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歷史可以用曼涅託的王表,中國夏商周為何不用竹書紀年的時間

2020-12-04 斟北鬥

如今夏商周的時間都是用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時間,夏朝為前2070年到前1600年,商朝是從前1600年到1046年,西周是從前1046年到前771年。這些時間被廣泛運用於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書籍,只有十分嚴謹的歷史學書籍才不會寫出具體的時間。

李學勤:郭沫若的繼承人

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的時間基本是按照天文學為基礎推算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記錄的錯誤率高達50%。因此,建立在天文記錄上的推算是十分不準確的。如果有興趣了解「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錯誤,可以閱讀我的文章《著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豆腐渣工程嗎?》

那麼,中國古代有沒有留下三個朝代的時間信息呢?還真有。中國古代曾經出土一本戰國時代的史書,被命名為《竹書紀年》,可以算作中國第一本編年體通史了。這本書從夏朝一直寫到了戰國時代的魏國,可以說是一本十分珍貴的史料。不過十分可惜,這本書散佚了。如今的《竹書紀年》是一本偽書,被叫做《今本竹書紀年》,其內容是不可信的。

清代的學者不甘心這本書就這樣失傳了,於是開始在各種典籍中尋找《竹書紀年》的原文。嘉慶年間,朱右曾輯錄竹書紀年的佚文,加以考證,編成《汲冢紀年存真》 ,是為《古本竹書紀年》。王國維在這個基礎上,再輯成《古本竹書紀年輯校》,範祥雍進一步編成《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1981年,方詩銘綜合有清以來朱、王、範三家著述,重加編次,廣為蒐集,細緻考證,與王修齡等人輯錄成《古竹書紀年輯證》。

儘管如此,人們尋找到了《竹書紀年》原文不過是一些殘文罷了。但是,這些殘文的價值十分的高,其可信度遠遠高於今本《竹書紀年》,甚至比《史記》更可信。在這些殘文中,就記載有「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自武王滅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這不是很清楚嗎,夏朝471年,商朝496年,西周257年。

我們為什麼不用古本《竹書紀年》的數據,而另外去用天文學重新推算數據呢?實際上,斷代工程後來推算不出夏朝的時間,也直接用了《竹書紀年》的471年的數據,然而由於西周和商朝沒有用,更是顯得推算出來的時間不倫不類。

實際上,國際上的歷史研究也是認可這種古籍的時間的。例如古埃及的朝代表就是建立在曼捏託的《埃及史》的基礎之上。曼捏託是希臘化時代,託勒密王朝的祭司。由於他能夠接觸到古埃及的史料,於是就寫下了這本《埃及史》。但是不幸,這本書散佚了。後來,人們在其他人的著作中發現了一些引用《埃及史》的內容,從而獲得王表的一些內容。之後,又在考古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這個王表,也就成為了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埃及朝代表。

如此看起來,《埃及史》和《竹書紀年》的命運是多麼的相似。但是《埃及史》中的王表成為了古埃及朝代表的基本框架,而《竹書紀年》提供的數據卻被「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學者給「忽視」了,這可能是兩本書最大的不同吧。的確,如果不自己搞一套數據,不自己去標新立異,那就無法體現工程的「偉大」。

今本竹書紀年(偽書)

