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權,統治的時間,為何都無法超越300年國運?

2021-01-08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秦漢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我國經歷了一系列的王朝。這些王朝都曾經不可一世,出現了很多豪言壯語,例如著名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等等。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出現了,我國古代的歷代王朝都很難突破300年國運這一規律。其實,這裡面的問題非常複雜,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開始,我國前後經歷了楚漢爭霸。西漢、王莽新朝、東漢、三國鼎立、西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一系列的王朝。在這些政權中,幾乎沒有一個王朝的統治時期能夠超過300年國運。五代十國和南北朝可以不用計算,因為一個政權能夠存在幾十年就不錯了,有的政權甚至只有兩三年時間。唐朝、明朝、清朝的統治時間,都處在200多年的水平。秦朝和隋朝,則屬於標準的難兄難弟,十足的短命王朝。

宋朝的統治時期,雖然超過了300年,但拆分成了北宋和南宋。漢朝的情況類似,漢朝的國運達到了400年,但分成了西漢和東漢。至於元朝,統治時間不足100年。夏商周三朝問題更多,統治非常鬆散。古代王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糧食產量和人口數量之間的矛盾。古代歷史上,耕地的產量非常低,根據當時的計算,每畝地畝產400斤糧食已經屬於一等一的良田了。由於灌溉等技術有限,很多坡地還無法耕種,因為無法灌溉。依靠有限的糧食產量、有限的耕地數量,養活的人口數量自然也是有限的。

一個王朝建立的初期,基本上都會歷經連年的戰爭,造成人口大量減少、土地大面積荒蕪。王朝統治的初期,肯定會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百姓們生育人口,擴大耕地面積,從而擴大自己的國力。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耕地的最大承受能力。換而言之,耕地無法養活那麼多的人口,地少人多。再加上苛捐雜稅和天災人禍的刺激,很容易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農民起義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出現人口下降、生產力下降的情況,然後再出現一個新的輪迴,這樣周而復始。

在清朝之前,我國人口一直很難突破1億人口,就是因為糧食產量的限制。在清朝統治時期,玉米、土豆、番薯等高產農作物的引進,極大地緩解了清朝的人口壓力。否則,清朝很有可能撐不到20世紀初期。在古代歷史上,東漢、隋朝、唐朝、明朝等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都遭受了重創。除了農民起義這種自下而上的模式之外,作為統治階層,通常出現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情況。

例如西晉王朝,西晉王朝統一全國以後,國家經歷了近百年的動亂,已經疲憊不堪。如果西晉王朝休養生息,並且大方針不亂,存在兩三百年問題不大。可是,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以後,傻太子司馬衷繼位,各地的藩王掀起了八王之亂。隨後,北方的遊牧政權南下,西晉王朝土崩瓦解。除此之外,宦官亂政和黨派內鬥都會出現各方面的問題。在東漢、唐朝、明朝統治時期,都出現了嚴重的宦官亂政。大部分宦官都沒有什麼治國能力,反而對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例如明朝末期的宦官們,對明朝政局影響非常大。黨派內鬥則是文官與武官集團或者文官集團內部的爭鬥,雖然是自己人,但下手都非常狠,一般不把對手置於死地不會罷休。甚至在戰爭期間,仍然相互拆臺。在明朝統治後期,各個派系相互內鬥,非常不利於明朝的改革。在清朝統治的末期,翁同龢與李鴻章之間的內鬥,對甲午戰爭有很大的影響。

除了上述內部原因,還有外敵入侵。但是,只有歷代王朝內部混亂之後,才會給外敵可乘之機。如果自己內部鐵板一塊,依靠北方遊牧政權的家底,根本不可能啃得動中原王朝。西晉、北宋、明朝的滅亡,雖然與外敵入侵有關。但在外敵入侵之前,內部已經全面糜爛了。由於這一系列的原因相互融合,造成了古代歷史王朝很難突破300年國運的規律。這樣的問題並不僅僅出現在我國的古代王朝,在其他國家的古代王朝中,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例如古代的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等等,都出現了非常相似的情況。

