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上吊前留下了什麼遺言

2021-01-08 騰訊網

崇禎帝朱由檢繼位的第二年(即公元1627年),陝西爆發了一場大饑荒,無糧可吃的百姓,只得靠吃草根樹皮來續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官吏非但沒有想辦法賑災濟民解決饑荒問題,卻依然是橫徵暴斂,催租逼稅。於是,在被逼無奈下,陝西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

這年冬天,明王朝從甘肅調集了一支軍隊開赴北京,在途經金縣(今陝西榆中)時,士兵們由於領不到軍餉,紛紛罷停不前,而且還將此事鬧到了縣衙。但縣官和帶兵的將官串通一氣出來彈壓,在憤怒中一個年輕的兵士引頭,衝出來將縣官和將官斬殺。這個兵士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農民出生,從小喜歡騎馬射箭,舞槍弄棒,練得一身好武藝。殺死縣官和將官後,李自成帶著幾十個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桂領導的農民軍。不久,王左桂禁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投降了朝廷。李自成則不得不重新尋找隊伍,後來,他聽得有個叫高迎祥的人自稱「闖王」,領導著一支起義軍,於是就去投奔了高迎祥。

高迎祥見李自成帶著軍隊來投十分高興,立即讓他擔任軍隊的將官,於是大家都叫他「闖將」。後來高迎祥在明軍鎮壓中被俘犧牲,在軍不可一日無帥的情況下,大家擁戴李自成當了「闖王」,自此以後李闖王的名聲在遠近逐漸傳開。

1644年正月,轉戰十多年的李自成終於在西安建立了政權,他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建國號大順,建元永昌。不久,李自成親率號稱100萬的起義軍渡過黃河,兵分兩路進攻北京。兩路大軍勢如破竹,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兩路大軍就在北京城下會師了。而駐守北京城外的最精銳三大營明軍聞風後全部投降。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親率大軍環攻九門。十八日,大順軍將士架雲梯攻破外牆。與此同時,太監曹化涥獻彰義門出降。崇禎帝聽到彰義門被獻,大順軍已進城的消息後,立即命三個兒子出逃。逼周皇后自縊,拔劍砍斷長樂公主手臂,又殺妃嬪數人,然後換上便裝,攜太監王承恩等數人,企圖出逃,未成功,又返回宮內。

十九日,大順軍攻破內城。崇禎帝親自響鐘召集百官,無一人響應。他見大勢已去,敗局已定,遂與太監王承恩,於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壽皇亭樹下自縊。李自成進城後將尋找到的崇禎帝屍體抬到東華門,在身上搜出了崇禎寫的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自此,維持統治277年的大明王朝,就此滅亡了。

朱由檢登基後,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為。但終因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有根本好轉。其次他剛愎自用,又急躁多疑,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在與後金戰爭的緊要關頭,中皇太極反間計,冤殺袁崇煥,使遼東防衛幾近崩潰。

此外,因對外廷大臣不滿,朱由檢在清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凌駕於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兩部,致使宦官權利日益膨脹,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無奈中,他還不斷反省,四下罪詔書,導致自己在大臣和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降再降。即使他之後,還改膳撤樂,但依舊無法挽救明王朝的危亡

