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2020-12-10 臺海網

來源:海外網

最近,一張舊報紙火了。

這份2005年的《科學發現報》一角寫著:「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領導對外宣稱,中國探月計劃已進入實施階段,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6年內,中國月球車將在月面軟著陸;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

15年後回首,人們發現,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號奔向月球,開始實施採集月壤樣品的任務。不少網友讚嘆「中國精準完成了計劃中的每一步」。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如果說過去數十年中國發展有什麼秘訣,這種跬步千裡的持之以恆,無疑是其中的核心精神。

2005年《科學發現報》刊登中國及世界各國探月計劃。圖源:網絡

20世紀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國際天文學者命名為「萬戶」。

萬戶,原名陶成道。600多年前,這位明朝官員將自己綁在椅子上,兩手各持一隻風箏,命人點燃了捆綁在椅背上的47枚火箭。這位粉身碎骨者,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嘗試飛向深空的人。

萬戶代表著夢想,「嫦娥」則是幾代航天人的辛勤耕耘與奮力開拓的結果。

1955年10月,在周恩來親自過問下,44歲的錢學森回國;5個月後,他向國務院遞交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為了保密,錢學森用「國防航空工業」一詞來代替「航天技術」。

一個月後,中國首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組建。

14年後,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上得去、抓得住、聽得清、看得見」,寥寥12字,簡要準確地概括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總體技術方案和目標。

漫漫太空,自此開始出現中國的聲音。

1986年3月,數位老科學家聯名呼籲:「中國要跟蹤研究國外戰略性高技術的發展」。讀罷這份建議書,鄧小平提筆批示:「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

緊接著,中央組織數百位專家反覆論證,最終選取7個領域、15個主題項目,作為中國發展戰略性高技術的重點。在這份名為「863計劃」的技術發展列表中,航天技術被選定為「第二項高技術領域」。

進入20世紀90年代,「863月球探測課題組」正式成立,中國科學家初步提出「嫦娥奔月」的想法;2003年,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正式提出;2004年,嫦娥一號工程立項實施,拉開中國深空探測的序幕。

中國「雙星計劃」首席科學家劉振興院士回憶:「把繞月衛星發上去,這是被逼出來的。」 當時環顧四周,印度已宣布2007年發射繞月衛星、2008年發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中國科學家認為:「我們必須得趕到前面去,時間已經很緊了。」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圖源:國家航天局

到目前為止,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8年到1970年代末,以美蘇太空競賽為主導,以1969年阿波羅11號實現載人登月和1977年旅行者1號、2號發射為代表,載人深空探測和無人深空探測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階段,1980年代,隨著載人登月競賽結束,深空探測相對沉寂;10年內全球僅發射13次,主要以金星、火星和哈雷彗星探測為主;

第三階段從1990年代至今,新一輪以科學發現為主要目標的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歐洲、日本、中國、印度、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入深空探測隊伍。也正是在這一階段,人類迎來了「第二次探月高潮」。

按2005年《科學發現報》列出的各國探月時間表,俄羅斯登月飛船將在當年夏天首次試飛;日本將於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美國將再度登月的時間定在2015年,且最遲不超過2020年。

但隨著時間推移,直到2017年,俄羅斯才宣布正在著手首個載人登月計劃,將於2031年實現載人登月目標;日本首個軟著陸月球探測器的發射被延遲至2021年;2019年,美國推出旨在2024年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踏上「重返月球」之路,最少還要等4年。

這期間,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中國已取得「連續執行5次探月任務、6次發射成功」的佳績,確立了本世紀前20年中國在無人月球探測領域的領先地位。通過探月一期、二期工程,中國已掌握奔月和近月制動、對月球進行環繞、正面和背面軟著陸、巡視和月地返回探測等關鍵技術,同時形成了較完整的探月工程體系。

此外,中國空間站建設時代如期到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今年6月全面完成,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升空;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的歸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也將全部完成,「探、登、駐」宏觀三步走計劃則將向前推進一大步。

「東方紅一號」後50年,一批中國航天重大計劃逐步接近設定目標。有人說,中國航天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跨越,下一步要追趕的是「領跑」目標。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圖源:國家航天局

15年前舊報紙的「預言」,中國究竟如何一步步實現?

