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2021-01-15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西伯利亞,位於亞洲北部,是一片面積遼闊、物產富饒的土地。作為中國人的後花園,歷史上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伯利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但雖然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中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對西伯利亞進行過有效的管轄,即使被劃入版圖的黑龍江流域,中國對當地的管理其實也是很疏鬆的。那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這主要和西伯利亞惡劣的氣候有關。西伯利亞地處亞洲北部,緯度較高,所以氣候較為寒冷。西伯利亞地域溫差很大,越往北越冷,不過即使最溫暖的南部,氣候也是非常寒冷的。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冬天氣溫普遍在零下二三十度,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區能達到零下六七十度,暖氣管道都能凍裂了。我們都知道東北冷,但西伯利亞比東北還要冷,而且冷得多。可以想像一下西伯利亞有多冷,環境有多惡劣。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以當時的生產和禦寒能力,普通人到西伯利亞根本生活不下去,僅僅當地零下幾十度的氣溫你就扛不住。即使已經適應當地環境的土著部落也只能在西伯利亞南部活動,過著非常艱苦單一的生活。

同時,由於氣候寒冷,光熱不足,所以西伯利亞農業生產條件很差,絕大部分地區都不具備農業生產條件。即使條件好一些的遠東地區南部,也只能種一些土豆、向日葵之類的耐寒作物,而且只能一年一熟,如果遇上霜凍等天氣,很可能會顆粒無收。這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是不可想像的。當時可沒有現代大棚技術,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耐寒作物,如果想在西伯利亞立足只有兩條途徑。一種是像當地的土著居民一樣過原始的採集、漁獵和遊牧生活,一種是從內地千裡迢迢的向當地運糧食。毫無疑問,哪一條都行不通。中原王朝的核心在中原和江南地區,有的是肥沃的土地,連臺灣和海南都懶得開發,別說荒涼寒冷的西伯利亞,就是白給都不要。

由於中原王朝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所以他們一直沒有向西伯利亞擴張。實際上,大部分中原王朝也沒有能力向西伯利亞擴張,因為中間隔著強大的遊牧民族。即使中原王朝徵服了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由於無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管轄,所以和西伯利亞並沒有多少交集。也只能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他們才會把西伯利亞無意的帶到中國的版圖。但對於遊牧民族而言,他們同樣對寒冷荒僻的西伯利亞不感興趣。否則他們不會千方百計的想要南下,因為西伯利亞環境太惡劣了。當然,雖然遊牧民族不感興趣,但畢竟他們仍然有一些部民在當地活動,當地的土著居民也表示臣服,所以理論上來講,西伯利亞也算是他們的屬地,起碼可以稱得上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直到俄國人到來,西伯利亞一直是這種情況。

在俄國人到來前,西伯利亞中部和西部散居著大量的遊牧和漁獵民族,其中主要是蒙古人,包括準噶爾、杜爾伯特、布裡亞特等等。而東部稀疏的分布著索倫、楚科奇、雅庫特等一些土著部落,雖然這些部落人口不多,但活動範圍很大,往往一個幾百人的部落活動範圍可達數萬平方公裡。但不管怎麼說,他們也算是西伯利亞的主人。不過有個地方比較特殊,那就是西伯利亞的東南亞,因為那裡屬於中國的領土,歸清政府管轄。清政府控制著貝加爾湖到外興安嶺以南的遼闊土地,在控制線的外圍還有很多依附於清政府的部落。實事求是的說,直到清朝前期,中原王朝在西伯利亞的實際控制範圍僅限於西伯利亞東南部的貝加爾湖和外東北一帶。不過雖然中國控制的外東北和貝爾湖地區只有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卻是整個西伯利亞最溫暖溼潤、最適宜居住的地區,所以才會遭到俄國人的覬覦和垂涎。

不過這種宜居和富饒也只是相對的,因為即使外東北也遠遠不能和溫暖富庶的中原和江南地區比,否則滿清不會舉族入關,把偌大的東北搞得和無人區一樣。主要是中原的花花世界太好了,所以滿人連老家都不要了也要向南遷徙。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願意在條件惡劣的山溝溝裡討生活。說白了,就是南方的條件更好,所以對北方遊牧和漁獵民族的吸引力太大了。其實俄國人也是如此,他們為了財富和土地向東擴張,雖然他們佔領了遼闊的西伯利亞,但他們也在西伯利亞不適應,也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他們也希望尋求更加溫暖肥沃的土地。西伯利亞條件太惡劣了,所以他們才會千方百計的入侵黑龍江流域。而清政府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所以別說西伯利亞,即使東北他們都不願意待,因此便宜了俄國人。在西伯利亞冰天雪地流浪的俄國人見滿人舉族入關,所以他們趁虛而入,一步步佔領了外東北。

