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是太監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地在哪裡

2020-12-04 孝義三創文化產業園

鄭和原名

鄭和的原名叫馬和,小名叫三寶,也作三保,是雲南的一個貴族。元朝初期的時候,鄭和的祖先移居到了雲南,並且定居在了那裡,世代生息繁衍。

鄭和畫像

但是在1381年的時候,明朝建立初期,政權還不是很穩固,舊朝的一些勢力還盤踞在雲南一帶。於是朱元璋就派人攻打雲南上的元朝勢力,在戰亂之中,十一歲的鄭和就被明軍的副統帥藍玉給擄走了。藍玉把鄭和帶到了軍隊上,還把鄭和給閹割了在軍中做了秀童。於是小小年紀的鄭和就成為了太監,還在部隊中做了秀童,原本貴族家中的子弟,遭遇了這樣的境況,說來藍玉也是一個改變了鄭和人生的人。

後來藍玉回到南京之後,就把鄭和也帶走了,還把鄭和送到了燕王的府上。於是鄭和和朱棣就這樣有了交集,這一次也徹底改變了鄭和的人生軌跡。鄭和聰明、機靈、辦事牢靠,朱棣看在眼裡,非常重視他。而且在靖難之亂中,鄭和為朱棣立下了戰功,因此朱棣在登基之後就封了鄭和做了內官監太監,雖然是個太監,但是也好歹是個正四品的官員,而且地位僅僅次於司禮監太監。除此之外,朱棣還給鄭和賜姓,將「鄭」姓賜給了鄭和,鄭和於是就把馬和改成了鄭和,鄭和這個名字給跟隨了鄭和一生。朱棣用這樣的形式來給表彰鄭和的功績,也是非常看重鄭和的表現。

鄭和是太監嗎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鄭和是太監,但是鄭和卻是個偉大的太監。而且這裡的太監和大家普遍理解上的太監有些差別。

鄭和銅像

鄭和在朱棣登基之後,因為在靖難之變中為朱棣立下戰功所以深得朱棣的信任,不但給鄭和賜「鄭」姓,還升任鄭和做了內官監太監。注意是「升任」,也就是說明朝的太監其實是一種官職。不同於清朝的太監,只是被閹割的供皇室使用的男性僕人,所以這裡存在很大的誤解。

而且鄭和的職位是內官監太監,是堂堂正正的正四品官員,在地位上僅次於司禮太監。鄭和下西洋之後還朱棣還親賜了「三寶太監」的稱號給鄭和,已褒獎鄭和的功績。

再退一萬步講,鄭和做太監也不是自己願意的,鄭和家境優渥,根本就沒必要去做太監。而是在公元1381年的時候,朱元璋糾集兵馬十三萬,打算去雲南消滅盤踞在雲南的元朝的勢力。於是在這個時候,只有十歲的鄭和就被當時的明軍的副統帥藍玉給擄走了,而且還把鄭和給閹了,讓他在軍中當秀童。

後來鄭和又被帶到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後鄭和就被藍玉送到了南京的燕王府,這個燕王就是日後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因為這個契機,鄭和和朱棣相識。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後,將重任託付給了鄭和,鄭和也不辱使命,七下西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

鄭和怎麼死的

鄭和是中國航海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可以說鄭和將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航海事業,因為鄭和是在自己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病死的。

鄭和航海圖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來的時候是公元1422年,兩年之後的1424年,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去世了。明仁宗朱高熾繼位,朱高熾以國庫空虛沒有錢繼續航海的名義暫停了航海,這一停就停了七八年的時間。直到1431年,鄭和開始了自己第七次的航海之旅。但是年逾六十的鄭和應該沒有想到,這一次竟然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

當時鄭和一行人到了祖法兒、木骨都束等國,而且還過了赤道,到達了非洲的最南端,都已經接近了莫三比克海峽一代。之後船隊就開始返航,但當船隊行駛到了古裡國一帶的時候鄭和最終還是因為操勞過度而不幸一病不起。不久之後,也就是公元1433年的四月,鄭和在印度南部系海南的卡裡卡特因病去世了,終年六十四歲。

但是很多人也說鄭和的死沒有那麼簡單,他不僅僅是因為疾病去世的,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心病。大致就是受到了群臣的群起攻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在航海的事業之上,但是當時卻看不見什麼對國家有利的效果,因此很多大臣都出演譏諷鄭和。並且有人說鄭和出海的目的是為了尋找長生不老的丹藥,永樂帝已經死了,任務沒能完成鄭和的心結也一直沒有打開,於是就死在了航海的途中,但是這也都是猜測罷了。

鄭和墓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不幸積勞成疾,身染重病。在回程的時候鄭和就不幸因病去世了,這個時候船隊還在今天的印度卡裡卡特一帶。

鄭和墓

對於鄭和死後葬在了哪裡,學界莫衷一是,也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有的說是葬在了南洋,也就是今天印度南部,離鄭和死的地方也不遠,還有的說他是被葬在了爪哇的三寶洞裡。其他的說法也就是因為鄭和死在了半路上,所以就海葬了。但是在今天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就有一個鄭和墓,這個墓地是按照伊斯蘭風格修建的,是呈回字形的。

