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表,你們知道有哪幾個?

2020-12-05 川流不息丶

"夏"中國漢字,讀音 xià。漢字解釋: 會意。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 xié),人頭。臼( jù),兩手,攵( suī),兩足。合起來象人形。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Chinese];夏,中國之人也。——《說文》。 朱駿聲曰:"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故陳公子少西字夏,鄭公孫夏字西。" 泛指中國 [China]、字本義是"面向南方"。

朝代名: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其第一代君主是禹;夏代、夏曆、夏禹。英文表示為HSIA(在英文裡指中國〈漢〉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左右。本大禹之子啟建立夏王朝時,取萬物生長最為旺盛的季節夏作為國家部落標誌,寓意強大繁榮之意。夏朝的分天下為九州,鑄九鼎作為國家象徵,夏朝認為自己生活統治著世界的中心,萬民人心所向之地,應為世界之主,故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夏朝統治地區,被稱為中原(世界中心之地),中國就是中原之國。以後的王朝更替,都有入主中原,定鼎中原只說。許慎的說文解字才有夏,中國之人也。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系傳說中禹的兒子啟所建立,奴隸制國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即夏后氏。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 ,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夏、暇--《尚書·多方》:'天唯五年,須暇之子孫。'暇即'夏'字。聯繫上下文意謂:天既降喪於殷,以夏后氏,大有功德於民,故以五年,須待夏后氏之子孫,冀其克念作聖,而作民主也。《詩經·皇矣》鄭注:引此經,正作須'夏'之子孫。《尚書》以'殷'代'夏'。按《毛詩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轉,故夏、暇可以通假。"

春秋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春秋五霸 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1]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自東周開始,周朝由強轉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徵伐,戰爭頻繁。小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

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製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而新興的諸侯大國,先後取得霸主地位,而實際上,等於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在晉陽打敗智氏,其後逐步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公元前379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是為"田齊"。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東周前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前期諸侯國割據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裡,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燕國、楚國、宋國、鄭國、衛國、魯國、吳國、越國、秦國等。齊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齊氏,名小白,終年73歲。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在晉文公回晉即位的時候,有不少隨從隨他回國,結果這些人的後代們經過長期徵戰的洗禮,漸漸在晉國成為貴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晉國國政把持在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晉國貴族只餘下智、趙、魏、韓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後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幽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即為《資治通鑑》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9]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紛紛兼併其他小國,其中以楚、齊等大國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統治的的時代。至此,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割據時代--戰國。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雕鏤紋飾趨向細緻工整,聚春秋鐵器居於城中的"肆"裡,邊生產邊銷售。被稱為匠師之祖的公輸般"魯班",就生活於春秋末年。鑄造金屬貨幣產生於春秋時期。春秋時,產生了新的賦稅制度。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實行初稅畝,國家根據土地面積向田主徵收一定的實物稅。這是古代田稅的開始。魯成公元年(前590年)秦國於簡公七年(前408年)實行"初租禾"的實物地稅制度。戰國時,各國稅制不一。秦國首先實行戶口登記制,並據以徵收田地租稅和接人頭徵收"頭會'(人口稅)。

春秋後期,我國已經發明生鐵自煉技術。這些比歐洲早1900年,對於鐵工具的推廣有決定意義。鐵工具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上的使用,標誌著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實際上和一個中等諸侯國地位相近。各國之間互相攻伐,戰爭持續不斷,小國被吞併。各國內部,卿大夫勢力強大,動亂時有發生,弒君現象屢見不鮮。《春秋》和《左傳》中記載的弒君事件達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這也反映了西周東周交替時權力的急劇變化。春秋時期,中國五等爵,大國稱公、侯,小國稱伯、子、男,而吳、越、楚、徐、巴、蜀、義渠皆蠻夷之邦,故不用中國之禮,自稱王。國君之下設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務的稱正卿或上卿,楚國稱令尹,亦稱相,秦又曾稱庶長、不更。卿出徵時為三軍之將佐。卿之官職,有司徒、司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軍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晉、楚等國開始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或聚若干小邑為縣,或將私家之田分置縣。而在邊境地區則設郡。郡縣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其長官由國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數作為採邑賞給貴族。繁,充滿變化的特點。其所以稱為"易"。中國人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時期。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時期,實現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歷史轉型。在春秋這個轉型期,儘管夏商周以來的傳統觀念仍在人們心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普遍地發生著影響。周天子及其諸侯政治權威的動搖與衰落,學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隨之而出現的學術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間等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又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某種改變,這些變化正是春秋時期思想文化轉型得以實現的歷史條件。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但在爭霸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較大的國家。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定都於鎬京和豐京(今陝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從西周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型,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西周后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

