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馱碑的排行第幾?十三陵和清西陵馱碑獸的嘴有什麼不同

2020-11-24 騰訊網

最近,去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和昭陵,還去了清西陵的泰陵、昌西陵、慕陵、崇陵,和明清兩朝皇陵唯一留存的皇家寺廟——永福寺,看到了很多有關皇陵的知識介紹,感觸頗多。

每個皇陵中,都可以見到碑亭。碑亭中,有大大小小的石碑,石碑下有外形似龜的碑座,它們通常高昂著頭,四腳撐向地面,有的腿上還覆有鱗甲。這些馱著石碑的"龜形巨獸"就是傳說中的"贔屓(音:bì xì)"。

明十三陵總神道石碑

相傳贔屓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六,又名"霸下"。 石碑的基座稱為"趺", 因其形似巨龜,又被稱為"龜趺"。贔屓喜歡負重,力大無窮,是瑞獸的一種,代表著長壽和吉祥,因此多為石碑、石柱的基座或者牆頭裝飾。

現在能看到的贔屓,大多都是明清時期保留下來的,少數是唐宋時期的,唐朝以前的則非常罕見。

從目前的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最早的"龜負碑(龜形獸馱碑)"是東漢年間的王舍人碑,1982年出土於山東侯家村。古時候的龜趺馱碑和地位等級密切相關,舍人是古時官職,這位王先生是靈臺待詔,所以墓前立有此碑。

螭首散水

千百年間,龜趺的形制有了非常具體的規定:《隋書》中,三品以上的才可立碑,碑身不得高過九尺,以螭(chī)首龜趺馱之;明萬曆年間《大明會典》中,從公侯到三品,螭首、碑身、龜趺的長、寬、高依次縮小,例如龜趺的高度由三尺八寸遞減到三尺二寸。

傳說中,螭是沒有角的龍,也是龍生九子之一,在古建築中作為排水口的裝飾,昨天最火的視頻——"故宮的九龍吐水"就是它了。

故宮宮殿的螭吻

它的另外一種形態也比較常見,那就是據守屋脊兩端,鎮邪避火。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龍原本就是傳說中的物種,龍的外觀是"九像合一",歷代書中也多有表述,到了明朝,楊慎在《龍生九子》一文中寫道:"俗傳龍生九個,……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這也是馱碑者是贔屓的解釋。

昭陵的贔屓

贔屓的外形在不同時期也有所不同,明朝以前的贔屓基本都是巨龜形狀,寬寬的鼻頭,圓圓的鼻孔,牙齒外露,大嘴緊閉。雖然酷似烏龜,但這一排牙齒正好表明了它不是烏龜,因為烏龜沒有牙。到了明朝,贔屓的外觀發生了一些變化,頭部變成龍首,且頭上有角,與烏龜形象有了明顯的不同。

故宮的贔屓

贔屓大多數都是石頭雕刻而成,也有銅質的;大多數贔屓都身馱幾十噸重的石碑或影壁,也有單獨放置的,例如上圖中故宮裡的這個贔屓。

明十三陵總神道的贔屓

在明清皇陵前的聖德神功碑亭裡,贔屓背上馱著的石碑,有無字的,也有刻著皇帝諡號的。

上周去過清西陵之後,聽介紹說贔屓的造型與十三陵的不太一樣,於是特地去了趟十三陵的昭陵和定陵,又仔細看了看,果然有些區別。

明十三陵總神道的贔屓

在明朝萬曆之前的帝陵中,贔屓都是大嘴緊閉的形態,例如十三陵總神道的碑亭裡的贔屓和昭陵的贔屓。

定陵的贔屓

到了明萬曆的陵寢——定陵,碑亭的贔屓大嘴是張開的,而且從明萬曆之後到清朝的贔屓都張開了大嘴。

清西陵永福寺的贔屓

上圖中清西陵永福寺的贔屓,嘴就是明顯張開的。

至於為什麼贔屓的嘴從閉合到張開,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找到原因。如果有知道的朋友,煩請不吝賜教。

在旅途中,經常能看到一些事物,因為常見而忽略了它們的細節,就如同本文介紹的,張嘴和閉嘴的贔屓。如果不是在拍照的時候,聽到有人提及,我也會忽略這點。這也是很多具有歷史文化古蘊的景點,需要導遊講解的原因。不過,有些景點的導遊講解側重點不同,之前去過一些可以用微信掃碼聽講解的地方,微信中的語音講解,比很多導遊講解得更全面,講解的景點更多。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有很多歷史文化景觀值得駐足。如果所有的景區都能有完善的語音講解,並且可以重複播放,那將是遊客之幸!

