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詩40個字,從字到尾一個音,中國的語言文字太神奇了

2021-01-13 我來說人文

眾所皆知,中國的漢語言文字是世界最難學習和理解的語言文字之一,常常令學漢語的外國人感到非常糾結。但是,漢語也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語言文字之一,特別是在多音多義、感情色彩、語調語境等諸多方面,獨具特色,豐富多彩,有的還生動有趣。筆者這裡僅以趙元任的《熙戲犀》為例,即可看出漢語言文字的奇妙之處:一首小詩40個字,但是,從字到尾只有一個音,太奇妙了。

趙元任先生是江蘇武進人,生於1892年,1982年去世。他是國際上知名的語言學大師,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之一。趙元任從小就天資聰慧,尤其是在語言方面的天賦,很早就顯露了出來。不僅非常擅長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而且許多地方的各種難說難懂的方言,他卻能夠一學就會。14歲在常州溪山小學讀書,1907年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學習成績優異,除了漢語學得好外,英語、德語等都學得非常好,深得外語老師們的喜愛。後來,他居然精通10多種外語和30幾種我國方言。

趙元任曾經寫過好多篇有關語言文化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其中有一首用古漢語文言文所寫,又類似於繞口令的小詩,一共40個漢字,全詩從頭到尾的所有的字,只有一個讀音,不但構思極其奇妙,而且令人回味無窮。《熙戲犀》:「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

