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王朝為何都不往西伯利亞拓展空間?

2021-01-15 張杰談史

如果仔細去翻看中國古代史,自然就會發現中國歷代王朝,版圖面積是不斷拓展的。原先只是侷促在黃河中下遊,漸次往東北、南方和西北等地發展。由此逐漸構建了中國的領土。不過很多人都會發現,那就是西伯利亞並不在內。

問題在於,大多數王朝,為何對西伯利亞都沒啥興趣。甚而至於蒙古帝國及後來的元朝,我們看到的地圖似乎是包含著西伯利亞,但實際上他們對這裡的統治,也只是口惠而實不至。這也就說,中國歷代王朝基本就沒有向西伯利亞努力去拓展空間。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西伯利亞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寒冷。這一點從中國的古籍中其實也有所反映,西伯利亞不是在下雪就是在化雪,說的有些誇張但是實實在在反映了西伯利亞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屆政權可能向南發展,可能向西發展,也可能向東北方向發展,卻幾乎沒有直接向北深入發展的案例。

有人會提出質疑,說中國喪失了這個機會,讓俄國佔了便宜,其實這一點也不盡然。沙俄對中國的侵略,其實都是沿著中國實際控制領土的北延,而遼闊的西伯利亞,其實就是在俄國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很莫名其妙被他們據為己有。因為當時中國對領土的概念和俄國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從沙俄到蘇聯,再到俄羅斯,哪個政權在西伯利亞的發展都相當落後,畢竟人少,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獲取資源也很難。這樣一來,包括現在的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開墾都存在很大問題,這就不用說古代的中國,如何開發此處,難度顯然不小。