我是放飛九月,喜歡攝影、航拍、自駕遊、深度遊、美食、美景,歡迎關注我,世界這麼大,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相關焦點

  • 「贔屓」馱石碑 體現「厚德載物」
    明楊慎《升庵集》載:「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紐是也;四曰狴犴(音『畢岸』),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音『滔貼』),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蚆夏,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音『牙自』),性好殺,故立於刀鐶;八曰狻猊(音『酸泥』),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於香爐
  • 斷頸馱碑石龜傳說感人
    離這裡不遠的地方,立有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牌。繼續前行,便可見到一個三面有牆的亭子。亭內有一碑趺,可惜碑跌上面石碑的碑頭已缺失,碑上的文字亦不甚清楚,好在碑亭的後壁上有重新鐫刻的《浡泥國恭順王墓碑》碑文。按照指示路牌導向,再向西南方向走上一段,就到達浡泥國王陵墓的神道和墓冢了。陵前有神龜馱碑一處,上鐫"浡泥國王恭順王墓碑"。
  • 梁海燕:裝置藝術「椒圖」「鋪首」和龍生九子
    (註:(明)陸容:《菽園雜記》,第17頁,中華書局,2007年)贔屓形似烏龜,在俗語中俗稱之為「王八馱石碑。4,「贔屓」的形態所謂的「王八馱石碑」龜座,即將碑座做成龜形。龜座的龜,有個專門的名字,叫作「贔屓」。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原來與它們母親有關,有一位還是癩蛤蟆
    龍其實生了九個兒子,九個兒子各有不同,這些上古的神獸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度發揮了重大的意義,滿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好奇心。在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主要就是指同一個父親所生的不同兒子,性格秉性也各不相同。
  • 函谷關縮頭烏龜碑,神龜腦袋套兩個圈圈,與老子的三個寶貝有關?
    函谷關縮頭烏龜碑,神龜腦袋套兩個圈圈,與老子的三個寶貝有關?(王建安 攝影)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函谷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 龍年之龍子:龍生九子 子子不同
    二爺螭吻形似獸,屋頂遠望看宇宙所謂龍生九子,鴟吻為其中之一。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書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說虯尾是水精,噴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 俗語:九日得辛,十馬馱谷,十人五鋤,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俗語:九日得辛,十馬馱谷,十人五鋤,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以前農民種地,只能靠著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來預測一年的收成情況。與現在發的天氣預報不同,農民們無法預測未知的天氣,所以,很多時候沒有辦法針對天氣變化及時的做好保護措施。
  • 明朝崇禎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儀為何沒有葬在清西陵?
    這兩件事,這兩個人,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既然本質不同,那他們兩個還怎麼相提並論呢。接下來咱們就捋一捋這兩個人,這兩件事第一,崇禎皇帝。話說在大明朝立國的時候,皇家就有了一條祖訓,那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龍九子起源:「龍生九子」的由來與爭議
    關於「龍生九子」的說法起源於民間,古人以「九」為「數之極」,「、龍生九子」中的「九」也就是表示「多」的意思。正如[明]謝肇淛《五雜俎》中所言:「龍性淫,無所不交,故種獨多耳。」也就是說,龍生性好淫,與很多動物都有染,所以龍子也就具備多樣性,當然也不就不止九子了。
  • 美國神秘金屬碑被人連夜拆走,不同地點又冒出好幾個?這到底是啥?