用現代漢語翻譯一下,這首文言文小詩的意思是這樣的:西溪的犀牛,喜歡玩耍。席熙每天都要帶著犀牛出去走走玩玩,席熙很細心地忙著幫犀牛洗澡,犀牛也吸著溪水噴向席熙逗他玩。席熙笑嘻嘻讓犀牛不要鬧了,可是犀牛卻樂此不疲,就是喜歡跟席熙嬉戲玩耍。這首小詩,一聲呵成,雖有不同的字,讀來卻完全是一個音,詩中非常完整,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個名叫席熙的兒童,與一頭頑皮的犀牛,在小溪邊玩耍嬉戲的情景,栩栩如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40個字的小詩,居然只有一個讀音,卻把一個形象的場景和故事,非常完整地表達描述了出來,確實讓人在敬佩語言大師趙元任先生的同時,更加由衷地感嘆我國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十分神奇和奇妙無比。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全文101個字同一個讀音,這樣的「神文」你見過嗎?
    中國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各個時代都誕生過代表性的語言藝術形式,如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留下眾多的千古名篇,其中有些高手,在文學創作之餘,也喜歡玩玩文字遊戲,比如蘇東坡擅長寫迴文詩,寫一首詩,順著讀也是詩,倒著讀也是詩,令人嘆為觀止。
  • 杜審言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句都有絕妙的1個字,請你找一找!
    當時以詩唱和是文人作詩的一種習慣。杜審言作詩一首,以和好友,留下了千古名篇,這首詩就是《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唐代)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這首詩寫情,真情流露,寫景,美輪美奐,是詩人的經典之作。文字結構方面,對仗工整,字字珠璣,每句都有「驚豔」用字。「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詩一開頭就發出感慨,一「獨」一「偏」,讓這個開篇別具一格。因為是「早春」,對於事物的細微變化,只有特別敏感的人才能察覺。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冬天的清冷,雖不及春天的百花盛開,夏天的生機盎然,秋天的豐收喜悅,但是卻有皚皚白雪,傲雪寒梅,不老青松……寒冷的冬天,最應該喝著熱酒,圍爐而坐,看書讀詩,在詩詞畫意中享受冬日的美好。白居易就有這樣一首詩,他晚年隱居洛陽時,和自己的好友劉十九常有往來,一次天寒下雪,他想留下朋友一起喝酒吃飯,就寫下了一首溫暖的小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驚豔了上千年:《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世上最難懂的文字,不是那些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卻有著讀不盡的餘味,這正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言盡意未盡。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最近英國人拍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的注意。筆者一個英國朋友問我:「杜甫的詩,字數也太少了吧?就這樣都能成為你們最偉大的詩人,不可思議」。我明白,他這樣說是因為看了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他認為咱們的古詩也都該是洋洋灑灑寫上數萬行。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讀音一樣的七十八個字就組成了一首詩?這怎麼可能翻譯出來!
    詩詞也是比較有講究的,其中四聲,平仄,對仗,押韻這四個都是詩詞中比較重要的四大要素。在還沒有白話文的古時候,詩詞和書籍都是用文言文來敘述,雖然到如今有些很難翻譯,但是文言文又是顯得那麼有韻味,讓詩詞也是更加生動。而再到了民國之後,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詩詞,那就是同音文,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得到大家的青睞,所以到如今也沒有普及,知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文|歷史歲月的故事唐詩是中國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這裡面包含的情感故事,背後感情是很不容易領會的。在詩文界有創作力的詩人像愛情詩,無題詩都很出色的李商隱,杜牧,李白。他們的詩風,詩骨,詩懷不在一個層次。
  • 由海昏侯墓竹簡本《詩》說「寉」字
    小墜地也」、「㢑,音雖。屋邪也。」其釋「㢈」之「小墜地」的「小」當是「下」之誤,釋行均認為「㢑」是《說文》的「㢈」,而把「㢈」當成了音近的「隤」字,《說文》:「隤,下隊(墜)也」,是其義,可他這種分別法恐怕也不可靠。所以,感覺《說文》訓「㢈」為「屋從上傾下」,未必合其本義,《集韻》認為是「堆」的或體可能是對的,後人假聚土義的「堆」字為之,這個字形就不再使用了。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除卻民族文化與傳統的學習交流,在語言方面,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做得非常好的國家,從語言出現一直發展到今天,中國就一直走在開放與包容的道路上,通過不斷的融合與改進,才會有現在統一的普通話,同時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各有特色的方言。
  •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個重複,卻成千古絕唱
    詩歌是一種寄託情懷的文學載體,尤其是在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擅長用古詩去抒發心中所想,這種抒情言志的表達方式,最容易被人接受,同時也能夠體現出一個文人的文學素養,像李白、杜甫等詩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生創作了不少古詩,當我們在閱讀這些古詩的時候,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詩之人的心情,不過在歷史上卻出現了一首
  •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女性痛罵了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到了清末明初年間,因為西方文化引入到中國,而古文字與西方文字在思想交流和融合上很難達成一致。而與此同時人們的口語越來越「白話文」化,因此文言文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和語言的發展了。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字,中國魂。中國漢字是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是極其珍貴的現存文物。我們每天,無論與人交流或是網上衝浪,都無法離開文字環境,識文斷字便是記事後必須學會的第一門功課,從牙牙學語到巧舌如簧,漢字隨著人的成長也在變化。
  • 很適合下雪時讀的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光陰從簷下飄過,歲月從指間流過,一個低眉,一個回眸,一個轉身,秋天便成了逝去的風景。朔風裹挾著絲絲飛雪,帶著凜凜寒意,撩開了冬的簾幕。每到下雪的冬天,我都會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詩,短短20字,便溫暖了整個冬天。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唐代也有這樣一位和尚,叫德誠,一日頗有閒情雅致,在月夜下釣起魚來,結果一直等到深夜,還是一條魚都沒釣到,雖然無功而返,但他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德誠曾師從藥山弘道儼禪師,學成後便離開藥山,過上了一人一舟的生活,他擺渡於朱涇和松江之間,世稱船子和尚,他的28字詩作名為《船子和尚偈》。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且,一條道路兩旁有了商鋪和住宅之後,就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街道。 今天要講的這個神奇的字,就是「街」,它在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但跟多人卻都讀錯了。如果不相信,就一起來分析研究一下。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承下來的「語言」,如今叫做「方言」。
  • 一首不起眼的英文詩,被網友用中文譯出5個版本,每版都秒殺原作
    或許很多人會說,漢字這麼難,為什麼不跟很多文字一樣阿拉伯化呢?這是因為漢字的講究本身就是它的魅力之一。為了讓大家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認識,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英文詩。這首詩的名字叫「I Am Afraid」,是詩土耳其詩人Qyazzirah Syeikh寫的一首詩。這位詩人大家不認識不重要,這首英文詩哪怕看不懂也不重要。
  • 李白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最後5字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而詩歌的語言美,主要體現在鍊字上。所謂鍊字,就是為了表達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使其獲得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因此古人作詩,常常會出現「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情形。杜甫亦曾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蘇軾一首寫春的詞44個字,「春」字竟用了7次,襟懷廣闊美妙至極
    一般情況下,在寫作中要儘量避免重複用字,我們上學寫作文時老師就這樣要求過,現在寫文章也是這樣,要儘量使語言豐富,切勿詞彙貧乏。古人也認為應該避免重複用字,寫文章很講究「練字」,在對「練字」的要求中,就提出了以「同字相犯」為戒的觀點。