實際上,俄國人的目的遠不止於此,他們的目標是更加溫暖富庶的東北和內地,所以才有了瘋狂的「黃俄羅斯計劃」。如果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成功,俄國人還會繼續南移,他們也會對西伯利亞不屑一顧。只是由於清朝中後期由於形勢所迫清政府解除了邊禁,很多百姓為了生存闖關東,充實了東北的人口,才阻止了俄國人南進步伐,使得俄國人沒能吞併東北。日俄戰爭後,俄國人被趕回了遠東,所以塌下心經營外東北。至於西伯利亞,也不過是二戰後,由於發現了油氣等資源,俄國人才開始重視的。否則,西伯利亞還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說到底,就是中國的條件太好了,所以沒有必要也沒有動力去向西伯利亞擴張,滿人連老家東北都不要了舉族入關,他們更不可能會對西伯利亞感興趣。如果西伯利亞像中原和江南那樣溫暖富庶,早就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了。

參考資料:《雅克薩之戰歷史回顧及啟示》、《尼布楚條約》、《十七世紀俄國在西伯利亞的管理》、《關於俄國徵服西伯利亞問題的研究》、《俄國史》

相關焦點

  • 中國歷代王朝為何都不往西伯利亞拓展空間?
    如果仔細去翻看中國古代史,自然就會發現中國歷代王朝,版圖面積是不斷拓展的。原先只是侷促在黃河中下遊,漸次往東北、南方和西北等地發展。由此逐漸構建了中國的領土。不過很多人都會發現,那就是西伯利亞並不在內。問題在於,大多數王朝,為何對西伯利亞都沒啥興趣。
  • 地圖看世界;苦寒之地西伯利亞
    儘管西伯利亞冬季酷寒,但卻是古代許多強悍少數民族的搖籃。 匈奴、鮮卑、突厥、韃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種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 如今西伯利亞人口約3789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
  • 從地理角度上看,為什麼「佔據」西伯利亞的是俄羅斯,不是中國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從地理位置上說,我國位於西伯利亞以南,俄羅斯位於西伯利亞以西,中俄都和西伯利亞相鄰,但是中國距離西伯利亞更近一些,但最終俄羅斯佔據了這片土地,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一從地理角度來看,俄羅斯跟西伯利亞處於同一緯度,氣候類型基本一致。
  •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有關於土地爭奪的戰爭有很多,就拿中國來說,國土面積是比較遼闊的,正因如此很多的西方列強,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才會踏上中華大地。除了中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之外,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也是特別豐富的。況且在當年美國在這眾多的國家裡面稱得上是其中的大哥大。回顧歷史,中國的國土面積在當時也是有機會不斷擴大的,並且這個地方就是西伯利亞而西伯利亞所佔的總面積已經達到了俄羅斯的75%。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遭遇,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那樣的厄運?
    言歸正傳,西班牙人徵服美洲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傳染病,而同為歐亞文明的中國,傳染病早就有了上千年的交流。19世紀初年中國社會發展水平大致17世紀-18世紀早期西歐水平,跟英國差個100年左右,部分技術(比如煉鋼法)甚至還比西方先進。
  • 人類史上十大超級帝國,其中8個版圖橫跨亞歐非,個個超越美國
    亞述崛起的時候,中國處於東周列國爭霸時代,而其它的古老文明王朝埃及帝國早已成明日黃花,巴比倫尼亞已經四分五裂,東方的米底和波斯尚未興起。亞述帝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公元前639年,亞述巴尼拔攻陷埃蘭首都蘇撒,亞述的版圖達到空前絕後:東臨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岸,北達高加索,南接尼羅河,成為世界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而接棒亞述帝國的是波斯帝國。
  • 西伯利亞考古學的濫觴
    諸如小麥、黃牛、綿羊、馬以及冶金術在中國的出現,可能均與往來於歐亞草原上的古代人群有關,中國的黍等也通過草原通道傳入西方。並且,發生在歐亞草原上的重要歷史事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中華文明發展不竭的動因之一,亦已成為史學家的共識。因此,近年來利用境外歐亞草原的考古材料解決中國考古問題,甚至是專門針對境外歐亞草原考古的研究成果,在國內不斷湧現。
  • 【地理視野】從地理角度看,為何佔據西伯利亞的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
    當初的俄羅斯在烏拉爾山以西,和我國隔著茫茫西伯利亞,亞洲、特別是東亞的事,歷來都是中國說了算,周邊一圈藩屬國,都維中國馬首是瞻。但最終佔據西伯利亞的卻是俄羅斯,而不是我們中國。 從地理角度看,我國位於西伯利亞以南,俄羅斯位於西伯利亞以西,中俄都和西伯利亞相鄰,再加上這片廣闊的地區基本沒有人煙
  • 亞洲一國家,主動請求成為中國版圖一部分,統治者請求入中國國籍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被稱之為天朝,在軍事、經濟、文化、科技、領土都位列世界前位,每年附屬國都要向中國朝貢,一直到清末時期,由於統治者的腐敗、懦弱、無能讓中國成為各國的笑柄,被各國欺壓,被稱為睡不醒的巨龍。
