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紀年的?有何依據?

2020-11-23 騰訊網

我國有確切紀年開始於公元前841年。這是後人根據西方公曆紀年法推算出來的。

中國古代紀年採用的是幹支紀年法,沒有這種公元紀年形式,這一年司馬遷記載是共和元年。十二諸侯紀年表也是開始於這一年,分別是宋釐公十八年,周厲王三十七年,齊武公十年,陳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魯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衛釐侯十四年,晉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舉例來說,周厲王三十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

(司馬遷)

那麼,為什麼公元前841年就是確切的紀年呢?為什麼不是公元前842年或者是公元前840年?

史學家司馬遷經過大量的梳理和查閱資料,追根溯源,發現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紀年很混亂,或者沒有記載具體時間,無法準確定位,這可能是因為史料的遺失缺乏所致。同時他發現,公元前841年之後的歷史紀年脈絡清晰,沒有中斷,可以確定準確的時間,所以他把公元前841年定為共和元年,也就是共和1年。

共和元年,西周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周厲王殘暴無道,國人忍無可忍,起來暴動,趕走了他,史稱「國人暴動」,這樣國家沒有了君王,但是國家大事需要人處理,各諸侯就一致推薦周公和召公暫時接管國家,二人共同執政,史稱「周召共和」。這一事件在當時是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各諸侯國史官都記載下來了,而且都有明確的紀年,從源頭上來看,這一年是非常清楚的,相當於找到了混亂的紀年的最初起始點,為各諸侯國的紀年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起點,這個起點司馬遷稱之為「元年」。從此,中國古代的紀年就有了統一的標準。

後世的史學家也承認其合理性,並且沿用這一標準。

(國人暴動)

對於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紀年,後世也進行了研究,國家在1996年正式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經過多年的努力,確定夏朝大約開始於前2070年,商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1600年,西周立國定為前1046年。依據武王伐紂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確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來的年表和西周諸王年表。從而把中國歷史向前推了1200年。

(耶穌劇照)

