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大航海家鄭和為啥是內官監而不是司禮監的太監?

2020-12-05 雙雙看歷史

明朝的大航海家鄭和為啥是內官監而不是司禮監的太監?

了解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是中國有名的太監王朝,太監的權利變得十分的大,尤其是以司禮監尤為出名,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掌握著披紅的權利,掌印太監甚至被稱為「內相」,是宦官的巔峰,論權利,甚至可以和內閣首輔一爭高下。

司禮監的太監一般都是受到皇帝信任的心腹,畢竟披紅可不是一個小權利,那麼為何作為明朝最著名的太監之一,朱棣的心腹之人,為中外文化交融做出巨大貢獻的鄭和沒有進入司禮監呢?又為什麼在明宣宗之前,司禮監在政壇上似乎毫無「建樹」呢?

司禮監最早成立於洪武十七年,當時的司禮監主要就是負責禮儀方面的事務,並沒有披紅這麼大的權力,後來是因為朱棣認為朝政太辛苦,找大臣代行這項事務又不放心,所以就將這項權利下放給了生理不全,總是篡位也無法傳承的太監管理,再加上朱棣的鐵血手段,太監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後來仁宗和宣宗則是勵精圖治,絲毫不敢懈怠,所以太監也沒有多少機會掌握朝政大權,所以說在明成祖和明仁宗時期,司禮監的權利還並不大,雖然有披紅權之名,但是沒有披紅權之實,所以鄭和也並沒有必要進入司禮監,是內官監的太監。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是太監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地在哪裡
    鄭和原名鄭和的原名叫馬和,小名叫三寶,也作三保,是雲南的一個貴族。元朝初期的時候,鄭和的祖先移居到了雲南,並且定居在了那裡,世代生息繁衍。鄭和畫像但是在1381年的時候,明朝建立初期,政權還不是很穩固,舊朝的一些勢力還盤踞在雲南一帶。
  • 鄭和原來是一個太監,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航海家
    今天我們說的人物是鄭和,相信大家對鄭和都不陌生,應該聽說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許多電視劇也拍過鄭和下西洋的劇情。鄭和原名叫馬和,小名叫三寶,被人稱為三寶太監,是中國歷史上的航海家外交家。有人就問了,他明明叫馬和,為什麼大家稱他鄭和呢。因為他是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馬和本是跟隨明成祖朱棣的一個太監。
  • 揭秘身太監的為偉大航海家鄭和雖是太監卻為何子孫滿堂?
    正史上對鄭和入宮前的記載很少,僅僅記載鄭和是雲南人,據《故馬公墓志銘》載,鄭和是馬哈只的第二子,長子馬文銘,本名叫馬和。但此說法並未的到佐證。另有說鄭和原名馬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回族人。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族人自稱鹹陽世家。值得肯定的是鄭和的確是雲南人。
  • 麻將竟是明朝這位著名航海家發明的,他發明麻將是因為無聊
    麻將的來源眾說紛紜,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在明朝時候發明的,而發明它的,正是我們所熟悉的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鄭和,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
  • 七次下西洋的竟然是他,從太監到航海家,他經歷了什麼
    七次下西洋的竟然是他,從太監到航海家,他經歷了什麼鄭和原來是明朝的一個太監,但後來卻成了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在世的時候曾經七次下「西洋",開闢了一條連接我國和亞非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中外航海史上的壯舉。
  • 南京鐵心橋荒山現無頭龜趺 系守衛明代太監墓
    鄭和研究專家、鄭和後裔鄭自海告訴記者,「碑亭軼名墓」的墓主其實能夠考證出來,他就是明代弘治時期的司禮監太監、南京守備鄭強。上世紀70年代,位於高家庫小龍山的鄭強墓曾遭到盜掘。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考古工作人員隨即對古墓進行了清理,出土了墓誌一方,證明墓主正是鄭強。鄭強墓誌、墓中出土的玉帶等物,現藏南京市博物館。
  • 明朝航海家鄭和原來的名字並不叫鄭和,他的名字為朱棣所賜
    鄭和是我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鄭和原名馬和,小名三寶,因在明成祖時有功於北京的鄭村壩而被賜姓鄭,賜名和,於是改名鄭和。在這次戰役中,仍以馬三寶為名的鄭和是他手下戰將之一,因作戰勇敢而給他留下較深印象。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以賜姓授職的方式表達他對有功之臣封賞與恩寵時,馬和被賜姓"鄭",以紀念鄭村壩大捷,從此馬和改稱為"鄭和"。同時,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相當於正四品官員,史稱三寶太監 。關於鄭和的姓氏和家族的來源,還有一個較為曲折的經歷。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航海家,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驅者。從1405年到1433年二十八年間,曾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訪遍了亞非37個國和地區,為世界航海事業和各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1日 615年前的今天 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
