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快速關注我們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既有廣闊的陸地,又瀕臨渤海(內海)、黃海、東海、南海及臺灣以東的太平洋等遼闊的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連成一片,呈東北—西南向弧形排列,環繞在我國大陸的東面和東南面。
渤海
渤海是我國最北端的海域,被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華北平原環繞,僅東部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是我國的內海,它是一個半封閉的大陸架淺海,海水平均深度約18米,面積約7.7萬平方千米。
渤海石油開採
黃海
黃海位於我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以北江蘇省啟東市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與東海分隔,西北以山東半島北端蓬萊角至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的連線與渤海分隔,為一半封閉的淺海,海水平均深度約44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
東海
東海位於我國大陸與臺灣島以及日本九州島和琉球群島之間,北與黃海相連,南以廣東省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的連線與南海分隔,是一個比較開闊的邊緣海,海水平均深度約370米,面積約77萬平方千米。
南海
南海位於我國南部,南接大巽他群島中的加裡曼丹島,東鄰菲律賓群島,西面是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南海海域遼闊,海水平均深度約1212米,最深達到5559米,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中國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包括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中國基於南海諸島主權擁有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中國瀕臨的海域示意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我國領海基線採用直線基線法劃定,由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組成。
我國於1958年9月4日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宣布中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裡,該規定適用於中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臺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
中國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裡。1982年12月10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牙買加開放籤字。中國作為締約國加入了該公約。1996年5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決定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同時,做了以下四點聲明:
(1)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2)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與海岸相向或相鄰的國家,通過協商,在國際法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劃定各自海洋管轄界限。
(3)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申對1992年2月25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第二條所列各群島及島嶼的主權。
(4)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領海內無害通過的規定,不妨礙沿海國按其法律規章要求外國軍艦通過領海必須事先得到該國許可或通知該國的權利。
我國毗連區為我國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為12 海裡。
我國專屬經濟區為我國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區域,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延至200海裡。
我國的大陸架是我國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從領海基線量起至大陸架外緣的距離不足200海裡,則擴展到200海裡。如果與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張有重疊的,在國際法的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以協議劃定界限。
海洋有豐富的資源,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為了緩解陸地資源日益減少的困境,許多國家把目光投向了海洋,把注意力轉到對海洋資源的控制上,並加強了對島礁、管轄海域、海洋通道的重視。這種對海洋權益的重視,使得各國在海洋上的爭奪日益激烈。
中國近海及其主要海洋資源分布示意圖
(文中所示地圖審圖號為GS(2018)3398號)
來源: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版圖專題丨中國的管轄海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