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大退步?滿清奴隸制害人不淺

2020-12-09 騰訊網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皇權專制達到了頂峰。也有人說因為元清並不是漢人建立的政權,所以還有「崖山之後無中華 ,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但無論哪個說法,總歸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元清兩朝的統治,確實給中華文明和漢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滿清入關以後,竟然繼續延續了他們的奴隸制文化,清朝也可以稱作封建奴隸制政權了。

在中國歷史上,實行奴隸制那就得追溯到遙遠的公元前,春秋戰國之前了。清朝處在一個很關鍵的時代節點,這個在西方國家不管從政治、文化、經濟、軍事、工業都突飛猛進的時候,竟然又實行起幾千年前的奴隸文化,晚清落後挨打的屈辱史也是必然的。

在清朝生活的老百姓是很痛苦的,因為做人最起碼的人格尊嚴都被剝奪了,那是一種在統治者高壓之下,深入骨髓的奴隸制文化。從官員到平民,社會各個階層,無一不被這種文化深深影響。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那就得從滿清入關之前說起。

滿人在入關前,一直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雖然他們打仗打得風生水起,很快就拿下了中原大地,但在滿清內部,仍然保持著濃厚的奴隸制文化氛圍,主奴之間的差別很大,等級也非常嚴格。他們在建立滿清政權之後,依然延續了這種原始的文化制度,並且讓漢人遭受了巨大的迫害。

滿人在佔領北京的第二天,就發布了剃髮令,要求漢人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頭髮剃掉,也因為剃髮還發生了揚州大屠殺等,死傷無數漢人的事件。這就是奴隸制,平民不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剃髮屠殺之後,滿人又開始大量圈地。圈地的方法也很原始,滿族的王公貴族在規定時間內,騎著馬跑,馬能跑到最遠的地方,就是你封地的邊界。據史料記載:當時通過跑馬圈地獲得最多領地的就是攝政王多爾袞,這個讓漢人痛恨的人,剃髮令也就是他主要實施的。

漢人無緣無故的被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清政府為了掩人耳目,曾一再聲明說:被圈佔的土地是明朝的皇莊、王莊、官田和無主荒地。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剛開始確實是只圈「無主荒田」,但後來不論有主無主,一律圈佔。被圈佔了土地的百姓,立即陷入了背井離鄉、家破人亡的悲慘局面。而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從土地的主人變成滿人的奴隸,替他們耕田種地。

再說說清朝獨有的「包衣」,「包衣」這個詞源於滿語,用漢語翻譯過來就是家奴的意思。早年在努爾哈赤時代,滿人攻克瀋陽後,就有大量漢人被俘虜,成為滿人的家奴。包衣制度跟印度的種姓制有些相似,永遠不能翻身,就是一日為奴,終生都為奴,而且後來的子孫也世世代代也為奴。

我們經常看一些清宮劇,裡面的大臣都以自稱奴才為榮,這讓人很不理解。在現代人的語境中,一般認為「臣」的地位,怎麼都要高於「奴才」,因為「臣」還是帶著官銜的,奴才就是最低等的人了。實際上不然,在滿清,即便是一品大員,只要是滿臣,也要自稱「奴才」。說自己是皇家的「奴才」,不但不讓自己掉價,反而顯得自己與皇帝是「一家親」,這樣更顯的尊貴,更顯得自己跟皇帝親切,「奴才」在清朝竟然成了香餑餑。

如果朝廷大臣需要給皇帝上奏章,滿人官員就會在奏章裡面自稱奴才,漢人官員就要自稱為臣,如果弄錯就會有大麻煩。乾隆年間,有個名叫天保的滿臣,他與漢人官員馬人龍一起上了個奏摺。最後署名的時候是兩人一起籤名,因天保的官位較高,所以他的名字寫在了馬人龍前面,署名就是「奴才天保、馬人龍」。乾隆一看,大為惱火,認為馬人龍用詞嚴重不當,本想直接把馬人龍革職打入地牢,後經眾多官員勸說,考慮到他跟天保一起上奏,確實情有可原,這才饒過馬人龍一命。但此事之後,乾隆規定凡是滿漢大臣一塊上奏摺,都要一體稱「臣」,不能再叫「奴才」。這並不是說乾隆覺得滿漢官員應該一視同仁,而是寧願讓滿族官員降低身份稱臣,也不允許漢人提高身份稱奴才。

在清朝,想當個奴才都這麼難,而且還以自己是奴才為驕傲,可見滿清奴隸制對中國文化的迫害有多深。清朝皇帝認為,一個官員如果過於注重自身修養,過於在乎自身的名譽,就會妨礙他全心全意地為皇帝服務,妨礙他成為一個聽話的奴才,為了徹底把大臣改造成奴才,雍正皇帝甚至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大臣不但不能圖利,也不能好名,否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後來清朝的官員,久而久之,很多大臣就乾脆不做思想者,只做執行人,只聽皇帝的,做一個既聽話又沒思想的奴才,去迎合皇帝的喜好。從平民到官員,滿清皇帝算是做了一次徹底的洗腦和改變,讓整個社會完全墮落了。

