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典型的北鬥七星式葬式,無上皇權的象徵!

2020-12-03 窮孜旅志

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始建於1730年,佔地8.47公頃,內葬著世宗雍正帝等多位皇帝,位於河北保定易縣清西陵。

在進入雍正泰陵之前會先看到清西陵的第一建築——五孔橋,順著這條「神路」往前走就是清朝入關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的泰陵所在之處了,五孔橋本身就有很大的學問,在五孔橋的下面的五個孔就是天子當陽了,所謂陽就是單數,在這五個孔中每一個孔上面都有一個蚣蝮,它是龍的兒子用來管水的,我們生活當中的水龍頭就是這樣來的了。

走過五孔橋後便是石靈路了,在路中間有一條漢白玉,這條漢白玉是正對著雍正棺槨的正下方的,從這上面走過一直走到他的地宮,站在地宮外面,你可以到三座石牌坊它們都處於不同方位,這是現代帝陵的孤品。清西陵現在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實跟這三座石牌坊是密不可分的。在每一個石牌坊上面都有66塊條形巨石,石牌坊的樣子非常的莊嚴肅靜,仿佛是在代替皇帝說話一樣。

走過石牌坊就是大紅門中間走皇帝的棺槨皇帝皇后,在大紅門兩側有兩堵牆叫做風水牆,往前走進入大紅門映入眼帘的就是泰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建築神功聖德碑——大碑樓,雖然現在在維修中,大碑樓裡面一共有兩塊碑,自康熙以來到嘉慶,每一個皇帝都有兩塊碑在大碑樓裡面,但是兩塊碑書寫的是一樣的,一般就是講述皇帝一生的功德,一塊是漢文,一塊是滿文。

泰陵中還有一座橋名為七孔橋,在橋上你能看到大塊大塊的漢白玉石,可見皇帝陵墓也真是豪華呢,走過七孔橋後你會看到在道路的兩側有許多石頭,那就是望柱和五隊石像生,其實泰陵最開始是沒有石像生的,當時乾隆上位後想給他爹立石像生,但工匠們不認可,說在龍蟠虎踞之處立石像生不好,後來乾隆第二提出要立石像生的時候就立上了。

往前走你會發現道路開始有些弧形,因為這條道是條神道,神道是不能筆直的,筆直在風水上來講叫土箭,土箭直面射過來的是大兇之兆,所以神道一定要有一些弧度,在神道的盡頭會看到三座大門,那便是所謂的龍鳳門了,在明代帝陵叫欞星門,如果從這門進入那就說明人升天了,皇后皇帝的棺槨就是從中間的門進入的。

最神奇的是把剛剛所有的路線連在一起你,會發現那是北鬥七星的路線,而北鬥七星最上方的那顆星是紫薇帝星也稱北極星,它是象徵當地無上皇權的,而泰陵雍正皇帝的寶頂是恰好與北極星重合的,所以後來人也稱泰陵雍正皇帝的神路是典型的北鬥七星葬式,每一個建築都代表著一顆星,也代表著雍正皇帝的無上皇權。

好了今天旅遊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如果你有什麼補充或者別的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