    於是,在猶他州政府沒有公布地點的情況下,網友們通過各種手段推測出了金屬碑的所在地,紛紛前去朝聖……(戳此回顧)但當人們親眼見到金屬碑之後,真的是大失所望。這玩意根本不是什麼外星科技,就是把三塊不鏽鋼板用鉚釘和矽膠拼起來而已。
  • 碑學:涵義的生成-中國社會科學網
    其中有多種原因,最重要的,是清人自己對此從未有過明確的意識,從「碑學」的興起到晚期的康有為均如此。本文致力通過對文獻的細緻解讀,清理出眾多現象下隱藏的線索,闡明「碑學」涵義積澱、形成的內在理路。學石刻,即宋拓亦不能有蒼茫之致。貴乎心領名制,留神古翰,再覽舊鐫,乃其至也。及能蒼茫,幾於妙矣。鐫刻之家,各以本家筆摻入前人妙跡,遂移步換形,風致為之變矣。
  •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 龍生九子名字及圖片
    中國自古以來就都說龍生九子,因為龍性最淫喜歡跨物種……XXOO,那么九子到底有啥不一樣?
  • 越南地理「極點」標誌碑
    今天,大象君介紹探險愛好者絕不能錯過的5塊地理標誌碑雙角 Mũi Đôi ——越南最東端雙角是越南的最東端,也是越南S型國土上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地方。雙角位於越南慶和省萬寧縣萬青鄉(xã Vạn Thạnh, huyện Vạn Ninh, tỉnh Khánh Hòa),是許多遊客進行超越自我之旅的選擇。
  • 美國神秘金屬碑離奇消失在黑夜?不同地點又冒出多個?幾個意思!
    比如當人們千辛萬苦找到金屬碑後,失望寫滿了臉上。 本以為是外星人留下的高精尖科技產品,沒想到就是三塊不鏽鋼板用鉚釘和矽膠拼起來東西而已。 於是一下子,金屬碑從外星科技變成了藝術惡作劇,本以為就此銷聲匿跡,但故事又上演了「詭異」的一幕。
  • 明崇禎帝心腹 太監王承恩,死後李自成下令禮葬 順治下旨為其豎碑
    說起中國的帝陵,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距京城約50公裡,總面積120多平方公裡。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陵寢,它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這裡葬著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
  • 「殉難碑」現形記
    00:00 03:30 勉為其難在負責主修陸氏西園支新譜,勢必反覆查閱老譜,在清末先人中時時會出現為「洪楊兵燹」所害,「洪楊兵燹」即所謂「長毛」所變,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因尋訪宗親任務在身匆匆離開,上午於莊橋灣,下午於螺絲涇,收集資料完後腦中似有一聲音在喚「再去看看」,又回到那碑處。
  • 農村俗語「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寡婦牛年,在農村有「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明年是寡婦年,寡婦年指的是在農曆年中沒有立春的節氣,之所以人們會將沒有立春的農曆年稱為寡婦年,是因為在過去立春節氣才象徵著新一年的開始,人們認為在沒有立春的年份結婚會很不吉利,隨著時間慢慢流逝,人們便將無春年叫做成寡婦年。
  • 『名家經典』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溫亞軍《馱水的日子》
    上等兵是半年前接上這個工作的。驢並沒有因為換了一張生面孔就給對方面子,它還是極不情願,一往它身上擱挑子就毫不留情地往下摔。上等兵一點也不性急,也不抽打驢,驢把挑子摔下來,他再擱上去,反正挑子兩邊裝水的桶是皮囊的,又摔不壞。他一次又一次地放,用足夠的耐心和驢較量著。最後把他和驢都折騰得出了一身汗,可上等兵硬叫驢沒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氣了,才牽上驢下山。
  • 神秘金屬碑現身美國加州:比沙漠巨碑矮不少,可左右搖晃
    本文轉自【海外網】;加利福尼亞州山頭的金屬碑(推特) 海外網12月3日電近日,一座「行蹤不定」的神秘金屬碑在美國火了。在猶他州沙漠出現近9天後,金屬碑即被不明人士拔出。2日,有美國網友發現,一座相似的碑又現身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座山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日援引地方媒體「阿塔斯卡德羅新聞」消息稱,一座閃亮的金屬碑出現在了當地的派恩山。「這座碑共有三面,看似由不鏽鋼製成,3米高,45釐米寬。碑的每個角都被焊在一起,側面還有鉚釘,可能是與內部的鋼架相連接。」報導描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