這些措施說白了就是滿清統治者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鞏固自己的皇權。在滿清入關實行的一系列措施後,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漢人反滿情緒一直在減弱,這從康熙南巡就能看出來。在1684年第一次南巡時,康熙還很顧忌漢人的感受,特意繞開了揚州、嘉定等這些發生過激烈民族衝突的地方,到了1699年第三次南巡時,康熙已經不需要在行為上特別拘束了,可以自由選擇出行地。

但滿清皇帝也清楚,無論漢人的反滿情緒怎麼減弱,也不可能徹底根除。那些以宗教為噱頭的秘密反清社團,更是屢禁不止,暴動時有發生。魯迅先生一生痛恨國民的劣根性,尤其是對一些國人身上的「奴性」深惡痛絕。他不斷的在自己的文章中對「奴性」進行批判、諷刺,希望能罵醒國人。而且他認為,國人表現出來的奴性,跟滿清二百多年來的統治,有很大關係。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盛世裡 最恐怖的地方 進去後生不如死
    在古代刑法有許多的酷刑,亂世當然是最恐怖的,寧為盛世犬,不為亂世人。五代十國,南北朝時期,三國時期,都是著名的亂世。但是,在盛世,也有數大恐怖的時期,也是人人自危,今天我們聊聊中國歷史四大盛世中最恐怖的地方。
  • 清朝為什麼滅亡?
    要不是那天瀏覽《地理知識局》公眾號文章,推銷中國社科院出版的四大本「清朝為什麼會覆滅」圖書,激起自己的好奇心,我是不會思考這樣問題的。 向來一個政權的覆滅不外乎軍事、經濟、文化、內外政動蕩,引起的政治覆滅,清朝覆滅也不例外的。但是作為「三千年未有大變局」的清朝覆滅,還是有一些獨特覆滅的原因。
  • 辮子是滿清對付漢人最厲害的招數:1645年7月21日清朝頒布剃髮令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645年7月21日:清朝攝政王多爾袞頒布剃髮令,令所有漢族男性剃掉他們的額頭和剩下的頭髮,使他們變得跟滿族人一樣。滿清對於漢人的統治為什麼能維持200多年,而蒙古人不到100年就被趕跑了?
  • 電視劇中的殭屍,為什麼都是清朝官員打扮?答案讓人心驚!
    電視劇中的殭屍,為什麼都是清朝官員打扮?答案讓人心驚! 殭屍作為一種已經死去的事物,所以把他跟死亡聯繫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古代時期的民眾大多都有著當官的夢想,但是很多人由於能力有限基本跟官場沒什麼關係。
  • 當年滿清用了什麼方法,成功鳩佔鵲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統治下的清朝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滿清作為統治者,在剛入關時算上男女老少,總人口不超過三百萬,然而就這幾百萬人,卻統治了幾千萬的漢人。
  • 中國古代有個上古時期,這到底是指的什麼時候?
    中國古代有個上古時期,這到底是指的什麼時候?文|薦文史上古時期,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我們一般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是從五帝時代開始算的,但是其實在西周之前的夏商這些都是缺乏文字記載的,特別是夏朝迄今為止也沒有任何的考古發現,所以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根本不承認夏朝的。那麼在這之前的五帝時期就更不用說了。歐洲歷史書上一般把從最早國家的出現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段歷史叫上古史。歐洲在這段時期處於奴隸社會,所以也把上古社會說成奴隸社會。
  • 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塊小金牌?
    在很多清宮劇當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樣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塊小金牌。那麼,這塊小金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是有特殊的意義,還是只是為了美觀呢?古代帝王,因為身份尊貴,穿衣服飾必須彰顯帝王威嚴。清朝自入關以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
  • 清興明亡,中國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只有一點清朝貢獻巨大
    這也是為什麼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明朝能夠立馬緩過來打贏北京保衛戰的原因。而乾隆更加狂妄說「天下繫於朕一人之身,責無旁貸」。這就真的表示國不可一日無君,沒有皇帝大臣都不敢拿主意了。不過也有優點,他將封建制度推向巔峰,皇權就是一切,不會有明朝的權臣權閹等擾亂朝政了。很多人都說清朝無昏君,那是因為皇權至上,皇帝昏庸,國家就完了,所以清朝對皇子的培養很是重視。
  • 清朝早期埋下了什麼禍根?為什麼它註定滅亡?
    至此之後滿清徹底地站在了漢族的對立面,由於對漢族的畏懼,不允許漢人進入權力高層,同時開始文字獄,以絕後患。漢族的反抗以及區域的強大,讓清朝好幾代君主都坐立不安,特別是雍正晚年對漢人的戒備心越來越重,從而導致大興文字獄,乾隆接班後更是為了鞏固滿清文化,清除漢文化而焚燒大量不符合滿清文化的書籍。
  • 薛鍾琪,三朝武臣巨擘,被譽為大清朝第一常勝將軍!
    在中國冷兵器時代,徵伐戰亂年代都會誕生不少的英雄豪傑或是一代名將,名將常有而常勝將軍不常有。在滿清入關之時,八旗兵勇鐵騎能徵善,不乏有多爾袞、多譯、豪格等能徵善戰之人。但是說到清朝第一常勝將軍,卻不是滿蒙八旗,而是一個漢族將領——嶽鍾琪。
  • 明清理學的發展比較:清朝取代了明朝,應為華夏的退步
