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歪脖樹上吊死後,屍首呢,埋哪兒了?

2021-01-13 豌豆哥說歷史

01 皇帝之死

明朝崇禎十七年 (公元1644年) 三月十九日拂曉,皇帝朱由檢身邊只剩下太監王承恩一個人了,他們爬上了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到達山頂壽皇亭。在這裡放眼望去,只見北京城火把沖天,殺聲不斷。環顧四周,崇禎皇帝早已經絕望了。他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繩子,拴到了兩棵樹上,留下遺囑然後就自縊身亡了。這時的崇禎皇帝享年33歲。

兩天後,李自成安排找尋崇禎皇帝的人終於發現了這兩具屍體。並且報告了崇禎皇帝衣襟上留有的兩段文字: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貌恭,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第一段文字的主體意思是說,事到如今不是我皇帝無能,都是你們這些大臣給耽誤的;第二段文字是囑咐,官員們都要聽從太子指揮。

這樣,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正值盛年,就以掛在歪脖子大槐樹上的結局,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他自己也不知道的,隨同他終結的還有大明王朝277年的統治也到此結束了。他成了不折不扣的亡國之君。

02 死前的困獸猶鬥

崇禎皇帝是個苦逼的、悲情的,倒黴透頂的君主,到他接手的時候,大明王朝已經搖搖欲墜,大廈將傾無力支撐了。天災加人禍,誰叫他生不逢時趕上了呢! 天災是連年大旱,赤地千裡,又飛蝗成災,顆粒無收,餓殍遍地——現代天文氣象學知識才知道,那是遇見了什麼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人禍是流民起義,天災造成的流民呀,成群結隊的吃大戶,一呼百應即造反,形成長期持續的社會劇烈動蕩和戰亂。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起事的,還喊出了一個不納糧的口號!是啊,不納糧就是不繳納農業稅,那國家政權靠什麼維持呢?順帶說一句,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多虧幾個月就垮臺了,即使沒有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追殺也長久不了,因為它不讓農民納糧,這樣的政權是不可持續的。再回到崇禎的明朝政權,長期的饑荒造成的戰亂無限制擴大,偌大一個國家已經爛到芯裡了,皇帝再勤勉也解救不了。

作為16歲就接班的崇禎皇帝,其前任是他哥哥朱由校,就是那個成天搗鼓木匠活的天啟皇帝,沒有子嗣所以死後才傳位給他。而他接手時,後宮裡是魏忠賢專權,朝堂裡是東林黨結幫,還有外患就是那已經越來越兇惡、虎視眈眈在山海關外的後金政權。內憂外患下,崇禎經常身心俱疲,連翻綠頭牌子到哪個妃子那裡釋放一把都懶得做,也不知道冷落了多少後宮佳麗。

他執掌權柄1年多,就搬到了魏忠賢,此前一度謹慎的袖口裡藏著吃的,因為怕食物被下毒而害死自己。客觀地說崇禎皇帝還是有能力的,他也自信自己的能力。可是,他秉性多疑和固執,多疑的是大臣們的忠心不可靠,固執的是事在人為,咋就沒有得力的股肱之臣呢?! 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的過程中,他派過洪承疇,又派過楊嗣昌,最後實在是無將可派了;鎮守山海關,他派了祖大壽,又殺了袁崇煥,最後用的是吳三桂,實在也沒有更合適人選!

國家窮的,一打仗就沒錢招兵買馬,沒錢搞後勤供應。之前的皇帝一即位就修建自己的陵寢,他也想把陰宅修得豪華奢侈,可是沒有銀子只能節省了。「闖賊」的勢力越來越大,後金越來越危險他是知道的,他也想躲也想逃呀,哪怕躲到留都南京也緩和一步吧,可咋就不逃呢?是啊,無人能理解他的苦衷,高處不勝寒,他孤獨呀!他除了勤奮就是勤奮,他堅信只要勤勉政務,大明朝會好起來的,他也堅信自己的信心和能力,所以他成了大明朝除了其祖宗朱元璋之外無人能比的勤勉皇帝,哪怕沒有過上幾天舒心暢快日子!最後的關頭他選擇了把自己吊在歪脖樹上,也算是給他所在的朝代陪葬了!

