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周朝,為何分為西周和東周,是誰造成的呢?

2020-12-08 騰訊網

在周朝初立之時,周武王為鞏固中央政權,曾設立了兩個都城,一個是京都鎬(hào)京,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個是陪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這兩個都城,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

從周武王到周幽王時期,周朝國都一直在鎬京,也就是西邊,史稱西周,周幽王以後,都城改為洛邑,史稱東周,因為有人寫了一本書名叫《春秋》,所以東周又叫春秋時代,造成這個局面的就是西周的最後一任帝王——周幽王。

影視劇中周幽王形象

1、起源

周幽王姓姬,名宮湦(shēng),是周宣王姬靜之子,母親為姜後。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周幽王繼位後,立正妃申後為王后,申後所生之子姬宜臼為太子。

2、事件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繼位剛兩年的時候,西周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都城鎬京周邊發生了地震,並且引發涇、渭、洛三條河川發生震動,導致河水枯竭,同時岐山發生崩裂。

岐山被譽為是周朝的「聖山」,因為周武王從這裡開始了周朝的稱霸,「鳳鳴岐山」就是因此而來,所以它在商朝人民的心裡地位很高,此事出來後,大夫伯陽父說周朝快要滅亡了。

岐山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周幽王也一樣,有一天他在宮裡溜達,突然見到一個女孩,覺得特別漂亮,驚為天人,她就是褒姒。褒姒性格內向,並不愛笑,周幽王就想方設法想讓她笑。

周幽王聽信讒言,為了讓褒姒笑而點燃了烽火,接著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笑了起來。周幽王非常高興,之後,周幽王又多次點燃烽火,諸侯一再上當,最後,再沒有一個諸侯發兵,史稱此事為「烽火戲諸侯」,也叫「一笑傾城」。

烽火戲諸侯

褒姒給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姬伯服,正所謂愛屋及烏,後來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 ,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立姬伯服為太子 ,並加害太子姬宜臼。這個時候,伯陽父說周朝真的要滅亡了。

3、發展

太子姬宜臼被廢後遭遇加害,隨後逃到王后的娘家申國,向申侯訴說了母后被廢和自己出走的經過,申侯極為憤怒,發誓要為他們報仇。但申國力量單薄,於是申侯便聯合繒(zēng)國和犬戎族一起準備進兵都城鎬京。

申國位置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聯合繒國和西夷犬戎族攻打鎬京,事變出乎幽王的意料,他一方面組織力量匆忙應戰,一方面派人點燃烽火臺,但附近的諸侯都以為是幽王又在和褒姒作樂,都一笑了之。

諸侯的救兵並沒有出現,而鎬京本身的軍隊由於多年沒有戰爭,所以毫無鬥志,申侯和犬戎的軍隊一開始攻城,守城的將士就一鬨而散。幽王急忙帶著褒姒和伯服逃向驪山。犬戎軍隊首先殺入鎬京城,不見幽王,得知他逃向驪山後,急忙追趕,最後周幽王被殺,褒姒和伯服失蹤(一說也被殺了),西周滅亡。

今西安驪山

4、結局

周幽王死後,申侯、魯侯和許文公等國諸侯在申擁立廢太子宜臼為王,這就是周平王。由於鎬京毀於戰火,短期不能修復,並且又處於犬戎的威脅之下,所以周平王就把都城遷到了東都洛邑,史稱東周。從此,周朝失去了控制四方諸侯的力量,歷史進入到春秋時期。

周平王姬宜臼

5、總結

周幽王作為王朝的統治者,不顧民心與民意,貪圖美色而擾亂朝廷,烽火戲諸侯而導致西周滅亡,使得中央政權不復存在,歷史早一步進入春秋戰國的動亂時代。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應該以此為戒,對於工作和生活不應掉以輕心,而應認真對待,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都能有所貢獻的人!

