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稱作碌碌無為,其實他是忍辱負重,為明朝國運多延續好幾年

2020-12-05 百家號

明朝萬曆皇帝特別喜歡換內閣首輔。他一生共在位48年,一共任命了12個內閣首輔,平均每四年就換一位。其中申時行執政時間最長,是毫無疑問的內閣首輔在為冠軍。但歷史上對這個冠軍評價不高,很多人說他首鼠兩端,碌碌無為。

這當真是冤枉了申時行大人。申時行怎麼會碌碌無為呢?他是科舉考試的狀元,沒有點真才實學,能當上狀元嗎?張居正對他非常賞識。沒點過人的本事,能被張居正看上嗎?你總不能說張居正眼瞎吧?

申時行登上了內閣首輔的高位,成了百官之首,他也是堂堂熱血男兒。也想在這個位置上做出屬於自己的歷史功績,無論從能力上還是動機上,申首輔都不可能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

但現實就是這麼無奈,生活給申時行出了一個玩笑。無論申時行多麼想幹出一番業績,都不能如願。

明朝的政治制度一開始就存在著先天不足,朱元璋制定了很多政策,雖然出發點非常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不合時宜就漸漸顯露出來。明朝初期政治的這個怪胎不不斷成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官集團,這個文官集團和皇帝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張居正在位的時候,大刀闊斧的開展政治經濟改革,為明朝的中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卻被皇上視為眼中釘,因為他的存在,使得皇權得到了強烈的壓制,在他死之後被壓抑多年的皇權終於反攻倒算,把張居正一腳踩在地下,不光抄了他的家,還把他列為奸臣,遺臭萬年。

申時行是一個聰明人,眼看著張居正由位高權重跌落到家破人亡,申時行一腔的熱血也會涼了半截。在大臣們和皇上存在重重矛盾的狀態下,申時行提出任何政治主張,都是不明智的。如果選擇站在文官集團一邊,為文官集團謀取利益,那接下來肯定會被皇上打壓,享受到張居正的可悲下場。如果選擇站在皇上的這一邊,為皇上出謀劃策,那他就是站在了所有文官集團的對立面,文官集團同樣會把他攻擊的體無完膚,讓他沒有好下場。 

申時行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不要選邊站,兩邊都不得罪,只做潤滑液,不做摩擦劑,想方設法調和皇上與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他努力維持著明朝政治的平衡,讓千瘡百孔的大明朝,還能夠苟延殘喘幾年。同樣讓明朝的百姓能夠多過幾年太平日子,這就是申時行擔任宰相的最大功勞。

申時行沒有像張居正那樣,採取強力手段推進各項改革政策。那樣只會給大明朝這個重症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他要給大明朝以喘息的時間,讓大明朝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自我修復。

他所做的事情有:及時制止了張居正案的進一步發展下去,為更多的人保住了項上的人頭。他努力調和了皇上與大臣們之間的矛盾,讓皇上與大臣們暫時看起來不再像敵人,而是像朋友一樣。他的手段非常的隱蔽,非常低調,一點也不張揚。很多人享受到了他帶來的太平與安定,但卻不知道他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

皇帝一個人在面對如群狼一般的大臣們的進攻之時,只有申時行在背後默默的支持他。皇上對申時行的所作所為是非常滿意的,也非常感動。所以申時行能在首輔的位置上坐了那麼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百官們卻不理解申時行的良苦用心,簡單粗暴的把申時行看成為碌碌無為的小人,對他罵聲不絕。申時行卻沒有進行過多的辯解,他默默地承受了這一切的委屈。

雖然申時行已經很努力了,但僅憑他的一己之力,還是無法完全解決明朝政治的這個死結。百官們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他一個人的身上,準備開展對他的人身批鬥。在這種高壓狀態下,申時行只能選擇離開這個充滿著是是非非的政治舞臺,回家養老去了。