相關焦點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北京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王秀玲女士的一篇論文,首次揭開了萬曆皇帝的葬式之謎,並大膽推斷出明代帝王均為身體側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鬥七星」葬式。 孝端和孝靖兩位皇后的葬式也與一般葬式不一樣,她們都是向右側臥,孝端後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疊,左足在上,右足在下;孝靖後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下,下肢曲。
  • 斧頭為何象徵著皇權?其實「王」字的象形來源就是斧頭
    因此,斧頭象徵著力量和權利,成為最高統治者的符號。 良渚文化出土的鉞,通體磨光,製作精緻,其刃部光滑且無使用痕跡,故非實用器,而是墓主人生前擁有軍事統帥權力的象徵。 此時的鉞已不再是生產工具和武器,而是代表軍事權力的禮器。 石斧,這種力量巨大的工具,在人類遠古蠻荒時代,成為砍砸動物獲取食物和進行勞動生產的重要工具。
  • 「河洛古國」發現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蘊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
    在黃河流域,「河洛古國」中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並不是孤例,山東也有幾處北鬥星天文遺址。比如,東漢早期的長清孝堂山石祠,壁畫上就有北鬥七星圖;東漢中期,嘉祥武氏祠的畫像石上,有北鬥七星造型的車子;東漢晚期,滕州三角形畫像石,也有北鬥星的圖案。
  • 尚方寶劍: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真的可以先斬後奏嗎
    此時包拯便義正言辭地說出:「皇上賜我尚方寶劍,見此劍如見聖上,展護衛,有請尚方寶劍」。而後展昭便拿出尚方寶劍,罪犯們也就沒有了之前的傲氣,隨著包拯的一聲開閘,罪犯們便人頭落地。《包青天》展昭手持寶劍形象這無非是屬於文學藝術的加工,歷史上真實的尚方寶劍跟文學創作中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 中國式分權:皇權至上模式下的制衡遊戲
    具體操作上,戰時,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徵。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完全做到了「戰管分離」。和宋朝的將不識兵兵不識將一樣,儘管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越來越差,但也保證了軍權無法威脅到皇權,皇帝的高枕無憂才是最要緊的第一要務,多打幾次敗仗,也無傷大雅嘛。對地方上,明朝各地要員明確區分軍事和行政職能。
  • 故宮彩繪家具,等級最高的屏風寶座,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
    按屏風的製作多為組合式,拆裝方便,而這件屏風由於它特定的位置,不需挪動。故製作時採用諸扇榫卯銜接,使整個屏風形成一個堅實牢固的整體。屏風前的寶座上層高束腰,四面開光透雕雙龍戲珠圖案。透孔處以藍色彩地襯託,顯得格外醒目。座上為椅圈,共有十三條金龍盤繞在六根金漆立柱上。
  • 《真北鬥無雙》限定PS3主機 北鬥七星靈魂象徵
    日本Tecmo Koei Games預定於2012年12月20日跨PS3、Xbox 36、WiiU平臺發售融合人氣動漫《北鬥之拳》與《無雙》兩者特色的最新作《真北鬥無雙》,現官方公布將推出與PS3主機同捆的主機遊戲特別同捆版「PS3 真・北鬥無雙傳說版」(PlayStation
  • 舉頭望北鬥
    距今6500多年前的山東莒縣凌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過刻有北鬥星鬥形的陶器,用7個圓圈象徵七星。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河南濮陽西水坡墓葬遺址中,發現有蚌殼堆積塑造的三角形與兩根人脛骨組成的北鬥形象,蚌塑三角形代表鬥身,脛骨代表鬥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卜辭中,有大量拜祭北鬥的記載。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發掘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上更有彩繪的北鬥天象圖。
  • 北鬥系統標誌公布:圓形構型象徵圓滿 蘊含傳統文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主任楊寶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導航工程辦公室主任吳東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 舉頭望北鬥 - 中國青年網
    距今一萬年前的內蒙古翁牛特旗白廟子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現有早期北鬥七星巖畫。距今6500多年前的山東莒縣凌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過刻有北鬥星鬥形的陶器,用7個圓圈象徵七星。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河南濮陽西水坡墓葬遺址中,發現有蚌殼堆積塑造的三角形與兩根人脛骨組成的北鬥形象,蚌塑三角形代表鬥身,脛骨代表鬥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卜辭中,有大量拜祭北鬥的記載。
  • 霍金為何能葬在象徵最高榮譽的西敏寺大教堂?