相關焦點

  •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一句話,「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當然,按照秦國的徵戰史推算,此二周並非指周武王開創的西周王朝與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開創的東周王朝,而是指東周朝時立國於今洛陽地區的兩個諸侯國——西周國和東周國。
  • 東周和西周到底是朝代還是國家?
    在我們的常識中,西周和東周是兩個朝代,所謂「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西周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以後建立的,定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而東周則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以後才有的。
  • 《大秦賦》背後的故事,戰國時為何還有東周和西周之分?
    後世為解讀周朝歷史,以前771年「平王東遷」為節點,將周朝分為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按照時間劃分,戰國時期顯然屬於東周,但在史料和影視作品中,我們卻仍會在戰國時期看到「東周」、「西周」這樣的字眼,例如《史記·秦本紀》「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武王伐紂之後,定都鎬京,分封天下諸侯,建立了周朝,爾後,周朝因犬戎入侵而東遷洛邑,從此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殆盡,直至最後為秦所滅,歷史上把遷都前後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
  • 《大秦賦》中為何有兩個周國,原來東周不等於東周國
    在《大秦賦》第三集裡秦昭襄王贏稷攻入西周國,在實際上和名義上滅亡了周朝。但第五集又出現了一個東周國合縱攻秦,這是為何?這個東周國哪裡來的?觀眾們一定感到困惑,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之前滅掉的西周國和剛才的東周國都是由周王室分裂而來的公國,因此劇裡也有東周公和西周公,而周王室所在的地方正是西周國也就是周王畿(今洛陽)所在地。
  • 竟是他做的一件事導致周朝的衰敗!
    眾所周知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享國791年,周朝又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強大的王朝由盛轉衰直至滅亡?周朝的衰落始於西周的滅亡,比周朝滅亡早了500多年。
  • 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何叫「春秋」?怕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時期天子漸漸式微,於是又慢慢一分為二,先春秋,後戰國。 那麼這個春秋時期為何會被喚作「春秋」呢?有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儒學經典《春秋》,也就是被孔子整理過的《春秋》。當真有關係嗎?有,但稍微差那麼點意思,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來源於未經孔子整理之前的《春秋》。
  • 作為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姬延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姬延也稱為「王赧」,周赧王姬延是東周最後一位君主,也是周王朝最後一任周天子。東周在後半期時,周天子已經是名存實亡。此時是諸侯各自為敵、相互徵伐吞併,各諸侯國為了圖強生存為此展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這個時期稱為「戰國時代」。
  • 西周國家的東方(八)
    西周地方封國的發現(5) 在豫東平原的中心地區,古代地理文獻記錄了集中分布的一批非姬姓諸侯國,如宋、杞、葛和戴;在它的西南部則有陳、許以及鄶。1996-1997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察隊在商丘市地表下10米處揭露了一座大型東周城址,考察隊認為它是宋國的都城。
  • 為何陝縣不在陝西?為何有陝西沒有陝東?
    先秦時期,中國大部分地方都是單字的,因為很多小的方國,或者周朝的分封國通常都是單字名。那「陝」指的是哪裡?它就是周代古地名,西周叫陝塬,東周戰國時期叫陝邑,地點在哪裡呢?就是現在河南省的陝縣(陝州區),也就是說,人家陝州區自古以來用的就是「陝」這個名字,不是從隔壁陝西搶的,沒毛病!
  • 血濃於水的西周宗法分封制
    隨著「告捷禮」、「社祭」、「獻俘禮」等一系列慶祝儀式的完成,周朝正式宣告建立。從此,從鎬京的周人老家,到東海之濱,東西南北、蠻夷戎狄之地,至少在名義上,都在周的控制之下。但是這麼廣大的一片土地,該如何去統治呢?周朝中央政府能夠直接伸手管的過來嗎?武王、周公、太公等人著實認真思考了一番。從「小邦」周變成了普天之下的共主,周朝還沒有太多經驗。怎麼辦呢?
  • 茶的起源,六朝、秦漢、西周還是上古?中國、印度還是非洲?
    《茶經》西周說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關於飲茶、買茶和種茶的記載。由這一記載可以知道,四川地區是全世界最早種茶與飲茶的地區;武陽(今四川彭山)地區是當時茶葉主產區和著名的茶葉市場。
  • 《大秦賦》中,周天子為何說秦國的先祖是養馬的家奴?
    根據《山海經.海內西經》的記載:秦國和周朝均是黃帝後裔。秦人以華夏自居,奉黃帝為始祖。顓頊的後代大費和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以後,大費便留在舜帝的身邊,為舜帝馴養和調教鳥獸。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就賜姓為嬴,這就是嬴姓的由來。因為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大費生有兩子,分別叫大廉、若木。若木的子孫有的在夷狄,有的在中原。
  • 《龍嶺迷窟》魚骨廟下藏龍骨天書的古墓到底是誰?為何會是唐和西周...
    說到現在最火的古墓探險劇,想必當屬《龍嶺迷窟》了,這部劇的劇情和演員的精彩表現是成就這部劇的關鍵。那麼劇中建魚骨廟的前輩是誰?他是怎麼死的呢? 最新劇情中,胡八一、雪莉楊和王胖子等人經過與人面蜘蛛九死一生的戰鬥以後,終於找到了龍嶺大墓中的內藏眢和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