他為了徵召士兵,曾經在大臣中募捐,派太監去找自己的老丈人周奎,希望他能帶個頭。可是周奎回答很乾脆:沒錢,我窮得很吶!太監再三說明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就是不鬆口。太監哭著說皇后的爹都這樣,大明朝算是完了!他嶽父見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只答應捐銀1萬兩。其他人就更少了,最終虎頭蛇尾只募集到了20萬兩銀子,能夠啥用!是這些大臣真的沒有錢嗎? 李自成進京後,鞭笞這些大臣交出財物充軍餉,皇帝的老丈人周奎光現銀就繳出 52 萬兩,其家中的奇珍異寶更是不計其數。

沒有兵可用,號召入京勤王,也只有唐通率領的800名援軍及時趕來了。無兵守城,實在是沒轍了,身邊的宦官們效力吧,一支由4000人的太監組成的城防軍,爬上了巍峨的北京城牆。太監們沒學過打槍放炮,以至於在李自成攻佔北京城的前幾天,還在練習瞄準和放炮。

知道大勢已去,崇禎開始安排後事。先是把太子換上便服,送到親戚家去,以備東山再起。送走了太子,他命令皇后和妃子、女兒們自殺。皇后自盡了,他連續砍傷了元貴妃等幾個寵愛的嬪妃。面對自己最喜歡的15歲長平公主,他作為父親有點心軟,可是誰叫你生在帝王家呢,他一邊喊著,一邊揮舞著利劍連砍公主兩次,大女兒失掉了一條胳膊,暈死過去。小女兒昭仁公主被他一劍砍死了。

殺完至親,崇禎穿著便裝,帶著十幾名持利斧的太監,騎馬跑到朝陽門,還沒接近城門就有人向這邊放炮,他們只好鑽胡同前往正陽門,可是正陽門已經高懸起了表示情況緊急的 3 盞白燈籠,他們只好作罷。可是還不死心呢,又到北邊的安定門,但城門卻打不開。至此死了心, 出城是不可能了,只得回到宮中。

其實這時候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攻入了內城,只是崇禎還不知道。回到紫禁城的崇禎帝,親自去撞鐘召集眾大臣,因為平時這個點該上早朝了,可是哪裡還有大臣呀,他敲了好一陣子,一個人來也沒有。最後,只有一個太監跟隨他,一起翻牆爬上了萬歲山,走向了不歸路。

03 後事處理

兩天後,崇禎與王承恩的遺體被發現,李自成下令用宮中的門板將遺體抬到了東華門外。由於李自成曾經是驛站下崗職工,當時的驛站已經異化為官員家屬的接待站,腐化墮落,所以被崇禎帝裁撤了很多,李自成也是因為被裁員無法生活才加入流民起義的,但他對皇帝裁撤驛站的做法深以為然。包括這次圍住紫金城,他還派人向皇帝提出條件想被招安,提高軍餉他就用他的軍隊為國家平定叛亂。可惜,崇禎皇帝已經沒有實力答應他了!

李自成還算「厚道」,對崇禎的後事以帝禮葬,以王禮祭。當時崇禎穿著內衣褲,一隻腳光著,頭枕土疙瘩,躺在廉價的柳木棺材裡,情狀悽慘。還是李自成批准的,給崇禎穿上了靴子戴上帽子,柳木棺材也刷了紅漆。並通知百官前往東華門外祭奠。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平時所謂的忠臣們,哭拜者有 30 人,不哭的有 70 多人,還有一部分是冷眼旁觀的。崇禎的確沒有看錯,「皆諸臣誤朕」。他的臣子們已經預備著向新主表忠心了,改換門庭了哪還會扭捏作態!

死後埋哪兒呢?昌平鹿馬山是明朝帝陵所在地,李自成派人告知昌平州的官員,速動用官銀僱人開啟田貴妃墓門,將崇禎與皇后合葬於此。這裡先前已經埋著十二位明朝皇帝,所以後來被稱為明十三陵。田貴妃的陵寢,當時還沒有完工,崇禎和皇后只能葬入此墓,因朱由檢廟號是思宗,所以被稱為思陵。