"西周"除了朝代名,還是東周時期的國家名稱,即西周侯國(前367年-前256年),是戰國末年周王室分裂的產物。在《戰國策》當中有"東周與西周爭""昌他滅西周"等記載,顯然戰國時代出現的"西周"並不是那個滅亡於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王朝。 而是西周國。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內亂,京畿之內分出東周、西周二侯國。兩國以伊洛河交匯處為界,西屬西周都王城,東屬東周都鞏,經東西周一分,周天子失去了養生地,孤居成周城,經濟依賴於西周。周顯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九鼎寶器淪於泗水,沒於淵。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6年破周王城洛陽,攻滅西周國,周郝王及西周君被廢為平民,遷出成周城與王城,不久寄居在西周國的周赧王卒,掛名天子不復存在。周人是一個後起的姬姓部族,周人認為后稷(姬棄)是他開創周朝的周文王們的始祖,后稷被堯封於邰城(今陝西武功縣) ,后稷的父、母系分別為姬姓有熊氏(堯舜時期有熊氏只是方國,已經失去數百年前黃帝的尊號)和姜姓有邰氏長期通婚之後裔。周人圖騰以熊(大人)為標誌,周人十分重視農業,並把后稷尊為農神,西周的農官之長便以"后稷"命名。從后稷到到文王中間有若干個王,《史記·周本紀》、《世本》記載有十五代,依次是后稷(名棄)、不窋、鞠、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亶父、季歷、昌,而《漢書》記載有十八代。然而自后稷至文王千餘年,只經過十幾代是不可能的,後人多對此表示懷疑 。到了不窋時代,周人遷徙到戎狄之間。公劉時為了發展農業又遷至自然環境優異的豳。到達豳地以後,周人開墾田地、營建房屋、並確立了一套舉行祭祀、宴會的禮儀。"京"、"京師"就是源自公劉時代對國都的稱謂。 商王武丁時期,周成為商的封國。公亶父(後來被追尊為周太王)時,為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擾,周人再次遷都至歧陽周原。這時政治設施有了長足發展,王宮設皋門、應門,國都設宗廟、社稷即始於此時。

