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神蘇軾最厲害的一首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

2021-01-09 今人說古

詩詞歌賦書禮樂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上下五千年歷史底蘊,每一時期都有驚才絕豔的人物,給後世留下不朽的名著。先秦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孫子等,兩漢的司馬相如、班固、楊雄、曹操、曹植、曹丕、司馬遷、張衡等,兩晉的阮籍、嵇康、向秀、陶淵明、王羲之等。他們屬於那個時代,屬於中國歷史的傳奇。有著詩神之稱的蘇軾更是,寫下一首曠古絕今的神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

蘇軾生活在北宋神宗趙頊執政時期,是唐宋兩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書法、文章、詩詞、繪畫皆是一絕。蘇軾寫過這麼一首詩: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此詩名為:《題金山寺》

講的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曉,遠近高低,江、山、漁舟、長橋、寺廟、小路、檻、泉眼、石頭、水清、綠樹、曉光、靄靄、紅霞、海日、晴天、雲、峰、鳥等等,盡在眼中,一點都不拖。數十字四句詩,蘇軾想表達的情景魚貫而出,浮現人們眼前。

這詩讀起來十分唯美,讓人印象深刻,不由自主的記在心裡。這詩從最後一個字開始反過來讀,也十分順暢,給人和正著讀的詩不一樣的意境和感覺。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反過來讀,講的是黎明曉日到漁舟唱晚。該詩正反合二為一才算是完整一首詩,是迴文詩體裁,寫作手法和表達意蘊有著與其他尋常詩不同的地方。《題金山寺》的傳奇性很大程度來源於當時作者蘇軾遭受的苦難和處在的環境。

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老師和親朋好友都受到牽連破壞,蘇軾對新法異常厭惡。因而蘇軾遭到主政的變法人士誣陷,於是只得「自請」外放避難,就被任命為杭州通判,赴任途路中乘船過鎮江金山寺,看眼前景象,聯想到自己的心情和處境,寫下這篇千古絕唱。

這首詩映襯著當時蘇軾的人生,到底是黑暗到光明還是光明到黑暗,蘇軾不知道。

相關焦點

  • 宋代最詭異的一首奇詩,男人必須順著讀,女人一定要倒讀!
    不過,今天我們要來說到的是宋朝的一個小詩人,他在歷史上雖然默默無聞,可但凡說起來有這麼一首詩,人們都會驚嘆於此人的才華,而這首千古第一奇詩,男人一定要順著讀,而女人則要倒著讀。這位詩人就是李禺,說起他的名字大部分人都不熟悉,他有寫過一首迴文詩,這首詩叫《兩相思》,從詩詞中不難發現李禺是個滿腹才氣的詩人。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在中國古代,詩和詞都是古人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出色的才學,所以古時候的許多詩人能夠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還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在古詩許多的體裁中,迴文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裁,簡單來說,迴文詩就是利用漢語詞序的迴環往復來作成一首詩,也稱作「回文體」。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蘇軾不僅詞開豪放一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還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詩推向了高峰。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 蘇軾酒宴應酬,歌女求詩,提筆揮就一首七言絕句,誇人不著痕跡
    所以,走到哪兒都成焦點的蘇軾,也被當年不少人追著「求詩」。每每參加酒宴時,總有不少官員、歌妓等地蜂擁求詩求詞。就好比當下遇到明星偶像是,不少人會爭著上前求籤名一般。於是,在這情況之下,蘇軾也便作成了不少詩詞,為文壇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在這其中,就有這樣的一首詩,尤為受人稱讚。這首詩,記錄在《春渚紀聞》中。
  • 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意思卻截然不同!
    這也是蘇軾寫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頭尾兩句完全一樣,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古詩詞和文章內容最大的區別就取決於重複度,文章內容講究開頭和結尾相對應,可是作詩卻不可以重複,不然一首古詩可就廢了。難道說是蘇軾犯了這種常識問題錯誤嗎?當然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
  • 蘇軾被誤解最深的一首詩,「春宵一刻值千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如果光有一雙這樣的眼睛,也很難寫出那種絕美的詩詞,詩人們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將景物賦予感情,頓時讓詩詞中的世界也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就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詩人所描寫的明明是一個普通的春天的夜晚,然而在他筆下,這個夜晚卻美的讓人沉迷、讓人陶醉,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春宵》。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的詞中自有一種情感力量,無論是他的悼亡詞,還是他的愛情詞,那都是充滿了無限的感傷之懷;另外由於他的後半生極為不如意,從而也使得他寫了無數看上去很平淡,但是又很堅強的作品。蘇軾最具有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的時候讀幾遍,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蘇軾有許多作品都是這樣的隱括詞,有再傳佳作,也有惜敗之筆。今天聽小編一一道來。自從蘇軾開創了「隱括詞」的創作手法,他就開始了再創作之旅。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沒錯,這是一幅「迴文聯」,順著讀倒著讀句子都沒有發生變化。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首大文豪蘇軾的「迴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這首詩名為《題金山寺》,通篇為「回文體」: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對於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這輩子活得好與壞,你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修改的。最近網上不知怎麼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 歷史上很神奇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天亮,倒著讀是天黑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我國歷史上很神奇的一首詩,這首詩的神奇之處在於,根據讀法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意境,順著讀是天亮,倒著讀是天黑,堪稱是迴文詩中的精品佳作。說到這裡,有的朋友不禁要問,究竟什麼是迴文詩?要了解迴文詩,我們首先要了解迴文聯。回文,其實就是既可以順著讀,也可以倒著讀,迴文聯在這方面更具有趣味性,是我國對聯中的一種形式。
  • 「詩鬼」最詭異的一首詩,膽小的請繞道,千萬不能輕易去讀!
    在這萬年的傳承中,古人的智慧在歷史長河中一點點的積累,同時被後人一點點的精煉成為了中華的文化隗寶,其中最讓人動心的就是文學藝術,其中詩詞應該算是中華文化裡面的精粹了。但是這些也是非國人不能理解的厚重傳承,尤其是到了唐朝和宋朝,中國的詩歌基本是達到了巔峰,出現了李白、杜甫、蘇軾、李賀等一系列的優秀人物,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李賀最恐怖的一首詩,膽小的不要輕易讀哦!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蘇軾一首最具哲理性的詩,這首詩可謂是打通了他的個人宇宙!
    大智慧者往往都有追根究底的習慣,比如果實結在樹上,成熟以後會自然落地,這種現象從地球有生機以來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唯有牛頓思考了果實掛在樹上好好的,為什麼成熟以後會自然落地,基於對這個簡單問題的思考,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宇宙的一切現象都有因有果,也許大問題的答案就隱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的細枝末節。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蘇軾書李白仙詩帖,寫的真有那麼精彩嗎?
    在蘇軾的傳世書跡中,《李白仙詩卷》無疑是最富傳奇的一卷。是卷不僅筆法縱橫洋溢,詩文亦奇譎超脫,更因遠藏日本蒙上神秘面紗。堪稱「詩仙」李白與「坡仙」蘇軾舉世無雙的完美合璧。李白仙詩帖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流傳經過」據手卷中的落款記載,《李白仙詩卷》作於元祐八年(1093年),是年蘇軾五十八歲,由揚州卸任,等待奔赴定州。回調京師的短暫時光中,蘇軾為好友道士姚丹元寫下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