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事,這兩個人,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
既然本質不同,那他們兩個還怎麼相提並論呢。
接下來咱們就捋一捋這兩個人,這兩件事
第一,崇禎皇帝。
話說在大明朝立國的時候,皇家就有了一條祖訓,那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要敲黑板劃重點,因為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有了後來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依然能夠葬入十三陵裡的最主要因素。
1644年,當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本來有機會轉移的,但是他沒有,死也要死在朱家的皇宮裡。於是乎,煤山自縊而亡,
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啦,崇禎是以一個皇帝的身份死掉的。
一個皇帝死了,那跟戰亂時候的普通百姓可不一樣,隨便找個亂葬崗一扔就完事。再不濟,崇禎也是一個皇帝,人中龍鳳,崇禎朝只有一個。
一個這麼重要的人死掉了,不可能無聲無息的,更何況,崇禎又把所有的罪過攬到了自己的身上,要李自成勿傷百姓一人。
這樣的一個皇帝,葬入皇陵那還不是應該的嗎?
李自成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安排人把崇禎用一個薄皮棺材入殮,然後草草葬入了田貴妃的墓中。
李自成肯定要表演一番的,我不是來要皇位的,也不是來推翻大明朝的,我只是來要口飯吃,誰想皇帝你卻自己自縊了呢?然後勢必自責一番,高高興興的登上皇位。
重點,崇禎死的時候,依然是皇帝的身份。加上李自成為了安撫百姓,政治需要也要把崇禎葬入皇陵。
活著的時候都沒能怎麼樣,死了給你點面子又何妨。
第二,宣統皇帝。
溥儀和崇禎,不可同日而語。
溥儀登基的時候是個孩子,退位的時候還是一個孩子,他本人什麼都不知道啊。
咱們來捋一下,溥儀退位是在1912年,去世是在1967年,這中間整整差了55年。
55年代表著什麼,代表著全國人民翻身把歌唱,已經翻身做主,再也不是他的大清國了。代表著溥儀只是新中國的一個公民而已。
這個年代,新的殯葬制度都已經出來了,死了要火化的,哪裡還有什麼皇陵的事。
退一萬步說了,溥儀這時候只是新中國的一個老百姓,皇帝的位子已經跟他八竿子打不著了,你見過哪個老百姓死了還要葬入皇陵,還要修建陵墓的。
這就是和崇禎的本質區別。
時代不一樣,人民的認知也不一樣了,皇帝只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溥儀作為一個老百姓,死後骨灰能夠放在八寶山那已經是相當高的待遇了。
寫在最後,也是造化弄人,也是天意如此,後來溥儀的骨灰還是葬入了清西陵地區,不過只是一個公墓而已。但是好賴也算是認祖歸宗了。
崇禎和溥儀,都是末代亡國的皇帝,因為時代的不同,結局也就千差萬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