一位資深航天人告訴島妹,從機制上講,航天事業要取得發展,外因方面離不開國家機器的強有力支持和來自社會各方的充足資源投入;內因上,則有賴於足夠高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發展水平、足夠強的研製隊伍、足夠科學的組織和管理運營模式。

在他看來,「中國航天事業數十年來的發展、堅定地推進科技探索與工程建設任務,是在強有力的體制支撐和精神鼓舞下完成的,是舉全國之力、不惜一切代價實現的,這隻有為數不多的國家能做到。」

數十年中國航天發展中,航天精神是中國深空夢想的堅實支柱。

當年「兩彈」結合試驗,一名操作手發現彈體內部有一根5毫米長的小白毛,費盡周折、小心翼翼地把小白毛挑出來,消除了試驗安全隱患。錢學森鄭重地把這根小白毛要了去,說:「我要把它帶回北京,作為作風嚴謹細緻的典型,教育科技人員。」

改革開放初期,報紙上到處講「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收到瀋陽一位老大媽叫兒子寫來的信,信上說:「我是賣茶雞蛋的,聽說你們搞航天的這麼困難,我願意把這幾年賣茶雞蛋掙的錢支援你。」

航天發射時,每次科研人員坐在指揮大廳,看各個系統報告太空飛行器狀態,最愛聽兩個字:「正常」。「正常」背後,對「質量就是航天生命」的認識,是用幾十年的經驗教訓換來的。

1974年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同衛星一起爆炸,三九寒冬,200多人含著眼淚在西北戈壁灘撿了3天,一塊塊撿殘骸,小螺絲、小線頭都不放過,有的人還拿篩子把混在沙子裡的東西篩出來,「就是要把失敗的原因搞清楚」。

