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死黨的話說,最近忙得屁打腳後跟,轉一個老楊的小文章,很簡單,有意思,老楊有東西哩!
轉自公眾號:老楊視聽說
作者:老楊
記得以前高中時候,語文考卷裡有道題目:幹支紀年法中,已知20
記得以前高中時候,語文考卷裡有道題目:幹支紀年法中,已知2000年是庚辰年,那麼2008年是_______年。
那時候知道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一個一個往下推,推出2008年為戊子年。
但是,如果是3988年,或者1314年呢?又或者沒有一個參考年份呢?
這個問題當時自己研究過,能否有一種算法,能將任意一個公元紀年轉換為相應的幹支紀年呢?
今天偶然有朋友問起,我就將自己的一點見解在這裡介紹給大家,希望對有興趣的人有用:
首先,請大致了解幹支紀年的原理:幹支為天幹地支。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幹」中的一個字擺在前面,後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這樣就構成一對幹支。如果「天幹」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組合,就可以得到:
上圖中60之後61則又從甲子年開始,如此循環往復,60年一輪迴,因此60年也稱為「一甲子」。
其次,中國歷史上官方正式確認的,第一個甲子年是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曆124年)。由此知道,公元元年(公元1年)並非甲子年,而是公元4年。
由上面兩個知識點,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幹支紀年法每60年一輪迴,天幹則為10年一輪迴,地支12年一輪迴。為方便計算,公曆年份還應減去3(這樣我們就將第一個甲子年「轉換」為公曆1年,讓1對應甲與子,方便我們計算),我們只需要研究公曆年份減去3之後對10及12的餘數就好了。
原理明白就簡單了,舉個例子:
第一步:1314-3=1311;
第二步:求得天幹:天幹為10個,以10為一個輪迴,1311÷10的餘數為1,則為甲;
聰明人可以看出第二步其實不用計算,公曆年份減去3之後所得之數的個位數就是了。
第三步:求得地支:地支為12個,以12為一個輪迴,1311÷12的餘數為3,則為寅。
因此公元1314年為甲寅年。
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