    教堂鐘聲敲響76次,象徵著霍金他不尋常的76年的人生軌跡。葬於西敏寺大教堂象徵著英國的最高榮譽。能夠長眠於此對於諸多名人偉人來說也是一份極高的榮耀。獲此殊榮的很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軍事家、政治家、科學家和文學家等。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對世界和人類有著突出的貢獻,甚至曾經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
  • 棺底出現神秘的北鬥七星圖,墓主人疑為朱允炆?
    因為,不僅在壯族或是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裡,父子葬或者母子葬它們是不能平排葬的,只有夫妻合葬,才能平排葬。廣西上思發現了兩口明代夫妻巨棺的消息轟動了網絡,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兩口巨棺身上眾多太多的疑點。為何沒有墓碑標誌?為何沒有陪葬物品?墓主人為何要把自己深深隱匿?
  • 蛇年無春不吉利?專家:古人認為蛇象徵吉祥富裕
    而農曆年無閏月的年份為353天至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為383天至385天,比回歸年多19天左右。  所以立春在農曆年中可能存在的情況是: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實際上大凡農曆有閏月的年份都是「兩頭春」,其隨後的一年全年無立春日即「無春」,其餘年份立春日或在年初或在年末。但是節氣如何與風水等,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 東漢大儒的尷尬:外戚幹政,皇權爭鬥,儒學困在了學術和皇權之間
    由於東漢時期豪族階層和儒學的結合更加密切,豪族與皇權的關係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學術與皇權的關係不總是和諧,這就導致東漢的儒學數次遭遇冷落,也將東漢大儒們困在了學術和皇權之間。 政治上的分崩離析,很自然而然的使儒家學士隊伍裡存在著政治派別不同的問題,導致了學術問題上的討論無法客觀公正,存在著隊伍之間學術對立的問題。
  • 「天問一號」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被古代皇權阻礙的科技發展
    從上述探測器起名的情況看,「天問」似乎與歷史上各種起名方式都有所不同,這其中加入了一絲文學的氣息。但如追溯這段歷史,足夠讓我們後人為之惋惜。古人的求知慾,被皇權湮滅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是近代的事,但根據中國的古書記載,許多天體其實早就被發現了。比如中國人在魯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13 年,就已記載了「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有記載的人類發現最早的哈雷彗星。
  • 風水師傅必收藏的36種葬法,楊曾祖傳三十六葬決
    楊曾祖傳三十六葬法 1.一葬猛虎出山餓虎出山豬形,用法為良無法即傷。能葬入山為飽虎睡虎。一根用硃砂筆軍字在一塊大石頭上。指一十斤豬肉加在墳穴後,又用符一張寫五龍化虎。葬後九朝有錢之家,用豬羊祭之,無錢之家用生肉五塊祭之。祭後可除石頭起。後來無兇。古法作證,虎豬羊頭面羞色不可葬恐朱屍。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遠古時期,古人難以理解天地之間的自然變化,就連太陽的東升西落也杜撰出了神話傳說,古人常觀星辰,來預測吉兇,最典型的就是 北極星是七個星辰當中最亮的,古代也是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 春季時,北極星在東,古代要巡視天下,往往都是從東方開始,《易·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鬥七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幾千年來北鬥七星還衍生出了不同的神靈,道教中衍生出了北鬥七星君即:貪狼、巨門、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 良渚玉琮進化為「香薰」玉蟬從葬玉變為佩玉
    武漢博物館館藏玉器展帶來八千年的玉文化良渚玉琮進化為「香薰」玉蟬從葬玉變為佩玉展覽從武漢博物館館藏中國歷代玉器中精挑細選了108件(套),從禮玉到佩玉,上迄遠古,下至明清,帶你看盡玉文化的數千年。  展覽由「天地聖靈」、「巧奪天工」、「環佩玲瓏」三個單元組成,分別涵蓋禮儀用玉、陳設用玉及玉佩飾,恰好對應玉從禮器開始逐漸民間化的歷程。
  • 北鬥七星的技能樹上,可不只指方向這一條
    如果要讓你不假思索地說出最熟悉的星星,相信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北鬥七星」。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裡,北鬥七星可以說是燈塔一般的存在。人類一直在尋求導航定位的有效方法,而北鬥七星就能在澄澈的夜空中,照亮人們前進的路。北方的星星,不僅識路更「仕途」勺狀北鬥七星在北方的星空中就特別顯眼。那麼如何利用北鬥七星來辨別北方呢?
  •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真的有道理嗎?
    古往今來,人們在面對死者時都會抱著尊重,尊敬的態度,死者為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下面要說的就是關於喪葬方面的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我以前也沒有聽過,還是多方了解,才明白了其中含有的一些信息。百善孝為先,中國人最注重的就是孝道,當人們在某些能力和性格上含有缺陷時,沒有人會多說什麼,但是當子女不注重孝道時,那麼就會被人所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