但是對於這個鄭和墓也存在很多的爭議,鄭和是在1433年四月病逝的,但是當時船隊回航的時候是七月份,也就是說在這個三個月裡要把鄭和的屍身帶回國。航海的地區氣候炎熱,鄭和又是伊斯蘭教徒,要遵守「裹身不棺」的傳統,所以把遺體保存完好送回國顯然是有些難度的。而且鄭和的後人也表示,南京牛首山的鄭和墓是一個衣冠冢。

但是還有另一些證據和說法顯示,牛首山的鄭和墓埋葬的就是鄭和的真體。首先明朝的時候用水銀保存屍體的做法早就有了,而且鄭和是回民,不能夠海葬或者火葬,只能土葬,所以把鄭和遺體送回國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明宣帝把鄭和葬在了牛首山,還派了人給鄭和守墓,這一守舊是六百多年。現在和鄭和墓遙遙相對的就有一個「鄭家衝」村,村子裡就是給鄭和守墓人的後代。如果鄭和墓是衣冠冢的話,皇帝為什麼還大費周章派人為鄭和守墓呢?

鄭和紀念館

鄭和是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鄭和七次下西洋,為中國與鄰國和周邊國家的和平外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鄭和的這次壯舉也開啟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鄭和帶到世界各地的中國特色的產品也對中國對外的貿易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鄭和紀念館

因此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也有許多紀念活動,包括為鄭和建紀念館等等。現在在全國多地都有鄭和紀念館。但人們一般提到鄭和紀念館的時候,一般都是指在太倉的那座鄭和紀念館。這座紀念館位於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出發楊帆的劉家港,劉家港在現在江蘇太倉市的瀏河鎮。紀念館建在了水軍將士常常朝拜的海神娘娘的遺蹟「天妃宮」內。