  • 被中國古人忽略的地方: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題:中國人眼中的北方,到戈壁就是盡頭了,但更大的北方,是西伯利亞,為什麼會被中國古人選擇性忽略呢?大北方有什麼?而實際上,大北方還包括森林密布的西伯利亞和北冰洋,這是一片陌生的區域,其間有水量和長江匹肩的葉尼塞河、勒拿河(黃河相比就是一條小河),深度和面積、水量都是世界級的貝加爾湖。這樣多的水,完全可以北水南調。
  • 中國歷代客觀的版圖一覽:明朝的新地圖值得欣賞
    夏商形勢西周地圖,目前國內大多數都是繪製了西周分封地圖,沒有畫西周的版圖。小編認為,西周地圖大概是商朝區域加上關中一帶,漢陽諸姬組成的版圖。而楚國、徐國等南方民族長期和西周為敵,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都長期徵伐楚國和徐國,兩國也長期稱王,和周王並列。因此,小編認為這不算是西周版圖。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詳細情況如下:根據史書記載,唐朝的版圖空前遼闊四個方向的起止是: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也就是西部抵達鹹海、阿富汗;北部在滅亡突厥後已經抵達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北部區域;南部把交趾納入國土;東部佔據朝鮮半島的大部區域。
  • 即將消失的文明:擁有中國血統的西伯利亞人為何不是炎黃子孫?
    導讀:即將消失的文明:擁有中國血統的西伯利亞人為何不是炎黃子孫?對於許多人來說,西伯利亞人簡單而冷漠,而事實上他們非常不同,在他們冷漠在外表下,隱藏著開放而慷慨的靈魂。這些人從來不會將某人置於險境,這是粘附在基因層面的。
  • 我國版圖最大的朝代,為什麼卻不受人待見?只因沒有掌握話語權
    在我國的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由漢族作為統治者,只有兩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掌控了天下,一個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它是由滿族所建立的;另一個就是明朝之前的元朝,是由蒙古人所建立的。
  • 俄羅斯可以佔領整個西伯利亞,為何中國卻沒有佔領!
    原標題:俄羅斯可以佔領整個西伯利亞,為何中國卻沒有佔領!所以草原民族得勢的時候,亞洲內陸有自東向西的擴張趨勢;農業帝國掌握火藥的時候,亞洲內陸有自西向東的擴張趨勢;但只要沒出現工業革命,沒有鐵路,中國農業社會就不會有向北的擴張趨勢。所以,在農業社會晚期的火藥時代是俄羅斯向東拓土,而不是清朝炮隊駐紮西伯利亞。其實,亞洲還有一個地區的歸屬可以用類似的理論說明——西藏。
  • 尼泊爾強勢回應印度,將尼印爭議領土納入本國版圖,印度會服軟?
    據《印度時報》6月14日報導,尼泊爾聯邦議會眾議院在13日的表決大會上以258張贊成票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將與印度存在領土爭議的卡拉帕尼等地區納入尼泊爾新版的國家地圖。尼泊爾將卡拉帕尼通過立法的方式納入國家版圖,可謂是對印度強勢的反擊。
  • 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統一天下就是統一世界,不是郡縣便是藩國
    古代中國長期領先於世界諸國,為何不熱衷於對外擴張版圖?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絕然相反的回答。其一:古代中國熱衷於擴張領土,不然現在中國版圖怎麼來的?從夏朝到清朝,這段歷史,被稱為中國古代史。如果拿一張中國歷史地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國的版圖是不斷對外擴張,也是越來越大。其中漢唐元三朝的擴張最為瘋狂,滅國無數。中國近現代的版圖是由清朝奠定的,清朝不到三百年的歷史,其中擴張史就佔了一半,到了乾隆時期才確定了版圖,沒有再對外擴張。而之所以沒有對外擴張,原因自然是清朝已經在不斷地衰弱。清朝與沙俄瓜分中亞、瓜分蒙古的歷史事件,在大航海時代是很重要的歷史。
  • 版圖專題丨中國的管轄海域
    版圖專題丨中國的管轄海域 2020-05-15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牧民族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他們是中國古代持續前進的動力
    中國古代歷史,也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相互鬥爭、交流、融合的歷史。長城上下,留下了大量屍骨,也見證了雙方互市的熱鬧場景。極端的人認為,遊牧民族的存在拖累了中原王朝,是許多王朝垮臺的重要原因,遊牧民族入侵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的確,民族之間的鬥爭就是血與淚。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遊牧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 從地理方面,中國古代皇帝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呢?
    古代華夏族將世界稱為天下,認為「天圓地方」,自己處在方形天下之中,所以自稱「中國」。自秦以後,由於中央統治力量的輻射力量有限,漢武帝再雄才大略也只能派張騫通西域,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隋唐時期,中國版圖再次遼闊,唐代將領一度從吐蕃借兵徵服了北印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