冷和資源難以開發這兩者之間顯然存在著正相關關係,正因為這兩點,直接導致了這裡並非人類良好的居住環境,也不適合開發。

所以,中國歷代王朝也是在考慮到若干因素前提下,才沒有去西伯利亞拓展空間。

相關焦點

  • 中國歷代王朝更迭的背後 與這一變動密切相關
    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中國朝代更替非常頻繁。對於歐洲的王朝來說,他們的朝代很少更迭,可以千年不換,為何中國的王朝基本上都很難存在三百多年,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王朝頻繁更迭的背後,通常被總結為土地兼併、吏治崩壞、官逼民反、外敵入侵、帝王荒淫等原因,但現代科學家發現,歷代王朝更迭的背後,幾乎都存在一個共性,還真有一個「天命」的原因。01關於王朝更迭的原因,古人早已深度研究這一問題,最廣為人知的是「天命說」與「五德說」。
  • 俄羅斯可以佔領整個西伯利亞,為何中國卻沒有佔領!
    原標題:俄羅斯可以佔領整個西伯利亞,為何中國卻沒有佔領!所以草原民族得勢的時候,亞洲內陸有自東向西的擴張趨勢;農業帝國掌握火藥的時候,亞洲內陸有自西向東的擴張趨勢;但只要沒出現工業革命,沒有鐵路,中國農業社會就不會有向北的擴張趨勢。所以,在農業社會晚期的火藥時代是俄羅斯向東拓土,而不是清朝炮隊駐紮西伯利亞。其實,亞洲還有一個地區的歸屬可以用類似的理論說明——西藏。
  • 土地與歷代王朝的興衰,有因果關係嗎?專家:結果是必然的
    土地與歷代王朝的興衰,有因果關係嗎?專家:結果是必然的任何文明都是建立在物質上的,王朝的循環表現為一種經濟過程。但好景不般不長,每一朝代在前幾任皇帝之後,由於缺乏有效的貨幣制度和商業法律,稅收無論是提取量還是在其現有制度維護上,都開始遇到許多困難,以至到王朝後期,都面臨開支超過稅收的困難局面。自耕農劇減。中國歷代王朝更換的基本動力,就是農民起義。
  • 宋代經濟實力強勁,是唯一完全募兵制的王朝,為何卻是最弱朝代?
    農業手工業尤其商業上的迅速發展,使歷代王朝望而卻步。在海外貿易達到頂峰時,它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做過生意。宋代財政收入最高的是六千多萬貫,光是稅收就佔到了70%。因此,宋代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王朝。然而,綜合國力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卻說是最弱的朝代,其原因在於其中的制度。宋代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完全實行徵兵制的王朝。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冬天氣溫普遍在零下二三十度,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區能達到零下六七十度,暖氣管道都能凍裂了。我們都知道東北冷,但西伯利亞比東北還要冷,而且冷得多。可以想像一下西伯利亞有多冷,環境有多惡劣。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以當時的生產和禦寒能力,普通人到西伯利亞根本生活不下去,僅僅當地零下幾十度的氣溫你就扛不住。即使已經適應當地環境的土著部落也只能在西伯利亞南部活動,過著非常艱苦單一的生活。
  • 現代科學證明,中國王朝興衰的背後,還真與的「天命」有關
    與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國歷史尤為豐富,每隔數百年就會出現王朝更迭,治亂循環,猶如魔咒的輪迴一樣,尤其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中國歷代王朝壽命鮮能超過三百年。王朝頻繁更迭的背後,通常被總結為土地兼併、吏治崩壞、官逼民反、外敵入侵、帝王荒淫等原因,但現代科學家發現,歷代王朝更迭的背後,幾乎都存在一個共性,還真有一個「天命」的原因。
  • 中國跟俄羅斯領土接壤有很多,可為何寒流侵害都從西伯利亞來?
    中國跟俄羅斯領土接壤有很多,可為何寒流侵害都從西伯利亞來?相信大家近幾年或多或少都有聽到過西伯利亞這個地方是在近代以來,因為這個地方豐富的能源和歷史問題,成為一個人們心中波瀾壯闊的寶地。但其實早在19世紀之前這個地方可以說除了寒冷,剩下的也只有寒冷。
  • 簡單介紹~中國歷代王朝順序列表及簡介
    但對劉邦來說,推翻秦朝只是暫時性勝利,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與西楚霸王打了五年,在公元前202年統一天下,建立西漢王朝。劉邦起兵三年,在位11年,做了四年漢王,七年皇帝,當皇帝啊並不輕鬆,因為異姓諸侯王嚴重威脅漢朝。直到劉邦去世那一年才徹底平定。東漢光武帝劉秀22年起兵,三年後建立東漢王朝,和劉邦建立西漢政權一樣,只用三年,都是自帶外掛的帝王。
  • 歷代王朝中,為何只有清朝不立太子,看完發現清朝統治者真聰明
    太子作為儲君,是皇帝的接班人,在封建王朝來說地位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皇帝親政之後,都會設立太子。即使自己不想立太子,大臣們也會催皇帝立的,畢竟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所以歷朝歷代都會對立太子非常重視。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王朝都是有太子的,有些王朝就沒有太子,比如清朝。清朝是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唯一不立太子的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這是清朝的前身。
  •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都在300年上下,為何唯獨漢朝超過了400年?
    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經歷了像秦、漢、唐、明、清這樣的大一統王朝,也經歷了像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偏安一隅如此的分裂格局。
