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都盼望著早點回家與家人團聚。在過年期間,許多人都會和家人朋友打打麻將娛樂娛樂,麻將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再熟悉不過了,但是它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就有了,估計許多人就太了解了。麻將的來源眾說紛紜,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在明朝時候發明的,而發明它的,正是我們所熟悉的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
鄭和,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 。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國去世,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公元1405年,為了宣揚國威,另說還有一個目的是尋找建文帝的行蹤。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並率數萬將士下西洋,直到1433年,鄭和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偉業,漫長的海上生涯,鄭和是如何度過的呢?
據說,在長年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之苦,精神萎糜不振,甚至積鬱成疾。鄭和看到這樣的情況非常著急,於是覺得設計一個娛樂項目,這個娛樂項目必須可以多人玩,以便聯絡感情,同時規則簡單方便學習,最後還要持續時間長而不容易厭倦。經過冥思苦想,鄭和終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遊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鄭和同樣動了一番腦筋。
紅「中」代表中原大地,符合中國紅的原則,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發」字則迎合大家發財心理,而「一萬」、「二萬」、「三萬」……「九萬」就是錢的數量。由於航海中受食品來源製作條件的限制,將士們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圓形大餅,於是就有了「一餅」、「二餅」、「三餅」……「九餅」。除了大餅,將士們也會捕魚吃,於是就有了「一條」、「二條」、「三條」……「九條」。 鄭和當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刻置了「東」、「南」、「西」、「北」風。長年的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乾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
這種新式竹牌遊戲已經推廣,很快就得到將士們的熱烈追捧。將士們萎糜不振的狀況也隨之一掃而光,鄭和也為終於找到了排遣將士們鬱悶和思鄉煩惱的途徑而開心。至於為什麼會叫這遊戲為「麻將」,因為將士們一玩起來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僅樂不思鄉,而且有時連飯都忘了吃。鄭和想了想回答:既然這種遊戲能夠麻痺將士們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將」好了。
直到今日,麻將依舊風靡各地,成為人們節假日在家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節目,不過也有很多人將其作為賭博用具,這和當初鄭和發明「麻將」的初衷背道而馳,這估計也是鄭和未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