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朱由檢繼位的第二年(即公元1627年),陝西爆發了一場大饑荒,無糧可吃的百姓,只得靠吃草根樹皮來續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官吏非但沒有想辦法賑災濟民解決饑荒問題,卻依然是橫徵暴斂,催租逼稅。於是,在被逼無奈下,陝西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
這年冬天,明王朝從甘肅調集了一支軍隊開赴北京,在途經金縣(今陝西榆中)時,士兵們由於領不到軍餉,紛紛罷停不前,而且還將此事鬧到了縣衙。但縣官和帶兵的將官串通一氣出來彈壓,在憤怒中一個年輕的兵士引頭,衝出來將縣官和將官斬殺。這個兵士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農民出生,從小喜歡騎馬射箭,舞槍弄棒,練得一身好武藝。殺死縣官和將官後,李自成帶著幾十個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桂領導的農民軍。不久,王左桂禁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投降了朝廷。李自成則不得不重新尋找隊伍,後來,他聽得有個叫高迎祥的人自稱「闖王」,領導著一支起義軍,於是就去投奔了高迎祥。
高迎祥見李自成帶著軍隊來投十分高興,立即讓他擔任軍隊的將官,於是大家都叫他「闖將」。後來高迎祥在明軍鎮壓中被俘犧牲,在軍不可一日無帥的情況下,大家擁戴李自成當了「闖王」,自此以後李闖王的名聲在遠近逐漸傳開。
1644年正月,轉戰十多年的李自成終於在西安建立了政權,他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建國號大順,建元永昌。不久,李自成親率號稱100萬的起義軍渡過黃河,兵分兩路進攻北京。兩路大軍勢如破竹,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兩路大軍就在北京城下會師了。而駐守北京城外的最精銳三大營明軍聞風後全部投降。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親率大軍環攻九門。十八日,大順軍將士架雲梯攻破外牆。與此同時,太監曹化涥獻彰義門出降。崇禎帝聽到彰義門被獻,大順軍已進城的消息後,立即命三個兒子出逃。逼周皇后自縊,拔劍砍斷長樂公主手臂,又殺妃嬪數人,然後換上便裝,攜太監王承恩等數人,企圖出逃,未成功,又返回宮內。
十九日,大順軍攻破內城。崇禎帝親自響鐘召集百官,無一人響應。他見大勢已去,敗局已定,遂與太監王承恩,於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壽皇亭樹下自縊。李自成進城後將尋找到的崇禎帝屍體抬到東華門,在身上搜出了崇禎寫的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自此,維持統治277年的大明王朝,就此滅亡了。
朱由檢登基後,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為。但終因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有根本好轉。其次他剛愎自用,又急躁多疑,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在與後金戰爭的緊要關頭,中皇太極反間計,冤殺袁崇煥,使遼東防衛幾近崩潰。
此外,因對外廷大臣不滿,朱由檢在清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凌駕於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兩部,致使宦官權利日益膨脹,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無奈中,他還不斷反省,四下罪詔書,導致自己在大臣和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降再降。即使他之後,還改膳撤樂,但依舊無法挽救明王朝的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