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教科書上的「公元前」和「公元後」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舊時樓臺月

世界各國關於紀載年份的方法甚多,不過最常用的還是公元紀年法。所以我們的歷史書上看到是公元前,公元後多少年,但是卻從不知這些時間什麼意思,也不深究,只是死記硬背。但其實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更好地記憶和背誦。

公元的來源

據說公元的意思是公曆的紀元。傳說,基督教的神耶穌誕生的那一年被定義為西元元年,自西元6~10世紀逐漸成為部分國家(信仰基督教國家)的通用紀元。後來逐漸被世界多數國家公用,就改稱為公元了。所以以耶穌誕生為界,他沒出生之前的年代被稱為公元前;他出生以後的年代就自然是是公元後了,簡稱公元。

實際上,真正公元紀年的概念是公元17世紀初誕生的。在文藝復興、神學逐漸瓦解之後,是德國的克卜勒第一個提出了通俗紀元概念,之後這個詞被英文翻譯,在公元1708年,公元正式以英文單詞出場,也就是是是克卜勒創造了公元這個詞。

至於公元時間是究竟是如何計算的?舉個例子: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兩千零二十年就是公元2020年,但實際上,是人類歷史的第四千零三十五年(要算上公元前的兩千零十五年)。

公元元年or公元0年

對於不信基督教的國家來說,比如中國,我們對耶穌誕生的年份很模糊。但巧合的是這個年份(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皇帝劉衎的元始元年(年號紀年,元始是他的年號,元年是第一年)。

要注意的是,不存在公元0年和公元前0年一說。而且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公元前1年之後的一年,就是公元1年(即公元元年)。簡單來說就是,後面的年份數字小於前面年分的數字,如西漢是公元前202年成立的比公元前221年成立的秦朝晚19年。年份雖然是逆著來,但是每年具體到月日還是正著數的。

使用公元紀年法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才開始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公元紀年制度。但是,此時的公元紀年只是一個普通時間概念而已,內涵已經改變,沒有任何宗教色彩了。

然而,即便講到這裡,還是會有小夥伴會有疑問:在古代沒有採用公元紀年的方法,為何我們的歷史書上會寫有公元某年,某個朝代建立呢?比如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

其實,這也是我國採用公元紀年之後,所推算出來的。明史上是不會有公元多少年的字樣,因為我們既然採用了公元紀年法,所以在教科書上也進行了統一,這樣也方便群眾的理解和學習。

擴展詞:世紀

眾所周知,它表示一百年時間。不為人知的是,同公元一樣,它也是從耶穌誕生那年算起:公元1年至100年為一世紀,100年為一間隔,以此類推。因為沒有公元0年,所以現在我們是21世紀以2001年開頭。