當然,這是古代王朝中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制度的完善,糧食產量大大提高,各方面相互牽制。再加上人口數量的科學規劃,古代歷史上的諸多問題,基本上不會再發生。關於古代歷史上各方面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為何農耕漢王朝無法真正統治草原,看懂草原的統治邏輯就明白了
    所謂郡縣制,就是將帝國子民以「戶」為單位進行編制,由龐大的官僚體系直接統治。實行郡縣制的好處是,非常容易進行人口數量的統計和田稅的徵收。因為,在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農民佔據了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們世代以耕作土地謀生,失去土地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存的手段啊。因此,只要掌握了土地,統治者也就控制住了農民。
  • 印度被伊斯蘭統治了六百多年,為何沒有伊斯蘭化?這三點是關鍵
    基本上只要是受到伊斯蘭統治的區域,都會伊斯蘭化,最典型如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區域,還有我國的新疆地區,都被伊斯蘭化了。但是印度被伊斯蘭統治了600多年,為何卻沒有伊斯蘭化呢?主要原因有三點。從印度歷史來看,印度有兩個王朝是伊斯蘭王朝,分別是德裡蘇丹國時期,還有莫臥兒王朝時期。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  1  下注中國,下注核心資產  時勢造英雄,連巴菲特都說,「他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一個好地方(美國),抽中了『卵巢彩票』(經濟上升周期)。」毫無疑問,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運就處在一個劇烈的上升周期,巨大的動能在短暫的時間中迸發出來,創造財富的效率也是世所罕見。
  • 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統一天下就是統一世界,不是郡縣便是藩國
    古代中國長期領先於世界諸國,為何不熱衷於對外擴張版圖?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絕然相反的回答。其一:古代中國熱衷於擴張領土,不然現在中國版圖怎麼來的?從夏朝到清朝,這段歷史,被稱為中國古代史。漢族政權從來就不喜歡對外擴張,比如說明朝,鄭和下西洋,龐大的水師縱橫海上,卻沒有佔領一片海外殖民地,這和侵略成性的西方殖民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了一下別人諸多觀點,現在說一下本人的觀點。古代中國長期領先於世界諸國,為何不擴張領土?因為只有一個:整個世界本來就是中國的。
  • 解縉說了三個字,朱棣恍然大悟,奠定了明朝300年國運!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非常幽默,一個是漢朝東方朔,一個是明朝解縉。在解縉18時,奪得鄉試第一,當時天下小雨,解縉喜極不慎滑倒,村人笑他。於是,解縉隨口《春雨詩》:「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煞一群牛。」
  • 中國歷代王朝為何都不往西伯利亞拓展空間?
    如果仔細去翻看中國古代史,自然就會發現中國歷代王朝,版圖面積是不斷拓展的。原先只是侷促在黃河中下遊,漸次往東北、南方和西北等地發展。由此逐漸構建了中國的領土。不過很多人都會發現,那就是西伯利亞並不在內。問題在於,大多數王朝,為何對西伯利亞都沒啥興趣。
  • 利益邏輯與中國國運
    中國人要想跳出這一團亂麻,尋找到自由幸福的彼岸;中國國運要想擺脫混沌難測之迷局,尋找到復興的磅礴大氣,就是要從輿論亂麻中找出根本立場邏輯衝突,或者說是社會基本矛盾。  千頭萬緒歸根結底,當下中國是三種無上邏輯之爭,也是三種基本價值觀之爭,三種基本社會力量之爭。它們在激烈地爭奪著核心價值觀的「王位」,即爭奪中國社會思想的無上主導地位。
  • 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
    中國古代歷經20個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精彩的歷史故事,相信歷史愛好者們對於三國時期的歷史還是非常喜歡的,三國時期是一個謀士與武將雲集的時代,名將之間的對決特別的精彩,頂級謀士之間的博弈讓人拍手叫絕。了解三國史的都應該知道,最終統一天下的並不是曹、孫、劉三家,而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司馬家族。很多人認為統一天下的會是三國中的其中一個,可曹魏內部卻發生了變化,曹家用幾代人打拼而來的基業全部被司馬家族竊取,便是三國合而歸晉。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
  • 中國古代科學發達?專家:其實中國古代數學成就遠遠不如古希臘
    我們一直沉浸在中國偉大的歷史中無法自拔,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是領先於西方的,直到清朝才被超越,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其實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遠不如西方的,在很早的時候就埋下了根,在古希臘時期,西方人的數學成就相比於中國就已經超前很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都在300年上下,為何唯獨漢朝超過了400年?
    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像秦、漢、唐、明、清這樣的大一統王朝,也經歷了像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偏安一隅如此的分裂格局。
  • 2021新年獻詞 | 你我即國運
