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挖墳需要技巧嗎?專家進校園解密考古門道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你挖出過什麼金銀財寶?」「挖墳需要技巧嗎?有勁兒,有運氣是不是就夠了?」昨天下午,「聞·悟北京」系列活動走進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張中華還沒開口,初二的學生們就連提三個犀利問題。

資料圖 攝:梁長義

作為圓明園考古課題組組長,張中華參與過玉河、八大處清涼寺等眾多考古發掘。對於學生們的問題,他絲毫沒怯場:「考古要研究古代人類社會留下的遺蹟和遺物,希望了解古代社會的面貌。通俗來講,就是研究古代人吃什麼、平常都幹什麼、想什麼。我們考古可不只是『挖墓』,古代的城池、道路、房址都是我們的研究方向」。

「作為考古人,挖出金銀財寶未必高興,一些不起眼的陶片、瓦片反而是我們眼裡的寶貝」、「要幹好考古,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都得認識點,要當個雜家」、「考古專業的書其實挺枯燥的,失眠的可以去看。但真正的考古很有意思,能幹好考古的必須有高素質」……40分鐘的講座,張中華妙語連珠,不斷爆出「金句」。

一位初二學生說:「聽講座前,我以為考古挺枯燥的,沒想到裡面藏了這麼多門道。」

「聞·悟北京」活動自2018年創建以來,通過走進校園、社區和企業等方式,將文物知識送到基層,讓更多人關注文物知識,主動參與保護文物,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與自豪。二十二中校長高宇軍對記者說,專家來講課,希望孩子們可以了解原汁原味的文化,熟悉自己的家鄉。尤其是隨著最近幾年中高考改革,這種豐富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思維模式,讓他們長見識、學本事。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劉冕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考古與盜墓都是挖墳:到底有哪些區別?考古沒有盜墓厲害?
    《盜墓筆記》翻拍成影視作品後,一句「上交給國家」在網絡爆紅,很多人說,裡面的俠盜千辛萬苦的挖出來寶貝,最後上交,那不是為國家考古了?或者說:替國家盜墓?很多人對考古人嗤之以鼻,說這是官方盜墓,本質和盜墓賊一樣的,那麼,考古真的和盜墓是一樣的嗎?
  •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搞收藏?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搞收藏?其實考古不是近代才有的,在以前就有考古這一工作,而且考古的工作在以前其實叫作金石學,工作性質就跟我們如今的考古工作是差不多的。以前的金石學,其實是為了研究發現的文物,通過文物來還原歷史真相。
  • 同是挖掘文物,考古專家與盜墓者有何區別?考古界有個規矩不可破
    文章《同是挖掘文物,考古專家與盜墓者有何區別?考古界有個規矩不可破》系百家號冰河拾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魚蛋7777考古專家和盜墓賊,同樣是挖墳掘墓,有什麼區別呢?許多不太了解情況的人往往把盜墓和考古混為一談,其實二者的差別非常大,盜墓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是不被法律所允許的。而且往往會給文物帶來破壞性,而考古是為了保護文物,了解歷史。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考古跟盜墓賊的區別。
  • 考古就是盜墓?考古與文博人四十米的大刀已經向你跑來
    對於有人對你這個專業有什麼誤解,考古與文博專業肯定榜上有名,大家一提考古,首先想到的大部分可能就是盜墓筆記。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考古不是盜墓,考古和盜墓不是一回事,考古是正經活兒,大家一定要記住!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好像對於收藏文物有了很大的興趣。
  • 馬未都談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
    關於考古和盜墓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議的一個熱點,在很多民眾眼中考古和盜墓沒什麼差別,都是在挖人祖墳,幹的都是缺德事。事實上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考古和盜墓都存在一個誤區,馬未都就曾經談過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且在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考古與盜墓究竟有何區別?聽這位專家這麼說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誤解考古為「官方盜墓」,其實考古的本意並不是尋寶,比如盜墓賊不屑一顧的一些小骨器、殘破鐵器、陶器本身製造成本並不高昂,但考古人員卻將其視為珍寶,不遺餘力地用小鏟子小刷子將它們擦拭發掘出來,考古的本意就在於藉助遺物、遺蹟對話古人,讓穿越千年的文物將湮沒的歷史展現在今人面前
  • 為何廣大人民群眾把考古當成盜墓,更有甚者咒罵考古人員的行為?
    首先要說的是,不少人覺得考古就是挖墓,認為考古工作與盜墓沒什麼本質區別,甚至在網絡上對考古人員進行咒罵。這反映出了公眾對考古的認知水平還不高,我們的考古學還處於象牙塔內,缺乏群眾基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轉變過程。
  • 考古算是盜墓嗎?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鐵律,誰也不敢違反!
    而一提到盜墓,很多人就將其和考古聯繫在一起,很多人認為考古就是以國家的名義去盜墓,但實際上兩者確實是有區別的。從根本的價值上來看,考古與盜墓就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考古注重的是對文物的發現和探索。挖出來的寶貝更注意他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承載,藉此推出一定的歷史信息。
