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難碑」現形記

2020-10-18 紀錄園

雪絨花 來自紀錄園 03:30


勉為其難在負責主修陸氏西園支新譜,勢必反覆查閱老譜,在清末先人中時時會出現為「洪楊兵燹」所害,「洪楊兵燹」即所謂「長毛」所變,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上周三26日偕一老鄉同去東亭尋訪宗親採集資料,徑直來到東亭老街北街,訊鎮上老者告知尋訪目的地莊橋灣去處。經過一小橋——玉天富(府)橋,只見橋堍下一長約二米五、寬約四十五釐米的石碑刻有「大清鹹豐十年華泉源捨地    錫金兩邑殉□士民總□」字樣。數月前一次專程訪東亭老街經過此處也隱約看到這有字石碑,但未重視。



因尋訪宗親任務在身匆匆離開,上午於莊橋灣,下午於螺絲涇,收集資料完後腦中似有一聲音在喚「再去看看」,又回到那碑處。仍是以前套路,提水衝洗,擦去塵土,但這次不靈了,碑上好多字跡卻被水泥復蓋。同行的雲良同學向村民借來錘頭鑿子,我驚呼「字會否鑿壞」?雲良答曰「我泥水匠出身,會鑿的」。看他小心翼翼一錘一錘順著字跡,化了好長時間鑿去上面水泥,碑文終於全部顯露,「大清鹹豐十年華泉源捨地   錫金兩邑殉難士民總墓    光緒二年同人集資公築」。



按碑文意,應是鹹豐年間洪楊兵燹時抵禦太平軍或被太平軍所害紳士平民的總墓葬,華氏鹹豐十年(1860)捐出的地,光緒二年(1876)集資立的碑。一旁觀看的老街土著餘先生告訴我,「這碑原是在大河對面東大墳的(明華學士坊北),移建該''玉天富(府)橋』時搬過來的,填在路上車來人往實在可惜。」



29日去市圖書館查閱相關史料,一去說明來意,歷史文獻中心朱剛副主任即告知,可查下光緒年間的無錫金匱縣誌。打開光緒七年裴大中、倪鹹生、秦緗業等纂修《無錫金匱縣誌》附錄中,赫然記有滿滿的「殉難紳民表」,366~408共有43頁,均有名有姓,一一數來,竟有4530餘名之多,人物有官至二品到知縣,有舉人諸生到普通平民。情形有守城在任殉難,有率團拒擊被害,有不屈投井投河死,林林總總。



無意評判太平天國起義以及清政府與太平軍之戰的正義與非正義之分。但僅從一小小的錫金之邑,其戰火對同胞生靈的塗炭,於經濟的損毀,該是何等的巨大。又據另一渠道消息,錫金兩邑殉難者有6600多名之巨。


又查閱了《東亭鎮志》,記錄下「東大墳」與「玉天富橋」條目。

「東大墳」,原名黃門塘墓,位於牛車橋浜南岸,始於宋代,墓地18畝,主穴為始遷祖華原泉四世孫、宋承事郎千三府君,名智,配袁碩人。

「玉天富橋 」,坐落在東亭集鎮北街梢,橫跨橫河港,始建於明代末年。因由肉商籌建 ,為祈求經商致富 ,故名肉天富橋, 後雅化為玉天富(府)橋,俗稱宜天富橋 ,初為石橋,1973 年改建為混凝土平板橋 ,橋寬3米,跨徑9米。

1992年談汗人、袁家麟、李廣平等纂《無錫縣誌》記「太平軍戰事」:清鹹豐十年(1860)四月太平軍攻佔無錫、金匱縣,清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清軍收復無錫、金匱縣城。



至此,該石碑所涉事件應為:


鹹豐十年(1860)四月,太平軍攻佔無錫金匱,至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清軍收復江南,錫金兩邑戰火紛飛,當地紳民死難者眾。鹹豐十年(1860)四月,太平軍攻佔錫金,東亭地方鄉紳華泉源捐出田地,籍死難者群葬於東大墳總墓。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清軍全面收復錫金。光緒二年(1876),錫金同人集資公築,立碑於東大墳總墓以志紀念。1973年移建「玉天富橋」,掘該墓碑鋪於橋北堍至今。