周王是奴隸社會國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輔佐人物,有太師、太傅、太保,合稱為"三公"或"師保"。如周文王、武王時的重要謀臣太公望,就被尊稱為"師尚父"。成王時,周公為師,召公為保,共同輔政。一直到康王時,召公還擔任太保。師保統轄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與師保地位相當,而直接輔佐周王管理政事的官職,是太宰。成王時,周公以太師而兼為太宰,"相王室,以尹天下"。太宰擁有總攬政務的大權,是政府中的首腦。太宰以下,有眾多的卿士,其中比較重要的政務官西周青銅器 ,仍然是司徒、司馬、司寇、司空等諸有司。司徒除管土地的墾闢、井田的劃分和有關奴隸耕作等事外,還要管理諸侯封疆的劃定和軍旅事宜。司馬負責徵收軍賦、管理戰車以及駕車馬匹等軍政事宜。司寇掌握刑法。司空負責管理百工以及興建土木、水利等工程。他們還有很多的僚屬,分管各項具體事務,由中下級貴族擔任,構成相當龐大的統治機構。周代的神職官吏在政權機構中大為削弱。一切有關喪葬、祭祀、佔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在《周禮》中都屬於掌禮機構管理,司巫在這一機構中地位是較低的。史官的地位,則有了很大的提高。周人在周原建國時,同時也形成了具有很大包容特徵性的文化體系周文化,他們和商人的關係是並存的,可是他的勢力不如商人大,國家不如商人大,人口不如商人多,但是他的文化有接受商人的影響,也有保存自己固有獨特的色彩,同時還接受了草原的影響以及西邊羌人的影響,它本身就是很有包容性的混合體。他以這種混合體的特點,在打敗商人以後,由於人少,要治理這麼大的國家是很困難的,所以就建立了許多駐防的點,每個駐防的點到後來都變成了一個國家;從考古學上看最顯著的一個駐防點就是在今北京附近的燕國所在地,從這裡可以看到,裡面有商人文化的地盤,有周人文化的地盤,也有土著民族文化的地盤,三者共存;由此可見周人又採取了所謂包容性極強的政策,對於舊日的敵人商人,採取尊敬、合作的態度,對於土著也採取合作、共存的態度,這種精神是了不起的。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中國歷史朝代,中國有多少個朝代?
    五千年的歷史,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你知道中國從古至今經歷了多少個朝代嗎?如果你知道,說明你的歷史知識儲備不錯,如果不知道就來了解一下中國順序朝代表吧。歡迎你來了解中國順序朝代表。一,中國順序朝代表上古不詳-公元前2146年,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公元前1675年、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齊國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楚國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223年、晉國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403年
  • 中國歷史上十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上)
    「古代青樓都在科考場地附近」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古代讀書可是個高消費,你家裡沒點錢別說你認真讀書了,光書你就買不起。所以阿,科舉不光是富二代的活動,更是富二代比較有前途的那一撮人的聚會,開青樓的不是傻子,一個個都賊精的,做生意都做到考場門口了。
  • 文天祥:「狀元中的狀元」,中國歷史上有趣的狀元,你知道幾個?
    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度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制度,它打破了貴族世襲當官的先例,為普通百姓出人頭地創造了機會,因此,縱觀整個歷史,科舉制在歷史上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國家的科舉制是從隋朝開始的,到清朝結束,整個歷史長達1300多年。
  • 埃及歷史可以用曼涅託的王表,中國夏商周為何不用竹書紀年的時間
    這些時間被廣泛運用於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書籍,只有十分嚴謹的歷史學書籍才不會寫出具體的時間。李學勤:郭沫若的繼承人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的時間基本是按照天文學為基礎推算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記錄的錯誤率高達50%。因此,建立在天文記錄上的推算是十分不準確的。
  • 中國歷史中你不知道的那些巧合,說沒有穿越者我都不相信
    知道是誰說的哈,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所以今天的我就來整理幾個,我認為挺神奇和巧合的事件,給列位看官來解解悶兒!我們先看一下朝代表。夏商周秦漢三國。 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國領袖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
  • 中國歷史朝代表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 中國三個最小的省份是哪幾個省,你知道嗎?
    中國三個最小的省份是哪幾個省,你知道嗎?寒假就要到了,大家寒假計劃是怎麼樣的呢?有沒有想過去哪裡旅遊?大家去過哪些地方呢?最想去的旅遊景點都有哪些?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著名的旅遊景點都有哪些,那麼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旅遊業也在迅速發展中,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地方也有旅遊景點在不斷的吸引我們的眼球哦。我國擁有十分廣闊的土地,它的面積有幾百多萬平方千米,因此就有了很多個省級行政區,當然啦,它們的面積有些很大,有些很小。
  •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給大家列舉幾個歷史冷知識,看你知道幾個?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名人軼事數不勝數,有些事情婦孺皆知,而有些事情則鮮有人知。今天小編給大家列舉幾個歷史冷知識,看你知道其中的幾個?簾聽政朝代最多的皇后是東晉褚蒜子。隋煬帝是歷史上相貌最出眾的皇帝。傳說中,隋煬帝是個大帥哥,史書中只是寥寥數筆帶過。《隋書煬帝傳》「美資儀,少聰慧」。還有就是,大兵壓境,大敵當前之際,隋煬帝曾多次攬鏡自視,嘆道:」吾之大好頭顱誰可取之「,想想看,那該是擁有多麼精緻出眾的面貌,才會如此自戀呢?大家都知道古埃及人把法老做成木乃伊,以求屍身不腐,獲得永生。
