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始建於1730年,佔地8.47公頃,內葬著世宗雍正帝等多位皇帝,位於河北保定易縣清西陵。
在進入雍正泰陵之前會先看到清西陵的第一建築——五孔橋,順著這條「神路」往前走就是清朝入關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的泰陵所在之處了,五孔橋本身就有很大的學問,在五孔橋的下面的五個孔就是天子當陽了,所謂陽就是單數,在這五個孔中每一個孔上面都有一個蚣蝮,它是龍的兒子用來管水的,我們生活當中的水龍頭就是這樣來的了。
走過五孔橋後便是石靈路了,在路中間有一條漢白玉,這條漢白玉是正對著雍正棺槨的正下方的,從這上面走過一直走到他的地宮,站在地宮外面,你可以到三座石牌坊它們都處於不同方位,這是現代帝陵的孤品。清西陵現在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實跟這三座石牌坊是密不可分的。在每一個石牌坊上面都有66塊條形巨石,石牌坊的樣子非常的莊嚴肅靜,仿佛是在代替皇帝說話一樣。
走過石牌坊就是大紅門中間走皇帝的棺槨皇帝皇后,在大紅門兩側有兩堵牆叫做風水牆,往前走進入大紅門映入眼帘的就是泰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建築神功聖德碑——大碑樓,雖然現在在維修中,大碑樓裡面一共有兩塊碑,自康熙以來到嘉慶,每一個皇帝都有兩塊碑在大碑樓裡面,但是兩塊碑書寫的是一樣的,一般就是講述皇帝一生的功德,一塊是漢文,一塊是滿文。
泰陵中還有一座橋名為七孔橋,在橋上你能看到大塊大塊的漢白玉石,可見皇帝陵墓也真是豪華呢,走過七孔橋後你會看到在道路的兩側有許多石頭,那就是望柱和五隊石像生,其實泰陵最開始是沒有石像生的,當時乾隆上位後想給他爹立石像生,但工匠們不認可,說在龍蟠虎踞之處立石像生不好,後來乾隆第二提出要立石像生的時候就立上了。
往前走你會發現道路開始有些弧形,因為這條道是條神道,神道是不能筆直的,筆直在風水上來講叫土箭,土箭直面射過來的是大兇之兆,所以神道一定要有一些弧度,在神道的盡頭會看到三座大門,那便是所謂的龍鳳門了,在明代帝陵叫欞星門,如果從這門進入那就說明人升天了,皇后皇帝的棺槨就是從中間的門進入的。
最神奇的是把剛剛所有的路線連在一起你,會發現那是北鬥七星的路線,而北鬥七星最上方的那顆星是紫薇帝星也稱北極星,它是象徵當地無上皇權的,而泰陵雍正皇帝的寶頂是恰好與北極星重合的,所以後來人也稱泰陵雍正皇帝的神路是典型的北鬥七星葬式,每一個建築都代表著一顆星,也代表著雍正皇帝的無上皇權。
好了今天旅遊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如果你有什麼補充或者別的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