  • 中國歷代藏書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歷代帝王都很重視藏書文化,周朝的守藏室,漢朝的麟麟閣,清朝的文淵閣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全面介紹我國歷代經典的藏書文化知識,使您對歷代的藏書文化有著更為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周守藏室之史」,這個「藏室」,就是周王朝皇室收藏圖書檔案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從孔子開始,圖書開始從官方傳入了民間,私人藏書便由此開始。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繳了大量的書籍,秦朝的藏書數量之多,已經遠遠超過了周王朝,而且文字的統一,也使書籍的抄寫和傳播更為方便。
  • 即將消失的文明:擁有中國血統的西伯利亞人為何不是炎黃子孫?
    導讀:即將消失的文明:擁有中國血統的西伯利亞人為何不是炎黃子孫?對於許多人來說,西伯利亞人簡單而冷漠,而事實上他們非常不同,在他們冷漠在外表下,隱藏著開放而慷慨的靈魂。這些人從來不會將某人置於險境,這是粘附在基因層面的。
  • 為何古代中國如此強大,卻沒像歐洲一樣開疆拓土,其實就三個原因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大部分統一的朝代都是領先與世界的,唯一能夠與中國抗衡的就是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但是他們都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即使是這樣,大部分中國的朝代的疆域基本都是固定的,很少有開疆拓土的,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磁北極加速往西伯利亞飄移?新數據顯示磁場「拔河」是主因
    磁北極正以異常快的速度向西伯利亞移動,變動幅度大到全球地磁模型提早更新,科學家無法解釋原因,於是地磁場即將反轉等種種推測不斷冒出。最近英國科學家分析歐洲太空總局Swarm衛星數據,發現加拿大與西伯利亞下方各有一處負磁通量區塊,磁北極加速飄移很可能就是兩方磁場拔河的下場。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此戰規模雖小,卻影響巨大,對中國和世界的格局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謂小仗改變了大格局。本文試圖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儘可能客觀地探討這場戰鬥的前因後果。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討論交流。這種方式著力不多,卻收穫很大。加之當時的亞洲北部地廣人稀,當地居民處於原始狀態,非常容易對付,因而其擴張過程所受到的抵抗甚微。 初次東進:1581年,秉承沙皇東進旨意的烏拉爾地區領主斯特羅甘諾夫,鼓動和資助因打家劫舍而被沙皇下令「追捕、格殺勿論」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等人,前去徵討西伯利亞汗國。
  • 中國亡得最冤的王朝,本是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卻因最強大而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王朝的興衰變化是很常見的。一個王朝的興起總是伴隨著另一個王朝的衰落,這個衰落的王朝最終只能滅亡。被毀滅的王朝幾乎都是因為太衰弱而被新興軍事力量打敗的。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是例外。他的毀滅不是因為自己太虛弱,而是因為自己太強。
  • 【地理視野】從地理角度看,為何佔據西伯利亞的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
    當初的俄羅斯在烏拉爾山以西,和我國隔著茫茫西伯利亞,亞洲、特別是東亞的事,歷來都是中國說了算,周邊一圈藩屬國,都維中國馬首是瞻。但最終佔據西伯利亞的卻是俄羅斯,而不是我們中國。,可以說西伯利亞的未來基本只屬於兩個國家,不是俄羅斯,那就是中國。
  • 日本天皇為何經歷千年不改,而中國朝代大多只能維持短短幾百年?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全國,他想將秦國的江山傳至千秋萬世無可厚非,結果傳到秦二世就亡了,真的是一個天大的諷刺,此後中國歷代的封建王朝壽命不過300來年,所謂的皇族,今天姓李,明天姓朱,少數民族也時不時過來湊湊熱鬧,雖然大家嘴裡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但誰都知道這只是個心理安慰。
  • 為什麼歐洲王室千年不變,而中國王朝不到三百年就要改朝換代?
    我國古代的朝代一直都在不斷的更替,這些朝代中,也很少有超過300年歷史的,但是歐洲王朝卻很少更迭,甚至是幾千年都不變,這是怎麼回事呢?首先要知道我國古代歷代王朝的基本國策都是重農抑商,所以也造就了古代的中國就是典型的農業大國,這樣的國情也決定了古代中國有太多的人口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古代農業基本都是靠天吃飯,沒有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也沒有現代化的農具,本來糧食產量就不穩定,如果一旦發生荒年,糧食產量不夠的話,政府必然就要開倉放糧,但是這都是在政府行之有效的情況下
  • 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
    了解三國史的都應該知道,最終統一天下的並不是曹、孫、劉三家,而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司馬家族。很多人認為統一天下的會是三國中的其中一個,可曹魏內部卻發生了變化,曹家用幾代人打拼而來的基業全部被司馬家族竊取,便是三國合而歸晉。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