  • 能強陶瓷中國排名第幾 自發熱瓷磚有哪幾個牌子
    陶瓷類的產品有很多,比如說經常用的廚房用品還有杯子等等都是陶瓷製作而成的。瓷磚也是陶瓷的一種,那麼瓷磚的品牌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嗎。能強陶瓷中國排名第幾呢,這個品牌的陶瓷怎麼樣呢。自發熱的陶瓷是很新興的一種產品,那麼自發熱瓷磚有哪幾個牌子呢,這些相關的小常識在選購的時候是需要了解的。
  • 張堯學寄語畢業生:你們在哪,中南就在哪
    我和你們一樣,也是2011年,比你們晚2個月來到中南。在這裡,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共度了4個春夏秋冬。今天,你們畢業了,但我卻在這裡過著「留級」的日子!好捨不得你們! 還記得上班第一天,第一次參加學生座談會,就在鐵道校區的世紀樓,認識了文學院大一新生孫照彰。
  • 電視劇《思美人》中的那些歌曲,你們知道幾首
    電視劇《思美人》中的那些歌曲,你們知道幾首熱播的電視劇《思美人》想必大家都看了吧,是不是對裡面的歌曲非常感興趣?你們都知道歌曲的名字嗎?下面由我來為大家來盤點那些動聽的歌曲吧。她用虔誠的技藝完成了與歷史、與詩詞、與春秋的對話,給觀眾以無限的享受與遐想。《思美人兮》插曲描繪男兒心是才女歌手金玟岐為古裝大劇《思美人》創作並演唱的影視劇插曲,歌詞攜手著名編劇梁振華共同打造,用極具水墨氣韻的筆觸描畫出一顆幽蘭般氣質下的錚錚男兒心。
  • 中國歷史人物排行榜上,最有影響力的5位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
    小編是對中國歷史的人物進行分析,依據自己的見解和歷史知識籠統為之,所列出的僅僅只是小編心中認為比較有影響力的6個中國歷史人物。望請網友批評指教!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這是因為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其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
  • 山西晉中這四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文\芒果綠晉中,山西省地級市,下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裡了,今天我們來聊聊山西晉中這四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一、山西省太谷縣第二中學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第二中學,簡稱太谷二中,1978年成立,是山西省國防生生源基地、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民航飛行員生源基地。學校現有教學班90多個,在校學生4000多人。2019年,該校一本線、二本線創學校歷史新紀錄,市文科狀元花落太谷,有望被北京大學錄取。
  • 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你知道都分布在哪嗎?去過幾個?
    中國地大物博,地貌形態豐富多樣,平原、盆地、山地等等,這些豐富的地貌也形成了不同的美景,有南方的水鄉柔情,也有西北的粗獷豪邁,東西南北中各具特色。2005年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這其中就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 廣西百色歷史上知名的四大名人,你知道哪幾個?
    這裡人才輩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百色市歷史上知名的幾個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呢?第一位:儂智高依智高(1025~1055),壯族。北宋儻猶州人(今縣東境),天聖七年(1029)歸附宋朝,授邕州衛職。 第二位:岑春煊岑春煊(1861年-1933年),字雲階,廣西西林人,清末民初中國政治家。岑春煊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岑毓英曾任雲貴總督。光緒二十四年,岑春煊對策稱旨,被光緒親自破格提升為正兩品的廣東布政使,但岑歷官不及三月,便與兩廣總督譚鍾麟發生矛盾,改任甘肅按察使。
  • 一輩子,有幾個地方是一定要體驗一番的,不知道你們去過幾個了呢
    第二個地方是我國的三亞,相信肯定有非常多小夥伴是喜歡大海的,那麼為了滿足自己,肯定是要去海邊走一走,看過海,看過天才知道,原來整一個世界是那麼的寬廣,那麼廣闊,當我們在三亞看到碧海藍天的時候,原來才會覺得,天地如此是那麼廣大,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還沒有去過跟體驗過。
  • 盤點歷史上最著名的其中五個彗星,看看你知道哪一顆?
    彗星的主體是彗核,它很難從彗頭中明確地區分出來,直徑也不大,小的才幾百米,或者幾公裡,大的也不過幾十公裡到上百公裡。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它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的普普通通的天體。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最著名的其中五個彗星。威斯特彗星,這顆彗星是一顆非周期彗星,被認為是20世紀最漂亮的彗星之一。
  • 中國歷史上十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下)
    「當皇上就好好當,別瞎認祖宗」唐朝姓李,是老李家的江山,但唐朝還有一位聖祖皇帝你知道麼?這位聖祖就是老子李耳。李氏王朝有一丟丟胡人血統,起初大家也沒當回事。可老李家要臉啊,不想因為這點瑕疵被人叫胡人王朝。
  • 山西著名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呢?
    山西著名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呢?華夏名人出三晉,山西是一個歷史名人輩出的地方。悠久輝煌的歷史,美麗富饒的山河,為山西造就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在中國歷史上,山西大地上湧現的各種優秀人物,若群星璀璨。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司馬光今山西夏縣人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 關於孟婆傳說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大家應該都知道孟婆吧,因為有一種叫孟婆湯,這一種神奇的湯。但你們知道孟婆湯裡面的藥引子是什麼嗎?它是很重要的東西,傳說喝了這碗湯之後,人們在世上的所有的煩惱和愛恨情仇都能夠忘記。而這裡面的藥引子就是孟婆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