相關焦點

  • 通家山上女兒碑 — 遂寧新聞網
    其後不久,當地官方請得朝廷旨意,建坊於青崗場與金山場,並於通家山陳滿姑殉難之處立女兒碑。四川總督丁寶楨贈匾「功德及民」。1937年,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朱德亦題匾「保我赤子」。  此後,青崗民眾便將每年的正月十八、十九作為廟會期紀念陳滿姑,沿襲已達200餘年,並籌資建造石砌碑方兩座,石刻碑文四塊。
  • 蔡襄拒絕給貴妃寫碑,卻細心地為韓琦寫《晝錦堂記》
    蔡襄拒絕給貴妃寫碑,卻細心地為韓琦寫《晝錦堂記》 陳能雄/文蔡襄是「宋四家」之一,他的楷書端正雄秀,深得顏真卿之法;他的行草手札溫婉流美,令人賞心悅目。當時的參知政事歐陽修,讚譽韓琦的美德,寫了一篇《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的文章寫好後,要勒石樹碑,他去請書法聖手蔡襄書丹。如果是別人求取墨寶,蔡襄可能又要藉故推辭了,而韓琦和歐陽修,都是他敬佩的人,一個是輔國賢臣,一個是文壇領袖,怎能不用心去寫呢?
  • 真假「雪豹」現形記——西寧中院成功化解日化企業商標侵權系列案
    真假「雪豹」現形記——西寧中院成功化解日化企業商標侵權系列案 2020-12-03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營養液到戰略金屬:鉬元素現形記
    通過三年不懈努力,鉬元素終於在科學家們的相互合作的研究中現形!1958年,紐西蘭某牧場牧草枯黃,遍地萎死,牧民們叫苦不迭。但是,驚奇地發現橫穿牧場的一條道路邊,卻長滿了茂盛的綠草。科學家對綠草帶進行觀察並帶回樣品進行實驗,終於找到答案。
  • 【煙雨華亭】一碑兩文記述元明清三代事——華亭寺碑刻賞析
    原標題:【煙雨華亭】一碑兩文記述元明清三代事——華亭寺碑刻賞析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昆明之有碑刻,始於漢。一類為文字碑刻,一類為畫像刻石。昆明刻碑興起於元而盛於明清,其中以元碑史料價值最高,大都與佛門有關,是研究昆明佛教史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 長白山「女真祭臺」文字碑發現記 - 新華網-吉林頻道
    為防止文字碑被毀壞,在吉林省領導的關心下,這塊石碑已被遷到安全處保護起來。   這塊女真文字碑是200 年8月19日由吉林省專業作家、著名紅學家陳景和先生最先發現的。後經考察和測量,認定這是一塊青石料的圭形碑,有人工打制痕跡。碑高98.5釐米,腰寬47釐米,寬度44.5釐米,厚度10.5釐米。上面雖然文字不多,但正面、背面、右側均有人為鐫刻痕跡。
  • 高清字帖 |《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與東晉《爨寶子碑》並稱為「二爨」,歷代為世人重視。   碑額上部浮雕青龍、白虎、朱雀。下部正中有穿,左右刻日、月;日中有爨烏, 月中有蟾蜍。中間刻「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碑陽左邊刻清阮元、邱均恩、楊爨三跋及「道光七年知州張浩建亭」字 1行。
  • 西部地理:雍古氏家廟碑,出將入相的趙世延家族
    ,去尋找一通名為《敕賜雍古氏家廟碑》的碑刻。  很快,記者就看到了一座村人自建的袖珍碑亭,亭中便是大名鼎鼎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敕賜雍古氏家廟碑》,俗稱趙世延家廟碑。該碑由碑首、碑身、碑座構成。碑通高4.3米,寬1.3米,厚0.42米。碑首高1.3米,拱形頂,上覆六龍盤踞,威武壯觀,正面篆《敕賜雍古氏家廟碑》,背面書《大元敕賜之碑》。碑身正面四周陰刻串枝蓮紋,正文楷書,自右向左共1200多字,除個別字殘損外,基本完好。
  • 神秘金屬碑現身美國加州:比沙漠巨碑矮不少,可左右搖晃
    本文轉自【海外網】;加利福尼亞州山頭的金屬碑(推特) 海外網12月3日電近日,一座「行蹤不定」的神秘金屬碑在美國火了。在猶他州沙漠出現近9天後,金屬碑即被不明人士拔出。2日,有美國網友發現,一座相似的碑又現身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座山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日援引地方媒體「阿塔斯卡德羅新聞」消息稱,一座閃亮的金屬碑出現在了當地的派恩山。「這座碑共有三面,看似由不鏽鋼製成,3米高,45釐米寬。碑的每個角都被焊在一起,側面還有鉚釘,可能是與內部的鋼架相連接。」報導描述道。
  • 越南地理「極點」標誌碑
    3143米番西邦峰標誌碑。這一標誌碑修建在海拔1400米的高度,用花崗巖石建成,底座呈方形,碑面朝三個方向,每一面都刻有面向國家的國名和國徽。通往標誌碑的道路是一片崎嶇的山林,深受許多遊客,特別是戶外探險愛好者的青睞。
  • 大秦景教碑-中新網