相關焦點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亡國之君各有特色,暴虐寡恩的秦二世,昏庸慢懶得宋理宗,懦弱無嫩的晉惠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
  • 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後,他的女眷們命運怎樣?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因為他的皇兄天啟帝英年早逝,於是17歲的朱由檢登基,並建號崇禎。有人說崇禎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一生。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只能怪他生不逢時,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無力回天了。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大明崇禎皇帝為什麼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活節儉,工作非常努力的勤勞模範皇帝,自從他坐上皇帝那一天開始,每天他都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唯恐祖宗建下來的大明河山,會敗壞在自己手裡,可是上天不佑人大明三百年的基業,還是被李自成無情的搶走了,他自愧不如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毅然決定殺妻棄子,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子樹」,到底有多慘?為何戴了200年鐵鏈
    崇禎皇帝上吊的槐樹,在48年前已經被砍伐了,現在景山上的「罪槐」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栽上的。崇禎皇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一個亡國皇帝,歷史上大部分亡國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傀儡,而崇禎皇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他在治國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只是因為明朝先輩皇帝留下的窟窿太大,崇禎拼盡全力都沒能填平,最終無奈的背上了亡國皇帝的稱號。
  • 崇禎皇帝在位的期間,是最窮的一個皇帝,打仗都需要向大臣借錢
    崇禎皇帝真實寫照《明史》: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崇禎非常勤奮,也沒能挽救國家這個皇帝就是崇禎皇帝。他是在天啟7年的時候繼承皇位的,其實在他做上皇帝的時候,整個國家已經存在著很多問題了。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當時的崇禎皇帝拿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來說,國破以後,他在自殺之前,先命令自己的后妃和公主們自縊,就是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皇族女性們悲慘的下場,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將他們殺死,以全名節。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6個女兒。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死時無人陪伴,死後無人厚葬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當年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年僅33歲。臨死之前在黃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明末真正的大患是什麼?崇禎皇帝去世前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但是明末時期真正的大患是什麼呢?固然倭寇海患讓明王朝疲憊不堪,固然東北邊患讓明王朝損失慘重,但這些都只是外疾,始終沒有對明王朝形成真正致命的威脅。是農民起義軍嗎?農民起義軍的確強大,對明王朝造成的破壞和損失遠超邊患,而且最終滅亡明王朝的也是農民起義軍;但其實明王朝是有能力,也有機會徹底消滅起義軍的。
  • 揭秘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聽我細細道來
    有誰還記得那個最悲情的夜晚,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選擇自縊而死?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所以我非常想知道朱由檢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皇帝,而且為社稷而死的君王,用頭髮遮住自己的臉,悲辱地吊死在歪脖子槐樹上,那個畫面也太悲傷,讓我不忍心去看,即使這樣,它還是有讓我有抑制不住的想去了解下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為何到如此悲壯的時刻呢?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王承恩原本是魏忠賢其中的一份子,從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出生就開始照顧他,王承恩卻不像魏忠賢禍國殃民,對崇禎卻是忠心耿耿,在崇禎時期一直擔任司禮監太監,可謂是位高權重,崇禎前期好不容易除掉太監魏忠賢,現在又信任王承恩,不得不說在明代太監始終是皇帝們最信任的人,他們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邊,悉心照顧,陪伴左右,而且還能辦事。
  • 崇禎皇帝歪脖樹上吊死後,屍首呢,埋哪兒了?
    01 皇帝之死明朝崇禎十七年 (公元1644年) 三月十九日拂曉,皇帝朱由檢身邊只剩下太監王承恩一個人了,他們爬上了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到達山頂壽皇亭。在這裡放眼望去,只見北京城火把沖天,殺聲不斷。環顧四周,崇禎皇帝早已經絕望了。他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繩子,拴到了兩棵樹上,留下遺囑然後就自縊身亡了。這時的崇禎皇帝享年33歲。
  • 看崇禎皇帝2女3男的命運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早已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那他在死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子、兒子和女兒的命運呢?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兒女們又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補充:李自成打進北京,那些下跪投降的人最後是什麼下場?淚眼送走兒子,崇禎請兩個妻子一同坐下,捧酒,痛飲數杯後,對她們說:「大事去矣!」夫妻相對而泣,左右宮女也哭作一團。哭了一會,崇禎揮手,遣散了所有宮女,讓他們各自去逃生,並且命令周皇后和袁妃去自盡。周皇后不假思索地返回了坤寧宮,臨別前,對崇禎說了最後一句話:「我嫁給你十八年了,從來不聽一句,終有今日。」言語之間,有幾分埋怨,但更多的是無奈,隨後周皇后在坤寧宮上吊自殺身亡。
  • 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後,此人來到崇禎帝墓前,絕食七日而死
    其實這句話是明永樂帝在第二次北伐蒙古班師回朝在北京時說的,原文是「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明朝存在276年,中間出現了很多荒唐的帝王,但是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做法,至今看來依舊令人值得敬佩。崇禎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也遵守了先祖祖訓而付出了生命。
  • 崇禎上吊前,為什麼要殺盡妻女?其實是害怕李自成這1招
    崇禎是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千百年來,關於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崇禎是賢能皇帝,在位期間,勤於國政,關心百姓,清心寡欲,節衣縮食,歷史上少有帝王能做到如此,也有人說崇禎是昏庸之君,疑心重重,頻繁更換、濫殺朝中大臣,沒有帝王的魄力、膽識跟長遠目光,最終導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
  • 貴州一小村莊,滿村竟是崇禎皇帝後人,至今不與朱姓通婚
    自古以來,亡國之君都沒有好下場,能夠留得一條全屍就是不幸中的萬幸,更不必說留下子孫後代繁衍生息了。 眾所周知,大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帝由於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崇禎皇帝即使大勢已去,也毫不妥協,甚至中原還有大片土地被大明朝廷所控制,但是崇禎皇帝卻選擇了與社稷同在,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崇禎登基
    天啟帝死因崇禎即位形式圖    CCTV.com消息: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生於立春日,父為明光宗皇帝朱常洛,母劉氏。  在用人方面,崇禎啟用了好談邊事的袁崇煥。這件事可以說為明朝滅亡敲響了不幸的鐘聲。然而崇禎沒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不會知道袁崇煥會做出什麼事來。對於他來說,帝國留下太多渾身汙點的臣子,他只能扒拉著選用了。   袁崇煥抗高第命使覺華島數萬軍民被殺。又兩次抗旨賣糧食給為後金帶路的蒙古部落。袁崇煥修築錦州,使明朝的財政不堪重負。而擅殺毛文龍,又使後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繞路入塞。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那麼大明崇禎年間,明朝真的沒救了嗎?其實那時候明朝還是有一線希望,但希望卻被崇禎皇帝生生掐滅。網絡上上一句話評價朱由檢,我覺得特別貼切,「崇禎皇帝在勤政的路上狂奔,卻在細節末梢上亡國。」簡單點來講,崇禎皇帝有堯舜的志向,卻沒有堯舜的能力,並且這人心眼特別小,還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