    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切都沒發生,不僅如此——蔚來汽車在其後的8個月裡,市值漲了15倍,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四。中國在三季度成功控制住疫情,經濟重回增長。相反,美國卻陷入疫情的狂潮。美國人民重選了一位總統,中美關係在2021年1月以後,將重回正軌。庚子年,出大事。
  • 滿清滅明入關,統治二百七十六年,桀驁的漢人為何屈服?
    其次,脫離了社會生產力恢復的深度分析,如果沒有清初對生產力恢復的努力,任何皇權要靠其他統治駕馭一個社會,都是困難的。最後,作為被統治的一方,缺乏有效的組織運作核心,整個漢族沒有形成反擊的強大合力,這也使清代明成為低成本的必然。這個情況,可以反觀一下蒙元入主中原的事實。也可以觀照抗日戰爭,互相可以比對。
  • 2021-2030年有哪些投資、創業機會?如何賺國運的錢?
    引子:國運2020年的中國,有點像1935年的美國。其時的美國,由美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總統——羅斯福主政,力推經濟雙循環戰略、大搞科技自主創新、抑制貧富分化,自此,美國國力,開始飛躍。與此同時,世界主要大國,陸續陷入了二戰的泥濘之中。很快,美國國力就登頂了世界第一。
  • 霍金——超越時間的人
    二十年前「黑洞」「外星人」還不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不過,但凡是喜歡天文的人手上都少不了一本《時間簡史》。或許霍金比常人更知道時間是什麼。根據「漸凍人協會」數據統計,一般漸凍症患者發病後存活時間平均為2~5年,能撐過20年的機率則不到5%。但是霍金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個病症博弈,將人生拉長了半個世紀。從開始使用輪椅,到全身能夠活動的部分僅剩幾個手指,再到做了穿氣管手術喪失說話能力,生命被抽絲剝繭,所剩無幾,他無法寫字、看書需要翻書器輔助,查閱文獻更不可能像我們一樣輕鬆。
  • 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
    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也是古代軍事上一次非常著名的防禦戰。此戰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戰裡劉備到底損失了哪些大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個話題。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人才,都集中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出現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這裡所說的叱吒風雲的人才,都主要是一些政治人才或者軍事人才。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既是中國古代出現得最多的人才,同時也是中國古人最感興趣的人才。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是一個大一統的社會,而大一統的社會,最重視的就是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只有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大一統。
  • 古代中國的西北疆域為什麼不能越過巴爾喀什湖?
    文/王凱迪翻開中國歷史地圖集,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的西北疆域總是止步於巴爾喀什湖,強盛的中原王朝似乎永遠不能越過這個區域向北繼續前進。歷史的淵源張騫開通西域之後,生活在巴爾喀什湖南岸烏孫人就成為了當時漢朝統治的西北部屏障。從西漢之後,在此地生存的悅般、西突厥咄陸部、突騎施與葛邏祿始終處於中原王朝的統治邊緣區域,中央政權對於他們的管轄大多止步於名義上的統轄,而並沒有實質性的統治。因此,對於在這些邊緣部族更為邊荒的蠻夷之地,中原王朝便更加沒有約束力。
  • 小小果敢,為何讓緬甸花了70年都無法收復?果敢:祖籍南京府
    作為中華古代文明的鼎盛時期的漢一直是我們的文化根基,我們中國大部分人都以漢族自居、對於外人我們都稱自己為漢人,而在我們鄰國緬甸,卻有一群也以漢人自稱的人,這又有一段淵源了。 緬甸的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是近鄰中國的東南亞國家之一。緬甸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九百多年前形成統一的國家開始,歷經蒲甘、勃固、東籲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
  • 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人類能統治地球多少年?數字讓人難以接受
    雖然最終滅亡了,但卻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是不容小覷的。儘管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進化出智慧,但恐龍依靠自身的肢體力量,就能成為地球統治者,一點也沒有輸給人類,試想如果人類和恐龍同處一個時代,恐龍會留存餘地讓人類安然無恙的走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嗎?只能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大家也不妨大膽的預測一下,人類能統治地球多少年時間呢?是像恐龍一樣億萬年嗎?
  • 為何歷史上會出現改朝換代的現象?
    改朝換代,這個詞是個成語,出自吳研人所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舊的朝代被新的朝代所替代,現在也泛指統治集團的更換。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這個成語,僅僅指的是世系王朝的更替。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