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除夜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為一天,公轉為一年,日子一天天地過,人們為了記錄年份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紀年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公元紀年。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公元1年又是我國哪個朝代呢?
公元就是公曆紀年法,其實這種紀年法來源於西方國家,它原來的稱謂被叫做是基督紀元,它也是逐漸經過改革才形成的比較系統的紀年方法,經過改革之後是在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的時候,這種紀年法才通過實行。那時候基督教裡面有一個教徒,名叫狄奧尼西,當時為了能夠提前推算出在公元532年的復活節日期,這個信徒就說以耶穌出生的那一年作為起點來計算之後的年份,沒想到狄奧尼西的說法被當時的人們大力支持。雖說當時的紀年原因是為了宗教的發展,但是狄奧尼西的這一做法給人們創造了一套標準又可靠的紀年方法,當然這種方法也在教會中使用。
狄奧尼西的這一做法沿襲了亞歷山大曆,耶穌出生那會兒被人們稱之為「我們的主」,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高。從那時候開始算起,只能推算出耶穌降生之時距離狄奧尼西提出新的紀年方法約有525年。但是剛剛實行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個國家在使用,而是一直到了14世紀的時候,那會兒人們交往日益密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以這種紀年方法才得以傳播開來,一時間還成為了時尚。
後來帝國不斷擴張,這種紀年方法就傳播的更加的廣泛了,幾乎全世界都有使用,所以人們才有公元前和公元後這種說法,自然在耶穌出生之前就被叫做是公元前,耶穌出生那會兒就是公元1年,出生之後就被稱為是主的年份。那麼公元這種紀年方法是什麼時候才傳到中國的呢?眾所周知,中國一般都是以皇帝的年號來紀年的,比如乾隆時期,人們就會說是乾隆一年或者是十年等等,之前都是這種紀年方法沒變過。直到後來帝王制度走向衰敗,到了民國時期,人們開始講究國際化,才將公元紀年引入了中國。那時候在中國被稱為是國曆,也就是公曆。
在1949年九月二十七日的時候,距離新中國成立不久,所以在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時候大多數人支持使用公元紀年,但並不是說在那個時候就要廢除農曆,而是將公曆作為主導,但是在計算傳統節日的時候,還是以農曆為準。這裡的公元第一年被叫做公元一年,沒有公元0年這種說法,所以全世界權威性的天文學家以及機構還有就是科學家都支持21世紀的起始年為2001年。
那麼在公元一年的時候我國是什麼朝代呢?當時的中國還是傳統的帝王制,根據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公元一年的時候,平帝立,也就是說公元一年剛好是我國西漢末期的原始年,這裡的平帝就是漢平帝劉衎,彼時的他剛好九歲,在平帝上位的時候,由大司馬王莽輔助其朝中事務。
結語
世界上關於紀年的方法還有很多,除了公元紀年制,還有很多其他的紀年方法,比如道教曆法,天文,歷史,幹支紀年法。其中的幹支紀年法早在上古時代的時候有些地區就是使用的這種方法,還有就是剛提到的帝王年號紀年法,還有以各種宗教為準的紀年方法,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佛教紀年,除了這些還有國與國家之間也有紀年方法,如日本和希臘紀年法等等,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紀年體系,每一種都獨具特色。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