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自縊之前,最痛恨誰?結果李自成將其夾裂腦袋

2020-12-04 回首初相見

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裡(意)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59,閱讀約2分鐘

「吾在位十年,七年,伯德匪拜請天犯,致魯國三陷大陸。叛軍近京師,群臣皆誤我。吾無臉見先祖於地下,蒙面而死。任賊裂我身,不傷我一民。」這是明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前留下的遺詔。

300多年來,當人們看到崇禎的遺詔時,總是對崇禎深感惋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崇禎在遺詔中寫道「諸臣皆誤我」。顯然,崇禎將大明滅亡的部分原因歸結於大臣。

崇禎這樣做雖然有爭議,但皇帝很難承認自己的過錯。且不說這個,你覺得崇禎皇帝最痛恨的大臣是誰?

這個人就是明代四大刑部尚書之首的內閣首席助理魏造德。他被李自成折磨了五天五夜,最後因頭部被擊裂而死。偽造的,順天通州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不久他參加殿試,在崇禎時寫下「今日內外紛爭,何必報仇報仇?」在中國,魏造德「恥於」上流社會,為鎮守通州而居功

崇禎對此十分讚賞。「帝恩,升為首位,教以寫字。」回顧魏德藻的一生,他不是一個賢能無能的第一助理,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第一狀元。魏造德中狀元後,升任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按理說,魏早德做官無才,無能。他擔任內閣首席助理,只會加速大明的滅亡。那麼魏早德是如何發跡的呢?原來他擅長辭藻,特別是崇禎皇帝的思想。他每一次說話,都能說到崇禎的心坎上。

崇禎末年,面對李自成大軍步步逼近北京,崇禎召集大臣們提高軍餉。此時,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一目了然。魏造德為了保住家財,反對崇禎徵收軍餉,致使崇禎的「俸祿援助」倉促放棄。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魏藻德很快投降。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負責明朝官員的「刑訊助官」。當時規定:「令內閣有十萬金,七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五萬金」,他說。