這座「天妃宮」始建於公元1123年的北宋年間,距今已經有近九百年的歷史了,也是江南地區最久遠、最負盛名的媽祖廟了,現在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和的紀念館建在了海神娘娘媽祖廟裡,也算是對鄭和的一種極大的褒揚了。在紀念館的二樓展廳中還陳列著許多歷史實物,有兩百多件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史料文物,向後世展示了鄭和偉大的一生,和對航海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歷史上的一次壯舉,也開闢了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建立友好的鄰邦關係,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著名的航海家,最後卻死在航海途中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不過最出名的幾位都在國外,那麼在中國有這樣一位非常出色的航海家就是鄭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實是一名宦官,俗稱就是太監。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宦官,這樣一系列的官職放在他的身上也覺得相當的不可思議,鄭和當初出生的時候是位於明洪武四年,他是馬哈只的第二個兒子,之前他還叫做馬和,當時被明軍副統掠走來到了南京,成為了一名太監。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他是完全不需要承受這樣的命運的,但是無奈卻有了這樣的事實。
  • 鄭和原來是一個太監,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航海家
    今天我們說的人物是鄭和,相信大家對鄭和都不陌生,應該聽說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許多電視劇也拍過鄭和下西洋的劇情。鄭和原名叫馬和,小名叫三寶,被人稱為三寶太監,是中國歷史上的航海家外交家。有人就問了,他明明叫馬和,為什麼大家稱他鄭和呢。因為他是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馬和本是跟隨明成祖朱棣的一個太監。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他展示了國威,極大的開拓了中國航海的地理空間。在下西洋中,船隊規模空前,共「乘巨舶百餘艘」;其中第六次下西洋航行最遠,先是到達馬六甲、蘇門答刺後,又派出若干個小分隊分別向西向東南出使。向西的,有的到印度西南海岸,有的到達非洲東海岸,有的繼續南下,到達莫三比克島和東非海岸最南方的海岸,這已是當時中國所知「去中華絕遠」的地方,是「西洋」的盡頭。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彼岸有譽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域講述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始人,在歷史上起過很大的作用:第一、促進了中國和南洋各國之間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 七次下西洋的竟然是他,從太監到航海家,他經歷了什麼
    七次下西洋的竟然是他,從太監到航海家,他經歷了什麼鄭和原來是明朝的一個太監,但後來卻成了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在世的時候曾經七次下「西洋",開闢了一條連接我國和亞非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中外航海史上的壯舉。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航海家,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驅者。從1405年到1433年二十八年間,曾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訪遍了亞非37個國和地區,為世界航海事業和各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揭秘身太監的為偉大航海家鄭和雖是太監卻為何子孫滿堂?
    正史上對鄭和入宮前的記載很少,僅僅記載鄭和是雲南人,據《故馬公墓志銘》載,鄭和是馬哈只的第二子,長子馬文銘,本名叫馬和。但此說法並未的到佐證。另有說鄭和原名馬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回族人。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族人自稱鹹陽世家。值得肯定的是鄭和的確是雲南人。
  •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西方的許多水手不僅探索海洋,中國古代還有一個著名的海洋傳說叫鄭和。今天我們要談論明朝的航海大師。鄭和四年前出生在洪武,原名馬三寶,雲南人。他從小就很聰明,喜歡學習。此外,他從小就對航海有濃厚的興趣。
  • 中國最偉大的民間航海家:發現澳洲第一人!鄭和下西洋參考他的書
    中國最偉大的民間航海家是誰?——汪大淵。汪大淵,生於1311年,卒年不詳,字煥章(取自於《論語》「煥乎其有文章」,可見其父母之厚望),元代隆興路人(今江西南昌),航海家、旅行家,兩次航海出帆,歷經了海南島、佔城、獅城、爪哇、馬六甲、緬甸、菲律賓、蘇門答臘、加裡曼丹島、南洋群島、波斯、印度、斯裡蘭卡、埃及、阿拉伯、摩洛哥、索馬利亞、莫三比克海峽、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澳大利亞等地,創作《島夷志略
  • 上海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
    本報訊 從今天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帷幕,這也是紀念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新聞辦昨天在京召開了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上海市副市長楊雄介紹了有關情況。
  • 明朝航海家鄭和原來的名字並不叫鄭和,他的名字為朱棣所賜
    鄭和是我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因在明成祖時有功於北京的鄭村壩而被賜姓鄭,賜名和,於是改名鄭和。在這次戰役中,仍以馬三寶為名的鄭和是他手下戰將之一,因作戰勇敢而給他留下較深印象。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以賜姓授職的方式表達他對有功之臣封賞與恩寵時,馬和被賜姓"鄭",以紀念鄭村壩大捷,從此馬和改稱為"鄭和"。同時,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相當於正四品官員,史稱三寶太監 。關於鄭和的姓氏和家族的來源,還有一個較為曲折的經歷。
  • 解讀歷史: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背景故事
    他派人請劉璟,劉璟推說有病在身,不便前來。明成祖生氣地讓人把他抓來,問道"皇帝召你,怎麼竟敢託辭不來?」劉璟答道建文皇帝已經不在了,哪還有什麼皇帝。劉豫毫無懼色地回答,他稱呼朱棣為殿下,顯然不承認他是皇帝明成祖大怒,馬上將劉璟關起來。劉璟在獄中不吃飯,後來終於懸梁自盡了。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1日 615年前的今天 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
    615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叫馬和、馬三寶,1371年出生於雲南昆陽。後來,鄭和憑藉著過硬的軍事才能和朱棣的完全信任成為了下西洋的正使太監。當時的鄭和正值壯年,身材魁梧,並且還具備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大家一致認為這有利於他順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1405年7月11日,鄭和率船隊下西洋。
  • 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官,他的故鄉在這裡!
    鄭和下西洋大家一定都知道,但是鄭和到底是哪裡人呢?鄭和大致生於1371年,鄭和之父馬哈只在戰亂中死去,身為戰俘的鄭和被閹割稱為太監1385年隨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隨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內官監太監,世稱「三保太監」。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600年前的中國明代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以歷經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當時的世界。今天,在中國日益開放,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環境下,航海家鄭和,這位中國古代開放的先驅,探險勇士,和平使者,以他一生頗富傳奇的航海經歷,重展魅力,吸引了海內外諸多關注的目光。 孟席斯語出驚人:鄭和船隊曾到美洲!
  • 鄭和六次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遠航發現新大陸還早半個多世紀!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太監。他的本名叫馬三保,所以有人又稱呼他為三保太監。鄭和出生在雲南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窮苦之家。他們一家人都十分虔誠,其祖父、父親都曾經親身到過聖地麥加朝聖,因此鄭和從小就從長輩的口中聽聞了許多海外的奇人逸事,對航海有著很大的興趣。
  • 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到過美洲嗎?一份地圖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那麼,中國明代的航海家鄭和是否到過此地呢?地圖上標有的藍色波形線,是製作中國地圖的典型特徵。不過,從地圖的繪製細節,尤其是繪製各大洲和兩個南北半球的輪廓方式,完全可以看出是歐洲人的手法。 歷史學家加文·孟席斯在其書《1421:中國發現世界》中,曾以這份地圖作為證據,來研究是誰發現了美洲。在他看來,這份地圖上所標記的地點,應是15世紀中國航海家鄭和曾經去過的地方。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沒有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大陸文明也有海洋文明,明朝時的中國是航海的黃金時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祖上是元朝雲南王麾下的貴族。
  • 明朝的大航海家鄭和為啥是內官監而不是司禮監的太監?
    明朝的大航海家鄭和為啥是內官監而不是司禮監的太監?了解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是中國有名的太監王朝,太監的權利變得十分的大,尤其是以司禮監尤為出名,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掌握著披紅的權利,掌印太監甚至被稱為「內相」,是宦官的巔峰,論權利,甚至可以和內閣首輔一爭高下。
  • 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應時而出,造就永垂不朽的英雄偉業
    在15世紀初,明代永樂、宣德年間,中國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航海英雄——「三保太監」鄭和。他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揚帆出海,七下西洋,縱橫於南海、印度洋,直抵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等三十餘國,高張了我中華的國威,推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