    大秦景教碑 2014-07-11 15:57: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景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物證,是一塊在明朝天啟五年(一六二五年)於長安(今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弗拉迪米爾:航空事業殉難的首個太空人,升空前就知道回不來
    誰又是航空史上第一個不幸殉難的太空人?我們無從得之。因為我們只能看得到第一個成功的人,而忽略了之前、之後的人做出的犧牲。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作為第一個為航空事業殉難的太空人他在殉難後,被追授了列寧勳章。人們稱他為英雄,15萬自發上街的群眾為他送行,可當時所有民眾不知道的是,他們口中的英雄,對於他的死亡,是心知肚明的。也許再次讓科馬洛夫選擇的話,他依舊會選擇坐上那艘催命的飛行器。而這也決定了,他不能回歸家庭,做一個好爸爸,好丈夫。
  • 美國博物館所藏八稜碑 記述唐朝著名的石堡城收復戰
    漢碑都是四面,此碑為何獨有八面?碑的身世、內容,為何把前去考察的林教授嚇了一跳?是洋人文物盜運,還是信教貢生主動捐獻?碑上文字有界格,每個漢字刻在一個方格內。有人推測,碑文是著名書法家、唐朝高官顏真卿所書。他是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575-645年)的後代,卒於785年。1909年,勞費爾率美國布來克斯通探險隊在中國考察時獲得此碑,編號121938。」這次考察的贊助商是美國富婆布來克斯通夫人,故稱「布來克斯通探險隊」。
  • 臺北故宮今起換展:《西狹頌》《好太王碑》裡的筆墨見真章
    本期展品將呈現從秦代至民國共計17件書畫作品,包括秦《詛楚文》、漢《三老碑》、漢《漢禮器碑》、漢仇靖《李翕碑》、宋葉夢鼎《呈舶管朝議札子》、元吳志淳《墨法四首》、清石濤《詩書畫三絕卷》、清翁方綱《摹華山碑》、清鄭孝胥《臨西狹頌》、清陳衡恪《臨爨寶子碑》等。
  • 《多寶塔碑》和隋唐墨跡比較,體會到墨色變化,出鋒顯得特別飽滿
    我們舉顏真卿《多寶塔碑》幾個字: 是不是覺得這四個捺,長得都差不多?的確如此,其由細到粗的過程,底部的稜角,出鋒的姿態,如出一轍。這個拓片的字口特別清晰,我們能體會到刻工刀法的細緻之處,甚至能體會到速度感。即便如此,四個捺,也看不出太大的變化。它們的方向的變化,是右字的結構本身決定的,不是筆畫形態上的一種創造性質的變化。
  • 碑學:涵義的生成-中國社會科學網
    卻不料暴露出另外一個問題:他對碑學的定義是學習「楷書」的「楷書運動」,為什麼碑學振興的卻是「篆隸」?字體竄位的矛盾在其他地方也不時顯露出來[9]。可以肯定韓氏的碑學概念裡是不包括草書的,但篆隸與碑學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一邊數度表明碑學是針對楷書而言,一邊又處處混進「篆隸」,這是否可視為他認知上的含混之處?
  • 神秘出現的猶他沙漠神秘金屬碑又神秘失蹤了
    這一物體的發現時間是11月18日,在11月23日事件公布後網際網路上頗熱鬧了一番,因為這金屬碑讓人聯想到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石板。讓我們先來看看發現金屬碑時拍攝的視頻。近看金屬碑(GIF)最開始看照片的時候,很容易讓人以為是方形金屬碑。
  • 國慶特刊 陳啟壯:論張裕釗「外方內圓」之碑骨帖姿
    其實,這種「外方內圓」技法在張裕釗早期作品中是沒有的,只是從轉向碑學探索後才逐步形成。其中,既以清代「碑學中興」的書學文化大背景相關,又以張裕釗作為學者身份的文化自覺密不可分。 清代「碑學中興」的社會背景 清代「碑學中興」的書學文化背景,伴隨著帖學千人一面的衰微而出現,自乾隆、嘉慶時期發軔,至同治、光緒年間達到高峰 。期間出現了諸多成就卓著的碑學書家。
  • 大篆簡草始有隸,晚清碑學蔚為風
    秦漢墨、兩漢鐫碑,拓片宋時帖。長撇。燕尾哲。篆隸夾雜承,折筆呈捺。側提逆涉。行筆偏鋒手書札。飄逸天然放縱,精古媚、藝端拿捏。圖八:東漢永壽二年《禮器碑》《禮器碑》原是為記述魯相韓敕於永壽二年(156年)修飾孔廟、製造禮器而立的,所以又名《韓敕碑》或《韓明府修孔廟碑》,全稱《漢魯相敕韓造孔廟禮器碑》。《禮器碑》比起《石門頌》更加方正,縱橫也都有了比較規範的格距,大小比例也多想差不多,形成了漢隸中比較規範化的正規「隸書」,線條痩硬而清秀。
  • 中國之聲帶你探訪基督教東來的最早實物見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我趕快給大家隆重推出今天的主角、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它就在《開成石經》後面的第二展室,現在就請我身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陳利峰給大家介紹一下:(出錄音):「走進碑林的第二展廳,我們看到的左手邊第一方碑就是國寶名碑、世界級宗教名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