在他死後20多年,崇禎皇帝就吊死在煤山之上,結束了大明朝200多年的統治。

相關焦點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明朝奇葩皇帝那麼多,為什麼還能延續近300年的國運呢
    說來也甚是奇怪,明朝帝王或多或少都有些奇特之處,有喜歡做木工的,有好高騖遠帶兵打仗被敵軍俘虜的,有喜歡不上朝的,還有因為幼年受過創傷對姐弟戀一往情深的等等,這些事情若是發生在別的朝代也許早就亡國了,但發生在明代卻依然不影響明朝的延續,這是為什麼呢?
  • 解縉說了三個字,朱棣恍然大悟,奠定了明朝300年國運!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非常幽默,一個是漢朝東方朔,一個是明朝解縉。在解縉18時,奪得鄉試第一,當時天下小雨,解縉喜極不慎滑倒,村人笑他。於是,解縉隨口《春雨詩》:「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煞一群牛。」
  • 嘉靖時期那麼多頂級大才,為什麼整個明朝的國運在走下坡路?
    按理說,明朝擁有如此多的人才,應該繼續繁榮昌盛才對,可為什麼偏偏會開始走下坡路線呢?古代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科舉進行篩選,而書生的半輩子時間基本都用在了學習上面,其苦讀十年赴京趕考只為一朝功成名就。隨著明朝的歷代發展,民間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戰亂少了讀書的人就多了,在這種太平盛世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書生有能力報名參加科舉。
  • 明朝的一些冷知識:明朝就有詳細的世界地圖
    明朝冷知識,你知道多少?1、年齡最大的太子明朝年齡最大的太子是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徵蒙古的途中病逝,按照遺旨,由太子朱高熾繼位,而這時的他已經46歲了。2、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明朝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鎮,就是那個「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的皇帝,他繼位時才9歲。3、在位最長的皇帝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是萬曆皇帝,在位時間共48年,然後就是嘉靖皇帝的45年。明朝國運共276年,而他們兩個加起來就佔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 中國古代政權,統治的時間,為何都無法超越300年國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秦漢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我國經歷了一系列的王朝。這些王朝都曾經不可一世,出現了很多豪言壯語,例如著名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等等。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出現了,我國古代的歷代王朝都很難突破300年國運這一規律。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卜卦並非無稽之談,也有它的事實根據,但得到精髓的不多。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其實,朱元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有幸到皇覺寺為僧,做了義軍首領後,李善長等人給他講書時也都是講正統的儒學。也就是說,朱元璋對佛家和儒家,還是心存敬畏的,但唯獨對道家,並沒有什麼興趣。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也是歷史上的盛世年代,雖然比不上唐朝時期,可明太祖開闢的大明也讓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每一個朝代開闢的帝王都是英雄能辦事的,但是毀滅王朝的偏偏就是他們的後人自己作的。歷史上奪權的事情多,可是造成朝代的覆滅的大部分不是起義之人他們的野心,就是這些帝王暴政之下產生的必然結果。
  •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預言明朝將有萬年基業!為何卻僅存200多年?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所以他也叫劉青田。是我國明朝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深得朱重八的喜愛。朱重八不光是位皇帝,他在軍事打仗上面的本事也很強;而且他也有著超前的眼光,在他奪得大明朝之後,為了天下百姓和士兵休養生息而止戰。