「嫦娥」歸來,精準實現了15年前的預期。打完「嫦娥」這一仗,中國航天人的旅程還有更遠。孫家棟說,中國航天的下一個發展目標,應該是有能力到達太陽系的任何角落。

此刻豪言會否成真?若干年後我們且看。

文/點蒼居士編輯/明日綾波

相關焦點

  • 俠客島:最近,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最近,一張舊報紙火了。這份2005年的《科學發現報》一角寫著:「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領導對外宣稱,中國探月計劃已進入實施階段,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6年內,中國月球車將在月面軟著陸;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
  • 這張舊報紙火了!
    一張舊報紙,也在網上火了!15年後回首,人們發現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號奔向月球開始實施採集月壤樣品的任務不少網友讚嘆:「中國精準完成了計劃中的每一步!」
  • 他翻開日本30年前舊報紙 驚見2020疫情爆發
    一名日本網友近日翻出1990年出版的報紙,赫然發現有媒體早在30年已經預言現今的狀況。 日本30年前報紙精準預言現今的疫情狀況,還提到全球氣候變遷。圖翻攝自Twitter 綜合外媒報導,網友「Makoro2019」在Twitter分享一張舊報紙的照片,照片顯示,日本報社《岐阜新聞》於1990年5月2日出版的報紙,其中一篇報導標題為「2020年,將會有半數的人類感染傳染病」,報導也詳細提到傳染病的起源、發展和擴散原因等。
  • 海外網友熱議:「中國15年前登月計劃的報紙!中國人說到做到!」
    其實中國此次登月的計劃從15年前就開始籌備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中國探月分三步走,分別是「繞」、「落」、「回」,這三個小目標是在2005年制定的,在當年的報紙上,還刊登了中國的這個登月計劃,如今時隔多年,中國再次拿出這張舊報紙
  • 一份15年前的報紙引發吐槽:中國因不會吹牛,顯得與國際格格不入
    (嫦娥五號)要說最近在中國引發話題熱點的事件有意思的是,在這段時間一份15年前的報紙也被網友們挖掘出來,成為新的議論點。從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探月計劃與12年前《科學發現報》的報導大體上差不多,這說明我國的探月計劃基本上是穩步推定的,而12年前報紙似乎預測了我們今天的探月成就。
  • 幾十種舊報紙的創意玩法,變廢為寶的一匹黑馬,太強了!
    幾十種舊報紙的創意玩法,變廢為寶的一匹黑馬,太強了! 看完的舊報紙扔還是不扔?
  • 最近網紅拍照火了,只需一張千璽側臉剪影,你就能當他「女朋友」
    現在網上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供我們學習,特別是一些拍照拼圖技巧,可以說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的,而最近網上就有很多好玩的網紅拍照火了   你只需要找到一張易烊千璽的側面剪影照,經過P圖你就可以成為他的「女朋友」,可以說是滿足了很多粉絲的合照願望
  • 舊報紙就能做,DIY附教程!
    舊報紙雜誌再也不當廢品賣了,家裡的收納就讓它們來承包!(附教程)再熱愛手工也要有材料,才能大展身手。如果你閒在家不知道做點什麼,做手工的材料又特別欠缺,不如就用家中現有的舊物來直接改造吧。比如一些舊了的雜誌,宣傳單,報紙,裁成等份的紙張,捲成紙棍,就能編出各種各樣的收納籃。紙棍原色編出來不好看,可用丙烯顏料或其它顏料刷上多彩的顏色再編,也可以編完再刷色,效果會差那麼一點點,但是省時啊!總的來說結果會讓你大大超出想像,原來舊報紙也能編得如此驚豔!紙編籃子DIY,兼具這擺飾和收納雙重功能,看過你就會心動的!
  • 15年前,日本恐怖動漫已火遍世界,我們卻將《查理九世》永久下架
    其實動漫和電影沒有多大的區別,只在於不是人扮演,而是作者為這個故事量身打造了每一個人物而已,但是恐怖類的動漫在各個地方受到的待遇卻一點也不一樣,早在15年前,日本的動漫行業就已經進入了春天,各種各樣的動漫百花齊放,甚至很多動漫不止被日本的少年喜愛,獲得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的歡迎,甚至直到如今,很多人依然認為,日本動漫在世界上無出其右!那麼我們的動漫難道就要永遠被壓制了嗎?
  • 最近很火的「凡爾賽文學」英語怎麼說?
