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其量就是討論滿清的駕馭能力,把一個深刻歷史問題引向了比較系統地總結皇權統治手段而已。這個思路不新穎,甚至會誤導有關討論走向消極反動。 滿清的入主中原以及它的長久統治,是建立在明末的腐朽之上的,這個大歷史背景為什麼不談。明末腐朽,就算不是滿清,其他的強族一樣可以推倒大明。只是滿清適得其便罷了。不信,我們可以看看滿清晚期的腐朽,不一樣被推倒了麼?其次,脫離了社會生產力恢復的深度分析,如果沒有清初對生產力恢復的努力,任何皇權要靠其他統治駕馭一個社會,都是困難的。最後,作為被統治的一方,缺乏有效的組織運作核心,整個漢族沒有形成反擊的強大合力,這也使清代明成為低成本的必然。這個情況,可以反觀一下蒙元入主中原的事實。也可以觀照抗日戰爭,互相可以比對。
一個高效的能形成強大抵抗反擊合力的組織,在政治的反覆較量中是舉足輕重的因素。 滿清也好,蒙元也罷,他們能駕馭中原,不管它們的統治手段如何,一個鐵的事實是,蒙滿都崇尚華夏文明,都在思想意識上履道認宗。沒有這個強大的倫理基礎,你讓他們試試,可不可以長久地推行他們的皇權。就這個歷史緯度看,蒙滿的入主中原,本質上就是其他民族對中原文明的一個皈依。你們說,到底是誰服了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歷史上把蒙滿等民族納入中華民族的一個深層原因。所以現在很多人妄議,如果日本人怎樣怎樣,也可以像蒙滿一樣具有歷史統治的合理性,這種背離了歷史邏輯的歷史假設觀,其實非常幼稚可笑。
遵循了他們的古老的養鷹原則——鷹餵飽了就飛走,餓了就跑過來找他們。所以,為了想辦法讓大多數漢族人在溫飽線上掙扎是最好的讓她們投靠自己的選擇。人們為了生存餵飽自己,而免了奔波勞苦,就沒有什麼時間去思考反抗啊、權利啊、統治階級是什麼人來統治的事情,而且上層的統治者手裡還掌握著多餘資源可以利用發揮很大的作用……你懂得太多了!漢人心胸寬廣,也是禮儀之邦。漢人總想把權力交給少數民族的人掌握大權,最怕少數民族的人胡來,因為少數民族的人心胸狹隘,都是半野人出身,又不懂禮儀又沒文化,所以,國家的權力是絕對不能讓少數民族的人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裡。當然,除成吉思汗以外。鐵木真可是三千年以裡第一個文武兼備的偉人中的大偉人。
八旗制度類似於資本運作,以小控大,玩轉天下。滿蒙漢各八旗,首先是滿人打鐵自身硬,滿洲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其次是滿蒙通過聯姻達成一致行動人協議,滿人從而得到八旗絕對控股權。明朝末代皇帝儘管勵精圖治,但為人嚴苛,心胸狹隘,致使軍心喪失,硬生生把帝國棟梁推到敵人懷抱。滿人從地方自治政權,進而入主中原,天時地利人和,諾大個華夏民族淪為蠻夷奴隸,可嘆!逝者已去,今者足戒!
漢人政權明崇禎帝和大順闖王李自成共同消滅了大明帝國。吳三桂,皇太極只是明滅的加速器。軍伐吳三桂手握百萬重兵,剿滅了各級明地方政權。小孩皇帝永曆基本上無兵可用,清政權已經比南明強大幾百倍,明政權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大清帝國的建立,更有利中國境內各民族一體化,有人總懷狹隘民族的觀,看待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政權,我們看看元人服裝,幾乎相近,使用漢文,講漢語。清人是漢文化一步光大。他們有很多落後的一面,在全國沒起主導作用。在祖國的發展中,他們都融入了中國人民當中。
太有才,講得好!強者與強者競爭,弱者與弱者拔刀相向,籠絡:分子作為口舌,上層利益保全了,下層還依附上層,物資控制,思想控制,人格控剩,使民眾的眼睛被遮蔽,向他們歌功頌德,才是最可怕的。如反對加以酷刑,而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有能為,有才華的人都這樣了,那沒有知識的小老百姓能講什麼呢?最好玩弄的就是平民百姓!政治手腕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