如今,我還是認為直接採用《竹書紀年》的數據更好,因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推翻這個數據。這樣算下來,夏朝的時間就是從前1992年到前1522年,商朝從前1522年到前1027年,西周從前1027年到前771年。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是記錄史實,《竹書紀年》和《史記》誰的可信度更高?
    而今斷代工程,則對此兩書都迷信,所以才成豆腐渣工程的。史記說,穆王在位55年,是將壽年當政年,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說穆王在位20年,此也得到,陳夢家先生的確證。竹書說夏471年,是附加了羿及寒浞年。真實是夏為431年。此有帝王世紀,易緯,稽覽圖為證。至於舜囚堯,舜逼堯,則是失意者,反對派的謠言。
  • 我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紀年的?有何依據?
    我國有確切紀年開始於公元前841年。這是後人根據西方公曆紀年法推算出來的。 中國古代紀年採用的是幹支紀年法,沒有這種公元紀年形式,這一年司馬遷記載是共和元年。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 西方信上帝,中國信祖先,你知道嗎?中國人的祖先就是西方的上帝
    三皇五帝,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在漫長的年代裡中國人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祖先,也沒有人質疑過華夏歷史。就是這典籍浩繁,栩栩如生的歷史,在近現代西方文明的衝擊之下,變得模糊和支離破碎。外有洋人的不斷發難,內有疑古派的自我否定,中華文明所遭遇的摧殘不亞於秦火,但是,是真金不怕火煉,是鳳凰必將涅槃。
  • 商周金文中的古代世界_文化中國_中國青年網
    商周金文是中國文字發展歷程的重要環節,也是記錄早期中華文明的重要物證。近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該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0餘件,從文字、藝術、歷史、社會、禮儀、信仰等不同角度解讀青銅禮器,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領略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金文智慧。在此,謹從金文角度對商周古代世界加以解讀,以饗讀者。
  • 金壽福|循著夏鼐先生的足跡——記中國在埃及的首次考古發掘
    事實上,夏鼐先生在論文中系統地演繹了皮特裡的這一論點。他在論文中先後三百九十六次提到皮特裡的名字。皮特裡用畢生的精力發掘和解讀古埃及陶器,通過研究古埃及串珠,夏鼐先生無疑完成了皮特裡想做卻沒有能夠做成的事。
  • 中國古人如何紀年,為什麼現在使用西曆紀年?
    這也是為什麼佛教的輪迴理論和道教的下一世投胎理論最為契合中國人想法的原因——當然,他們其實也是入鄉隨俗,為了契合中國古人心態,為了傳教(弘法),對自己的宗教理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是之謂「入世」。 因為不同於西方人對時間的理解,中國古人的紀年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既然時間不是單獨的存在,那麼我們要如何記住呢?
  • 夏朝至中華民國,歷史版圖紀年時間表
    朝:夏朝(約前2070~1675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 從神話到歷史:史前社會如何進入古代國家
    《從神話到歷史》 宮本一夫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本文摘自《從神話到歷史》,作者:宮本一夫,譯者:吳菲,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1月埃及文明在尼羅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文明在恆河流域分別誕生,中國古代文明則發源於黃河流域。這些文明發祥地的相似之處在於,河流以及兩岸肥沃的衝積平原為其發展提供了條件, 並且這些平原上都曾存在過發達的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形成及其內容因區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其發展階段以及歷史進程也各有差異。
  • 瑪雅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是中國人建立的?中國發現這遺址讓西方驚訝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中外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中國歷史專家認為是夏朝,而西方歷史專家非要眼見為實,以出土的文物為準,只承認商朝,為了努力證明夏朝的存在,說服西方專家,咱們國家開啟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沒想到有了一份新的收穫。
  • 最好用的中國朝代記憶口訣,背熟它,歷史高分不用愁!
    原標題:最好用的中國朝代記憶口訣,背熟它,歷史高分不用愁! 中國古代歷史深遠綿長,想要記住各個朝代也是一件不易之事,大師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記憶口訣,期末考試之前趕緊來看一看吧
  • 歷史學習小竅門:熟練幹支紀年轉換 把握歷史脈絡
    如果給你出道歷史題,比如,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中國在幹什麼?你是不是第一要考慮的就是,那是什麼時間發生的事? 要想把歷史學透,融會貫通,根據時間脈絡進行橫向比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比如,和大漢王朝同時代的西方大國是哪個國家?
  • 這5個自主品牌活在夏商周時代,技術非常落後,做化石的材料
    汽車的技術一直在進步,很多汽車品牌都是能跟上時代的節奏,但以下這5個自主品牌卻活在夏商周時代,旗下的車型的技術非常落後,有做化石的材料。力帆力帆是非常悠久自主品牌,而這種悠久的時間讓力帆一直沒有走出來,長期活在過去中。力帆旗下的車型在外觀上是可以看一下的,但汽車的素質就一直停留在夏商周時代,完全脫離當代。旗下的車型基本上都是使用老舊的技術,非常落後,而且質量非常糟糕,十足做化石的材料。
  • 中國古代有1500年空白期,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史書也沒任何記載
    像神話這樣的東西一提到就總帶著一些傳奇色彩,而提到歷史就總有一些沉重的感覺。這兩個名詞應該不匹配,但實際上,原始的神話總是與古代歷史糾纏在一起,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先秦的神話體系。據介紹,中國的神話制度大致可分為四大體系:先秦、道教、民族祭祀和民間制度。
  • 中國文化史上的四次大發現,每次發現意義重大,都與文字典籍有關
    可以說這一次的發現,直接推動了學術界的交流與討論,對當時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產生了積極的意義。>《汲冢竹書》發現的地點是魏襄王的陵墓,而且這次的發現竟然是出自於一次盜墓行為。因為這批簡書是在汲郡古墓裡發現的,所以被人統稱為《汲冢竹書》,或叫《汲冢書》。在這篇簡書中包括編年史《紀年》十三篇,也被後人稱作《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以三代帝王紀年,先記夏、商、西周之事;再用春秋時期的晉國紀年去記錄春秋之事;最後以魏國紀年記錄戰國之事,至魏襄王二十年而止。
  • 中國歷史朝代表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 夏文化研究的南北對決:郭靜雲教授答沈長雲並簡要回復許宏先生
    因為拙著篇幅確實很長,沈先生來不及在短期時間內看得仔細,所以本人針對沈先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說明如下:沈教授寫:「我感到該書是在企圖構建一部與傳統觀念不同的夏商周歷史」。這種說法與本人撰寫拙著的動機有很大不同。
  • 對於歷史愛好者,這幾部編年體史書一定要了解
    這裡的「古」字,就是歷史的意思。編年體很好理解,就是按照時間順序,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史學家在研究甲骨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其中關於商朝的歷史,時間格式按照日、月、年的順序記載,這種記載方法強調了歷史事件,還沒有明確地形成記錄歷史的觀念。直到春秋時期,才有了標準的固定格式,按照年、月、日的格式記載歷史,這標誌著,記錄歷史有了科學標準規範。
  • 達爾文進化論,人是逐漸進化的,夏商周時的女人,是不是沒有現在的...
    夏商周的女性和現代女性會有一定區別,主要是身高和面部特徵。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在夏商周時期的女人的長相與現代的女子應該是沒什麼太大的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