  • 朱元璋問明朝國運如何,劉伯溫寫了4個字,預示明朝有308年!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出現了很多傑出的謀士,他們常常以門客,軍事,幕僚自稱,為自己的主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用自己的智謀為王侯霸業服務,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理想。比如我們十分熟悉的範蠡,蘇秦,張儀,張良,郭嘉,範增等。
  • 2021新年獻詞 | 你我即國運
    第一電動發起的「我的2020:年度關鍵詞評選」,收到了40多位提名人的關鍵詞,絕少重複。截至目前,用戶投票排名前十的關鍵詞是這樣的:以蔚來、理想、小鵬為代表的中國智能汽車企業,將在中國市場成功阻擊特斯拉。疫情蔓延,是美國走向衰敗的標誌。從此開始,中美進入十年「錯肩期」。十年之內,中國GDP將超越美國,引領全球。簡言之,就是「老天助力,讓我更厲害,讓他更不行。」
  • 父親一生碌碌無為,嚴嵩替父親完成志向,最終卻毀掉了嚴家
    父親一生碌碌無為,嚴嵩替父親完成志向,最終卻毀掉了嚴家我國這麼長的歷史,中間有許多的朝代,但是這些朝代又各有不同,有些朝代做出了許多大事,在我們的歷史上留下了極好的名聲。可是有些朝代便在歷史中存在感有些低,甚至會招來罵名。
  • 明朝276年的國運,他是被黑最慘的皇帝,其才能直追先祖朱棣
    明朝的漢家江山中最艱難,也是最荒唐的朝代,自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中間一共經歷了十二代,共十六個皇帝。哪怕坐上皇帝後,也沒有一天放肆和揮霍,天天為民生問題和孫子的前途著想,他的兒子成祖皇帝也是如此,五次遠徵大漠,最後死在第五次歸程中,接下來除了天啟皇帝這個文盲,其他的也都勤於政事,個個都是好皇帝的表率。
  • 明清理學的發展比較:清朝取代了明朝,應為華夏的退步
    明朝初年,朱棣奪位之後,將朱熹的《四書集注》指定為科舉考試參考書,標誌著程朱理學思想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所謂程朱理學,強調「理」高於一切,猶如「以理為本」,與如今「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截然不同。儒學經過一千多年進化,吸收了諸子學派思想,成為當時中國唯一成熟的治國思想,朱棣都沒得選擇,只能選擇儒家。朱棣之所以抬高程朱理學,因為程朱理學實在太好了,幾乎是為統治者量身定做。
  • 而明朝士紳投清的較多?
    且宋朝和明朝晚期,都是比較公認的容易提前爆發工業革命和資產革命萌芽的時期,能更快領先世界的發展突然被扼殺,也是大家惋惜的原因之一。而南宋和明朝在滅亡時期的各種現象,也都經常被歷史愛好者們拿出來比較,分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嘛,其中,兩個朝代主要掌權階級不同的表現,更是重點關注話題。
  • 《大明風華》:明朝皇帝何以恁多短命鬼?
    究其原因,除了他的爺爺永樂皇帝朱棣光芒太盛之外,其本人壽命較短,也使大眾很難注意到他。 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三十七歲就去世,在位僅僅十年,可以說是英年早逝。估摸著,湯唯飾演的女主角再過二十多集就得守寡了。 然而如果縱向來看,朱瞻基的壽命在明朝皇帝中竟還能排個中遊水平,比他短命的大有人在。
  • 明朝時臺灣是怎麼丟的?荷蘭人以為白撿了一塊肥肉!
    春秋戰國時期大陸稱臺灣島為「島夷」,秦朝時稱臺灣島為「瀛州」,三國時,稱其為「夷州」。到隋唐宋元時則主要稱其為「琉球」,這期間大陸與臺灣的聯繫更多是民間漁民或出海活動的人經常到訪,此時臺灣本島上除了極少數來自大陸的人移居外,還有一些途經此處短暫居住的人,而更多的居民則是臺灣島上的土著居民。
  • 他為自己畫像,書法稱霸明朝,面臨死亡漩渦變成明朝神秘「宅男」
    董其昌,出生在明朝嘉靖年,書法強、繪畫精、官做得大,真是讓人很奇怪,這人腦袋是怎麼長的。一般人會猜想董其昌天賦過人,可至少在書法上他並沒有多少先天優勢。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時,董其昌以為自己的文章寫得好肯定能考第一名,結果放榜後發現自己堂侄考了第一。
  • 他是大明的首輔,死後被抄家,堪稱明朝真正的政治家!
    明代實行內閣制,內閣成員為宰相集團相當於溼的當然,在中國,只要有團體,就必須制定一個或兩個或三個。內閣成員按入閣時間排序。明朝276年,張居正是最大的內閣領袖,在張居正統治期間,他執行新協議,建立等級制度,任命了救亡圖存、延續明朝的人才。張居正本人也是位極榮寵。
  • 衰衰妙筆生花製作龜甲,為夢想而拼搏忍辱負重
    同學們大家好,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夢想是美好的,但是實現夢想的道路是曲折的,無數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遭遇了無盡的荊棘,但是堅持夢想披荊斬棘的走了下去,衰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同學,為了影帝的夢想,在臉臉的壓迫找茬下依然忍辱負重的一步步向前走去,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為了夢想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