    說起這個最近很火的「凡爾賽文學」,網友總結了三句話:漫不經心地自誇,故作苦惱地炫耀,欲拒還迎地責怪。我真不敢相信,我這拿不出手的小文章竟然在全國性的報紙上發表了!· Help! I can't believe the cakes in firstclass aren't sugar-free. I'll be gaining so much weight.救命啊!不是吧?頭等艙的蛋糕竟然不是無糖的!我肯定會胖啦!
  • 冰川融化舊物重現,法國發現半世紀前報紙,內容為印度飛機墜毀
    法國波松(Bossons Glacier)冰川融化,一間咖啡廳老闆找到一份1966年的舊報紙,上面寫著甘地夫人當選為印度總理,根據推測這份報紙,應該是54年前印度航空(Air India)失事飛機遺落下來的。
  • 只需一張報紙就可以解決,鞋子怎麼穿都舒服!
    《1》:首先我們準備一張或者兩張廢舊報紙,不要太多,一兩張就可以!《2》:接著我們把廢舊報紙用手揉成一團,儘量揉成一小團!《3》:然後我們給揉好的報紙團上面撒上白酒,儘量撒的均勻一些,讓每個地方都沾上一些白酒!《4》:最後我們就把這個撒上白酒的報紙團塞進鞋子裡面磨腳的地方,放置一個晚上,第二天再穿的話就不會再出現磨腳的情況了!
  • 被指18年前不當摸女記者 特魯多:已道歉 但沒錯
    原標題:被指18年前不當摸女記者 特魯多:已道歉 但沒錯據路透社報導,46歲的特魯多在多倫多接受一家電視臺採訪時說:「我非常仔細地回想了這件發生在近20年前的事情,我可以再一次非常自信地說,當時並沒有做出什麼不當的舉動。」特魯多認為,在當下社會,性騷擾被公開談論的前提下,這名女子可以從2000年8月發生的這次事件中走出來,說出當時的情況。「我沒有感覺到當時的行為有什麼不當之處,但是我尊重任何有不同感受的人。
  • 中國十大報紙排行榜:南方周末上榜,人民日報第一
    報紙是我們獲取新聞的一種重要方式,雖說如今許多人,特別是年青一代已經放棄了使用報紙來獲取新聞,但是也不可能磨滅報紙的作用,家裡的老人依舊每天拿著報紙看新聞,家裡面堆了許多整理好的舊報紙,它們是時間的見證者。
  • 日本考古發現120年前的保險套,尺寸竟然超級大,揭開謎底以後......
    你又知道100年前的保險套是什麼樣子的嗎?最近,有一位日本人在自家經營的民宿裡,發現了一盒存放了過百年的」文物級「condom,經過節目組的調查,發現了不為人知的秘密!▲民宿裡有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精美盒子,上面寫著」やまと衣「(YAMATOKINU)節目組來到位於石川縣能登半島的一座民宿,投稿人叫佐藤正樹,他在三年前購入這間屋,並經營一家叫」TOGISO「的民宿,這間屋已經有大概80年歷史,舊屋主的物件,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
  • 蕾哈娜最近為什麼這麼火?粉絲:沒有理由,因為她就是一個女王
    最近她突然在推特上很火,圍繞著她的帖子,她的話題,人們討論個沒完。這是怎麼啦?01,蕾哈娜最近在網上很火蕾哈娜最近在網上很火,但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粉絲們只說,她是一個女王,我們都在等待她的新音樂呵。還有一位粉絲寫道:「說到蕾哈娜為什麼這麼火,沒有理由,因為她就是一個女王。」小編認為,蕾哈娜可能因為她的Fenty Beauty護膚系列而走紅。最近,她以女商人的身份提交了一份商標申請,將「TOTAL cleaning」歸入化妝品和清潔產品類別。
  • 吃飯墊報紙易致鉛中毒
    「吃飯時你用什麼報紙墊桌子?」——網絡上還有不少網民的自發調查,結果是,面積大、圖片多的報紙特別受歡迎。究其原因,除了方便,還因為它能省掉擦桌子的步驟。不少人還表示,「一般會把帶圖片的彩色版面朝上放,一邊吃飯一邊看,吃得也輕鬆。」用報紙當桌布,聽著似乎有不少好處,但事實究竟如何?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宋廣生明確指出:吃飯時不能用報紙墊桌子,更不建議用印刷物直接接觸食物,否則很可能導致油墨汙染。
  • 抖音最近很火的一首閩南歌叫什麼名字?
    18183首頁 抖音最近很火的一首閩南歌叫什麼名字? 抖音最近很火的一首閩南歌叫什麼名字?
  • 汪峰罕見曬26年前「鮑家街43號」舊照,獲網友贊當之無愧歌壇王者
    近日,汪峰在其個人社交平臺曬出26年前作為「鮑家街43號」樂隊主唱的舊照片,並配文:26年前我成立了「鮑家街43號,26年後,我在這裡,希望看到一隻新鮮有活力的、表達這個時代年輕人想法和態度的樂隊。汪峰曬出的這張舊照,仿佛時光又回到了26年前,那個時候的」鮑家街43號「在歌壇不算很有名,但是作為主唱的汪峰在對待音樂的態度上,一直都堅持原唱,唱自己對生活、對生命、對感情的態度,在這點上,汪峰還是挺優秀的。雖然當年」鮑家街43號「並沒有大紅大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