下葬的情節是,昌平州銀庫一貧如洗,無錢僱人。州吏趙一桂等人捐錢及率眾人開啟和關閉墓門,並將田妃下葬時用的槨移給了崇禎帝用。

可嘆一代君王,就這樣入土為安了!。亡國之君,能如此畫了句號,也算圓滿,難道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大明崇禎皇帝為什麼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活節儉,工作非常努力的勤勞模範皇帝,自從他坐上皇帝那一天開始,每天他都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唯恐祖宗建下來的大明河山,會敗壞在自己手裡,可是上天不佑人大明三百年的基業,還是被李自成無情的搶走了,他自愧不如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毅然決定殺妻棄子,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1644年4月25日,絕望的崇禎皇帝在煤山壽皇亭畔一顆歪脖樹上吊死,唯一陪伴崇禎的只有太監王承恩。王承恩原本是魏忠賢其中的一份子,從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出生就開始照顧他,王承恩卻不像魏忠賢禍國殃民,對崇禎卻是忠心耿耿,在崇禎時期一直擔任司禮監太監,可謂是位高權重,崇禎前期好不容易除掉太監魏忠賢,現在又信任王承恩,不得不說在明代太監始終是皇帝們最信任的人,他們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邊,悉心照顧,陪伴左右,而且還能辦事。
  • 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子樹」,到底有多慘?為何戴了200年鐵鏈
    崇禎皇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一個亡國皇帝,歷史上大部分亡國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傀儡,而崇禎皇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他在治國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只是因為明朝先輩皇帝留下的窟窿太大,崇禎拼盡全力都沒能填平,最終無奈的背上了亡國皇帝的稱號。
  • 川普與崇禎皇帝:山河家國一場夢!
    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十七年之後,這位曾矢志中心之人,帶著永遠的遺憾,自己吊死在煤山上,一顆老歪脖子樹上,他就是崇禎皇帝。 2016年,一位滿頭金髮的天才寶寶,也出乎意料地接掌了地球上,最龐大最強大的帝國—美利堅。此時,距離美利堅開國(1776年),也已過去了兩百餘年。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死時無人陪伴,死後無人厚葬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當年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年僅33歲。臨死之前在黃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亡國之君各有特色,暴虐寡恩的秦二世,昏庸慢懶得宋理宗,懦弱無嫩的晉惠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後,他的女眷們命運怎樣?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因為他的皇兄天啟帝英年早逝,於是17歲的朱由檢登基,並建號崇禎。有人說崇禎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一生。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只能怪他生不逢時,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無力回天了。
  • 揭秘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聽我細細道來
    有誰還記得那個最悲情的夜晚,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選擇自縊而死?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所以我非常想知道朱由檢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皇帝,而且為社稷而死的君王,用頭髮遮住自己的臉,悲辱地吊死在歪脖子槐樹上,那個畫面也太悲傷,讓我不忍心去看,即使這樣,它還是有讓我有抑制不住的想去了解下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為何到如此悲壯的時刻呢?
  • 「在一棵樹上吊死」用英文該怎麼說呢?一點都不難,很好記!
    上一篇文章,大白跟大家分享了一個表達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英文翻譯,很簡單,就是「pie in the sky」,今天呢要介紹的是「在一棵樹上吊死」,你知道用英文該怎麼說嗎?貌似有點難的樣子。一棵樹上吊死中文含義我們都清楚,在情感中,很多人都勸被受傷的那個人「別在一棵樹上吊死」,是指對方沒有你愛的必要了,可以另找伴侶了,別太固執。生活中則是指某人要懂得變通,別總是死守著一個辦法,到最後讓自己無路可走。
  • 貴州一小村莊,滿村竟是崇禎皇帝後人,至今不與朱姓通婚
    眾所周知,大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帝由於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崇禎皇帝即使大勢已去,也毫不妥協,甚至中原還有大片土地被大明朝廷所控制,但是崇禎皇帝卻選擇了與社稷同在,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科普文:為什麼說氫燃料電池技術是科技樹上的歪脖枝
    最近又看到一堆鼓吹氫燃料電池車的文章,說了一堆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好,寫篇短文,科普下為什麼說氫燃料電池技術是科技樹上的歪脖枝。氫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氣,氫氣也是理論上的理想能源,這點相當政治正確。但氫氣從哪裡來呢?關鍵在這裡。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當時的崇禎皇帝拿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來說,國破以後,他在自殺之前,先命令自己的后妃和公主們自縊,就是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皇族女性們悲慘的下場,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將他們殺死,以全名節。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6個女兒。
  • 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後,此人來到崇禎帝墓前,絕食七日而死
    明朝存在276年,中間出現了很多荒唐的帝王,但是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做法,至今看來依舊令人值得敬佩。崇禎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也遵守了先祖祖訓而付出了生命。在崇禎死後,有個朝鮮人來到崇禎帝的墓前,絕食七天七夜而死。這個人就是崔孝一,原本崔孝一就是一個小人物,在中國史料中是不會記載的。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崇禎皇帝在位的期間,是最窮的一個皇帝,打仗都需要向大臣借錢
    崇禎皇帝真實寫照《明史》: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崇禎非常勤奮,也沒能挽救國家這個皇帝就是崇禎皇帝。他是在天啟7年的時候繼承皇位的,其實在他做上皇帝的時候,整個國家已經存在著很多問題了。
  • 崇禎皇帝去世前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但是明末時期真正的大患是什麼呢?固然倭寇海患讓明王朝疲憊不堪,固然東北邊患讓明王朝損失慘重,但這些都只是外疾,始終沒有對明王朝形成真正致命的威脅。是農民起義軍嗎?農民起義軍的確強大,對明王朝造成的破壞和損失遠超邊患,而且最終滅亡明王朝的也是農民起義軍;但其實明王朝是有能力,也有機會徹底消滅起義軍的。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我們先來談談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個朱由檢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好皇帝,繼承了朱家人的血性和勇氣,並且還特別勤奮,甚至快超過了朱元璋;但就是這樣一個勤奮的皇帝反而守不住江山,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光會去做,但是不會去思考,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