    清朝取代明朝,是不是阻礙了中國發展,進步還是退步,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明清理學發展來看,卻可以管中窺豹。所謂理學,中心觀念是「理」,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南宋時期,理學開始出現,明清蔚然大觀,但明朝與清朝的理學發展卻大不一樣,通過比較明清理學的發展,可以看到清朝取代明朝,實乃華夏的不幸。
  • 清朝取代明朝,進步還是退步?明清理學發展對比揭開謎團
    清朝取代明朝,是不是阻礙了中國發展,進步還是退步,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明清理學發展來看,卻可以管中窺豹。所謂理學,中心觀念是「理」,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南宋時期,理學開始出現,明清蔚然大觀,但明朝與清朝的理學發展卻大不一樣,通過比較明清理學的發展,可以看到清朝取代明朝,實乃華夏的不幸。
  • 八千斤重炮竟打不過英國一桿槍,清朝重炮實在是火炮中的恥辱!
    明朝末期,中國從西方引進了紅夷大炮,到了清朝被改名「紅衣大炮」,這種炮在清朝一直都在造,名字越來越好聽,什麼「神威大將軍」「神武大將軍」,重量越來越重,什麼八千斤炮,一萬斤炮,可火炮的性能卻一代不如一代。清軍入關後,以紅衣大炮破潼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即把炮口瞄向偏安一隅的南明。揚州之戰,攻守雙方都動用了火炮。
  • 揭秘清朝末年駭人聽聞三件的怪事,滿清不滅天理難容!真是喪心病狂!
    我國歷史上第二個殖民地偽政權——清朝(第一個是蒙元)就是這樣。清朝末期,滿清殖民地偽政權滅亡前夕,中國發生了三件匪夷所思的事件。這三件事發生之後,清朝隨即就滅亡了,實在是讓人慨嘆不已。但是,在清朝晚期,《馬關條約》的籤訂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就連很多大清官員都毫不知情。
  • 「貴賤異獄,法外用刑」,中國古代的監獄是什麼樣的?
    監獄的產生與發展:「圜土」、「囹圄」、「獄」、「監」中國古代監獄制度由來已久,自有國家開始監獄就已經出現了。古代監獄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個時期,從夏朝的「圜土」監獄,到1903年清朝末期進行獄政改良,前後近4000年歷史。夏商周時期:起源中國最早的監獄是伴隨著古代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而誕生的。當時的人們將其稱為「圜土」。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作為中國人的後花園,歷史上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伯利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但雖然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中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對西伯利亞進行過有效的管轄,即使被劃入版圖的黑龍江流域,中國對當地的管理其實也是很疏鬆的。那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這主要和西伯利亞惡劣的氣候有關。西伯利亞地處亞洲北部,緯度較高,所以氣候較為寒冷。
  • 多名清朝皇帝感染的天花,中國人竟早已發明了疫苗
    我們的都知道,在古代醫療衛生條件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傳染病是很難得到治癒的。而天花這種通過飛沫和解除傳播的疾病,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有幸患病後痊癒的人,卻是可以終身免疫天花病毒的。接種天花疫苗,俗稱種痘,很多年紀稍大的人,小時候都有過接種的經歷。而正是因為全面有效的疫苗接種,天花目前是唯一被人類消滅掉的傳染病了。但是清朝皇帝就沒那麼幸運了。從清朝建立開始,有數位皇帝感染過天花,其中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正是死於天花。同樣慈谿皇帝的兒子同治皇帝,也是由於天花而死(有傳是死於梅毒)。
  • 近代和外國人合影最多的滿清大臣,每一張合影都是歷史的屈辱
    歷史有很多罪人,說起這位滿清大臣我們很多人都恨的牙痒痒,他籤署很多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他背負著整個滿清的黑鍋。滿清大臣李鴻章是清朝後期的重要人物,領導洋務運動希望拯救存亡之際的清朝,卻只能在人生的後期在一張張屈辱的條約上籤上大清的名字,留下的一張張影響更是成為歷史的屈辱。
  •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遇見列強入侵會怎樣?大清簡直渣渣!
    但分析清朝為什麼不行就可以得出答案:滿清在洋大人來了後知道在中國住不下去了,太平天國後,滿清權貴們的中心任務就是「安全的退出中國,避免被漢人報復屠殺」;1 慈禧主動向八國宣戰,想利用洋人軍隊大量殺死漢人,結果李鴻章等「東南互保」,讓漢人沒做成滿人的替死鬼
  • 中國歷史上的幾個罪人,令中國倒退數百年,第3個是最可惡的
    歷史上有3個人可以說是罪惡滔天,因為他們的存在,致使中國前進的腳步受到阻礙,讓中國倒退數百年,同時也使得國家和民族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而且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為清朝做了很大貢獻,可是就是這樣卻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滅,辜負了崇禎皇帝對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