公元前841年是現行的通用公曆紀年法,西方把耶穌出生的那一年稱為元年,也就是說,「國人暴動」發生在耶穌誕生前的841年。那麼,耶穌誕生的那一年是哪一年呢?據西方紀年來看,是羅馬城建成後的743年,這是古羅馬神學家們推算出來的。後來人就沿用了,儘管從科學角度看,不盡合理,但是卻方便了人們的紀年,避免了混亂。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人如何紀年,為什麼現在使用西曆紀年?
    我們一聽那個年號,就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為此,古代的天文學家便設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太歲」,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這樣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順序相一致,並用它來紀年。那麼用十二地支和十個「歲陽」(天幹)兩兩相配,既簡單好記,又有規律,而且依然是六十年一個輪迴,我們稱之為「一甲子」——第一個就是天幹「甲」與「子」相配,算是一個輪迴的開始。 六十年對於壽命不高的古人來說,把自己這輩子幹的事年份記住,是綽綽有餘的。
  • 從古至今紀年法的由來?
    廉頗藺相如列傳2、帝王年號紀年漢武帝開始用年號紀元,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左傳國語晉語四6、生肖紀年中國人猜測別人年齡,喜歡問屬於何種生肖。究竟什麼是生肖呢?以十二種動物配十二地支來記人的出生年,就稱為生肖,又叫屬相;因為共有十二種,所以總稱十二生肖、十二屬,是中國傳統紀年法之一。
  • 黑洞的密度有多大?有何依據?
    黑洞的密度有多大?有何依據?黑洞是突破物理學極限的存在,同學們真有那麼好奇嘛?我們就來分類探討一下這種扯淡的存在。當物體質量增加的時候,史瓦西半徑比物體本身的半徑增長的快。一個質量很大的物體,它的史瓦西半徑會達到甚至超過物體自己的半徑。我知道又有同學要感慨,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的哲學語言了。不過這裡我倒不反對哦,挺有意思的模型,但願不是一個巧合吧。
  • 絲襪是在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有何依據?
    當時民國時期同樣有一批接受新思想的知識分子留洋海外,也學習到了西方人的生活習慣,也接觸到了穿絲襪。在民國時期,穿著絲襪是當時很多上流社會男性的標配,但是最開始絲襪對於女性來說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因為絲襪是透明的,遠看還以為是赤腳或者光著腿,對於一些保守的人來說,肯定難以接受。
  • 古老的「歲星紀年法」,蘊含了古人對天文物候的觀察和理解
    讀《離騷》,開頭就有一句「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讀《資治通鑑》,開篇就有「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這樣的句子。「攝提」,「著雍攝提格」,「玄黓困敦」,這些古裡古怪、佶屈聱牙的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古代的一種紀年法。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上下五千年,歷史萬萬千,由於年代久遠,歷來眾說紛紜。
  • 「火星男人」預言地球將有大災難,救世英雄誕生中國,有何依據?
    這個男孩名叫波利斯卡,人稱火星男孩,1996年出生在俄羅斯一個貧窮小鎮,據說他從小就喜歡和別人討論宇宙討論外星人,喜歡看一些關於宇宙的科學知識,他的母親也向外界表示,從來沒有給孩子灌輸這些宇宙知識,但是從幾歲的時候開始,他對火星知識了解程度遠遠超出一般的小孩,甚至可以算是半個專家。
  • 「秒懂」天幹地支紀年法
    用一個天幹和地支來紀年就是幹支紀年法了,天幹地支循環使用,肉眼可見天幹地支一一對應、循環往復的話,幹支首年就是甲子,顯然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數)循環往復一輪是60年,這就是花甲(即稱甲子60周歲)的來歷。
  • 如何快速實現公元紀年向幹支紀年轉換
    幹支紀年是我國獨有的民族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十天幹部十二地支蘊藏無限的東方文明和智慧有許多特長是現代數字不可替代。了解一點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識還是很重要。依次排列,六十一個周期,周己而復始,這樣幹支紀年,紀月,紀日都是如此循環往復。比喻今年是公元2019年,幹支紀年便是己亥年。這樣近的我們容易知道,如果隨便說一個年份你能說出它的紀年嗎?比喻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的幹支紀年是多少?我們查詢便知是己丑年。
  • 老楊的幹支紀年計算法
    用我死黨的話說,最近忙得屁打腳後跟,轉一個老楊的小文章,很簡單,有意思,老楊有東西哩!轉自公眾號:老楊視聽說作者:老楊記得以前高中時候,語文考卷裡有道題目:幹支紀年法中,已知20記得以前高中時候,語文考卷裡有道題目:幹支紀年法中,已知2000年是庚辰年,那麼2008年是_______年。
  • 元旦節假日與公元紀年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紀年的方法很多,除了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公元紀年法,還有幹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公元紀年實際上是基督教紀年,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
  • 公元紀年為什麼沒有0世紀0年?公元元年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公元紀年,以傳說中的耶穌誕生的年份為公元元年,之前為公元前X年,之後便是公元X年。1、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但漢平帝劉衎並不是公元1年即位的,他公元前1年即位,次年改元。那麼從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有多長時間呢?
  • 公元1年,是我國的哪個朝代?
    眾所周知,公、元是一種紀年法。也正因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說法。現如今我們常說的2019年、2020年,其實也就是公元後2019年、公元後2020年。又為了傳播和應用的方便,常常將「公元後」,簡稱為「公元」。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又是如何來劃分的?
  • 有何依據?
    根據科學報告來看,營口墜龍事件是具有「目擊者」,並且還提供了一些數據說明,所以到底有沒有龍的存在,有沒有什麼依據有何依據?從「營口墜龍事件」來看,確實有目擊者說存在,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還公布出來了數據,數據顯示,整個生物有十來米長,同時還有杈角,並且是「兩個角」,而這個形象與我們生活之中的普通水生物差別很多,正是傳說和正史記載裡龍的特徵,同時有四爪,爪印子清晰存在等這些情況都在當時的《盛京時報》報導報導過,所以如果這次的事件是真的,那麼這也是說龍最好的依據。
  • 有何依據?
    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在我國這四個亞種的大杜鵑都有分布,其中以華東和指名亞種最為常見。  從外觀上看,布穀鳥跟斑鳩有些相似,不過要比斑鳩大一些,平均體長在30公分左右。布穀鳥的翅膀和尾羽顏色以淺黑色為主,腹部的毛髮呈灰白色的,從腹部的中部一直到尾巴有褐色的斑紋,爪子大都以黃色為主。
  • 2018年是農曆戊戌狗年,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是怎麼排序的?
    古代曆法中相對比較知名的有:中國農曆、印度歷、猶太歷、伊斯蘭曆、瑪雅歷等等。幹支紀年法在不同的曆法當中,有不同的紀年方式,比如今年是公元2018年,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基督紀元,或者叫西方曆法,是一種源自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源自義大利,在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 為什麼有人認為印度軟體技術比中國強,有何依據?你認為呢?
    為什麼有人認為印度軟體技術比中國強,有何依據?你認為呢?文/濤聲依舊為什麼有人認為印度軟體技術比中國強,有何依據?你認為呢?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印度很多方面都是世界領先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提印度的軟體行業在,在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軟體最厲害,這一點相信是沒有人可以質疑的,而印度的軟體技術其實就是美國帶給他們的,因此他們在很早以前就開始發展軟體技術了,因此他們有著很多天然的優勢,包括語言這一點,因此很多人認為印度軟體比中國厲害。
  • 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除夜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為一天,公轉為一年,日子一天天地過,人們為了記錄年份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紀年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公元紀年。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公元1年又是我國哪個朝代呢?
  •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
    曆法中的「三正」指的是什麼我國古代的「三正」實際上是我國周代各諸候國使用的三種曆法。漢武帝應允,因為是在狩獵的時候捕獲的白麟,所以就立年號為「元狩」,稱當年(公元前122年)為元狩元年。以後就稱元狩二年、三年……但由於漢武帝在即位的第十九年才有元狩的年號,所以為了便於記載他在位的時間,他就將之前的十八年,追補了三個紀元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朔,也就是每隔六年換一個年號。把他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140年)稱為建元元年。「建元」就是建為元年之意,表示年號紀年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