    615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叫馬和、馬三寶,1371年出生於雲南昆陽。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勳,據說鄭和被賜姓「鄭」也與這次立功有關。最終,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告終,鄭和也被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文│小先生提到太監,我們心目當中大多會浮出一個奸佞或者權臣的形象,因為諸如魏忠賢,王振,劉瑾,十常侍這樣權勢滔天的大太監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惡劣影響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以至於人們提起太監這個詞語的時候,腦海裡往往都是一些不好的印象
  • 明代這裡是內官監所在地,鄭和在此「辦公」,如今仍有明代遺蹟
    這條胡同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曾是明代內官監所在地,內官監是明代內廷二十四衙門之一,職掌土木瓦石、油漆、婚禮、火藥等諸作坊,業務十分繁雜。清初,這裡始名內官監胡同,光緒末年訛為內宮監胡同。1911年後定名為恭儉胡同。因為明代時這一帶聚齊了內官監相關的作坊,這些作坊也演化成胡同名,比如「油漆作胡同」、「大石作胡同」、「米糧庫胡同」等。
  •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來時,我再次走進了位於昆明晉寧的鄭和公園——鄭和的出生地,緬懷、致敬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先驅。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沒有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大陸文明也有海洋文明,明朝時的中國是航海的黃金時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祖上是元朝雲南王麾下的貴族。
  • 明朝內官權力的擴張進程,越過皇帝,到達權力的頂峰
    設置司禮監,讓太監製約內閣 明朝皇帝要得就是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現在權力雖然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自己卻受到了限制,這當然是不能忍的,於是成立了司禮監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雖然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讓中國被世界的發展遠遠拋在了後面,但是在明朝時期,中國的海權無比的強大,關於這點最有力的證明就是鄭和七下西洋,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蹟卻 很遺憾,雖然鄭和是個偉大的人物,但是關於他的出身資料目前還是比較匱乏。
  • 鄭和六次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遠航發現新大陸還早半個多世紀!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太監。他的本名叫馬三保,所以有人又稱呼他為三保太監。鄭和出生在雲南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窮苦之家。他們一家人都十分虔誠,其祖父、父親都曾經親身到過聖地麥加朝聖,因此鄭和從小就從長輩的口中聽聞了許多海外的奇人逸事,對航海有著很大的興趣。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王承恩原本是魏忠賢其中的一份子,從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出生就開始照顧他,王承恩卻不像魏忠賢禍國殃民,對崇禎卻是忠心耿耿,在崇禎時期一直擔任司禮監太監,可謂是位高權重,崇禎前期好不容易除掉太監魏忠賢,現在又信任王承恩,不得不說在明代太監始終是皇帝們最信任的人,他們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邊,悉心照顧,陪伴左右,而且還能辦事。
  • 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官,他的故鄉在這裡!
    鄭和下西洋大家一定都知道,但是鄭和到底是哪裡人呢?鄭和大致生於1371年,鄭和之父馬哈只在戰亂中死去,身為戰俘的鄭和被閹割稱為太監1385年隨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隨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內官監太監,世稱「三保太監」。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文/張 群 600年前的中國明代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以歷經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當時的世界。
  • 解讀歷史: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背景故事
    這件事對明威祖刺激很大,他知道,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是要徵服天下人心,讓朝臣們都心甘情願地服從自己的統治,並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他想,如果自己能幹出一番事業,天下人就不會說什麼了。能派使臣出使外國讓他們尊我為天下。也能宣揚國威,抬高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