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過這副對聯嗎——「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黃山落葉葉落山黃」,大家不妨再倒回去讀一遍,是不是發現了它的巧妙之處?沒錯,這是一幅「迴文聯」,順著讀倒著讀句子都沒有發生變化。
當年上聯一出,成千上萬的網友就冒出來展露了自己的才華,比如「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西湖垂柳絲柳垂湖西」,是不是特有意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首大文豪蘇軾的「迴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這首詩名為《題金山寺》,通篇為「回文體」: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此詩是當年蘇軾慕名趕來金山寺,欣賞美景時喝了一點小酒,酒後微醺詩興大發,便提筆寫下了這首七言詩《題金山寺》,大致寫的是金山寺附近夜晚的景色和事物,比如「潮水、巨浪、垂釣者、月色、金山寺的小路、泉水」。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天很快就亮了,天氣特別晴朗,再遙望遠處的景色,「雲、江水、碧峰、鴻鵠」皆交相呼應。很明顯這是蘇軾經歷了從「黑夜到白天」的變化。
下面我們再倒著讀一讀《題金山寺》: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其實倒著看詩句的意思和順著看沒有太大區別,景色還是一樣的景色,但是時間上卻從「白天到黑夜」變化,心境也從白日的喧鬧沉浸在夜晚的寧靜中,讓讀者回味無窮,饒有趣味,由此亦可見作者蘇軾文學功底之深厚。
下面筆者再給大家說說我國還有哪些「回文體」,除了文章開頭的迴文聯和蘇軾的迴文詩,我國還有「回文詞、回文曲」,它們都是漢語中特有的修辭方法,充分展現出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2大特點。
「回文體」在我國晉代以後開始盛行,起初很多人把「回文體」當成文字遊戲,但這樣完全是對它的誤解,比如《學詩百法》中寫道:「迴文詩反覆成章,鈎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要想寫出優秀的、經得起考驗的回文作品,是非常難的,切莫小看了它。
我國還有一首《茶壺迴文詩》,它有整整40種讀法,既可以順著讀,也可以倒著讀,關鍵還可以從任意一個字讀起,無論倒順皆可成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真是不由得讓人再次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