,一個是京都鎬(hào)京,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個是陪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這兩個都城,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
  • 中國歷史朝代表,你們知道有哪幾個?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1]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
  • 戰國「第八雄」:二百三十年屢遭滅國危機,卻在稱王后迎滅頂之災
    雖然黃河以西的白狄部落時常與晉人為敵,但太行山以東的鮮虞諸國卻鮮少參與東周諸侯間的徵伐。所以,鮮虞與東周列國長期和平相處,一直到春秋中晚期。 不過,東周局勢卻在此時發生了巨大變化。 公元前546年,在宋國左師向戌推動下,晉、楚兩大陣營籤訂了弭兵協議。
  • 秦滅六國時,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有一個國家最有意思
    公元前230年,嬴政發動對東方六國的戰爭,這個龜縮於西邊的小國,終於等來了報百年之仇的機會,到公元221年的時候,嬴政用了十年的時間,將東方六國兼併,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專制王朝,而嬴政認為自己功過千古,所以他自稱始皇帝。
  • 竟是他做的一件事導致周朝的衰敗!
    眾所周知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享國791年,周朝又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強大的王朝由盛轉衰直至滅亡?周朝的衰落始於西周的滅亡,比周朝滅亡早了500多年。
  • 中國有5對姓氏不能通婚,有3個還被寫進族譜
    如今,中國還存在著很多形式之間不能通婚的例子,之所以不能通婚,無外乎是他們的先輩之間有矛盾,導致兩個家族之間的對立。比較有名的幾個姓氏,也是讓人覺得非常的理解。
  • 西周秘史之王孫末路:西周國覆滅時的秦周之爭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周赧王去世,西周君獻城投降,自此,戰國時期百姓的紀年法改為了秦王紀年。這段歷史,在《史記》中的記錄著墨並不多,然而,《戰國策》卻用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講述了西周公國滅亡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