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話不多,做任何事時永遠從容鎮定。和這種人相處時,我們總會覺得特別心安,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發現一種從容的力量。
而與他們相反,我們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煩心事,耐不住性子,靜不下來。明明無計可施了,還是要各種為難自己,最後讓身邊的人也因受不了我們而紛紛離去。
心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蘇軾前往鳳翔做官,蘇轍為蘇軾送別,他憶起在自己19那年,與兄長進京應試,同住於澠池僧舍,題詩璧上,如今兄長赴任途中又要經過故地,蘇轍心中有無限感慨。
於是,在分手回京時,做《懷澠池寄子瞻兄》,贈予蘇軾。蘇軾得詩後,則以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與之想和,在詩中,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樂觀的姿態,來寬慰弟弟。
《懷澠池寄子瞻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歌,在首聯和頷聯中,從「人生到處知何似」到「鴻飛那復計東西」,均抒發了詩人的人生感悟:人生忽東忽西,留下的痕跡,都如飛鴻留爪,飛鴻去到哪裡,它自己也不清楚,到的地方,留下的印記皆為偶然。
詩人認為,人的一生,也是如此,世事無常,皆發於偶然。他道,不如隨遇而安,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人生所發生的所有事情,也不要太沉湎於往事,往事均已過,而人生還要往前。
這兩聯,體現著詩人深刻的人生感悟。他將人生諸事皆看作偶然與平常,樂觀對待,用追求前路來替代懷緬往事,以此來化解憂惱,可謂大智慧。
到了頸聯,詩人寫到澠池故地當今的情形,來與弟弟相和。寺中,曾經的僧人已經死去,火化後骨灰被藏於塔中,他們之前題詩的牆壁,也已殘敗不堪,舊時所題之詩無從可找。
人生萬物萬事每一分鐘都在變遷,因為人生命的短暫,時間在每一件事情上的停留則顯得更加短,詩人暗示,人活著,應該珍惜每一寸的時光,人生因為苦短,才越顯珍貴。
尾聯之中,詩人回憶自己當年與弟弟在一起時的情況。「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往日趕路的生活是很辛苦的,路很長,人和驢具疲,但在此中,詩人不是抱怨。
他珍惜與弟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故,再辛苦的日子在他看來也是幸福的。而,他還寬慰蘇轍道:崎嶇趕路的生活已經成為了往日,此後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從頭到尾,都深含著人生哲理,體現著詩人為人處世的風格。詩人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他雖對往事抱有懷念,對前程的不定充滿惆悵,但是,卻能從中悟出人生每一個片段都是偶然,隨遇而安的道理,並保持積極的態度.
蘇軾才華橫溢、思慮敏捷,性格又豪爽開闊、幽默詼諧,他的一生經典佳作眾多,在他的詩詞中包含了一種生活態度,將人生的灑脫、豁達和不羈展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詩詞大會康震老師所言:"蘇軾的詩、詞成為我們滋養、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為我們提升尋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東坡先生的詞有敘事詠史,有詠物贈答,也有田園山水,該書帶著豐富的情感去解讀每首詞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和那些細枝末微的情緒。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蘇軾文章之道亦是人生之道,東坡先生的詞可以醫心,細細品味其生平,更是讓人奮發!
這套書不僅包括《蘇軾詞傳》,還包括《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現在只需要79元就能夠將這6冊詞傳帶回家,無論是自己閱讀還是買給孩子閱讀,都能更好的領悟中國傳統詞作文化的魅力。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