韋早的很有分寸地上交了1.2萬元。劉宗敏認為太少,於是下令嚴刑拷打。「早德賠了幾千塊錢,小偷嫌太少,被折磨了五天,腦裂死了。」

參考資料:《明史》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明朝極無恥的首輔,亡國後污衊崇禎帝是昏君,最終被夾裂腦袋而死
    當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但文武群臣們卻並未效仿皇帝,而是恬不知恥地準備為新朝效力,尤以魏藻德為甚。且說李自成進京後,命令明朝遺臣悉數前去報導,消息傳出後,首輔魏藻德忙不迭地去拜見他,並向其跪地叩頭、請求錄用。
  • 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後,此人來到崇禎帝墓前,絕食七日而死
    其實這句話是明永樂帝在第二次北伐蒙古班師回朝在北京時說的,原文是「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明朝存在276年,中間出現了很多荒唐的帝王,但是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做法,至今看來依舊令人值得敬佩。崇禎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也遵守了先祖祖訓而付出了生命。
  • 崇禎死後,李自成與清朝是怎麼對待他子女的?
    眾所周知,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下場也很悽慘,那麼崇禎的孩子在其死後又落得了怎樣的下場呢? 這就是崇禎皇帝女兒的最終結局。 崇禎皇帝在去世之前就讓他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燦和永王朱慈照。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明之亡,基友天地時運之緣,又有崇禎,自身痼疾之因,清兵叩關為腹背之疾,義軍四起為臟腑之疾旱蝗瘟疫為邪侵之疾,剛疑失當為心智之疾,有此四疾無藥可救,特別是崇禎皇帝自身恨黨爭而不能制衡,不威,好輕斷而不辨忠奸,不智,盼大治而胸無城府,不才,思量將而不識忠臣,不明,濫威刑而寡恩義,不仁,輕諾而背,不信時至勢至即為亡國之君。
  • 崇禎上吊前,為什麼要殺盡妻女?其實是害怕李自成這1招
    崇禎是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千百年來,關於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崇禎是賢能皇帝,在位期間,勤於國政,關心百姓,清心寡欲,節衣縮食,歷史上少有帝王能做到如此,也有人說崇禎是昏庸之君,疑心重重,頻繁更換、濫殺朝中大臣,沒有帝王的魄力、膽識跟長遠目光,最終導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
  • 大明滅亡前,崇禎為什麼要將皇后妃嬪和公主們全部殺死?
    昂首信眉雅少年;世上已無朱由檢;誰曾為民念掛牽?無日無朝無盡夜;反清復明盼神仙。蝦戲驕龍甘心願?已忘曾是萬族巔?崇禎三百八十年;炎黃兒郎萬萬千。祖血喚醒胸中志;華夏永屬漢家天!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屈大鈞所作,正是崇禎朱由檢的真實寫照。
  • 崇禎三個兒子:一個化名王之明,一個化名王士元,一個不知所終
    據歷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之前,已經搞清楚了自己亡國之君的身份,他一面令自己的皇后和嬪妃自盡,一面砍殺自己的女兒,因為他心裡清楚,自古皇家女眷肯定落不到什麼好下場(不忍她們遭受凌辱),還不如讓她們去死,倒也落個清淨!
  • 民變蜂起、敵進我退、心理攻勢,明朝末期李自成靠什麼戰勝明軍?
    (一)、大災之年,使得餓殍遍野 "崇禎三年,大旱,夏秋無收。李自成以驛卒失公文,盜起"。李自成這個來自米脂的陝北漢子,因為沒有了生計,而選擇起兵造反。當時的他可謂是一呼百應,吃飽穿暖那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 明朝崇禎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儀為何沒有葬在清西陵?
    接下來咱們就捋一捋這兩個人,這兩件事第一,崇禎皇帝。話說在大明朝立國的時候,皇家就有了一條祖訓,那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要敲黑板劃重點,因為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有了後來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依然能夠葬入十三陵裡的最主要因素。1644年,當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本來有機會轉移的,但是他沒有,死也要死在朱家的皇宮裡。
  • 崇禎皇帝上吊前留下了什麼遺言
    這年冬天,明王朝從甘肅調集了一支軍隊開赴北京,在途經金縣(今陝西榆中)時,士兵們由於領不到軍餉,紛紛罷停不前,而且還將此事鬧到了縣衙。但縣官和帶兵的將官串通一氣出來彈壓,在憤怒中一個年輕的兵士引頭,衝出來將縣官和將官斬殺。這個兵士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闖王」李自成。
  • 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後,他的女眷們命運怎樣?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因為他的皇兄天啟帝英年早逝,於是17歲的朱由檢登基,並建號崇禎。有人說崇禎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一生。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只能怪他生不逢時,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無力回天了。
  • 晚明極具殺傷力的「流行歌曲」,壯大李自成的實力,助其滅亡明朝
    遼東戰事曠日持久,所以「遼餉」的徵收便從未停止,到崇禎在位時,甚至還有了大幅增長。崇禎帝大徵「三餉」,激起大規模民變「遼餉」的徵收令國內民不聊生,加上頻頻出現的大旱災,導致傾家蕩產、流離失所的底層民眾難以計數,甚至還出現大規模的「人相食」現象。在這種狀況下,從陝西開始,各地陸續出現民變。
  • 明朝滅亡,崇禎死後有多慘,百官投降,與妃嬪合葬
    明朝亡於內亂、外患,但末代皇帝崇禎的確是給李自成的大順軍給逼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不久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等戰略重鎮,北京岌岌可危。情急之下,崇禎帝詔徵天下兵勤王,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並起用吳三桂之父吳襄提督京營。崇禎在兩線作戰中,疲於奔命,最終獨木難支。三月十九日(4月25日),為了免於羞辱,崇禎命後宮嬪妃自殺,又親手砍殺自己的女兒。之後,他跟著太監王承恩逃亡至煤山,自縊而死。
  • 崇禎皇帝歪脖樹上吊死後,屍首呢,埋哪兒了?
    01 皇帝之死明朝崇禎十七年 (公元1644年) 三月十九日拂曉,皇帝朱由檢身邊只剩下太監王承恩一個人了,他們爬上了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到達山頂壽皇亭。在這裡放眼望去,只見北京城火把沖天,殺聲不斷。環顧四周,崇禎皇帝早已經絕望了。他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繩子,拴到了兩棵樹上,留下遺囑然後就自縊身亡了。這時的崇禎皇帝享年33歲。
  • 明崇禎帝心腹 太監王承恩,死後李自成下令禮葬 順治下旨為其豎碑
    明十三陵除了葬著明朝13位皇帝外,還陪葬著7座妃子、太子墓和1座太監墓,這個太監就是王承恩,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王承恩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他讀過兩年私塾,從小聰明伶俐,有過目成誦之本領。無奈時運不濟,在他十四歲這一年,家鄉鬧大水,迫於生計,他在村東娘娘廟自淨其身,遂入京,託門路投於太監曹化淳門下,入宮當了一名小太監。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今天咱們講一講明朝的故事,說到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次農民起義,就不得不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結束明朝統治的闖王李自成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南徵北戰,不斷壯大,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終於推翻了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搖搖欲墜的明王朝。
  • 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殉國,在臨死之前,崇禎帝下令內侍將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三人送往外戚周奎家中避險,但在李自成入京之後周奎就將三人獻出,李自成將太子、永王、定王帶入軍中,四月二十一日,為徵討不願歸附的吳三桂,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但在一片石一役中被吳軍及清軍擊敗
  • 別怪滿清和李自成,明朝滅亡難道是因為小冰河時期?
    明王朝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陷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可以說是兩百餘年的大明朝就此結束。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明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李自成,因為是他,北京陷落。往往一個國家的首都攻佔和統治者身死,代表著這個國家滅亡了。
  • 康熙誅殺的崇禎三太子到底是何人?朱慈煥為何躲藏64年才被發現?
    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農曆甲申三月十九日,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入了北京城,末帝崇禎在煤山之上自縊身亡,國祚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覆滅。臨死前的崇禎帝朱由檢登高遠望,見四處火光沖天而自己只孤身一人,只聽得人喊馬嘶群聲鼎沸,不由地悲從中來。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崇禎登基
    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朱常洛與其兄長朱由校在位時間均短,16歲的崇禎繼承帝位。此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  十六歲登基的崇禎竭盡全力,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無恥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終以身殉社稷。用自己的生命為大明社稷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