相關焦點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也就是說,按照「公元」的劃分,將其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後,比如現在是2020年,即公元後的2020年,那麼,「公元」紀年法是如何產生的呢?公元前一世紀是來自義大利的阿羅伊修斯的時代。它改進了舊曆,1582年獲得羅馬教皇的批准,允許其在歐洲各地廣泛使用。為何教皇會贊成?那麼,公元前之後具體的劃分是怎樣的呢?這份曆法被教皇批准,實際上與其內容密切相關。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如何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的哪個朝代?
    也正因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說法。現如今我們常說的2019年、2020年,其實也就是公元後2019年、公元後2020年。又為了傳播和應用的方便,常常將「公元後」,簡稱為「公元」。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又是如何來劃分的?最初是誰規定的公元呢?我國的公元1年,又是什麼朝代呢?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帶著這些問題,文史君與你一起去探究。
  • 「公元前」是什麼意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喜歡歷史的讀者,總會在歷史書中看到「公元前」、「公元後」的說法。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歷史書中所謂的「公元前」究竟是什麼意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計算的?由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這次將為大家科普這兩個歷史中常用名詞的真正含義。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除夜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為一天,公轉為一年,日子一天天地過,人們為了記錄年份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紀年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公元紀年。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公元1年又是我國哪個朝代呢?
  • 公元前和公元後到底怎麼劃分?公元1年,屬於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疫情席捲、美國大選、嫦娥飛天,今年發生了太多太多足以載入歷史的重大事件。多年後人們關於今年的描述一定非常有趣。不過今天咱們不討論這2020到底發生了多少大事,而是探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稱呼今年為公元2020年?這種紀年法被人們稱之為公元紀年,它最開始又被稱之為基督紀元。
  • 公元前/公元,到底是AD/BC,還是BCE/CE?
    讀完你就明白了~你還記得學習歷史的時候那一個個神煩的公元前公元後嗎?其實「公元前」和「公元」在英文中有兩種說法:一個是BC/AD,另一個是BCE/CE。這是為啥嘞?小狄在當時發明了一種紀年法,是以耶穌的出生年作為分界點,也就是說耶穌出生年為公元1年(1 AD),前一年為公元前1年(1 BC)。
  • 長徵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分界線
    長徵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分界線 2016-09-21 08:27:09來源:解放軍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介紹了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比如法國歷史第一個朝代是墨洛溫王朝,法國歷史有七個朝代,法國歷史國祚最短的朝代是只有18年的奧爾良王朝,等等,這些在歷史教科書是不會教到的,只有自己去讀過法國歷史才知道。
  • 你不知道的歷史,公元前後如何劃分,公元1年發生了什麼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公元即公曆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由來基督教在歐洲的創立興起,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紀年,所以也有人稱為基督紀元。它是由義大利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制定的一種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準。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
  • 53條歷史冷知識,又萌又漲姿勢
    於是衛國成為持續時間最久的諸侯國,從公元前1115年分封起至公元前209年,持續了907年。05雖然七夕和元宵都聲稱自己是中國版的情人節,但真正稱得上是中國版情人節的節日叫上巳節,日期是三月初三,在這一天男女相約出遊,互贈芍藥。
  • 歷史上中國最冷的時期 中國最冷的一年是哪年
    導語:網上流傳說,今年將會是60年來最冷的一年,主要是因為今年有拉尼娜現象出現,而一般出現該現象,冬天的氣候都比較冷。但目前專家沒法確定今年是否是最冷一年。那麼,歷史上中國最冷的時期什麼時候呢?中國最冷的一年是哪年?一起來了解。
  • 為什麼歷史教科書說是戰國,領先一千年
    稍微學過政治歷史的人都知道,人類社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封建社會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長久的時期,伴隨著帝制,延續2000多年之久。那麼,中國到底是什麼時候進入封建社會的?有人想了想,去翻了歷史教科書,教科書上寫著,戰國時期,因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因此,戰國時代,即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就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期,換言之,中國是公元前5世紀進入的封建社會。
  • 和歷史上的極端天氣相比,這次寒潮簡直小兒科
    、 「拉尼娜」來自於西班牙語,是「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都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但是影響正好相反,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會造成全球性氣候變冷,一般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歷史的冷知識!
    後來漢承秦制,大漢朝正式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即劉邦的元配——漢高后呂雉。(原先的第一條揮淚斬馬謖爭議太大,我重新看書後覺得馬謖之死的真相我無法判斷,放到答案最後說,這裡跟大家抱歉)2. 聖旨並不一定是金黃色聖旨並不一定是金黃色。
  • 地球上的氣候經歷了多次冷暖乾濕的變遷 有人類歷史以來總體變冷
    地球上的氣候從長期看是不穩定的,具有連續波動的性質。只有一系列波動長期向一個方向變化,並使自然地理環境其他因素發生改變時,才算是氣候變遷。比如較長時期的氣候演變,各種時間尺度的氣候演變,如地質時期氣候演變、歷史氣候演變和現代氣候變化等。由於氣候觀測記錄年代短,研究氣候變遷,經常使用各種代用資料,從各個方面尋找線索,復原過去各時期的氣候。
  • 5條冷知識:公元前11世紀我國周朝的鏟幣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最早的國家造幣廠你知道「下林三官」是指什麼嗎?它就是我國漢朝時期的造幣廠,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造幣廠。其實我國早在秦朝的時候就開始統一使用方孔銅錢。只不過在後來的考古中發現,人們逐漸還原了歷史的印跡,並將這一歷史原貌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最早的金屬貨幣我國周朝的鏟幣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這種金屬貨幣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
  • 5條冷知識:世界上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776年舉辦的!
    公元前776年7月20日,世界上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在這裡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原名奧林匹亞競技,起源於奧林匹亞居民的祭神儀式,後發展成為整個希臘祭拜宙斯的大典,每隔4年舉行一次,每次會期大概是5天,當時不允許女人參加,如被發現參加或者觀看都要被處以死刑。最早的航海家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就是我國明代的「三保太監」鄭和。
  • 張衡地動儀為何要退出歷史教科書,知道真相後你就明白被騙了很久
    張衡的名氣很大,甚至後來和班固、司馬相如、楊雄一起並稱為漢賦四大家,他先後在東漢朝廷裡擔任郎中、太史令、尚書等職,在天文、機械和地震學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震儀等作品。公元139年東漢永和四年去世,享年62歲。
  • 5個歷史冷知識,顛覆你的歷史常識,很多人一個也不知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歷史更是源遠流長。除了人們熟知的正史以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有趣又耐人尋味。1、王莽篡漢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他工於心計,獲得了他的姑母和叔伯們的歡心。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
  • 歷史冷知識你知道多少?這三個,知道算你厲害!
    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明明白白的寫著:秦朝確定了郡縣制。由於這句話,很多人都以為,郡縣制是由秦朝開創的。但其實則不然,郡縣制的源頭,在楚國,而不是秦國。早在春秋時期楚武王的時候,就進行了最早的嘗試。楚武王將一個兼併的諸侯國的宗廟拆毀,然後改成了一個縣,這便是最早的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