  • 真實的盜墓高手,看不起考古專家,他曾說:洛陽鏟上不了臺面
    自從盜墓題材的東西出來之後,幾乎每一個都很火爆,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都很好奇,尤其是盜墓這個神秘的行當,更是吸引人們。 不少人都好奇,盜墓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麼真有小說中那麼神奇嗎?首先盜墓這個行當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其中自然有不少門道。
  • 《盜墓筆記》之類的通俗書籍並不是考古,考古不是挖寶,更需要的是...
    特別是諸如朝代、事件、戰爭和歷史人物等問題,如果沒有出土文字的自證,是很難達到預期要求的。所以,中國考古學如果要躋身世界社會科學之林,還是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思考的地方。 上觀新聞:所以說,國際化是推動中國考古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式。
  • 「您研究需要做碳十四嗎?」——作為反詰與解構的公眾考古
    這就像博物館行業一樣,剛剛舉辦的博博會展廳裡匯聚了眾多公司,他們的業務涵蓋了現在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幾乎整個流程,這曾經不也是不敢想嗎?左起:董作賓、李濟、傅斯年、梁思永於1931年在河南安陽小屯。今年是殷墟考古90年,也就是說中國官方考古(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考古組)的歷史迄今有90年了。
  •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對於盜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除了幾年前大火的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讓人印象深刻外,盜墓其實也發生在許多處地方,新聞報紙上有時候也會有報導。事實上,盜墓是一門十分古老的行業,早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千百年下來,這個行業除了神秘性吸引人的眼球外,其盜墓技巧也是讓人津津樂道。有些盜墓賊的盜墓技巧確實十分高超,他們也確實是歷史文化、風水地理方面的達人,否則也不可能挖掘出墓穴中的寶貝,何況有些皇室貴族的墓穴還有對付盜墓者的機關和防盜墓設計等等。
  • 考古與盜墓--一顆科技樹上的「兩開花」
    啟蒙運動時期的油畫在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啟蒙運動激勵下,人們對本國歷史的興趣大為增加,為了宣揚本國歷史文化,增加國民自豪感與認同感,該時期的古物學家對古物收藏和遺址發掘有強烈的現實目的和迫切需要,歐洲古物學家終於走出低潮
  •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文/三省論古今盜墓賊在中國古代又叫土夫子,甚至被當時的人當作一種職業,自古到現在都一直存在。他們這些盜墓賊主要是靠偷挖墳墓,倒賣其中的文物為生。陪葬品是中國古代人的習俗。
  • 真實版「盜墓筆記」:手法專業 一人曾是考古隊員
    之所以手法如此專業,因為盜墓人中有一人曾是考古隊員。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昭化區法院獲悉,涉嫌盜掘古文化遺址罪的5人(含司機)在昭化區法院開庭受審,5人當庭認罪。  藉口旅遊  邀約原考古隊員一起盜墓  2013年冬,向華國(37歲,西安市人)通過朋友得知在廣元昭化古城附近有古墓。2015年12月19日,向華國邀約曾在KTV唱歌時認識的尹國明(33歲,鹹陽市人,曾在考古隊工作),後又叫上侄兒向名揚(34歲,西安市人)同行。
  • 聽學考古的師兄師姐聊一聊:考古比《鬼吹燈》更迷人
    日前,湖南耒陽女孩鍾芳蓉報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在大家看來,考古可以算是比較「冷門」的一個專業。那麼,考古學專業的學生們日常學什麼呢?從事考古相關工作的人,他們的日常工作狀態又是怎麼樣的呢?
  • 盜墓賊不願光顧的窮酸皇陵,荒涼到連考古專家都認為無考古價值
    我們知道中國在風水方面很講究,一些皇帝在他們在位的時候會派人為他們選擇一個地方,這樣一百年後他們就可以葬在這裡,而且,所有的墳墓都會有很多隨葬品,金銀都很薄很軟,因此,一個學校誕生了,叫做盜墓者,他們專門挑選皇帝的墳墓來偷,有足夠的金子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但是有這樣一個墓地,即使是小偷也不會去看它
  • 網絡直播、現場觀摩考古有了最新「打開方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如果你對考古的認識停留在盜墓類影視作品和小說,那就out了。走進考古現場,看考古專家在你眼皮底下發掘,這才是認知考古最in的「打開方式」。
  • 對話微博歷史大V@考古小隊長:個別「盜墓粉」非蠢即壞
    在與網友的頻繁互動中,有哪些感受?年度十大影響力歷史大V這個榮譽稱號,對他而言有那些意義?帶著問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考古小隊長進行了專訪。大河報記者:看您最早一篇微博發布於2010年,您開通個人微博的原因是什麼?感覺在前幾年很少有考古人在微博發聲,直到這兩年才漸漸多起來。因為在很多人印象裡,考古人絕大部分都是埋頭苦幹類型的。
  • 根據盜墓事件,經考古發掘,找到了歷史上消失千年的芮國
    在後期,因為考古挖掘出土了一些明確的證物,這個在人們的認知裡根本不存在的國家,也是終於有了一點蹤跡。經過了多年的考古現在有更多被歷史塵封未見諸史冊,失蹤了近千年的國家出現在了世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一個因為歷史記載太少了,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傳說的周代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