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太平盛世的時候,出現的人才一般都比較少;而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卻會出現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感覺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這些人才都潛藏起來了,而是集中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出現。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我認為主要是中國古代人才,具有特殊性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這裡所說的叱吒風雲的人才,都主要是一些政治人才或者軍事人才。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既是中國古代出現得最多的人才,同時也是中國古人最感興趣的人才。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是一個大一統的社會,而大一統的社會,最重視的就是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只有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大一統。
治國安邦,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大事,也幾乎成了唯一的大事。在人才的排位上,士農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士是讀書人,但讀書的唯一目的是為了當官,當官才是古人成功的標誌。
如果是在太平年代,當官的人才,其實他的才能不怎麼表現得出來。因為古代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只要官府不折騰,那麼民間老百姓就能夠安心生產,就能夠實現豐衣足食。如果當官的喜歡折騰,倒是可以幹出一番大事,青史留名,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在太平盛世中,風雲人物是不多的。
而在亂世之中,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卻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政治人才可以幫助君王組建一個能夠打天下的團隊。政治人才的能力越高,越能夠發現人才和團結人才,所組建的團隊就越厲害。比如秦末漢初的蕭何,他就能夠發現和團結非常多的人才,韓信就是他挖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劉邦有了韓信,因此最終才能夠打敗項羽,實現天下統一。三國時期,魏國的荀彧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包括戲子才、郭嘉等一大幫人才,都是他幫曹操網羅的。而曹操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政治人才,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主張,使得曹操的團隊非常厲害,最終能夠很容易地統一北方。
除此以外,軍事上出謀劃策的人才,在亂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出謀劃策的人才可以進行很好的戰略規劃和戰術安排。比如秦末漢初的張良,正是因為他給劉邦進行了很好的戰略規劃,因此,劉邦打天下的思路非常清晰,最終能夠打敗只知道猛衝猛打的項羽。還有陳平,他能夠幫助劉邦在戰場上隨機應變。劉邦能夠解除滎陽之圍,能夠解除白登之圍,都是依靠陳平出神入化的戰術考慮。
還有一些人才,深諳帝王統治,知道知道應該為帝王實現統治造勢。比如劉伯溫,他就通過把自己打扮成「半個神仙」,然後給朱元璋宣傳天道思想,讓朱元璋以及天下的臣民都相信,朱元璋才是真命天子,朱元璋獲得天下是受命於天。讓朱元璋也就能夠在眾諸侯中脫穎而出,獲得天下。
當然了,最重要的人才還是軍事人才,畢竟「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誰的拳頭大,誰有足夠的實力,誰就能夠獲得天下。所以軍事人才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是十分重要的。劉邦如果沒有韓信,他是不可能獲得天下的。劉備如果沒有關羽、張飛等等名將,他也很難打下一片天地。朱元璋的身邊,因為擁有常遇春、徐達等打起來很厲害的名將,這些名將的作戰能力,遠遠高於陳友諒的將領們,所以朱元璋能夠奪取天下。
當這些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出現以後,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就非常大。百姓對他們的事跡津津樂道,後世也就會出來各種演義小說、曲藝雜談等等,傳頌他們的故事。比如《三國演義》《說唐》《封神演義》《楊家將傳奇》《說嶽全傳》等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小說,所講的也都是這些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的故事。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由於中國古代最重視的就是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而政治人才和軍事人才在改朝換代的時候,能夠發揮最重要的作用,而又會被後世被津津樂道,因此我們才會覺得中國古代的人才,都集中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出現。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